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针对03年非典事件,从经济法学角度如何分析
2003年的非典实践,从经济法学都来看,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对社会来说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㈡ 非典后经济不景气,中央提出一帮一政策
非典后经济没有不景气,相反刺激了大量需求。经济不景气是从2008年以后开始
㈢ 非典对经济的影响
非典的危机比1998年大洪水和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因为它直接威胁到中国最大的都市圈:广州,香港和北京,或许还有山西、内蒙古等地方。应全面反思非典瘟疫流行的深层次原因,全面估计其影响。要说非典对经济的破坏性,旅游业首当其冲。假设减少2000万人外出旅游,每人少消费1000元,就是200亿元。旅游行业消费乘数极高,在国际为7,即旅游者每消费1元钱,可以带动7元社会消费。在中国乘数为5左右,因此200亿元旅游收入的减少意味着1000亿元消费需求的减少。其他方面如航空和会议经济的损失类似于旅游。既使医药和通讯收入大幅度增加,其总量和乘数效应却远低于旅游和航空业。
㈣ 非典后,中国对香港经济的帮助
不抛弃不放弃——高城
过分信赖这种天分不是人人都具有的——吴哲
生活太舒服了容易出事——许三多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不懂知足的人,不知道啥叫感激
我做不了他但他也学不了我
剩下的是从网上摘的
1、你现在混日子,小心将来日子混了你。
2、三多:“安静,安静,只有风只有我,我一直在飞,一直在飞。”
3、“人前的眩晕和说不出的苦处,这就是成功的味道吧。”
4、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5、袁郎:我喜欢你,不太焦虑,耐得住寂寞,有很多人天天都在焦虑,怕没得到,怕寂寞 。我喜欢不焦虑的人......
6、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才会尽最大的努力!
7、高诚:我就像只猴子,整天对着太阳活蹦乱跳,还以为自己天天向上呢!
8、不要对没做过的事情说没意义
9、心稳了,手就稳了。
光荣是在于平淡,艰巨是在于漫长。
10、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颗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
大树了.
11、有些事,受点伤才能明白。
12、高诚:明明是个强人,天生一副熊样!
13、当得鬼中鬼,方为人上人。
14、今天比昨天好 ,这不就是希望吗?
15、人不能过得太舒服,太舒服了会出问题
16、人不是靠做出来的,是靠活出来的
17、我做不了他,但他也取代不了我
18、今天看起来有意义的事,几年以后想想还有意义吗?
19、上有天,下有地,中间站着你自己,做一天人,尽一天人事儿,行吗?.
20、人这一生永远都没有什么归宿
21、有些人很习惯去评论别人,但对着镜子又看不到自己
22、连长说,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23、不懂知足的人,不知道啥叫感激
24、 记住一个人的好,总强过记住一个人的坏
25、人啊,就是要苦中做乐,不把难事儿当回事儿。
26、过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这个问题。
27、诚恳的说,我做人的信条就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下去才有战斗力。
28、"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
29、人总是要分的,而且还会越分越远,见不着面,摸不着人,想得你抓心饶肝的,可是
咱也在长啊,个越来越高,能耐越来越大,到时候想见谁就见谁,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从天南到
海北就是一抬腿的距离
30、五六一 :迷路的时候该有个主见
31、高城:不抛弃,不放弃,所以我们就是钢七连!
32、团长: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要做到。
33、齐桓:削你们,削你们这帮二流南瓜部队.削你们越狠,我们经费越足.
34、702的一把尖刀,对敌人是刺刀,对训练是剃刀,对自己是剔骨刀.
35、他说有些事,受点伤才能明白。
36、吴哲:过度信任这种天赋不是人人都有的。
37、是骡子走人,是马跟我上。
38、不抛弃,不放弃!
㈤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论文
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评析和宏观政策建议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这突出表现在增长速度加快,并初步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发展势头。同时,各地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涨,许多指标均创近几年新高。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除了某些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有所抬头,还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如有的地区对加快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对可能引发的经济过热警惕性不够;对加大投资力度研究得多,对启动消费需求考虑得少;对发展城市经济的对策多,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少;对增加经济总量比较关心,对调整经济结构关注较少;对经济发展态势的正面效应认识充分,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滞后效应估计不足。这些新的情况和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警惕。
一、从头几个月的情况看,我国经济出现了几个明显的特点:
1、增长加快,首季度GDP增长9.9%,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这也是1997年以来最快的增长。
2、结构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快调整,高技术产生迅猛发展,电信、物流、咨询、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3、效益提高,前三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4%,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7%。
4、物价回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0.5%,尤其是一些先导性价格指数上升颇为明显,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甚至上涨了5.5%。
今年以来的好形势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同时,对于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必须高度重视。
1、“非典”已经对旅游、航空、餐饮、外贸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带来较大冲击,对国内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显露,如果持续时间较长,还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一些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的苗头。如房地产投资增长偏快,结构不合理。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9%,大大高于去年全年增长21.9%的水平。又如,冶金、建材纺织、汽车等行业发展持续升温,带动了原材料、燃料等价格上扬。一些重工业产品尤其是高耗能产品增速明显超常,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 钢铁工业投资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猛增153.7%,而且新增产能中相当一部分档次低、污染重、能耗高;电解铝生产能力的扩张严重超过市场需求;国家明令禁止的立窑水泥在一些地方又死灰复燃;纺织行业投资增长65.8%;汽车生产增长54%。个别地方在政府保护下盲目发展汽车项目,汽车行业规模小、布局散和自主开发能力弱的矛盾突出。由于某些行业过度投资中很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一旦市场需求变化,势必加大金融风险。
3、重复建设问题依然很严重,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部分行业重复建设回潮。一些地方不顾国家禁令和市场供求情况,新建了一批钢铁、水泥、玻璃、铁合金、电解铝等项目。国家花费很大力气关掉的一些小煤矿、小钢铁、小水泥、小玻璃等企业又死灰复燃,部分已被淘汰压缩的过剩生产能力重新投入生产。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出现了重复建设问题。据了解,不少城市都已经或计划投资上百亿元生产半导体材料。这些项目建成后,生产能力将大大超过目前国内市场需求量和可能出口的数量。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光缆建设也出现了严重重复建设,国家公用通信网资源大量闲置。
三是基础设施的重复、超前建设。一些地区机场布点过于稠密,建成后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沿海、沿江新建扩建大型深水泊位码头成风,吞吐能力严重闲置。一些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地方花费巨资修建的高速公路,车流量稀少,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将进一步加剧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延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4、消费增长仍较缓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8%。然而,消费需求的增长并不尽如人意,与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增长相比较,消费需求增长略显缓慢。今年1至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2%,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比1月份下降0.8个百分点,比GDP增长低0.9个百分点,比投资增长低18.6个百分点,比出口增长低24.3个百分点。今年前3个月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呈现下降走势,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比1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由此看来,消费需求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5、部分生产要素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比如,一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近年来,电力需求增速持续走高, 继2001年增长9.2% 之后,2002年又增长 11.7%,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增长16%。
现在已有不少地区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估计到夏季,用电供求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又如,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面临严峻的缺水局面,一些主要矿产品原料因国内紧缺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
6、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当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力增长高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下岗失业人员数量较大,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上年增加较多,就业和再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为了巩固和发展我国经济的好形势,当前我们首先要在认识上统一起来。既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好成绩,又不能盲目乐观;既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又要警惕部分行业出现的过热苗头。特别是对“非典”给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绝不能低估。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二、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坚决打赢两场战役
要处理好“非典”防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关系,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当前,我们一定要努力控制疫情扩散,严防蔓延和反弹,一定要对非典防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掉以轻心,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把“非典”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估计得严重一些,把解决的措施准备得充分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扎实一些,千方百计把“非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2、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不动摇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切不可因前几个月经济形势比较好就有所放松。现在,我们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策的力度不能减弱。同时,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特别要在启动农村消费需求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3、要用发展的办法,主要采取经济手段,区别情况,适时微调,解决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其中,要适当控制房地产“过热”地区的土地供给,调整高档商品房和普通住房的供给结构,严格控制别墅等高档房的建设。要强化城市规划的约束力,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对其他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的行业,要搞好行业发展的规划和调整,抑制其过快增长。
总之,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牢固树立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㈥ 非典引发经济学家争论 对中国到底有多少影响
2003年4月16日,WHO宣布,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的病原,并将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ronary virus,SARS-CoV)。该病毒很可专能来源于动物,由于外属界环境的改变和病毒适应性的增加而跨越种系屏障传染给人类,并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首发病例,也是全球首例。于2002年11月出现在广东佛山,并迅速形成流行态势。2002年11月-2003年8月5日,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病例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9.3%。
从2002-2003年防治工作的经验、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已得到了加强、诊断试剂等已开始应用,有利于及时发现病人。所以,SARS是可防可治的。
㈦ 请问非典又是那一年,宏观调控又是那一年
非典 03年宏观调控 (Macro-economic Control)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版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权。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没有具体年分
㈧ 非典对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危害
胖很多的人丧失了生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㈨ 抗击“非典”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非典”疫情过后,国
答案A
题困野目告诉我们,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银尺敏进一步增加对“公锋枝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思考应从此入手。题中“经济”“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信息,都表明国家致力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涉及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及对外开放的问题。
㈩ 非典时期我们国家的财政政策是什么
1、非典时期我们国家的财政政策是“人民生活有保障”。
2、2003年的“非典”疫情,国务院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中央财政设立“非典”防治基金,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改善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所起的作用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财政的这一巨大作用具体体现在“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上。这一举措,为人民创造了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取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体现在它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和“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