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这次疫情,对汽车行业影响有多大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年营收超过80,000亿的汽车制造业,按下了暂停键。
连跌两年的汽车行业,再次面临重大考验。
2020年1月初,几乎所有预测机构都对今年中国汽车市场预期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虽然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初期,但已经没有了像2019年初时的普遍悲观情绪。但没人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整个汽车行业,按下了一个暂停键。
春节期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到底会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多大影响?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体量有多大?2018年汽车制造业整体营收83372.6亿,大约占到全国91.9万亿GDP的9%。每“停摆”一天就意味着,220亿左右的经济损失。
疫情对每个汽车制造商的影响,并不相同。不同处境的车企,疫情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也各不相同。对于个别优秀的汽车制造商而言,如果在过去几年做了足够多的调整和强化自身实力,例如:建立了供应、研发、制造、营销、售后等优化后的体系,顺利熬过了诸如国VI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消费结构演变等一系列“灰犀牛”事件,那么眼前这场“黑天鹅”的疫情,即便有很大的影响,也并非是致命事件。
但对于多数汽车制造商而言,至少20天的“停摆”,可能会把很多惯性掩盖的内部问题放大出来,并产生意料之外的影响。这些内部问题的严重性,可能远大于外部的疫情挑战。内部问题处理好了,外部的风险与压力都是可控、可克服的。相反,如果这个时候内部问题处理不好,战胜外部困难的能力,也会受到大幅影响。
这也就意味着,每家汽车制造商对这次疫情影响的自我评估,也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按照疫情持续的时长来估算,影响可能分为三个阶段:短期影响新车消费,中期影响供应链协同,长期影响用户购买力。
疫情对车市供需的影响
1.供给端:供需同时冻结的短期平衡
2020年,车市迎来了一个不错的开局。1月前18天,国内乘用车市批发量同比上涨4.59%,零售量同比上涨10.81%。由于春节假期位于1月最后一周,如非疫情导致延迟开工,2月应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月。但随着各大车企至少将开工时间推迟至2月10日之后,意味着整月将损失近一半的汽车产能。
而如果把范围扩大至全国,汽车行业短期停产对于经济的影响会被进一步稀释。以目前普遍额外停产10-15天的情况来看,不会影响中国汽车已经初步成形的新格局,损失的产量数字,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有足够的产能在短期内补回来。
《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对于国内多数车企而言,坚持已经调整好的方向,加速完成企业内部变革,强化产品竞争优势和体系竞争实力,远比处理外部的突发事件更为重要。当前疫情所造成的的“停摆”损失,相比由此带来的消费预期和购买力变化而言,微不足道。一旦疫情解除,在政策的帮助下,伴随着消费预期和购买力的逐渐恢复,中国的汽车市场依旧会沿着之前的市场惯性加速调整。
疫情能改变的,只是当下车市的发展节奏,而不是未来车市的发展方向。从业者应更有信心,看到未来十年汽车行业大变革中,所带来的更多商业机会和全新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疫情还会对人们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1、人们对病毒的防范意识增加
这次疫情警告着我们不要随意践踏野生动物,疫情过后人们对病毒的防范意识也得到提高,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物品也会在家里存放,以防不时之需,人们的健康意水平会很大程度的提升
2、个人经济上的影响
在这场疫情到来时很多朋友以为会很快过去,所以面对对抗疫情很大意,谁也没想到疫情持续一个多月还没有彻底解除,在经济上相信大家也没有过多的准备,很多网友表示网贷、房贷、车贷因为工作没有如期进行而还不上款,这场疫情后人们到个人存款会增加,所以,在疫情过后的几个月时间中大家的消费水平会比以往降低。
3、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在疫情期间,学校开学、工厂开工不能如期进行,而推动网上教育、网上办公等的互联网发展,线上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进入了同学们的生活,而且最短的时间还要持续半个月,这同时也推动了“线上知识付费教育”的发展,未来线上教育肯定成为潮流,现在学校推出线上教育无疑是给“线上知识付费教育”打了一次免费广告
❸ 疫情期间造成了哪些企业严重损失濒临破产
2020年真的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年初开始武汉爆出新冠肺炎,然后又发展到全国多地。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武汉封城,全国人民响应国家的号召不聚集,不外出,一起打赢这场攻坚战。现在我们胜利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日益严峻下,我们成功的复工复产,学生又重新走进校园。
但是因为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停工停产,很多行业都受到严重的损失,餐饮业,娱乐业,影视业,旅游业,教育行业,无一行业不受到波及。有些企业已经宣布破产,餐饮业是这次疫情波及的重灾区,损失达到了千亿以上,二十三年知名餐企业深圳醉翁亭宣布停止营业,济南桃源酒店分店关闭,女星陈妍希开的餐厅也宣布闭店,上海莫尔顿海鲜牛排坊发出停业通知。旅游业受到的冲击也相当的大,目前还没有复苏,尤其是国外游在国外疫情如此严峻,国外游重启日期还有点遥远。旅行签证龙头百程旅行网2月29日发布内部关闭清算通知宣告倒闭。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 9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带动新型消费的措施,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
❹ 疫情导致全球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从全国都出现了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四面八方都搜集口罩,纷纷送往我国,帮助我们共同抗疫。但是现在疫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一些各个领域的的相关发展。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企业都已经关门,没有办法营业,还有一些企业因为扛不住这次疫情而宣布破产或者倒闭。
因为疫情影响的原因,企业不得不进行关门,或者是有一些企业破产。这对于一些求职人员来说是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很多人因为这次的一群原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一定的收入来源,就没有办法更好的去生活,照顾自己和家人。
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是十分不容乐观的,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因为疫情的防护措施等人们很少去公共场所进行大规模的聚集,这样也给很多的一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也会使得全球迎来经济危机的风险。因为疫情的原因,数字经济将会突飞猛进,新生的电商企业将会开启高速发展并造成全球覆盖的模式。也会使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相应的态度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自己的风险意识也会加强很多。在全球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国家都开始生产口罩,这是一个巨大的调整转变过程。
❺ 疫情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疫情的影响对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因为疫情影响,导致春节假期迫不得已延长,人员流动不了,各地复工延误,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目前消费者需求的短期下降对许多地区的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专家普遍认为,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市场主体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中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值得重点关注。由于我准备在家多天后恢复工作,北京发布了第二次延长假期,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再次宣布延长假期,正式开始的时间也取决于疫情的控制。 对许多上班族来说,这似乎只是家里再过几天无聊的时间。 但对于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长假给他们的现金流带来了致命的压力,对于许多不富裕的初创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很多人会说我只是多放几天假,我怎么能把公司处死呢? 对公司的压力不仅仅是雇员在假日期间的工资成本,而是这种流行病对收入的影响。 上述行业,即使疫情很快消退,一季度的营收报告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表现太好,因为很多行业实际上都需要依靠春节假期作为一季度的营收爆发点.. 这种成本是不会降低的,收入跟不上企业生存的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然会想到减少收入来降低成本,所以裁员和裁员,高管减薪将成为危机中最直接的生存措施。但许多人必须为突然的收入削减甚至失业而措手不及。 那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很好,即使他们失业了,继续找工作,也没有必要太多地考虑他们的父母。 但是对于很多高消费导致自己没有存款,或者把车贷,抵押在身上的人是不言而喻的生存压力,所以抗击这一流行病的“后遗症”,即使在未来几年里,我对普通人的建议是提高自己的价值,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省钱! 有勇气在危机中保持冷静。
❻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2.第一季度GDP会否出现“负增长”?负面趋势会持续到二季度吗?
毛胜勇:目前,全国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基本判断是3月GDP增长会有明显起色。疫情影响将逐步减弱,前期压抑的经济活动将逐步释放,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有明显回升,下一步还将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
3.失业率会否持续攀升?
毛胜勇:2月失业率整体有所上升,但重点群体总体情况比较平稳,25至59岁失业率(5.6%)比整体低0.6个百分点,20至24岁大专以上人员的失业率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随着生产秩序恢复,中央将以更大力度促进就业,下半年失业率整体会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努力稳住企业,特别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业。稳住企业、稳住经济运行,也就稳住了就业;
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对重点人群如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帮扶,进一步推动灵活就业。
4.物价会持续上涨吗?
毛胜勇:从价格构成的角度看,食品价格涨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资运输成本等。下一阶段,生猪存栏和出栏环比将上升,价格呈现高位回落的趋势,疫情影响逐步减弱。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将采取精准帮扶措施,不会对价格上行带来明显推动。整体来讲,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
5.楼市涨幅持续回落,对国民经济影响有多少?
毛胜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改变,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政策,这一点很明确。中国投资领域和空间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扩大有效投资,也要努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着重在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的结合点上发力,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6.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影响有多大?
毛胜勇: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确实有一定影响,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时推进国际合作,借鉴中国经验帮助国际社会;二是在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推动把一些不合理的贸易壁垒、贸易规则破除和取消,让世界经济和贸易回归到正常的轨道。
1至2月主要经济数据
■ 口罩产量增长127.5%
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从产品产量看,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增长较快,口罩、发酵酒精产量分别增长127.5%和15.6%,冻肉和方便面分别增长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在有序恢复。
■ 餐饮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194亿元,下降43.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9.7%、3.1和0.2%。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
1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下降35.9%。
■ 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 猪肉价格上涨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1至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5.6%。其中,猪肉上涨125.6%,鲜菜上涨13.8%,鲜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1至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0.2小时,比1月份减少6.5小时。
❼ 本次疫情给中国甚至全球带来怎样的影响
因为疫情的影响,所有人都呆在家里,然后关门,旅游业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各种商业都遭到了一定成本损失,工厂也不生产,所以损失非常的大
❽ 全球性的疫情是否影响到了大部分人的经济收入水平
是的,严重影响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水平。
二零二零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我们人们,它首先在武汉爆发,然后迅速扩散开来,最终影响到全世界。目前,全球确诊感染人数已经几乎接近三千万人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万人,对于人类来说,可谓是一种巨大的灾难。这场疫情的爆发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尤其是经济损失严重。
三、服务业的经营惨淡
如今,虽然部分地区的疫情已经过去,部分服务业已经准备开始恢复营业。但是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还是不会像往常一样经常外出,这也导致服务业的经营十分惨淡,公司的盈利状态也在不断下滑,人们的工资也会随着降低。
由于这场疫情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希望这场疫情能够早日过去,重新恢复昔日的经济。
❾ 全球性的疫情给日本方面带来了哪些经济损失
全球性的疫情让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面对疫情,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即使对于经济发展停滞感到很着急,也得等到疫情控制好了再说。中国现在已经全面复工复产,相信很快我们就会走出疫情带给我们的不良阴影。而作为亚洲发达国家的日本,还在苦苦地和疫情进行战斗。日本通报说今年他们的GDP已经下降了非常多,那么疫情究竟给日本带来了哪些经济损失呢?疫情当头,日本的经济下滑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现在日本方面也在加紧制定措施来恢复经济,希望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不然再这样下去,日本政府可能就要吃不消了。
❿ 疫情过后对经济有影响吗
我国产业链与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深度融合,这些国家疫情加剧将在短期显著冲击我国工业生产,“滞销”和“断供”的风险双重存在,部分地区出现“无工可复”的现象。从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赖来看,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业部门中,纺织服装、造纸与印刷产品、化学与医药产品、金属及其制品的工业原料出口占该部门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2%、16%、19%和20%,其中,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占各产业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为39%、43%、37%和18%,对日本、韩国分别为17%、12%、12%和10%,合计分别为56%、55%、49%和28%。
在高端制造业中,电子产业、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最终产品产值中,进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1%、19%、17%和18%,其中,从美国和欧盟进口占元部件进口增加值的比重为23%、25%、28%和39%,从日本和韩国进口比重为29%、21%、19%和18%,合计52%、46%、47%和57%。因此,若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给,导致“断供”风险极大,直接冲击我国工业生产,其中,高端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赵忠秀,杨军,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