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与17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我国的经济环境面临着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除此以外,经济的增长和实际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
『贰』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一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资增速依然会保持在高位;最终消费在就业状况改善、工资持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将保持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会有所回落,但仍将回归正常水平,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总需求增速放缓,加之粮食和主要工业品供应较为充裕,翘尾因素逐步减弱,以及稳定物价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后几个月物价涨幅将有所回落。
二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保持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高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但面临的矛盾仍然较多,突出表现在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价高位运行。由于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劳动工资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今后一个时期抑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
第二,经济增速放缓。从投资需求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从最终消费看,受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降温的影响,加之部分刺激消费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出口企业生产、资金、汇率成本提高等因素叠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现放缓态势。
第三,结构调整压力增大。从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低于投资的贡献率。从生产结构看,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长较快,局部地区电力供需偏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严峻。从收入结构来看,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仍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结构失衡使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总量平衡和结构矛盾交互叠加,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与此同时,受融资成本、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上涨、汇率上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经济效益下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价依然处于高位,买卖双方博弈使市场陷入僵持状态。
三
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叁』 中国经济有什么变化和影响
初步判断,中国经济走势三个月左右内见分晓
理由是:
一、股市5月走势转向明朗,按一般经验,与此相应的房地产走势将在其后半年也就是十月到十一月左右跟进。
二丶流动性陷井效应开始显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6月份为农行上市而采取的托市行动效果不彰,二是其间央行悄然转向宽松,市场未有明显反应。说明市场已初步进入"拉不动""不听使唤"阶段。下一步,这种政府刺激效力下降的可喜现象将进一步向其它领域蔓延。最近某人又在四处露面引起屁民恐慌,在我看来此一时彼一时矣,其势己去,竖子不足为惧。
三、汇改后的人民币升值乃精心设计,归跟结底就是吓阻国内想换美元者,同时希望吸引Sb热钱流入,以维持宽松,实则国内资金面临见底矣。但这种升值局面将彻底被中国产能过剩而导致的破产潮揭穿
四、德法英转向收缩,并立即导致欧元兑美金汇率上涨,这说明收缩是人心所向.下一步美元很可能在3个月左右时间内完成二次筑底后,美国开始收缩,并推动美元开始真正的上升,期间逆市而动的人民币将开始彻底的裸奔。
五、为期三个月的假惺惺房地产调控,在成交低迷、钢铁价格猛然下挫的情况下,开始悄然变调。现在政府就必须决定是否救市,不救,则本月即可听到某些过剩产能破产的好消息,救,则由于去年部份贷款到期,以及前述流动性陷进,最多将死撑局面延长三个月,待美国收缩,破产潮正式开始。
与此相应,社会也将进入人心不安定状态。在我看来,换美元的窗口期就在这几个月。
『肆』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呈现了哪些变化
据报道,日前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发展态势呈现新变化。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实现了6.9%的经济增长、不到5%的失业、1.6%的通胀,这样的经济运行格局难能可贵,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枝独秀的。
『伍』 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环境与17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当前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比17年相相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国民的生产总值,增加了全民的收入,经济上得到了发展,文化上也得到了提升,收入也得到了更高,科技也越来越发达
『陆』 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7%,增速内比上年同期加容快0.7个百分点;今年1至10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创近5年来的同期最好水平;11月制造业PMI为51.8%,比上月增0.2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处在扩张区间……
报道称,专家普遍认为,这正是过去两年多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出成就的表现。不过,未来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从速度到质量、由大到强的转变过程。
从时间序列上来看,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是“改革元年”,2017年则是“深化之年”,未来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中国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从速度到质量、由大到强的转变过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论述,是对过去两年以来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延展,既有对两年工作的继承,又对接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远景,可谓一脉相承,承上启下。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持续快速发展下去!
『柒』 中国经济发展变化
有人宣称,中国经济是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这是一种严重夸张的说法。的确,中国全社会固定投资已接近GDP的50%,但住宅及非住宅投资合计仅占其中的15%-20%。具体到楼面面积,住宅建设占据了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半壁江山。清理十几座一线城市私营开发商开发的住宅地产表明,如果房地产市场陷入崩溃,仅有GDP的1%将会受到威胁,而这并不会切实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
现在市场最为关注的,是12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会不会如有人预测那样前低后高,或需求全面减弱而经济增长堪忧?有人认为,如果12年经济增长全面放缓,不仅将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也可能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捌』 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从最通俗的GDP经济指标变化显示,平均环比增长速率达到了13.42%(1979年至2012年间)。GDP总值的环比增速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两者之差在1989年达到最大值,随后一直呈现差值下降趋势。这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小于人口总量的增长。而且,GDP总值的环比增速以1994年为分水岭(图1-1),1998年以后虽然总体看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是环比增速在减小。这些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永久地这样快速进行下去,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
图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统计见表1-1。2000年到2008年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呈现不断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最高峰值后开始下降,2013年该系数为0.4730。
表1-1 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情况统计
(据参考文献[4-5])
* 2014年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接近8000国际元,2012年达到9000国际元左右,2013年预计接近10000国际元[6]。如果今后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2014年最迟2015年就可达到11000国际元水平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回落“点”。在人均11000国际元水平上增长速度“自然回落”是顺利渡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这是一种潜在增长率的下降[7]。到那时能源的供求状况就会出现不同于现在变化的新情况。因此,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必须解决能源供给或将成为瓶颈的问题。
『玖』 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你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感受和建议
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经济难有起色。其理由是:(1)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导致新的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金融秩序有了暂时的好转。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规范国际资本流动和限制金融投机活动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国际金融秩序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2)“9·11”事件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9·11”事件不仅使美国经济受到冲击,也使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受到影响。要恢复市场和消费者信心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反恐怖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市场和消费者信心还会进一步减弱,这必将导致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