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法国的经济发展

法国的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9 10:33:21

① 法国在二战之后的经济是如何发展的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二战前后加剧,各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为解决这一问题,二战后法国历届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法国的地区发展差距主要表现

(一)东西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

法国东部包括10个大区(科西嘉除外),约占国土面积的45%,全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包括巴黎、马赛、里昂、里尔等大城市,沿海还分布有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500家最大的企业和集团中,476家分布在东部。东部工农业都较为发达,还拥有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人力资源非常丰富;西部地区则资源比较贫乏,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居民收入也大大低于东部地区。据统计,西部家庭平均收入比东部低20-30%。

(二)城乡人口分布严重不均

二战后,法国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动,形成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据统计,1949年,法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5.4%,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减至8.5%,30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二。仅1960-1978年间,就有约一半农业劳动力离开农村。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就业、交通和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人口日趋老化,劳动力严重不足。

(三)传统老工业区产业萎缩,日趋衰落

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新兴工业和制造业的兴起,作为东北老工业区三大经济支柱的冶金、煤炭和纺织业开始走下坡路,企业亏损严重,大量工人失业。1973-1974年的经济危机使老工业区的“结构性危机”空前加剧,经济日趋衰落。

二、法国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主要做法

(一)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纳入国家计划,并建立一整套相应机构

20世纪60年代,法国先后成立了“国土整治和区域行动评议会”及“国土整治全国委员会”等常设机构,负责协调地区整治行动,解决地区发展差距问题。80年代初社会党执政后,又进一步改革了计划的实施方式,由各地区成立“地区计划委员会”,制定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计划。中央政府则通过签署“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合同”,以多种方式扶持地区经济发展。

(二)实施国土整治政策

所谓国土整治,主要是指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在政府的推动下对国土进行平衡整治。这是二战后法国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之一。

国土整治行动始于1950年,时任法国建设部长的珀蒂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国土整治计划”,首次提出“国土整治就是要依据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来寻求人员在全国范围内的最佳分配”。1955年,根据国土整治的需要,法国政府将本土划分为22个大区,以加强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推动区域发展。这一时期,法国政府重点加强了北方、中央高原等区域的经济发展,着重解决这些地区的就业问题。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现象更加突出。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国政府加大国土整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远景规划,重点整治西部、西南部、中央高原和东北老工业区等区域。80年代初社会党执政后,国土整治计划将过去缩小地区差距的目标,扩展到了教育、就业、培训、环保等各个方面。

事实证明,二战后40多年来,法国国土整治政策的实施,对缩小地区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某些发展中的农村地区和外省大城市的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三)二战后,法国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发展、农村改革、山区开发和保护及老工业区结构改造政策,对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加快落后地区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城市发展政策的主要方针是控制大城市的发展,鼓励地方中小城市的发展,建立中心城市,以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面貌,主要内容有:采取措施严格限制巴黎等特大城市的发展;调整全国城市结构,改革旧有城市体系,加速发展里昂、马赛、里尔等地区中心城市,促进人口和经济活动向这些城市流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和卫星城镇。

第二,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农村实行结构改革,重点开发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发达农业区,主要内容包括: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法国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地区交通相对落后,缺少通讯手段。为迅速改变这些地区的面貌,法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交通和通讯的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20世纪70年代初,专门制定了有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特别条例,由中央同地方合作,兴建基础设施大型项目。经过努力,历史上形成的东西部之间交通网络分布不均的状况正在逐步消失。

2、加速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政府把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作为改变地区落后面貌,促进农业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制定相关法令,推行农业现代化开发计划。政府通过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欠发达地区农场进行设备更新和现代化投资。开发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了欠发达地区农牧业的发展,对稳定这些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当地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3、鼓励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法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还十分重视扶持适合各地区特点的工业、手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经营活动,尤其在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重点改革区,实行了一系列财政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这些地区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稳定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20世纪70年代以来,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不足和农业劳动力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法国政府把稳定农村人口作为执行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目标,采取多项奖励措施,鼓励人口向农村流动。

5、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政府不断增加农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贷款和补贴。到80年代中期,这方面的支出约占国家农业拨款的3%。政府还通过补贴等措施,普及落后地区的视听和影像教育。政府还同地方签署文化教育合同,促进农村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实施山区开发与保护政策。山区约占法国国土总面积的2%。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政府提出应根据山区的不同特点,在保护山区自然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繁荣山区经济。80年代初,又出台了保护和开发山区的四条方针,包括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经济活动,尤其是扶持山区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有效保护资源;重点改善人烟稀少、偏僻山区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发展服务业,改善山区生活条件等。

第四,推动老工业区结构改造。1979年以来,法国政府对老工业区采取了一系列结构调整措施。20世纪60-70年代是改造的第一阶段,先后提出了“钢铁工业改组计划”和“拯救钢铁工业计划”,主要通过增加投资来推动企业现代化,但未取得预期效果。80年代初社会党执政后,对老工业区的改造进入第二阶段,初期实行扩大煤、钢生产的“振兴”计划,结果加剧了原有的“结构性危机”;后由于经济严重不景气,又转而实施“紧缩”政策,加速结构调整,使生产由“低效数量型”步向“高效质量型”转变。

(四)实施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财政和税收制度

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财政奖励制度,先后设立经济和社会发展基金、地区开发奖金、手工业企业装备奖金、农村开发与国土整治部际基金、工业现代化基金等,为巴黎和其他大城市外迁企业和机构提供补贴,并重奖在边远、落后地区进行投资的企业主。80年代初社会党执政后,将这些名目繁多的奖金和补贴一律改称“国土整治奖金”,并对资助手段作出重大改革。此外,对参与区域发展的企业,政府还根据地区和就业人数予以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

(五)实施地方分权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

二战后,法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中央权力主集中,限制了地方积极性,造成地区之间条块分割,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起,法国开始实施向地方分权的政策,中央政府行使的部分权力下放到大区和省。80年代起,进一步下放权力,实行自治管理体制,扩大地方自主权,各地区可按本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发展规划,从而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右翼政府2002年重新上台执政后,于今年3月在议会通过有关地方分权的修宪法案。右翼政府强调,地方分权是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将使各地区释放出可达国内生产总值1%的新的经济活力。

② 关于法国经济和前景

一楼纯属瞎掰。
二楼比较中肯。
但都仅局限于工业经济增加值的发展。

法国经济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靠科技富国、靠金融强国、靠殖民地支撑、靠不争气的人民把一切优点化为乌有。

科技,法国的核能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是世界上最能创造利润的工业,与之相比美国的军火工业和德国的机器工业简直就是小洋娃娃。但可惜利润太过集中,而且上下游的产业都不在国内,很难带动整体经济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的神奇富人。而且法国人很懒,相比起在大企业做叱诧风云的人物,他们更倾向于无所事事地打几份零工,泡几个妹妹。因此在大学里硕士以上几乎就是外国人的天下,这种学习的态度导致他们无法把高科技领域变成增长点。

金融,法国的服务业拥有强大的传统,在法国,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用投资利润来抽象的。尽管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不在法国,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也不在巴黎在纽约。但法国仍然绝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银行财团势力(中国教育界称之为“高利贷帝国主义”),他们不如美国强悍,因为他们更为成熟而保守,因此尽管次贷危机之后他们是世界上出了美国之外损失最为戏剧性的国家,但整体仍然没有伤筋动骨。CAC40仍然在中高位盘桓,整体经济信心也并没有被倾覆。我举个例子,家乐福并非是个零售超市公司,其背后是个大型的金融运作集团,他们靠中小额信贷给低端的产品供给商并进行市场套利运作,因此他们的采购成本接近于零。而75%以上的法国企业都是采取这种形式运营的。资本杠杆率超高,而风险极小。

另一方面,法国虽然不是所谓“日不落帝国”,但他是世界上最懂得利用殖民地资源的国家,远远超过英国和西班牙。直到今天,他仍然通过多种优惠方式把过去的殖民地国家牢牢地拴在自己手心里,比如在非洲有阿尔及利亚、多哥、摩洛哥、塞内加尔,在亚洲有越南、寮国、柬埔寨,这给他们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低价劳动力和便宜的批发自然资源。而在这些落后地区的援助性大型工程项目则养肥了类似Veolia、Vinci、EDF等这些句型工程企业和类似Bouygue之类的技术服务企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中国于非洲很多国家技术工程服务项目增多引发了法国政界媒体乃至人民的极大不满。

上面有人提到的旅游业和酒产业还要加上一个奢侈品产业,是法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因为这能给懒惰的法国人一点不劳而获的满足感,他们可以因为是法国人本身而提高一点价值,所以他们更多倾向于在这个产业发展。而本身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我不想评价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是不是有足够理性,但我绝对持保留意见。而现实是,每年巴黎市奢侈品贡献巴黎市政总体1/6的产值,其中中国游客贡献1/3。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如果要抵制法国,只要都取消去法国旅游的计划了,他们不出一年就得下跪。

另外,法国最大的痼疾就是社会的不和谐,尽管历任政府都要对民众进行很大幅度的让步,但其民主政体的复杂内部矛盾使得没有人真正从任何一个改革中得到满足。法国的社会问题和劳资国三方矛盾我们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来讨论这个问题。但简言之问题就是:国家让一步,人民就进逼三步,失业率从而上升,投机资本从中渔利,国家财政每年亏空,企业精神缺乏,热衷于既得利益而放弃发展前景,使得发展缓慢,税收不足。

当然了,上面提到的资源涨价、欧元强硬、增速缓慢,这是今年困扰整个世界的普遍问题。而不巧的是,法国在这中间并没有吃什么亏。首先,法国是石油资源使用最少的发达国家,因为他们的核能能源系统实在是太强悍了,因此,他们更多的是炒作能源价格而渔利;另外,欧元强硬,其实应该强调的是美元的疲软,法国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属于内向型工业经济,出口的贡献率非常有限,在强硬的欧元下损失最大的应该属德国、希腊和意大利;而在增长方面说,其实怎么说法国增长也不会太快,为什么强调萨科齐上台后增长不如预期呢?其实是比较的结果,因为在次贷危机发生前,欧洲发生了一轮强有力的经济反弹浪潮,在经济复苏的形势下,萨科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人民对他报以很高期望,而非常不幸,改革还没开始,经济已经彻底走向深渊。因此在很高期待下,当然失望就会更大。但法国今年的增长预期还要超过2%,属于逆势冲高,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他的表现令人失望吧。

和中国横冲直闯的经济发展比起来,整个西方经济世界都是一个懒懒散散没有希望没有动力的暮色。但这并不能否认他们异常复杂成熟的市场结构和增长模式。楼主引用的那种说法国吃老本的说法那是没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说出来的昏话。和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起来,法国的模式更聪明,而且风险较小,于英国妄图依靠军事工业带动基础就业的天方夜谭比起来,属于稳健成熟型。而英国由于基础工业太过雄厚,现在似乎有点显得尾大不掉了。他们的经营模式有些不得不太过死板,不适应现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要视其所经营的产品性质而定。

经济不是这么简单的。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不要轻易地说一个经济好与坏,即使要比较,也要进行有机地比较,而不是粗暴的实施语言暴力。

大家共同进步。

③ 法国的经济

法国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一,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五。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由于发债问题,法国发行了43亿欧元的10年期国债。尽管融资规模达到了预期上限,但收益率情况却并不乐观。平均的中标收益率为2.98%,超过了3月1日同类发行中的2.91%。认购倍数为2.56倍。在法国国债发行结果公布后,该国基准的10年期国债价格走低。10年期法国国债收益率周四早盘升至3%上方,5年和30年期法国国债的收益率也不同程度走高。 法国的法定货币为欧元。1999年1月1日,法国和其他11个欧洲国家共同参与使用欧元,并在2002年初正式开始使用欧元硬币和纸币,完全取代之前的法国法郎。截止2014年04月19日,1欧元=8.60人民币元,1欧元=1.38美元。
法国外汇储备主要由黄金、外汇存款及外国有价证券、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特别提款权组成。自2000年5月以来,法国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系统实行的标准结算外汇储备,以月底汇率为基准进行换算,并用欧元计价。截至2012年5月底(5月份的数据使用的官方换算标准为1欧元兑换1.2403美元),外汇储备为1630.15亿欧元(约合2021.87亿美元);黄金储备982.34亿欧元(约合1218.4亿美元);外汇存款及外国有价证券为460.93亿欧元(约合571.7亿美元),包括特别提款权在内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权182.59亿欧元(约合226.5亿美元),其他储备资产4.29亿欧元(约合5.3亿美元)。 法国经济部长莫斯科维奇在2013年2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刚刚结束的内阁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吸引外国投资的具体目标。法国确定的目标:从2013年起到2017年,每年新增 1,000个外国直接投资项目,以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目前有2万家外国企业落户法国,外国对法国直接投资项目每年新增约700个,法国将采取措施吸引外国投资,使外国投资项目每年增加1,000个,增幅近50%。莫斯科维奇表示,各国都在加紧吸引外资和人才,国际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法国希望继续保持法国在吸引工业投资上的欧洲领先地位,并扩大其他方面的外国投资项目。
法国从2010年开始将自己吸引力第二的位置让给了德国。不过法国保住了工业吸引力第二的位置,2013年共吸引了166项工业投资。据EY咨询公司公布的法国吸引力年度晴雨表显示,2013年法国本土共吸引外国企业投资或增资项目514项,排名欧洲吸引外资第三位,英国排在第一。

④ 法国发展经济的措施

二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1946年至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

⑤ 法国经济发展是以什么为主

工业,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国内的农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都非常发达,但总体来说,法国的主导产业依然是工业,特别是钢铁、汽车和建筑为国内工业的主要产业

⑥ 18世纪的法国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18世纪法国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以国王为首的贵族以及僧侣手中。占全国人口 95%以上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虽然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但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
18世纪初,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阿尔萨斯—洛林等,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其中雇佣千名以上工人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雇佣百人左右的集中手工工场也不为罕见。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在贸易方面,卢昂、爱克斯、亚眠、波尔多等许多城市都是当时的对外贸易中心。法国对外主要出口酒类和各种奢侈品。进口货物主要有棉花、香料、皮革、咖啡等。由于工商业发达,法国集中了欧洲一半以上的货币。
但是,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重重阻碍。在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从16世纪开始实行的包税制和国债制度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通过包收国家各种捐税、向国家放债,法国的金融资本家获得了巨额收入,成为法国社会最为富有的阶层。但是,自路易十六即位后,为了缓和其财政危机,用各种手段从金融资本家手中获取金钱,使路易十一以来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关系遭到破坏,迫使金融资本家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也走上了反对封建专制的道路。在工业部门中,由于封建行会制度的存在,使大批手工业作坊无法过渡到手工工场。因为受到封建制度保护的行会制度,对于工匠和学徒的数目、生产规模以及技术等都有严格的限制。路易十四时代制订的一系列工业法规,到18世纪不仅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使法国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举步维艰,加之封建割据残余的存在,使各省之间的法律、度量衡、币制等都有不同,从而导致各地商业联系的困难。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处于赤贫状态,购买力水平极为低下,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18世纪以来,法国在对外战争中迭遭败绩,不仅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而且丢失了许多海外市场。仅七年战争中,法国在北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大片殖民地以及在印度的殖民地均被英国占领。以法国王室为首的各级贵族,视法国工商业为敛财的重要来源,征收极重的工商业税,使工场主和商人所获利润大部分流入他们的手中,从而大大地限制了资本的积累。这一切,使法国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
革命前的法国,仍保持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所有的人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以及手工工场的雇工等构成了第三等级。
天主教会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竭力向人民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鼓吹人们守天知命,不做丝毫反抗。对于一切反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异端”,则实行残酷的迫害。天主教会反对科学,扼杀知识,拼命地推行蒙昧主义。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解放人的思想,首先必须铲除天主教会。天主教会也是法国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土地占全国土地的1/10,僧侣也和其他的封建贵族一样,剥削雇农,榨取封建地租。高级教士大多出身贵族,主要集中在城市里,过着与贵族一样奢华的生活。但第一等级中的低级僧侣则大都出身于贫苦之家,他们收入菲薄,生活拮据,对高级僧侣抱有敌视态度,同情第三等级。
作为第二等级的贵族,分为两个阶层,一为“佩剑贵族”,一为“穿袍贵族”。所谓佩剑贵族主要指的是世袭的封建贵族。他们中的大贵族大多远离自己的领地,住在凡尔赛,靠领取年金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由于特权,他们垄断了军队、政府和教会中的要职。“佩剑贵族”中的中小贵族,则长年居住在乡间,尽管不能享受大贵族那样的奢侈生活,但由于直接剥削农民,成为农村中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代表。
“穿袍贵族”不是世袭贵族,他们的贵族头衔主要是靠钱买来的。因此,大多出身于资产阶级。“穿袍贵族”主要任各级法院中的法官,并可父子相传。他们通过包揽诉讼榨取民财,同样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是“佩剑贵族”歧视他们,也不允许他们出入宫廷。因此,他们也对“佩剑贵族”心怀不满。
第三等级的成分较为复杂。其中资产阶级又有大中小之分。大资产阶级主要是包税商、军火商人、专卖商、银行家等。这些人与封建专制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他们还花钱购买爵位,成为“穿袍贵族”。因此,他们不愿意推翻专制政府。但是,由于政治上他们没有任何权力,财产也得不到封建政府的切实保证,经济活动经常受到贵族或国王的干扰,因此他们反对革命而要求改良,只是希望通过在不触及他们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限制国王权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中产阶级主要是手工工场主和一般的商人等。他们深受封建专制政府的欺压和勒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愿望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他们极力要求消灭封建制度,建立保护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些人构成了资产阶级中的共和派。
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城市居民。这些人主要是小商贩和小作坊主等。这些人既反对大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压迫,又痛恨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无穷盘剥。但他们也反对无产者,害怕革命会使无产者摆脱旧日政治经济地位,从而危害他们的利益。
第三等级中人数最多的是农民。他们遭受着残酷的封建剥削,不仅要向地主缴纳地租,而且还要向地主交纳各种苛捐杂税。此外,他们还必须向国王交纳所得税(收入 1/20的土地税)、人头税、土地税;向教会交纳什一税。经过层层盘剥之后,农民所剩无几,很难维持温饱。18世纪后期,法国进入了历史上的“封建反动”时期。国王又恢复了农民修筑道路和建造营房的徭役。地主则竭力提高封建地租,同时还强占农村公社的公有地,使广大农民更加贫穷困苦。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夜,法国2300万农民中,竞有150万人沦为乞丐。因此,在第三等级中,农民阶级最痛恨封建专制制度,最富有革命精神。尽管第三等级内部各阶层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但在反对封建制度这一问题上,则是一致的。因此,第三等级与国王为首的僧侣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解决。

⑦ 为什么说1929年是法国经济发展的顶峰

随后,法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发展时期。1919年法国的工业生产只及1913年水平的57%,1924年已高出1913年9%,1926年猛增至1913年水平的126%,1929是法国经济发展的顶峰,1930年势头有所减慢,但工业生产仍是1913年水平的140%。

⑧ 法国的经济有哪些特点:

法语培训得知,法国天然资源不丰富。所需铁矿石大部靠进口。煤储量约210亿吨(其中褐煤100亿吨),铝土矿储量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靠进口。水力资源约1000万千瓦,水力资源和地热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1500万公顷 , 覆盖率超过25%。法语培训了解,法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工、电器、动力工业、日常消费工业、食品工业和建筑业等。新兴工业如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军工、航空和宇航等部门均有较快发展。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和建筑为三大支柱。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法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小麦、玉米、马铃薯、甜菜、葡萄和牛肉产量均居西欧第一位。农用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
服务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服务业包括商业、运输、电信、旅馆 、餐馆 、供水 、环卫 、修理等部门。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法国是富有特色的旅游国。旅游胜地有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风景区及广阔的阿尔卑斯山区。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
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率高于美、日等国,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6%。
法国的对外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第四位,居于美 、 德、日之后。法国是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主要贸易对象为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北京新动力学校

⑨ 法国的经济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

陶醉在一战的胜利中,导致军事理论保守落后,导致落后的作战与样式,虽然坦克内数量、质量方面有的容方面还拥有优势,但是,却把大量坦克分散在各个步兵部队中,完全丧失了机动性,并没有向德国那样组成装甲部队。所以法国军队就像一个大乌龟,行动缓慢,很容易被机动灵活动的德军绕过锋芒,分割包围或是切断补给。其实闪击战的最初是有英国人提出的,但是由于英法是一战战胜国,因此高层更加保守和僵化,对于这种创新的战法完全是排斥的。而德军这方面的阻力就非常小,这种作战理论获得了高层的一定支持和肯定。所以德军胜利,得益于先进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样式,以及为此训练而积累的经验,武器先进程度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优势。

阅读全文

与法国的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