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疫情防控措施和做法
合易认为:疫情之下,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
1)关心员工的健康。企业在疫情发生时,应做好对员工、客户的保护工作,体现出非常时期的人性关怀。鉴于此次肺炎疫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各企业应把员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对员工进行传染病预防及治疗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内部采取严格的卫生防范措施,定期对办公区域、生产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2)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项资金。疫情来临时,企业应成立应急应变指挥小组,并安排应对疫情的专项资金,解决非常时刻的临时紧急问题。
3)保持企业内部的稳定,努力练好“内功”。受疫情影响,企业的部分业务可能难以正常开展。此时,企业不妨将目光内转,在系统战略思考的同时,将以往没有精力顾及和放松了的基础管理工作抓起来,练好内功,为疫情过后的发展积蓄力量。
4)建立健全危机预防机制。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有的尽管有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一些要素,但并没有制度化。肺炎疫情的爆发再一次给中国企业界上了一堂沉重而有价值的危机管理课,中国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建立完备的危机预防制度。
㈡ 如何评价和看待国有企业在此次新新冠疫情防控中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展现出
国有企业在这次疫情当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㈢ 简述为何一季度经济负增长是疫情防控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实体经济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艰难,虚拟经济则是一片欣欣向荣,那么实体经济到底还有没有出路呢?今天坤鹏论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刘志彪认为,中国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发展的严重失衡现象,可以用“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这两句话来概括。其中,“实体经济不实”,主要是指实体经济中真实的、创造社会财富的产业部门生产率低下,具有较大的泡沫经济成分。“虚拟经济太虚”,则是指虚拟经济中,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比例较低,同时自我循环、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泡沫化成分高。而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偏低,致使企业资金流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对实体投资意愿不强。资产价格增速一旦比实体利润更高,经济就容易有脱实向虚的倾向。
近年来因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加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一些与建筑业、制造业等相关的生产性行业,由于大批量产能扩张和市场需求缩减,供需矛盾不断显现,加上各种成本高涨,在一定范围和区域内出现了企业生存危机。实体经济要完成转型,首先要做到观念转变。
实际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大做强我国实体经济,须摒弃传统产能扩张的观念,紧紧抓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围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序展开。需把市场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风向标,补上“用户观”这堂课,真正搞清楚“用户是谁”“用户有何需求”“用户将如何变化”等问题,实现精准定位,创新发展,有效供给。对于企业而言,创新观念应该深入骨髓。除了传统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更要注重营销创新和观念创新,革新,不合时宜的旧思维,不断推陈出新,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处保持核心竞争力。
同时,相关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造必要条件,实现市场公平竞争,提供更为有利的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条件。
对于目前经济转型中出现的“脱实向虚”苗头。需要首先从理念上搞清楚,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不是对立关系,判断经济形态的实体和虚拟,不应简单地看交易流程是线上还是线下,更要看对社会价值的贡献和社会效益是否提高。
实体经济只有经历过新科技的挑战、转型和创新的洗礼,才能面对明天的太阳,有更广阔的前景。
㈣ 疫情防控包含哪几方面
1 传染源:切断传染源
2 检测 :对密切接触 及间接接触的进行有关检测和隔离
3 对环境进行消毒
㈤ 潍坊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交通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更严格的态度、更果敢的行动、更有效的措施,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当好“先行官”。
五是毫不放松抓项目建设推进。按照“稳在建、扩新建、督缓建、防停建”的原则,督促指导重点项目落实疫情防控和工程施工措施,在前段全面复工的基础上,全力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工作力度,主动靠前服务,保障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快速开展,多渠道筹资资金,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政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税费优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税等部门聚焦抗击疫情的关键环节、疫情影响的重点领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支持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第一批政策主要聚焦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批政策主要聚焦减轻企业社保费负担,增强企业复工复产信心,第三批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帮助其渡过难关,第四批聚焦稳外贸稳外资,降低疫情负面影响。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一、支持防护救治2项。
1.取得政府规定标准的疫情防治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2.个人取得单位发放的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医药防护用品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这既是面向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暖心政策,更是向这些英雄致敬。
二、支持物资供应5项。
3.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
4.纳税人提供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运输收入免征增值税;
5.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
6.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扩大产能购置设备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一次性扣除;
7.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进口的直接用于防控疫情物资免征关税。
支持物资供应5项,全力保障物资、服务供应,支持物资供应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为疫情防控添力加火。
三、鼓励公益捐赠4项。
8.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
9.直接向承担疫情防治任务的医院捐赠应对疫情物品允许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
10.无偿捐赠应对疫情的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11.扩大捐赠免税进口范围。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公益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让这份爱传递的更远。
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第四类,支持复工复产9项。
自2020年1月1日起,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企业所得税亏损最长结转年限延长至8年,阶段性减免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除了湖北省小规模纳税人3月至5月的增值税同时明确湖北以外地区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减按1%征收,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免,就是从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对中小微企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社保的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免征,免征的期限不超过5个月,湖北省可以将免征范围扩大到各类参保企业。减,就是湖北以外的全国其他省份,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的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可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不超过3个月。缓,就是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可申请缓缴,缓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阶段性减免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根据《关于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指导意见》,自2020年2月起,各省可根据具体情形,对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实行减半征收,减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鼓励各地通过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方式支持出租方为个体工商户减免物业租金。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提高除“两高一资”外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范围,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确保内外资企业同等享受近期出台的减税减费政策。
积极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