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0-11-29 18:27:12

①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

一、中国古代政治史

1.皇帝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秦王嬴政政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明代,皇帝废除宰相制度直接统管政府,并建立庞大的宦官机构和厂卫制度,实行专制特务统治,皇帝制度走向极端。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以君主立宪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民主共和制度。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的建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寿终正寝。

2.中央官制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省六部制由隋文帝首创,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了三省的职权。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机构,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从制度上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保证了皇帝的专制独断。三省制度结束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都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后加以传达执行,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1861年,清朝设立总理衙门,它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它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地位高于六部,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

3.地方行政制度

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在地方普遍推广,分封制被废除,奠定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4.选官制度(科举制)

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为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答卷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0世纪初,由于国内形势的剧变,封建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5.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儒学统治地位的终结。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它在我国古代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他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儒学初步发展,其代表是孟子,他认为“民贵君轻”,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二、中国古代经济史

1.古代的农业经济

农业的发展,一般表现在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发展的原因主要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等。

①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

②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两宋时期从越南引入优良品种占城稻。从两宋时期开始,棉花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农产品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水利工程的兴修。

秦朝修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得以贯通;唐代兴修的水利工程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边远地区也有。

④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重视农业,自秦汉至明清,耕地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养活了众多人口。

2.古代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注意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主要包括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等。每一部门的发展包括产地、规模、技术水平、产品数量与质量、产品销路等方面。

①金属冶炼技术。

②采矿技术。

③纺织技术。丝绸之路的开通说明汉代纺织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苏州、杭州、南京、广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兴起。

④制瓷技术。宋瓷誉满中外,瓷窑遍布各地。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⑤造船技术:宋代造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3.古代商业和城市经济

城市商品经济逐渐发展,明清到达高峰。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市内还有娱乐贸易场所“瓦子”,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4.古代对外贸易兴盛

汉朝以丝绸之路为主要路线的陆路贸易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贸易范围扩大。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到清朝时期,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

5.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国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西南、江南地区初步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出现了一次高潮,使得南北经济均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开始,南方经济逐渐超越北方,并日益成为全国经济先进地区,而且南方人口数量也超过北方。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形成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边疆地区的开发

秦始皇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便利了中原和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使中原先进的丝织技术和冶铁技术传到西域地区。

② 宋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2)经济发展状况扩展阅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

北宋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以及推广有很大的发展。

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发现成组的铁制农具,如犁、耧、耙、锄、镰等,其中耙、锄等中耕农具较多,表明了农民对精耕细作的重视和耕作程序的增多。北宋农民还很注意积肥和施肥。他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认识到,土壤的性质不同,应施用不同的粪肥。

所谓“用粪如用药”。当时对作物栽种的深浅疏密与产量高低的关系,也有所认识。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反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北宋时期,手工业生产有很大进步。当时,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程度,都超越前代。生产技术发展显著,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大为增加和改进。

纺织水平的提高北宋纺织业仍以丝织业占主要地位。北宋时,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

北宋时期还产生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建立后,四川地区长期使用铁钱,因铁钱重,携带不方便,公元10世纪末叶,成都市场上遂出现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③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阿勒泰地区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和区内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突出稳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保障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地区综合实力有了提高,民生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62.94亿元,扰察比上年增长12.00%(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0亿元,增长4.00%;第二产业增加值76.61亿元,增长15.70%;第三产业增加值53.83亿元,增长12.40%。一、二、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19.95∶ 47.02∶ 33.03,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10年增加了3.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10年下降了1.6个百分点,表明地区工业经济、特别是矿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作用在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88%。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2010年上涨5.49%,其中居民食品价格上涨12.17%,为拉动居民消誉李困费价格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62%。阿勒泰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21%,其中轻工业上涨9.59%,重工业10.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49%。

阿勒泰地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牧民标准化定居步伐明显加快。截至2011年底,累计实现牧民标准化定居1.224万户,定居5.3万人,分别占牧民总户数、总人口数的35%和36%。可见,牧民标准化定居工作任务仍很重。

全地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0%,完成矿业增加值52.07亿元,增长17.25%,占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90.39%。表明矿业经济在阿勒泰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中,仍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

主要矿产品及深加工产品产量,原煤10.92万吨,近6年来,首次突破10万吨,比2010年增长147.80%。铁矿石原矿量1415.06万吨,同比增长19.90%。铜精粉21.81万吨,同比增长 14.05%。高冰镍 1.14万吨,增长 55.09%。黄金 918.10千克,下降0.30%。

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37.45亿元,同比增长37.2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70亿元,增长27.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84亿元,同比增长21.64%,其中二产完成投资60.08亿元,占总投资的47.00%。说明二产投资占了总投资的比例的近一半。人均可支配收入1.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10%;农牧民纯收入5726元,比上年增加11.44%。

地区对外贸易在出口贸易的强力推动下呈现增长态势。全年地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0%。其中:进口总额329万美元,下降44.1%;出口总额8.6亿美元,增长25.80%。

全年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近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2.0%,实现旅游收入29.82亿元,增长26.89%。

二、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铁路

就新疆而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重点项目,项目于2009年7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全长1776千米,同年11月4日奠基开工,预计5年后,一条新的铁路大动脉将横亘于我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3省区。届时,它将与现有兰新铁路一道拓宽三省区资源外运通道,破解运力紧张难题,并使我国向西开放进一步提速。

2009年10月奎北铁路建成通车,福海—富蕴铁路也于2013年年底开工建设。奎北铁路建成庆念通车标志着阿勒泰地区结束了无火车的历史,福海—吉木乃铁路建设目前正在设计论证中。铁路建设为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活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二)公路

地区主要道路有:干线公路17条,包括国道(216、217线)2条,省道10条、专用线5条,县道37条,乡道677条,村道283条,地方专用交通道6条,公路总里程8384千米。阿勒泰地区行署所在地阿勒泰市是国道216、217线起始点,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西线701千米,东线670千米,与乌鲁木齐市航线距离450千米。

根据新疆公路网发展规划,新疆将用15年时间建设“三横二纵二环八通道”干线公路网(简称3228工程),其中涉及到阿勒泰地区的主要有四条:北屯—福海—克拉玛依—奎屯—沙滩—阿拉尔—和田段,由国道217线部分线路和新疆沙漠公路组成;阿勒泰北屯 富蕴—大黄山—乌鲁木齐与库尔勒—若羌两段,由国道216和国道218部分线路组成;北屯—乌图布拉克—和布克赛尔—铁厂沟—托里—阿拉山口 博乐段;北屯—福海—阜康段。

阿勒泰地区规划建设道路。国道217线阿勒泰—布尔津段、哈巴河—阿黑吐别克公路、哈巴河—白哈巴公路、蒙库—富蕴县等工程全面开工。北屯—阿勒泰高速公路已列入国家高速公路建设规划。

(三)航空

阿勒泰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型飞机,交通较为方便。阿勒泰机场扩建工程,计划延长跑道400米,新建联络道一条,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可确保波音737-700以上大型客机满载起降,2009年已启动方案研究。

喀纳斯支线机场建成通航。喀纳斯机场2007年开始启用,距著名旅游胜地喀纳斯风景区68千米,与乌鲁木齐空中距离482千米,是新疆继那拉提机场之后新辟的第二个旅游支线机场。2013年喀纳斯机场可实现旅客吞吐量约22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富蕴县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推动富蕴机场迁建,尽快使乌鲁木齐—富蕴县航线复航,对加快富蕴县矿产和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巩固边防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富蕴民用机场场址拟定于科普阔拉阿根场址,位于226省道与216国道岔路口西南侧约3.5千米处,距离富蕴县城中心直线距离约21千米。机场为国内民用支线机场,项目概算投资超过4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取得总参谋部意见及预可研阶段需支持性的全部文件,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规划司、投资司已完成项目的会签工作,并于2011年11月16日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查。

2011年全地区共完成货物运输量1324.99万吨,比上年增长16.27%,完成货物周转量约22.44亿吨千米,增长16.88%,运送旅客1447万人次,增长9.36%,客运周转量近11亿人千米,增长9.6%。年末地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3.2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约2.25万辆。

(四)电力

阿勒泰地区电网是自治区一个相对独立的电网,仅实现与全疆110千伏的弱联。2006年底,全地区总装机容量14.5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12.6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1.8万千瓦(其中北屯火电厂1.2万千瓦,吉木乃火电厂6000千瓦),火水电比例为1∶8。风电装机0.105万千瓦,最大发电量57508万千瓦时,可承受的最大负荷12万千瓦。

地区电网由四个相对独立的电网构成,分别是阿勒泰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布尔津县电力公司电网、可可托海矿区企业自备电网和兵团农十师电网。阿勒泰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可供调度的上网总装机容量为10.07万千瓦,售电量占到全地区的52.52%,可承受最大负荷8.5万千瓦,最大发电量25500万千瓦时;布尔津县电力公司电网可供调度的装机容量1.85万千瓦,可承受最大负荷1.4万千瓦,最大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可可托海矿区企业自备电网,可供调度的水电厂装机1.9万千瓦,可承受的最大负荷1.6万千瓦,最大发电量9858万千瓦时;兵团农十师电网,装机0.67万千瓦,可承受的最大负荷5000万千瓦,最大发电量3350万千瓦时。全地区实现110千伏线路联网,线路总长663千米,东至富蕴、青河县,西至吉木乃、哈巴河县,南面与塔城地区的和丰县联网。

(五)口岸建设

在阿勒泰地区,国家已批准开放4个一类口岸,即对蒙古的塔克什肯口岸(青河县)和红山嘴口岸(阿勒泰市),对哈萨克斯坦的吉木乃口岸(吉木乃县)和阿黑吐别克口岸(哈巴河县)。随着阿勒泰地区口岸建设的不断完善,将对阿勒泰地区国土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对矿产、旅游等资源产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尤其显著。

1.吉木乃口岸

位于吉木乃县境内,与哈萨克斯坦国东哈州毗邻,为双边常年开放口岸。

口岸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对哈国开放的一类通关口岸,是新疆乃至中国对中亚、欧洲贸易、仓储物流、国际旅游和以进出口落地货物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规划到2015年,口岸年均过货量80万吨,出入境人员达50万人次,进出口贸易总额25亿美元。规划至2025年,口岸过货量150万吨,出入境人员超过100万人次。

吉木乃口岸距哈方迈哈布奇盖口岸0.5千米,距斋桑县60千米,距东哈州首府乌斯卡缅市500千米,距哈国首都阿斯塔纳1300千米。吉木乃口岸是我国距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及哈俄两国东部铁路最近的口岸,比阿拉山口口岸至哈俄两国东部铁路近约500千米,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北线的重要支点。目前,吉木乃口岸已发展成为新疆对哈萨克斯坦陆路第3大口岸。吉木乃口岸为阿勒泰地区利用哈萨克斯坦斋桑湖区油气资源提供了条件。

2.塔克什肯口岸

在青河县境内,与蒙古科布多省毗邻,为双边常年开放口岸。塔克什肯口岸距蒙方雅仁特口岸25千米,距布尔干县城45千米,距科布多省会科布多市265千米,距蒙古首都乌兰巴托1733千米。

口岸的功能定位:是国家对蒙古开放的一类口岸,是中国对蒙古及俄罗斯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窗口,是以通关服务、边境贸易、出口加工为主导的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目前,塔克什肯口岸已发展成为新疆对蒙古的第一大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工业加工区以尽快建成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为目标,规划面积10平方千米,划分为矿产品进口加工、畜产品进口加工、农副产品进出口加工、建材出口加工、轻工产品组装等6个功能区,重点打造进口蒙古煤炭、铜等能源、矿产和畜产品资源深加工和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目前投资7000万元的凯禹通国际物流园和投资3500万元的鑫源商贸物流批发市场已完工,省道320线已完成改造升级。

3.红山嘴口岸

位于福海县境内,与蒙古巴彦乌列盖省毗邻,为双边季节性开放口岸。红山嘴口岸距蒙方大洋口岸12千米,距巴彦乌列盖省省会乌列盖市180千米。是面向第三国开放、与俄罗斯实现陆路通商和旅游的重点口岸。

口岸功能定位:是国家对蒙古开放的一类季节性双边通关口岸,是新疆乃至中国对蒙古、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开展大宗货物贸易交流、环阿尔泰山旅游业的一条重要通道。是以发展边境贸易、存储物流、国际旅游的重要综合型边境陆路口岸。

4.阿黑吐别克口岸

位于哈巴河县境内,与哈萨克斯坦东哈州毗邻。1992年阿黑吐别克口岸开放,允许中哈两国人员、交通工具和货物通行,1998年实现临时过货。

口岸功能定位: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对哈萨克斯坦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

5.规划建设的喀纳斯口岸

规划选址在布尔津县境内。2009年10月,《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提出,要积极推进中俄天然气领域合作,决定东西两线天然气管道同步启动,并于2014年至2015年供气。两国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为开通对俄的喀纳斯口岸,开辟我国引进俄罗斯能源、矿产和木材等资源的北向战略通道奠定了基础。

④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尽管它在进程中会有曲折,会有人反对,但其势头不可阻挡。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资本、服务、技术、信息、劳务(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空前加快,形成世界统一大市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球化进程加快,各国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市场自由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不可阻挡,这一进程不会中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两个轮子一直往前转,这两股力量不可阻挡。这就是市场化的力量和网络化的力量,也称作市场革命和技术革命。
冷战结束后,世界市场化的规模和速度大大提高。前苏联东欧国家走上市场化道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步推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的控制也大为松动。整个世界的开放度、市场的自由度前所未有。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互联网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缩小,使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
WTO的成立,统一的国际经济规则的形成,对民族国家的约束力逐步加强,又大大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
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的显现,南北差距的拉大,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不合理(这些规则是以发达国家为主体制定的),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富国集中,不发达国家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产业结构的全球整合,使发达国家一部分人失业;工业化的步伐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出现了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
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提醒世界,全球化进程应当调整,需要反思,应当给全球化“以人情、人道色彩”(欧盟语),应使全球化成为一个共赢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这就要求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世界经济形成三大主体、三大市场
与经济全球化一道,区域经济合作(即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
现在,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大大小小多达140多个,但在世界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是三大主体: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正在筹划并形成中的东亚自由贸易区。世界经济的兴衰起落,与这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密切相关。
经过五次扩大,欧盟今天已成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组织。25国人口4.5亿,GDP逾10万亿美元,占世界总GDP的30%。欧盟已建立起欧元区,统一了货币,这是目前惟一可以在经济领域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

⑤ 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19世纪后,美国的经济可以说是高速发展,但是到了1924年,美国的华尔街和纽约股票交易所暴发出了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1930年的美国,经济萧条冷落,事业人数猛增,超过了420万,到了1931年,攀升近了一倍,到了1933年,事业人数已经到了1500万-1700万人。就在1933年,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宣布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美国的经济就此缓慢的恢复过来。
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富强的国家,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改善人民生活,所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持续繁荣尤其是西部和南部。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1945年到196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中东的产油国提高了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的世界性危机,美国经济地位下降,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的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新的经济时代,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就在老布什执政时,美国出现了战后第九次经济衰退。

⑥ 中国现代的经济发展状况

在回答你这一个就睡觉,经济学上观点:目前我们第一产业(农业)发展仍然缓慢,第二产业(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迅速发展

⑦ 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从最通俗的GDP经济指标变化显示,平均环比增长速率达到了13.42%(1979年至2012年间)。GDP总值的环比增速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两者之差在1989年达到最大值,随后一直呈现差值下降趋势。这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小于人口总量的增长。而且,GDP总值的环比增速以1994年为分水岭(图1-1),1998年以后虽然总体看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是环比增速在减小。这些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永久地这样快速进行下去,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

图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统计见表1-1。2000年到2008年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呈现不断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最高峰值后开始下降,2013年该系数为0.4730。

表1-1 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情况统计

(据参考文献[4-5])

* 2014年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接近8000国际元,2012年达到9000国际元左右,2013年预计接近10000国际元[6]。如果今后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2014年最迟2015年就可达到11000国际元水平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回落“点”。在人均11000国际元水平上增长速度“自然回落”是顺利渡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这是一种潜在增长率的下降[7]。到那时能源的供求状况就会出现不同于现在变化的新情况。因此,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必须解决能源供给或将成为瓶颈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