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支持山西经济发展

支持山西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8 03:26:54

⑴ 与相对贫穷的省份相比,山西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1. 煤资源丰富,其它矿产也不少。
2. 土地丰饶,水利也好。
3. 山西人自古就会做生意。
4. 离北京近,有地域优势。
5. 文化底蕴厚实,可以炒作的古今名人多。
7. 基础建设不错,比如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⑵ 山西省那个城市经济发展最好

尊敬的网络用户您好!

欢迎使用网络知道!很高兴为您解答!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应该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太原地区生产总值:2412.87亿元(2013年)。以下是相关信息:

太原,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以及国际交流中心,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市,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是中国北方的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中国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城市精神是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

太原市共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位于杏花岭区新建路。太原地区位于东经111°30′至113°09′和北纬37°27′至38°25′之间,市中心位于北纬37°54′,东经112°33′。太原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晋中盆地,北接忻州市,东连阳泉市,西交吕梁市,南邻晋中市。

太原市境总面积6988平方千米,总人口427.77万(2013年)。其中太原市区总面积1460平方公里,2012年底太原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流动人口100万人。

以上信息来自:http://ke..com/subview/8455/7009118.htm


希望对朋友您有帮助.(若上述提供信息结果与朋友本人目标不一致或入请继续追问并附加更详细表达说明我们将尽力提供无私的帮助,感谢理解)

本解答由网络知道顾问团 的【时间被盗】友情提供!若有不足之处望谅解, 希望本次解答对您有帮助! 望您能及时【采纳】,在此表示谢谢!有缘下次再见!!!!

⑶ 山西成为经济特区

国务院近日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山西省是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区域。

彭森介绍说,山西省的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我们国家已经批准的第九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已经批准的这九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主题都是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山西省具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特色,是目前批准的唯一一家在全省这么大的范围中开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其他一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包括上海的浦东新区、天津的滨海新区、深圳市、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重庆市和成都市以及沈阳经济区,这都是在一个区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改革试验。而山西省的试点是在全省这个省域里,紧紧围绕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型经济转型,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个全面的重大探索。

他同时表示,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其他国家曾经有一些经验,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的休斯敦地区、日本的北九州地区,都有一些转型经验,形成了一些转型模式。但是,在中国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挑战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所以,国家一方面将支持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这方面创造一些新的经验,同时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给予一些支持。

⑷ 山西的经济为什么这么落后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之一,文化的底蕴极其深厚。这种深厚的文化传统其实成了改革初期山西经济发展的思想包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何其难。在沿海很多地方是行动在前,政策在后,而在山西有了政策也不行动,因为什么?政策和多年的文化有冲撞!
近几年,表面上看,山西的经济排名是好一点了,但实际上并不能说是经济发展好了。这种排名进步是由于煤炭市场的好转,还是资源的生意。大家都知道中东产油国家的收入很高,但谁都不会认为中东的产油国是发达国家。
现在不管怎说,山西从煤上是赚了一大把,关键是这钱如何用?用好了,山西的经济能上个大大的台阶,用不好,则空留污染给后人。
这钱如何用,实际就看山西商人的观念了。几把煤款就把北京、上海的房商搞得双眼喷血了,就把高档车把羊往家赶,活脱脱的中东油老板的形象!
山西能有好的文化底蕴,那是因山西多年的重文、重仕。现在在植于山西人脑子中的,仍然是仕。你别看那些煤老板在人前不可一世,在当官的面前全是孙子。
这么多年有人不断研究山西文化的根本,有黄河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很多,这都是表象,在种种表象背后,植于山西人灵魂深处的是官本位,或说大点是官文化。电视剧《乔家大院》最后,乔致庸不也是跪在老佛爷脚下吗?不也得借钱给老佛爷吗?
能有机会当官的一定要当官,没有机会当官的也必须要和当官的建立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形成强势政府,这种强势政府造成了经济的缓慢发展。

⑸ 山西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优势,那可多了:比如能源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等等限制性因素嘛就是交通不便咯,与外界交往少,先进技术引进的少,等等

⑹ 你怎样评价山西的经济发展状况

山西地处西部内陆,尽管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制约,但是在50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使山西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增强。...西是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易开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基本形成了勘探设计、矿建生产、加工利用、煤机制造、教育科研、多经三产等协调发展的煤炭工业体系。30多年来,煤炭工业不仅在“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质”的上面更是发生了深刻巨变,煤炭工业成为山西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
2009年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全面实施安全整治、重组整合、转型调整、运行调控、素质提升和解决“四矿”问题“六大攻坚战”,确保了全省煤炭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2009年山西省完成原煤产量6.15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炭集团产量3.79亿吨,同比增加3056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的62%。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占全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
煤炭占中国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60%以上,预计到“十二五”这个比例都不会改变。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短时期内不会改变,山西作为国家煤炭大省和重要能源基地的突出地位不会改变。山西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具有大规模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山西不能离开煤炭资源优势谈发展,而在于如何把握好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克服煤炭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山西作为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有成熟的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是进行煤炭投资的绝佳之地。

⑺ 山西八大产业是什么

山西八大产业:

1、种植业

2018年,山西省农作物种植面积3555.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2.5千公顷。

2、林业

2018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积340.1千公顷,增长9.0%。年末山西省森林面积3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5%。

3、畜牧业

2018年,山西省猪牛羊肉总产量77.1万吨,下降0.1%。其中,猪肉产量62.5万吨,下降0.3%;牛肉产量6.5万吨,增长10.0%;羊肉产量8.1万吨,下降5.0%。牛奶产量81.1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102.6万吨,增长0.7%。年末生猪存栏549.5万头,生猪出栏814.6万头。

4、渔业

2018年,山西省水产品产量4.8万吨,下降9.9%。

5、工业

2018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

6、建筑业

2018年,山西省建筑业增加值1152.8亿元,按不变价增长6.1%。

7、房地产业

2018年,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376.6亿元,增长18.0%。

8、邮电通信

2018年,山西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4.1亿元,增长29.9%

(7)支持山西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2018年,山西省国资委提出,山西省属国企要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发展新产业和新动能上,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省属企业煤与非煤产业“结构反转”。

按照目标,未来三年,山西省属企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0.9%,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55.2%提高到70%以上。煤炭产业增加值年均下降4至5个百分点,占比下降到50%以下。

⑻ 山西省经济转型是怎么发展的

袁纯清强调,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领导干部一要有世界的眼光,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二要有战略的思维,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到机遇,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三要有“结合”的本领,在用好政策与破解难题的结合上长本领,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结合上长本领。四要有敢闯的勇气,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大胆探索,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勇于争先,市县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来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来考虑,一些地区、企业和领域要争取全国一流、世界一流。五要有学习的自觉。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掀起一场学习的新高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实现全省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新跨越。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把职务当作事业来做,不漂浮、不浮躁、不虚度;要珍惜荣誉、珍惜职位、珍惜人生,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作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艰苦、忍耐清苦、乐于吃苦,肯奉献、能舍弃、耐寂寞,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
袁纯清指出,要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让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山西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关键在于我们走出去的频率、走出去的远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抓住世界及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进行定点式、跟进式、持续式的精细化招商引资,掀起策划、引进、建设项目的高潮。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在相当长一段时期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一个地方一个班子的重要参数。二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少说不能办、多说怎么办,落实首办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三是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要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实施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高端化发展。省属大企业要作转型发展的先锋队、跨越发展的排头兵。太钢要建设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十大资源型企业要围绕转型发展实施“双千亿工程”(“十二五”期间新增投资和销售收入各1000亿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四是要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落实对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五是要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大扩权强县工作力度,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激发基层政权活力。六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做到群众欢迎、干部服气;端正干部队伍风气,在全省形成干事创业光荣、碌碌无为可耻的导向;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让吃苦的人吃香,让有为的人有位。

⑼ 山西的经济

山西拥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而且它的经济发展除了煤炭工业以外,还拥有相对比较发达的钢铁工业。

⑽ 山西经济发展过程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达到3042.4亿元,增长14.1%,增幅比上年又加快0.2个百分点,再创1985年以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810.1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978.9亿元,增长12.7%。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大关,达到1106美元,迈上一个重要台阶。
主要市场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1%,其中城市上涨3.6%,农村上涨5.4%。从分月情况看,呈现出冲高回落的倒“∪”走势,全年平均涨幅比最高的7月份(6.2%)回落2.1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比最高的9、10两月的涨幅回落0.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6.1%,分月走势呈先高后低的态势,全年平均涨幅比最高的4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4.5%,整体走势呈现稳中趋降的格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3%,呈现逐月平缓上升的态势。
劳动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466.2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53.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13万人。全年全省新增就业岗位41.7万个,完成全年目标(28万个)的148.9%。全省下岗再就业人数达到1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4万人)的111.1%,其中“4050”人员5.1万人。全省登记失业率3.2%,控制在了4.5%的目标范围之内。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主要农作物产量较快增长。中央一号文件和我省促进粮食生产的八项政策等一系列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以及粮食价格的上扬,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之相对较好的气候因素,为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全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388.1万亩,比上年增长3.2%,其中秋粮面积3376.6万亩,增长8%。粮食总产达到106.2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0.3亿公斤,增长10.8%,成为我省历史上第三个突破百亿公斤的年份(1998年为108.1亿公斤,1996年为107.7亿公斤)。全年棉花播种面积达到171.9万亩,是1996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总产达到12万吨,成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1984年为13.3万吨,1982年为12.1万吨)。
政策驱动、结构调整推动和市场价格拉动下,全省畜牧业生产更加健康地发展。全年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82.9万吨,比上年增长7.7%;禽蛋产量52.0万吨,增长3.4%;牛奶产量61.1万吨,增长14.8%。年末大牲畜存栏321.0万头,比上年增长2.1%;猪存栏600.7万头,增长8.7%;羊存栏1186.9万只,与上年基本持平。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全省水产品产量3.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高位运行。全省以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目标,紧紧扭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不放松,“1311”规划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不断推进,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的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42.9亿元,增长21.5%。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工业经济增长在经过二季度高位回调整理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规模以上工业一季度增长23.9%,二季度增长18.8%,三季度增长22.1%,四季度增长21.7%。
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均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省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8亿元,增长18.8%;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6亿元,增长5.3%;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4.3亿元,增长24.1%;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9.2%。全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6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煤炭、炼焦、冶金、电力等主导行业高速增长。全省37个行业大类比上年增长的有31个,占83.8%。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5.7%,炼焦业增长26.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0.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回落。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8.5亿元,增长30.6%。从进度完成情况看,呈现出平稳回落的态势。全年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7.7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4.2个百分点。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9.8 亿元,增长31.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7亿元,增长26.1%。
五、能 源
一、二次能源投资、生产继续较大幅度增加。全年全省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64.9%。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143.5亿元,增长80.0%;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193.6亿元,增长50.0%。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4.3亿吨,比上年增长11.3%;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9亿吨,增长16.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受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意愿增强和上年基数较低的影响,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4.8亿元,增长21.3%,增幅排全国前列。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63.5亿元,增长19.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21.3亿元,增长24.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20.2%,餐饮业增长25.3%,其他零售增长32.3%。
七、对外经济贸易
海关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省累计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5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2%。其中出口40.3亿美元,增长77.6%,进口13.5亿美元,增长64.6%,进、出口增幅双居全国各省市之首。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6.8亿美元。在出口中,一般贸易38.3亿美元,增长74.7%;加工贸易2.0亿美元,增长188.8%;机电产品出口4.1亿美元,增长49.5%。在进口中,一般贸易10.9亿美元,增长52.3%;加工贸易2.1亿美元,增长3.5倍;其他贸易4542万美元,下降15.6%。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到2004年底,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2公里。公路通车里程65813公里,比上年增加2691公里,增长4.3%;高速公路达到1347公里,增长11.2%。省城太原对外航线38条,可直通全国45个城市。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全省财政总收入一年内突破400亿元、500亿元两个大关,全年达到533.5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增收额达到155.6亿元,是建国以来我省财政增收最多的一年。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5.2亿元,增长37.7%,增幅居全国前列。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强势增长,拉动力显著提高。全年全省四大税种共计完成税收421.3亿元,同口径增长42.2%,增收125.1亿元,占到财政总收入增量的80.4%,拉动总收入增长33.1个百分点,充分显示了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成果。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年全省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949件,授权专利118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1.2%。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439份,成交金额5.99亿元。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各类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320项,比上年增加72项,增长29.0%。

阅读全文

与支持山西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