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7年中国GDP增长了多少
中国官方18日公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为82.7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9%。
总的来看,2017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决胜全面小康迈出坚实步伐。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Ⅱ 请问一下2017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个人对2017年a股的走势判断是:乐观谈不上,但至少没那么悲观。目前,中国的股市的低迷状态,是在比较客观的反映经济的发展情况。因为,经济发展就像跑步一样,高速奔跑一段时间的人需要慢下来调整自己的节奏,之后如何则要看调整的效果。其实对于目前的经济现状,在宏观层面早有预示,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态正是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向的一个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经济因过热而失控,又防止因硬着陆而形成的经济萎靡,我想,这也就为经济与股市的发展定下了基调。按照这个思路,中国股市想要短时间内复制去年的大涨概率几乎为零,至于什么时候改观那要看政策的导向、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情绪。但如果合理的度过了这段经济震荡期(就像G20设计的一样),将来的中国股市再次启航也是可以预期的。建议投资时不要被市场的情绪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而要用冷静理智的态度去研究市场。采纳私聊
Ⅲ 如何看待2017年的经济形势
综合内外需变化和经济运行内外部条件,如果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17年我国经济有条件实现6.5%左右的增长。
经过长达六年多的适应和调整,我国经济增速已进入由降转稳的关键阶段,只要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
在增速持续下行调整6年之后,2016年经济运行呈现出四个具有中长期指示意义的特征。一是经济增速降中趋稳。2016年GDP增速为6.7%,较上一年下降0.2个百分点。同时,发电量、粗钢产量、集成电路产量、汽车和房地产销售等重要的实物量增速较2015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二是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服务业不断涌现。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移动支付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量子通讯、虚拟现实、卫星遥感等一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模式蓬勃发展。三是PPI和企业效益同比由负转正。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之后,于2016年9月首次转正回升,特别是上游产品价格回升幅度更为明显。受产品和服务价格回升的提振,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增幅较去年同期增加10.8个百分点。四是失业率不升反降。尽管受去产能影响,煤炭、钢铁等上游原材料行业大量劳动力需要转岗,但就业总体保持平稳。调查失业率显示,九月份以来失业率水平持续低于5%,而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067万,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上述积极变化表明,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我国经济供求失衡的态势正在缓解,经济增长显现出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善的趋势。同时也意味着,经济转型可能进入了下半场,即经济增速快落的风险下降,L型增长正在从原来的“竖”过渡到“横”,转型从降速逐步转向提质。
展望2017年,经济运行将呈现内需增速回调和出口跌幅收窄的特征,GDP增速预计小幅回落,L型增长仍在筑底过程当中。从外部条件看,全球经济有望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一是主要经济体经济共振回升。过去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持续低增长,但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主要经济体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G20制造业PMI持续位于扩张区域,而且指数值高于去年同期。二是美元升值对新兴市场的冲击减弱。2016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基本面大体企稳,国际贸易低位回稳,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表明美元升值可能已经进入后半程,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有限,而且与美元升值相对应的美元流动性收紧,对新兴市场的实质性冲击将不及前半程。三是特朗普当政之后可能推出的基建和减税计划将提升全球总需求,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亦有提振作用。目前,主要国际机构都预测2017年世界经济增速会小幅回升。不过,特朗普新政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色彩,而且2017年法国和德国的大选也充满变数,全球经济和贸易复苏依然充满挑战。
内需总体增速延续回落态势,但下降空间不大。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小幅回落。其中,受购房限制条件放宽和信贷放量的影响,2016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冲高至6.9%,但同时新房销售面积也超过13亿平方米,基本达到根据居住条件、城镇化进程和购买力增长测算的历史需求峰值,之后会逐步回归到长期趋势附近,房地产投资全年预计增长2%左右。基础设施仍有较大空间,特别是在城镇化和民生相关领域的软硬短板都很突出。而2016年制造业投资在年中一度出现负增长,之后有所反弹。但参考其他工业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高速增长阶段结束之后,制造业产能扩张的速度大体上就保持在每年5%左右。二是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调整、房地产销售放缓等因素会对消费造成一定冲击。不过,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新的消费模式和方式不断涌现,消费增速预计有所回落,但幅度并不明显。三是企业补充库存的意愿上升。我国库存周期一般持续三年到三年半,上一轮库存周期是从2012年四季度到2016年三季度。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规模以上企业库存水平开始回升。库存回补有利于对冲投资和消费下滑对经济增速的冲击。综合上述内外需变化和今年经济运行内外部条件,如果能够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17年有条件实现6.5%左右的增长。
从国际比较经验、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新旧动能的转换进度看,2017年如果能够实现6.5%左右的增长,将为中高速增长阶段争取一个良好的开端。当然,经济增速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在6.5%左右的中高水平,还将取决于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制造业和民间投资逐步回稳。制造业和民间投资月度同比在2016年6月份一度为负,之后虽逐步回升,但企业是否有条件和有积极性扩张产能目前看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二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资产质量逐步改善。2016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4%,仍然处在2011年以来的高位,随着兼并重组、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逐步推进,加之企业效益改善,银行资产质量恶化的态势有望缓解;三是国企、土地、社保、行政体制和对外开放等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稳步推进,为持续的中高速增长打开空间。
此外,经济运行还存在五个方面的不确定性,需要妥善应对。一是外部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英国硬脱欧、特朗普政府政策取向不明朗、法国和德国大选结果不确定,冲击效应在2017年可能体现得更为明显,并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二是流动性冲击的不确定性。国内债市、股市和汇市相继大幅波动,说明金融风险仍在不断聚集,不排除去杠杆可能造成局部的流动性压力。三是美联储加息的不确定性。美元融资成本上升的影响正在显现,前期低利率、低增长、高债务的平衡出现调整迹象,人民币贬值和资本跨境流出潜在压力较大。四是房地产价格反弹的不确定性。在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之后,热点城市住房销售有所回调,但在通胀预期回升、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背景下,房价上涨压力仍然突出。五是部分区域经济转型的不确定性。一些比较依赖重化工业和资源型行业、产业升级步伐滞后的地区,营商环境和企业活力亟待改善,人口尤其人才持续净流出,财政收支缺口和维护社会稳定压力突出。
2017年,上述不确定性可能对经济运行造成一定的下行压力。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关键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做好自己的事情,优化政策组合,完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打好“宏观调控+深化改革+防风险”组合拳,有效释放风险,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要在调结构上加力,继续实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落实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当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加大对东北和部分困难省份养老保险的支持,积极推进全国基础养老金统筹。着力盘活用好存量资金,加快清偿政府欠款。加快清理各级政府收费项目,大幅度减少企业非税负担。
二是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综合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和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实际利率在合适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此外,美元升值很可能进入下半场,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
三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框架。扩大宏观审慎评估范围,全面排查金融风险隐患,强化对顺周期、跨行业、跨市场、跨境风险及风险传染的监测和处置。提高金融监管的协调性、穿透性和专业性,加强对债市、影子银行、地方债务、房地产等潜在风险点的排查。
四是推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落地。明确责任担当主体,严格执行改革督查工作,对改革推进缓慢的部门或者地方要严肃问责。改革落实要和改革评估结合起来,及时发现改革推进过程当中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同时积极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予以推广。突出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国企、土地、服务业开放等带动性强、预期提振明显的改革事项,稳定企业家信心。
五是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运行的长效机制。密切关注调控效果的变化,加强预期引导。继续坚持因城施策,用足一线城市及周边热点、部分涨幅较快的二线城市年度土地指标,优化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重。主要热点城市推行供地指标与人口流入的联动和首付比例与房价涨幅的联动。加强城市群、都市圈之间和内部的互联互通,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鼓励发展专业住房租赁企业,促进租房市场发展。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6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三分之一,超过了发达国家贡献的总和,发展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内生性。尽管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过渡,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前所未有,但经过了长达六年多的适应和调整,我国经济增速已进入由降转稳的关键阶段,只要能够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开放,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
Ⅳ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多少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6.9%
中国国民经济正在向着稳中向好的方向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GDP增长6.9%,较2016年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好于预期。
拓展内容
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在去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在消费端,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0.7%。
居民收入增速加快
消费升级意味着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好的增速。数据显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去年,百姓投资的热潮已经由楼市转移到了其他行业。而楼市在多层政策调控之下也正在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减少。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4%。
Ⅳ 2017年各地经济走势如何
从经济总量上看,广东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经济总量89879.23亿元,2018年广东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0万亿元。从经济实际增速看,贵州为全国第一,增速为10.2%。但是如果从名义经济总量增速来看,2017年最高的是山西,达到15.82%。
2017年各地经济走势如何?
根据各地统计数据,从经济总量上看,广东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经济总量89879.23亿元,按目前速度,2018年广东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0万亿元。
从经济实际增速看,贵州为全国第一,增速为10.2%。但是如果从名义经济总量增速来看,2017年最高的是山西,达到了15.82%。
2017年名义经济增速排名靠前的地方,包括山西、贵州、陕西、新疆、安徽,均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考虑到2017年工业品价格上升比较快,名义GDP(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靠前的很多地方,显然受益于资产价格提升。
但是去掉价格因素,很多名义经济增速快的地方实际增速并不是很高。比如,山西2017年实际增速仅仅为7%,名义和实际经济增速相差8.8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资产价格是否继续快速攀升,仍待观察。2018年一些资源大省名义GDP增速是否还是很高,也需要观望。
广东总量持续第一,GDP新增1万多亿
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经济总量为89879.23亿元,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
与2016年相比,2017年地方经济总量前十名的排名没有发生变化。2015年,四川超过了河北、辽宁,位居全国经济总量第六。2016年湖北经济总量超过了河北,位居全国第七。
2017年也有一些省市自治区名次发生了变化,其中重庆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了19500.27亿元,超过天津18595.38亿元,位居全国第十八位。云南的经济总量为第二十位,达到1.34亿元,超过了黑龙江和内蒙古。
山西名义增速第一 ,与实际增速差距大
贵州是2017年实际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如果从名义增速来看的话,最快的地区是山西。名义增速快的还有贵州、陕西、安徽、新疆等地,这些地区大多为资源丰富的地区。2017年的资源能源价格上升,是这些省份名义经济收益最大的主要原因。
有些地方资源能源丰富,比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但是黑龙江的石油在持续减产,内蒙古则是因为有统计数据挤水分,导致实际名义增速不高。
资源大省名义经济增速和实际增速差距比较大,比如山西的差距高达8个百分点,陕西和河北也有6个百分点以上。2018年能源资源价格涨幅存在不确定性,名义增速可能难以达到像2017年的涨幅。
2018年经济增速目标下调的省市自治区比较多,由于各地更加强调更有质量的增长,更加强调创新,防范金融风险、打好污染防治和扶贫攻坚战,预计2018年各地经济会出现新的气象。在新的高质量增长的大旗下,各地仍会出现百舸争流,前浪推后浪的新局面,但是退潮之后,谁在裸泳将见分晓。
Ⅵ 2017年的经济为何发展的那么快
我们回顾2017年的经济形势可圈可点之处很多,我个人认为最突出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平稳。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经济增长速度都是6.9%,非常平稳,而且与之相关的各项实物量指标,包括发电量、运输量,包括还有财政收入和货币供应量等,这些匹配的指标发展都是非常的平稳,这表明中国经济协同性、整体性良好。
钢铁、煤炭去产能和防范煤电过剩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为下一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像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等,一方面淘汰落后的产能,关停一批不适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产能,另一方年大力发展一批新的产能,在潜移默化、波澜不惊中实现华丽转身,我相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Ⅶ 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好于预期的吗
据报道,在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好于预期。
发展经济要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把握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把提质增效、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务求改革取得实效;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切实完善民生保障机制。
希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可以保持!
Ⅷ 如何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2017
2017年,中国经济趋稳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小幅回升至6.9%,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最终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能利用率上升,企业盈利水平提高,质量和效益改善,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韧性增强。
1、经济运行稳定性增强。
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增长6.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国际收支继续改善,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总体上看,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指标更趋匹配,已逐步调整至与中高速增长潜力相适应的水平。
2、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增强,2017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资本形成高26.7个百分点,比2013-2017年最终消费的平均贡献率高2.6个百分点。
3、发展动能加快转换。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加快,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保持了2015年以来的回升态势,扭转了金融危机后的下行局面。
4、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企业对中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适应性增强,盈利能力和利润状况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单位GDP能耗下降3.7%,好于年度目标,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
5、防范金融风险初现成效。
加大监管力度、整治金融乱象、补齐制度短板、去杠杆取得进展,金融“脱实向虚”得到初步扭转。各方面风险防范意识得到强化,“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市场预期正在改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8)2017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经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827122亿元,GDP总量在2016年站上70万亿元台阶后,首次突破8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增速在经过近7年调整后首次实现回升。
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Ⅸ 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多少
报道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预期的6.5%。这是中国实现2011年以回来经济增答速的首次回升。
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这同样得益于中国良好的经济表现和杰出的经济贡献,世界银行预计,受油价反弹、全球贸易好转、低利率和低失业率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表现。
Ⅹ 2017年中国经济的增长超过预期了吗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可以说,2017年我国经济的最大亮点是转型发展的态势逐渐稳固,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一大步。
201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2000年的4.13倍,提前3年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