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西安经济发展

西安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9 07:33:23

A. 西安区的经济发展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6亿元,年均递增.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3229万元、45527万元、17244万元,年均递增37.5%、96.2%和22.6%。三次产业比例为4.9:69:2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64元,年均递增33.6%,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018万元,年均递增20.7%,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36000万元,年均递增48.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6000万元。
2006年,西安区财政收入实现8000万元。
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8%
截止2014年6月末,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74.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4%,同比2013年增长13.5%;销售收入完成72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4%;利润完成0.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7.3%,同比2013年增长2.9%。在全市的位置排在第三位。工业增加值完成21.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5.2%,环比2013年增长88.7%,按增加值同比增长排序,在全辽源市的位置排在第四位。 截至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9545元。
截止到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长15% 。
2014年,西安区有耕地面积4597公顷,粮食总产量34347吨。建成了优质粮食、高档蔬菜、优良畜禽等生产基地。 截止到2014年,西安区有工业企业190家,资产总额64857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健康食品、机械加工、建筑开发、煤炭开采、新型材料、建筑材料、物流服务七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27411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38590万元,已有38个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建设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集中区,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16.3%、18.6%、28.9%和3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13:76.65:20.22。
西安区逐步形成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建筑建材、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规划建设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集中区。着力实施18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形成生态林带和湿地,矿区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8%;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长15% 。
截至2014年9月,西安区各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共计38户,其中:装备制造业有19户,总产值实现37.5亿元,占全区的50.3%,同比2013年增长25%;食品工业有5户,总产值实现22.8亿元,占全区的30.5%,同比2013年增长13%;新材料业有3户,总产值实现1.9亿元,占全区的2.5%,同比2013年增长24%;建筑建材业有3户,总产值实现9.2亿元,占全区的12.4%,同比2013年增长15%;其它行业有8户,总产值实现3.2亿元,占全区的4.3%,同比2013年下降59%。 服务业
截止到2014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有38户。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构建了健康食品、机械工业、建筑开发、新材料、建筑材料、煤炭开采和物流服务等七个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新的产业格局。
商贸投资
截止到2014年,现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100个,从业人员1500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710万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6636万元。五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亿元。

B. 沈阳和西安哪个城市发达

沈阳和西安都比较发达,沈阳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西安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1、沈阳: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沈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等称号,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化融合示范区。

2、西安: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2)西安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2019年,西安市全部工业增加值1874.36亿元,比2017年增长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8.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0.2%。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7%。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5%,汽车制造业增长7.1%。

C. 再过多少年西安的经济会发展起来

至少得十五年!

D. 西安的经济发展情况

现在看城市,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其次是人口面积,区位优势,辐射低位,知名度,环境城建等等。
一线城市只有四个:(国际级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中广州深圳为准一线。
二线城市:(区域中心,知名度很高的经济发达城市)天津,重庆,南京,沈阳,武汉,成都,西安,杭州。

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划分标准
【标准一】:

一线城市:京、沪、深、穗,为房地产行业的发轫地区和最发达的城市;

二线城市:天津、重庆、成都、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沈阳、大连、武汉、长沙、西安、昆明、贵阳、珠海等,二线城市包括部分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几类,主体是省会城市;

三线城市包括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及大多数地级市,如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及绍兴、台州、盐城等。

四线城市则为一些县级市、县城等。

【标准二】:

“一线城市”:目前中国地产行业,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城市明显领先于其它城市,四个城市代表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最高水准,一般作为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除一线城市外,达到下列数据指标及以上的为二线城市。

1、国内生产总值2000亿元人民币;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万元;

3、城区常住人口100万;

4、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0万平米;

6、商品房销售均价3000元/平方米。

“三线城市”:单项或多项指标低于上述要求的城市,均作为三线城市。

对上述标准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一线城市的划分上,两种说法是统一的,即为京、沪、深、穗。这两种划分标准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二、三线标准的制定上。

E. 西安的经济不知道好不好,想去西安发展呢

西安的经济还是比较不错的,想去西安发展,首先那里必须有认识人

F. 西安和成都全面比较

成都虽然GDP高点,但是综合考虑,西安甩成都几条街不是问题!

G. 西安的经济在将来十年如何发展

定位中部核心都市,依托其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依托核工、军工、航天基础,深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H. 西安与成都哪个发达

经济方面:经济总量方面,西安和成都是没得比的。但是看人均差不多。这两座城市我都呆过,这么说吧,成都的消费会高一些,但滑稽的是西安的收入好像反而高一些。
但这些个东西影响都不太大。主要看你想在那个方面发展了。成都方面房地产,物流,营销,电子都有一定潜力。西安则是IC design,环境工程,替代能源等一些技术方面有竞争力。

人文:考虑人文历史,自然是西安拥有绝对优势了。成都也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但是客观的说,像杜甫草堂这样的景点放到西安都入不了流。

政治:都是中国,政治大环境差不多。都是趁着西部开发的风吧。

人:都是生活节奏比较慢的地方。成都人比较假,西安人相对比较务实。但是成都制度化比西安做得好,西安做事比较讲人情了。

给你一个生活细节吧:成都你那普通话问路,一般人们都给你拿四川话回你,你如果拿普通话问西安人,他们大部分会回你普通话。

公共交通:1地铁越来越多。
2。西安公交车不好,相当不好,个人感觉。

3。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比较方便,离市区近一些。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离市区具体比较远。
线路上基本差不多。
4。饮食,西安主要小吃为主,各色各位小吃你天天换样子都吃不完。成都也是无数的小吃。
5。教育:
成都7中闻名全国,西安也有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分庭抗礼。
大学方面西安占优势。高端人士比较多。
6。房价:
成都高。同档次均价高个1000-1500差不多了。租房的话看地方。

I. 西安那么落后为什么还被称作大城市

先说明,不吹捧,讲事实,就说2点。
1、本人四川人,去过的地方不多,但西安相对来说,接触还是有,17年去过西安,也呆了好几个月,当时去的是雁塔区,跟本地人交流过,说是小寨这块儿,是市中心,算是比较繁华的地方,由于工作原因我也没有过多的到处去转,但就这块所谓的市中心繁华的地方,给我的感受就是个2线城市,怎么形容呢,就感觉不繁华,不现代化,不像个省会1线城市,当时去过的同事同感,还开玩笑说,比成都落后至少5年以上(再说明一下,真的不吹不黑,就是开玩笑),不过有一点印象比较深,就是街道边上经常会有那种环卫箱子,里面放的大扫帚,想想是为了清洁街道方便使用吧,其它地方我没见过这种设施。对了,当时去的时候的冬天,还有2个印象点:下雪,街边停的汽车不少,但都是摆在那,很少有被开动过的感觉,就像那种报废车被大雪覆盖那种苍凉景象;然后就是印象中好像没怎么在街上看到环卫工人。
2、其它的行政业务不知道,也就不讲了,作为单位社保经办人,手上接触的不多,四川各地,重庆(重庆还是分出来吧,毕竟是直辖市)还有就是西安,虽实际接触的不多,但了解的也不少,基本的还是懂,坦白讲,西安是我接触的为数不多的最麻烦、最落后的,详细的我就不说了,就简单说几个点,五险分开,养老归养老中心申报及管理,其它四险归医保局申报,四险中的失业、工伤又归地税局管理,等于说我申报得去医保局申报,具体处理还得跑地税局,现在缴费都到税务。。。还有每年年审,年审几个月,年审期间不能做增减。。。养老是预缴费,你自己想缴多少缴多少,缴费到税务局,然后税务局转款给养老中心,再然后我们每个月要去养老中心对账(以前还不是每个月都可以),才算是把钱落实到人头上。。。
等等等等业务这块我真的不想吐槽了,要吐可能得吐出一篇论文的篇幅,接触过的人应该心里有数,没接触过的建议做好心理准备,也要做好功课,加强学习,当然学习只能自学,她们没有培训,也没有指导,也没有操作指南,包括网上经办流程指南,啥都没有,全靠自学,还是学这么复杂的,你咨询她们的时候,她们会很不耐烦,得做好没呛被骂的准备,她们有交流平台,唯一一个养老qq群,以前有,后来关闭了,真是神奇的操作,然后就是让关注养老公众号,我关注个屁哦,医保qq群还在,就像个死群,但几乎没人说话,更别说官方人员帮忙解答了,然后有个微信群,里面倒是热闹点,坦白讲微信办公真的没有qq方便,莫名的追求潮流,什么微信群聊,什么公众号,有qq群来得方便直接么,公众号能直接交流么,微信群能管理上传文件么,有公告么,对了,qq群里管理人员基本没在线,什么政策文件啊公告啊更别想有了,有人说还有电话,对,那要你打得进,而且对方心情好
很多时候我在想,就拿社保系统来说,可能有点不现实也不合理,但这真的是感受和希望,你多出来走走看看学习学习好不好,学学四川或者说成都,买也行啊,不买你抄也好啊
接触过这2个地方的人应该都深有感触,真的连四川2线都不如
真的还有太多太多太多,不想说了。其实从这个可以反映出当地的人文、政策以及发展现状

J. 郑州和西安哪个城市更好,更发达

城建方面

西安建成区面积546平方公里,地铁里程截止2017为92千米。
郑州建成区面积437平方公里,地铁里程截止2017为95千米。
根据高德地图《2016年度全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公共汽电车线路站点500米覆盖率,西安79%位居第9,郑州未能跻身前20名,低于74%水平。

小结,西安的城区面积大于郑州,公共交通方面也略强。

经济方面
西安2017人均gdp78346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2597,其中城镇居民为38536,农村居民为16522。
郑州2017人均gdp93143,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6,其中城镇居民为36050,农村居民为19974。
从经济结构看,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西安为3.8:34.7:61.5,郑州为1.8:46.5:51.7。

小结,单纯gdp计数,西安经济指标远远落后于郑州,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西安更强于郑州。产业结构上,西安是标准321结构,而郑州二产占比偏高,是典型的制造业城市。

关于两市gdp与可支配收入的倒挂现象,有两点值得关注,其一,西安军工企业众多,其产值并不计入西安市,总量不好估计,但可以知道的是,仅一个西飞年产值就已经七十多亿了。其二,从产业结构上看,西安的劳动生产率显然更高于郑州。

科教文卫方面
科研
西安2017全年申请专利81110件,其中发明专利40439件,专利授权量25042件,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809亿元。
郑州2017全年申请专利50544,专利授权量21249件,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162亿元。

小结,从专利情况来看,西安遥遥领先。

教育
西安普通高校63所,在校学生72.68万人,毕业生20.5万人,在学硕博士研究生10.41万人,毕业生2.55万人。
郑州普通高校58所,在校学生93.5万,毕业生24.5万,在学硕博士研究生26370人,毕业生7651人。

小结,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西安落后,但研究生数量则远超郑州。这是由于西安普通高等教育质量更好,郑州普通高校结构中,专科、职高占比更大。

文化
西安全市博物馆126座,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392处。公共图书馆13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8个。
郑州全市博物馆38座,公共图书馆17个,文化馆1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个。

小结,两市伯仲之间,西安文化影响力和历史底蕴更胜一筹。

卫生
西安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879个。其中,医院3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4个,卫生院100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11万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3.03万人,各类卫生机构床位6.22万张。
郑州共有卫生机构442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2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5万人,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8万人,床位9.1万张。

小结,西安的医疗资源更加分散,郑州更加集中。床位数与执业医师人数上西安相差较大。

交通运输方面
西安2017全年货物运输量25496.62万吨,其中铁路993.63万吨,航空25.99万吨(经订正,此处应为吞吐量)。旅客运输量24286.53万人次,其中铁路4499.79万人次,航空4185.74万人次(订正,此处为吞吐量)。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88.56万,其中私家车246.66万。
郑州2017全年货物运输量25130万吨(航空统一取吞吐量数据后应为25157.4万吨),其中铁路3034.2万吨,航空22.9万吨(吞吐量为50.3万吨)。旅客运输量14752.3万人次(航空统一取吞吐量数据后应为16663.5万人次),其中铁路5418.2万人次,航空518.7万人次(吞吐量为2429.9万人次)。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12.9万,其中私家车285.3万。

小结,郑州与西安的货物吞吐量相当,但明显郑州的铁路运输和航空货运更加发达。西安受旅游业促进,客运能力较强。郑州机动车保有量较西安为多,考虑到人口面积差异,二者相当。

邮电与旅游方面
西安2017邮政收入54.46亿元, 移动电话用户1854.21万户,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093.14万人次,旅游收入1633.30亿元。
郑州2017邮政收入74.65亿元,移动电话用户1506.4万户,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092万人次,旅游收入1195亿元。

小结,西安邮政收入较郑州明显为低,电信收入由于郑州只给出业务总量,西安只给出收入,无从比较,因此对比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西安有明显优势。旅游方面西安具有很大优势。

金融与保险方面
西安201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378.11亿元,住户存款余额7497.3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155.11亿元。拥有上市股份公司33家,上市总股本517.32亿股,总市值5154.10亿元。全年保费收入420.73亿元。
郑州201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349.6亿元,住户存款余额6538.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7992.4亿元。全市上市企业已达47家(49只股票),总股本总市值查不到,欢迎补充。全年保费收入655.7亿元。

小结,金融市场上,两市体量相当,西安居民储蓄率更高一些。在上市公司数量方面,郑州领先较多,但市值方面数据缺失,欢迎补充。

空气质量方面
西安2017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180天,PM2.5年平均浓度为73ug/m3。
郑州2017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201天,PM2.5年平均浓度为66ug/m3。

小结,郑州空气质量比西安好,但......基本五十步百步。

房地产投资方面
西安201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333.34亿元,住宅1566.37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5843.92万平方米,住宅11134.2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634.63万平方米,住宅1281.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509.78万平方米,住宅2147.67万平方米。
郑州201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358.8亿元,住宅2418.7亿元。房屋施工面积16394.8万平方米,住宅11231.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537.1万平方米,住宅1025.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097.8万平方米,住宅2673.8万平方米。

小结,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两市也很相当,郑州的房地产交易市场更火爆一些,住宅供应力度则更小。


总结
从西郑两市在2017年的上述各方面比对来看,基本属于同一数量级。郑州的经济体量更大,体现在gdp总量和人均上;而西安的生活质量则似乎更胜一筹,体现在服务业占比、教育资源、人均可支配收入、房价收入比以及居民储蓄率方面。
另外,对于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抛开高度人工智能和核聚变这种不靠谱的东西以外,电动汽车、高端智造业、服务业消费升级是我个人认为的未来发展的风口产业,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到,西安相较于郑州更加抓住了时代脉搏。

阅读全文

与西安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