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0-11-29 18:31:54

1. 新疆哪几个城市经济比较发达,消费比较高

乌鲁木齐市:地域消费总值2458.98亿元(2016年)

巴音郭楞石油天然气资本非常丰厚,还具有丰厚的太阳能资本。别的,巴音郭楞和静县的巴音布鲁克草原,是中国第二大草原,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巴州次要旅游景点有金沙岸、环博斯腾湖旅游区等。

2. 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

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中国新疆喀什,是新疆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

“艾提尕尔”意思是“节日的礼拜场所”,全寺总面积16800平方米,坐西朝东,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有礼拜堂和教经堂,大门是用黄砖砌成,石膏勾缝,高4.7米,宽4.3米,有一个高17米的门楼,以浅绿色为主色,布满精细刻花,门楼后面有一个大穹顶,顶端也有一个尖塔。门楼的两旁各有一个18米高的宣礼塔,但不对称,塔顶有新月装饰。大门后面是一个巨大的庭院,院内南北墙边各有一排共36间教经堂,供阿訇讲经之用;寺院西部高台上是礼拜,由内殿和外殿组成,顶部由158根浅蓝色的立柱托着,呈方格状,顶棚上和木柱的四角,都是精美的木雕和彩绘的藻井图案。主殿内正中墙上有一壁龛,内有轿式宝座。

这里原是征服中亚的阿拉伯大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王沙克色孜·米尔扎首先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1538年,喀什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将寺院扩建,16世纪,叶尔羌汗国君主将其扩建为能够做主麻日礼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维吾尔族女穆斯林古丽热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于喀什噶尔,人们用她遗留的旅费扩建了清真寺,并取名“艾提尕尔”。后由一位维吾尔族女富翁卓力皮亚汗捐资扩建,并购置600亩田产作为寺产。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全新疆穆斯林聚礼处,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达到2-3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礼拜人数达到6-7千人。古尔邦节时,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来礼拜,通宵达旦地狂欢。

3. 新疆未来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前景,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1、南疆四地州;

这个地方应设立单独省级行政区,个人觉得设立喀什直辖市最好。这个直辖市不是按照面积人口GDP设立的,而是按照政治国防需要设立的。

新疆的首要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现在的喀什市和克州首府阿图什市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可以用城市轻轨连接起来,新的喀什直辖市的行政中心就设在轻轨的最中间。

2、北疆南疆直辖后,北疆汉族占70%以上,可以将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上;

乌市的大问题是水,从阿勒泰引水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乌市城市人口不宜太多,今后的中央投资应重点搞绿化和环保;

乌鲁木齐离欧洲西亚中亚都很近,应该把地窝铺机场建成大型国际机场和亚欧的客运货运中转中心、物流中心、中国人去欧洲的便捷通道,别浪费了亚欧大陆地理中心的美名。

3、石河子石河子环境特别好,昌吉、奎屯等小城市都是小绿洲,应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环保产业;

这里的劳动力成本不高,但文化素质不错,并且生产出来的服装鞋子用火车运到欧洲中亚俄罗斯,比从广州深圳用海船运过去还要便宜。

4、伊犁伊犁州、伊犁地区、伊宁市,这些名称的隶属关系,外人搞都搞不清!可见新疆之特殊复杂。不过伊犁地区是北疆三大不缺水的地区之一。伊犁河穿过伊犁地区,水量充沛。这个地方一定要好好规划,首先把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建好,再吸引内地移民来创业定居。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祖国统一。

5、阿勒泰北疆三大不缺水的地区另一个是阿勒泰,这里和蒙古相邻,应考虑把阿勒泰地区的行政中心迁移到地理位置较好的哈巴河。可以考虑修建乌鲁木齐通往乌兰巴托的铁路,正好经过这里;

6、博州、塔城、克拉玛依;

博州、塔城、克拉玛依要协调发展,现在中亚的油管过来了,富裕是没有问题了,关键是要往西边扩张中国的影响。交通建设要先行。

4. 西部大开发为何不把新疆的经济实力提高

西部大开发肯定是把新疆的发展考量在内的,不然新疆最近几年不会发展这么快,但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得慢慢来。

5. 新疆经济带的情况(稍具体)

新疆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34万人,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1 %,是我国面积最大、国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部新疆史,就是一部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历史。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新疆历史从此掀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中央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援和帮助下,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2003年,新疆生产总值达到1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比1978年增长了10.3倍,年均增长10.2%。人均GDP达到9686元(折合1171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特色优势农业和林果业、畜牧业迅猛发展。2003年棉花产量达到160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1/3,啤酒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番茄酱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1/4,新疆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酱生产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畜产品和甜菜糖生产基地。工业已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资源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2003年工业增加值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比1978年增长了8.9倍;石油产量2141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位。新中国成立初,新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年产值0.98亿元。

目前,全区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106个。作为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重点省区,新疆已经逐步形成了沿边、沿桥(亚欧大陆桥)和沿交通干线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拥有一类口岸16个,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我区投资。2003年,新疆进出口总额47.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2%,比1978年增长202.4倍,年均增长23.7%。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投资环境明显改善。1978—2003年,全社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6711亿元,年均增长19%。建成了南疆铁路、沙漠公路、吐乌大和乌奎高等级公路、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改扩建、通讯光缆等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项目,使新疆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条件明显改善。

目前,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4万公里,99.6%的乡镇和89.9%的行政村通公路;铁路营业里程3010公里,比1989年增加了1431公里;民航通航里程由1978年的0.48万公里增加到11.6万公里。通信设施与全国同步发展,数据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网发展迅速,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2.6%,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2.1%,互联网用户达到117.8万人。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

一是教育普及率和各族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03年底,全区已实现“普九”的68个县市区的人口占到全区人口总数的70.3%,全区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3%,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3.8%。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3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0.5%。有26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4.8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13.5倍。为了进一步提高各族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央的支持下,我区从2003年开始,每年投入1.9亿元,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免费义务教育,使全疆56个县的205万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享受到了完全的免费义务教育。

二是城乡医疗预防保健网络逐步健全,各族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保健条件不断改善。现在,全区88个县(市),县县都有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机构,乡乡都有卫生院,村村有医疗点。全区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乡镇卫生人员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族群众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缺医少药的历史已经结束。全区现有卫生防疫站207个,地方病等专科防治所(站)17个,疫病防治能力大大提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危害各族群众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已基本被消灭。从1994年开始,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自治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改水防病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5亿元,解决了农村牧区835万人和2660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目前新疆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到71.12岁。新疆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列为世界上四个长寿地区之一,每百万人口百岁老人数居全国之冠。

三是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3年,新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长21.6倍和16.7倍。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0%以上,绝大多数地区的百姓能够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及时获取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信息。新疆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持。为了加快新疆的发展,中央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新疆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目前,新疆的基本建设投入有80%以上来自于中央政府的支持,财政支出也有50%以上来自于中央政府的各种补贴。2003年,中央对新疆各项补助235.35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59.9%。据不完全统计,1955年至2003年中央财政累计对新疆各项补助共计1574.65亿元,其中1998年至2003年的六年间就达到910.25亿元。正在实施的、对新疆南疆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将达到107亿元。

与此同时,内地省区也通过对口扶贫、科技教育卫生事业的支援和协作以及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等多种形式支持新疆的发展。

二、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大局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从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

国家制定并实行了尊重少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政策,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采用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新疆的报纸用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6种文字出版发行,少数民族的报纸达43种,刊物达80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实现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5种语言播出,新疆电视台实现了维吾尔、汉、哈萨克3种语言播出。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进行搜集、整理、翻译和出版。古代文学巨著《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少数民族历史史诗《江格尔》、《玛纳斯》以及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等一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得以发扬光大。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保障各民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23000多个清真寺,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新疆50年的历史证明,我国政府制定实施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得到了各族人民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

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社会一大公害,中国政府历来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决议,支持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九十年代初,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在境外恐怖势力的支持下,一小撮暴力恐怖分子在新疆境内外制造了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危害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他们的活动为各族人民和广大信教群众所深恶痛绝,理所当然遭到了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新疆各族群众的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在新疆,暴力恐怖分子已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们分裂祖国、破坏新疆稳定的罪恶阴谋不可能得逞。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区,严厉打击极少数暴力恐怖分子的分裂破坏活动,坚决反对利用宗教进行各种非法活动,以维护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

三、发展前景广阔,各族人民充满信心。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目前,我们确定的发展目标是:2004年实现GDP增长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0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0元以上。到2007年GDP达到2570亿元,年均增长10%;到2020年GDP达到7720亿元,年均增长9.2%,实现比2000年翻两番半的目标,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6.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什么举世瞩目成就

一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高。1978--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从2003年起,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9893元,在西部省区中位居前列;全口径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7.12亿元增加到2008年817亿元,增长近114倍,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1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50倍;1978--2008年,新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56.7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9年的137倍。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疆进入了大规模投资开发的"黄金"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1377亿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大大超过建国后新疆前5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总和,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基础产业和新的生产能力,对支撑新疆大开发、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疆在国家大局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目前全区水库总库容83.8亿立方米,在建的水库库容约60亿立方米,拟建山区控制性水库库容70多亿立方米,全部建成后库容将达218亿立方米,届时新疆将依靠大型水利枢纽适时调节供水,有效地掌握水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在相继建成北疆铁路、南疆铁路、兰新铁路复线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先后开工建设了精-伊-霍、乌鲁木齐-精河复线、奎屯-北屯、吐鲁番-库尔勒二线、喀什-和田、兰新线嘉峪关-阿拉山口段电气化改造、库尔勒-阿克苏二线、库车-俄霍布拉克、五彩湾-将军庙、哈密-罗中等,目前正在同时建设11条铁路,兰州-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福海-富蕴、将军庙-哈密、哈密-策克(额济纳)等五条铁路将于今年年底前陆续开工,新疆铁路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这在新疆乃至全国省区铁路建设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公路里程14.7万公里,在全国排名第10位;民航机场15个,通航里程14.8万公里,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目前新疆公路和民航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规划2009-2013年公路建设总投资1200亿元,重点建设境内高速公路网络、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加强口岸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除在建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喀什机场改扩建和哈密机场复航工程外,"十一五"后两年,新疆还将陆续开工建设伊宁、吐鲁番、库车、石河子、博乐等机场。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土地光热、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推进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78-2008年,农业增加值由14亿元增加到691亿元,增长48倍。2008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棉花产量301.6万吨,比1978年增长54倍,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40%;林果面积1450万亩,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达1200万亩,果品产量451万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重要增长点;肉类产量175万吨,比1978年增长16.5倍,现代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2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自治区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以来,新疆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相继建成了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三大油田基地,初步形成克拉玛依、独山子、乌鲁木齐、库尔勒-库车四大石油化工基地。2008年,原油产量2772万吨,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分别比1978年增长6.7倍、95倍,油气当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随着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中哈石油管线、独山子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等工程建设,奠定了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和国际能源安全大通道的地位。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已进入大发展阶段,一大批有战略眼光的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纷纷介入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一批千万吨级的煤田相继开工建设。在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卡拉通克铜镍矿、阿西金矿、阿舍勒铜矿、罗布泊钾盐等一批重点项目,钢铁、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一体化、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

新疆人文、地理、自然生态环境之独特,旅游资源之丰富是内地省市所不具备的。新疆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8年,全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95万人次,超过了全疆人口总数,国内旅游收入197.95亿元;接待国际旅游人数36.3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36亿美元。

四是对外对内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充分发挥向西开放的地缘区位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拓中亚、西亚、南亚、东欧和俄罗斯市场,加强与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目前,新疆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已与1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2008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22亿美元,是1978年的946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新疆优势资源开发和优势产业发展,目前在新疆落户的区外企业达10549家,其中世界500强及外国知名企业25家,引进我国500强企业75家。

五是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普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推进,率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义务阶段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工程,把提升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和内地省区的大力支持下,内地高中班和疆内初中班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了全覆盖。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促进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增加到2008年的114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提高到2008年的3505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35倍和28倍。

7. 如何加快新疆的经济发展

超高分子聚乙烯管道长距离引水,让沙漠变绿洲良田

8. 新疆经济发展的怎么样比较好的城市有哪些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新疆只有全世界唯一的一块没被污染的处女地"喀纳斯湖"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新疆只有全中国最大的气田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新疆只有个克拉玛依油田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新疆只有个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中国人去以色列学习滴罐技术以色列专家说:"你们去石河子呀,那里的滴罐技术全世界都是在那学的"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新疆人只种出了全世界最优质的长绒棉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只不过亚洲最大的滑雪场叫"阿勒泰滑雪基地"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只不过全国最长的内流河叫"额尔齐斯河"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只不过全国最大的冰川叫"音苏盖提冰川"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只不过世界各国的珠宝商人都知道"阿勒泰的黄金,和田的玉"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只不过乌鲁木齐有了个全亚洲最大的国际大巴扎
新疆没什么骄傲的,只不过每年的乌恰会吸收外资与广交会持平
新疆就是新疆,不必攀来比去,无需处心积虑。地球在这里制造一块陆地,自有它的用场。人类在这里经营几千年,自有他的理想。
新疆以西部12省区中倒数第四的人口创造出了正数第四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超过了所有中西部省区,名列全国31个省(市)区中第12位!石油名城克拉玛依的人均GDP高达近6000美圆,名列全国664座城市中第5位!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生活着2000万人口的新疆,半年的刑事案件还没有广州三天的多!

9. 新疆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主要是因为现在各个地区由于发展不平衡,经济的落后造成的。

阅读全文

与新疆经济发展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