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PPT】古人衣食住行方面
在宋代,从穿戴上,可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
宋代对士、农、工、商服饰,限制是极为严格。
宋代的杂剧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又称“杂班”或“拔扣”。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
宋代的除夕
宋代的农历除夕夜,据《梦粱录》的记载,人们要“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门神和钉桃符,主要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新年好运。门神原先用的是古代传说中能打鬼驱邪的钟馗,北宋末年则以唐代名将秦琼、尉迟敬德代之。人们还贴年画,以增添喜庆气氛。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当时出现了木版年画,便于人们购买张贴。宋人还有除夕夜守岁的习俗。《东京梦华录》载:“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袁文的《瓮闲评》评论说:“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为也。”
宋代的踢球
踢球古称“蹴鞠”,是一种古代的足球运动,始于战国时期。原先踢的是一种实心皮球,唐代发展成了气球。唐徐坚《初学记》云:“古用毛纤结为之。今用皮,以胎为里,嘘气闭而蹴之。”唐代的足球不仅有外皮,里面还用动物的尿泡当球胆,吹满了气,把气口封上,就可以踢。唐代的球门也由汉代的“鞠域”“鞠室”,发展为挂网的球门,即在球场两端各插两根柱子,在柱子之间拉一张网。比赛的规则,由汉代的每队12人改为每队6人,双方都设一个守门人。所以,唐代的足球比赛已同现代更接近了。
宋代的妇女服饰
这幅图选自河北井陉宋墓壁画《捣练图》(摹本)中的一部分。这三位妇女上穿对襟窄袖袄,下身穿多褶白纱裙。她们正在用熨斗将刚刚织成的纱熨平。整个画面,反映了宋代妇女的装束和她们劳动的场面。
宋墓壁画“宴饮图”
这是1951年发掘的河南禹县白沙镇一号宋墓前室西壁壁画。画高约九十厘米,宽约一百三十五厘米。画面采用了砖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方法,男女坐像、桌椅、卷帘等凸出壁画5~10厘米。在卷帘、悬幔之下,居中摆着一方桌,桌上放着酒壶、酒杯。桌两侧的靠背椅上,坐着一对中年男女。男子居右,头戴蓝帽,身穿圆领长袍;女子居左,头梳高髻,上穿绛红袄,下穿白裙,二人袖手对坐。人物身后绘有水波纹屏风,屏风前站立三位女侍和一位男童,他们手捧唾壶、盒子、果盘,侍候主人。这幅壁画对面,还有一幅女伎乐图,画面上共有11人,中间一人女扮男装,扬臂起舞,其他人手持各种乐器,分左右而立,为舞者伴奏。两幅画联系起来看,对坐的这对男女应是该墓主人。他们神情肃穆,欣赏着对面的女伎乐。这是宋墓壁画中比较流行的题材,墓中结构复杂的砖雕梁架斗拱,加上墓主人饮酒品茶的日常生活,使幽暗的墓室转化为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此画真实地反映了宋代服饰和家具的特点,也表现了当时富裕阶层人们生活享乐的情景。
答案补充
相国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北齐,当时叫“建国寺”,后毁于兵火。唐睿宗时,重修建国寺,并改名为“大相国寺”。明朝末年,黄河泛滥,开封被淹,相国寺全部建筑被淹毁,清朝时又重新修建。相国寺面积约545亩,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建筑。大雄宝殿是相国寺正殿,原名叫“圣容殿”,殿高14.6米,中开五门,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藻井飞龙,周围及月台筑有白石围栏。宋朝时,由于相国寺位置适中,因而成了一个繁华的民间交易和游乐场所。据宋《燕翼贻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可见当时相国寺周围的交易市场非常繁荣,尤其是节日,丰富多彩的灯展使相国寺内彻夜灯火辉煌,观灯者通宵达旦。图为重建后的相国寺的牌楼。
答案补充
宋代庖厨
《宋代庖厨》图反映了当时食品加工的场面,出自1958年河南偃师酒流沟宋墓出土的画像砖。图左为温酒厨娘,头戴高冠,身穿小袖对襟、旋袄,站在方型火炉旁,火炉上有一酒壶,厨娘正在拨火温酒。中间一人为烹饪厨娘,她上穿交领窄袖袄,下穿长裙,裙外还系有围腰,双手腕上戴钏镯,她一边挽袖一边正准备收拾桌上的鱼。方桌旁还有洗鱼的盆和煮鱼的炉火、锅等。图右几位妇女正在忙着倒水、做菜。整个画面,反映了宋代的烹饪技艺和饮食习俗。
百子嬉春图(部分)
这是南宋画家苏汉臣绘的《百子嬉春图》中的“狮子舞”。画面描绘一个小孩左手拿着绳索,右手牵着一头金镀眼睛、银贴齿的狮子。张嘴摆尾的狮子,由两个披着狮皮的小孩扮成。旁边三个孩子正在观看戏耍,组成一幅童子戏狮的舞蹈场面。“狮子舞”是人们熟识喜爱的传统民间舞蹈,有关狮子舞的最早记载见于三国魏人孟康的《汉书礼乐志》注,注中说:“象人”“若今戏鱼虾狮子者也。”所见最早的狮子舞形象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两人扮成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