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
实体经济面临转型和创新的挑战,发展趋势盛极必稳定一段很长的时期,动态平衡
2. 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从最通俗的GDP经济指标变化显示,平均环比增长速率达到了13.42%(1979年至2012年间)。GDP总值的环比增速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两者之差在1989年达到最大值,随后一直呈现差值下降趋势。这预示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小于人口总量的增长。而且,GDP总值的环比增速以1994年为分水岭(图1-1),1998年以后虽然总体看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但是环比增速在减小。这些都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永久地这样快速进行下去,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
图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统计见表1-1。2000年到2008年间,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呈现不断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最高峰值后开始下降,2013年该系数为0.4730。
表1-1 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情况统计
(据参考文献[4-5])
* 2014年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
2010年中国人均收入接近8000国际元,2012年达到9000国际元左右,2013年预计接近10000国际元[6]。如果今后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2014年最迟2015年就可达到11000国际元水平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回落“点”。在人均11000国际元水平上增长速度“自然回落”是顺利渡过工业化高速增长阶段的成功标志,这是一种潜在增长率的下降[7]。到那时能源的供求状况就会出现不同于现在变化的新情况。因此,从长远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必须解决能源供给或将成为瓶颈的问题。
3.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趋势);①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专性。②政府的属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③政治和经济格局变更影响城市商业活动。④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
附录;
(一)中国古代商业特点
1、我国古代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繁荣;从发展趋势上看,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发展;
3、政府对城镇商业活动的行政限制逐渐减少;
4、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二)关于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城市发展变化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处理
一、落实概念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4.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很好,因社会是人创造改变的,中国人们会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推动社会的前进,人们的财富越来越多。
5. 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中国经济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周期的明显影响版,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权的依赖过大;
2、经济是投资推动型,不管以前是短缺经济时代还是过剩经济时代,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在下降,未来也看不到消费提高希望,加上近几年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周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突出;
3、国有经济逐步收缩,从全面开花逐步过渡到控制关键行业、基础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国有经济以垄断型大企业为主,存在明显的利益集团特征,利益取向经常与国家和老百姓想反;
4、外资白白享用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迅速壮大,逐步控制了中国主要行业;
5、民营经济逐步活力渐显,在充分竞争市场和低准入门槛市场表现突出,但受到外资和国有经济的压制和各级政府歧视;
6、市场经济这座大厦的许多基础比较薄弱,例如所有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独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审慎严格的会计制度、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先金融监管、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等等。
6.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未来
十九大报告对未来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十九大报告提到: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国在2010年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之后,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经济增速已经从前三十年年均10%以上放缓至2016年的6.7%。未来经济增速继续放缓是必然,但增速放缓的幅度和程度就取决于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和鼓励创新等措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经济潜力释放的情况。分基准、积极及消极三种情景来模拟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基准情况下,我国经济改革稳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逐渐释放,使增速稳中趋缓,经济增速达到亚洲发达经济体在同样人均收入水平时的平均水平。只要我国经济改革到位,增长潜力得以顺利释放,经济将完全具备保持平稳增长的能力,经济增速下降过程较为平缓,有望实现目前全球先进国家进入中上等收入之后的增长状况。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很高,大约为50%左右。在基准情况下,预计2016-2020年均经济增速为6.5%;2021-2035年均经济增速为5%。
在积极情况下,意味着我国经济改革取得全面成功,使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改革开放之初的较高水平,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状况将好于基准情况,继续书写全球经济增长奇迹。积极情况出现的前期条件是期间在传统动能保持高增长的同时,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恢复到改革开放之初的高水平,而且不能发生任何内外部的风险冲击。预计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大约在40%左右。这种情景下,预计2016-2020年均经济增速为6.7%;2021-2035年均经济增速为5.5%。
在消极情况下,如果各项改革措施难以推进,社会问题逐渐爆发,外部或内部爆发金融风险等冲击,则会带来经济失速的风险,此时经济增速可能出现持续较快下滑,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预计这种情景发生的概率极低,大约只有10%左右。在这种情景下,预计2016-2020年均经济增速跌至6.3%;2021-2035年均经济增速为3.5%;2035-2050年经济增长可能停滞不前,中间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负增长。
由于经济增速是剔除物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