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4月18日电 题:“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积累增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态势
邢志宏分析,3月份部分指标出现波动,主要是春节因素影响。但是剔除季节性因素,相关领域市场向好、生产增长的趋势性特征没有改变。
短期波动不改中国经济向好势头。邢志宏分析,从供给来看,实体经济活力增强,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带动作用也在增强。服务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
从需求来看,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突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不断显现。内外需共同发力,推动了供求关系继续向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投资活力增强,一季度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增速。
从预期来看,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市场主体预期较好,信心明显增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升,特别是大中小三类企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都进入了扩张区间。
“经济内生动力在增强,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支撑。”邢志宏说,当前,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在积累增多。
外部挑战不改经济向好态势
针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邢志宏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中美贸易摩擦难不倒中国经济,更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邢志宏看来,中国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投资和消费一起拉动,从出口大国转向出口和进口并重,这些结构的变化大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统计部门测算显示,2008年到2017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我国通过内需对冲了外需减弱的影响。
邢志宏说,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中国是个大国,无论是从发展空间还是从产业体系、宏观调控的空间来看,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邢志宏说,目前来看最大的困难还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国内方面主要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一些外溢效应,以及金融市场的动荡,可能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些冲击。
“但是,中国经济实力强、潜力足、韧性好,回旋余地大,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邢志宏说。内容来源于人民网。
Ⅱ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举措
消费,强身健体,涨工资,促进就业。
Ⅲ 为何说高质量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据报道,日前举行的经济会议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过坎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必须不断完善这些方面内容,推动中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Ⅳ 实现三大转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是什么
实现三大转变,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举措是创新驱动战略。
Ⅳ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如何实现
据报道,日前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微观基础,企业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市场供给主体,唯有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效率,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依靠效率提升,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投资收益率和要素使用率的提升,不需要太大的投资规模和要素投入,就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合理增长。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Ⅵ 2020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着力点是什么为什么(200字)
高质量发展要求
通过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通过创新获得新的增长动力源泉。为此,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技术创新推动和支撑高质量发展。
Ⅶ 我国应从几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九届中国来经济前瞻论坛1月13日在源北京召开。李伟在会上说,在高质量的供给方面,要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跟上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在高质量的需求方面,要释放被抑制的需求,进而带动供给端升级,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平衡。在高质量的配置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李伟认为,展望2018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延续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效益稳的“多稳”局面,将为经济工作重心更多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Ⅷ 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通过识别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界定高质量发展。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风险过度积聚、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都不是高质量发展;反之,促进共同富裕、防范化解风险、创新驱动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判断是否是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
(8)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展重点扩展阅读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基础研究、实现技术创新及突破、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创新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在微观层面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企业创新活力,在中观层面推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报酬结构的再平衡,在宏观层面维持较高的企业纵向流动性,打开创新创业企业成长空间,为创新驱动提供不竭动力。
Ⅸ 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流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消费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在技术、商业模式、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在发生变革。为适应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需要大力发展更加开放、高效、智能的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在消费端、供给端和流通环节做出全面升级,但在发展中仍面临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