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0-11-27 15:52:40

1. 东北发展状况

东北可分为几部分,所处的状况并不一样1、辽宁东部沿海一带,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以大连为代表,是整个辽宁经济的主要支柱,观念超前,外来人口多,外资引进顺畅,已经是东北的骄傲了,应继续保持的同时再创佳绩2、辽宁的中部和北部也在崛起中,路修的在东北算最好的,有的地方农作物可以种两季,很快就富了3、辽宁的西部和内蒙古临近,交通不通畅、人们观念也较后之。改变的办法就是政策上关照,找农村的特色建设,但主要还是看百姓的认知和行动4、吉林的东北部,朝鲜族聚集,可以说是民族特色严重,论发展也不算是滞后,但不富裕。应对方式就是增加对韩、朝两国开放力度,引进外资,在增进民族团结和贸易发展上做文章5、吉林的中西部,以农业发展为主,一直以来,特色不突出,但百姓吃苦耐劳。如要解决问题就是国家对农民好,政策多,实惠多6、黑龙江北面,以旅游为主,冬夏生意都好,但取暖期过长,严重影响出行更别说经济发展,政府做的就算再多也无法和大自然去对抗,旅游是个好办法7、黑龙江东部是平原,种地全是机械化,但运输粮食主要靠铁路,应加大整个黑龙江省的交通网络建设和管理,以后那边会更好的,个人超看好那里8、黑龙江中西部仍以种粮为主,但长长的冬季严重制约着发展,取暖期长对农民就是农闲时间长,收入低,生活水平上不去。对工厂企业就是成本高利润低,这是个恶性循环的经济模式。冬季旅游的利润也越来越低,政府和百姓要齐心协力让世界认识黑龙江了

2. 东北7年164万人外流严重,振兴经济发展是否迫在眉睫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可以通过自己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见闻来说明一下东北人口流失的严峻现状。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员的流向往往说明了经济的流动,黑吉辽,东北三省目前都处在一个人口外流的现象,近7年来大约已有164万人口流失,处在一个一人迁出全家投奔的状态里。这背后的社会现象不难理解,我们在这里生活越来越不容易了,赚钱越来越难了,相比之下到外地去发展的那些人仿佛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赚钱的条件,因此往外走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综上所述,振兴东北经济发展已经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不然很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口越流失,经济越滞后,经济越滞后,人口越往外走。

3. 黑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黑龙江省经济盘点

1、农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通过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中央惠农政策的支持,增长呈现可喜态势。200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4年增长11.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88.9万公顷,增长0.6%;粮食产量3600万吨,创历史新高。与2004年的3135万吨(313.5亿公斤)比较,增产465万吨(46.5亿公斤),增幅14.8%。

2005年黑龙江省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365亿元(与2004年现价比较,下同),增加228.4亿元,增幅达到20%。其中,农业产值实现764.4亿元,增加144.2亿元,增幅23.3%;林业产值实现68.3亿元,增加2.5亿元,增幅3.8%;牧业产值实现505.1亿元,增加104.4亿元,增幅26.1%;渔业产值实现27.3亿元,增加2.3亿元,增幅9.2%。

黑龙江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战略成效显著。2005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900个,比上年增加113个,增长14.4%。绿色食品种植面积3490万亩,增长46.6%,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绿色食品产业牵动农户212万户,增长63%。

2、工业持续迅速增长,六大基地建设卓有成效

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的重头戏——工业基地,黑龙江省工业发展一马当先,形成龙江经济的新亮点。2005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696.3亿元,比2004年增长12.9%,对GDP增长贡献率为5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166.3亿元,增长15.3%,增幅与2004年持平。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50.4亿元,增长16.1%;重工业增加值1915.9亿元,增长15.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858亿元,增长15.2%;集体企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18.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851.9亿元,增长15.2%。大中型企业增加值1942亿元,增长15.2%;小型企业增加值224.3亿元,增长16.3%。2005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元。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67.7亿元,比2004年增长35.9%,其中实现利润1065.7亿元,增长4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3.2,提高38.4点。全年地方工业实现利税170.2亿元,增长31.5%,其中实现利润63.2亿元,增长75.3%。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4,提高12.1点。

在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宏图伟业中,六大基地成为一道最靓的景致。2005年黑龙江省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383.8亿元,比2004年增长29.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8%,拉动工业生产增长27.6个百分点。(见表二)

表二:2005年黑龙江省六大基地产值表

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六大基地
装备工业
石化工业
能源工业
食品工业
医药工业
林木加工业
4383.8
693.1
861.0
2076.8
537.1
118.3
97.5
29.4
27.4
26.8
34.0
26.8
13.6
11.4
94.8
15.0
18.6
44.9
11.6
2.6
2.1

资料来源:2005年统计月报

3、固定资产投资幅度加大,民间投资再创新高

2005年黑龙江省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794.2亿元,同比增长25.4%,是1995年以来同期增速最快的。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38.2亿元,比2004年增长24.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56.0亿元,
累计增长37.1%。施工项目5743个,累计增长17.8%;新开工项目 4534个,累计增长13.5%。

按隶属关系分,中央投资增长快于地方投资,2005年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1.7亿元,累计增长36.3%;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226.5亿元,累计增长20.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资产完成投资1040.4亿元,累计增长19.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2.3亿元,累计增长负17.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01.0亿元,累计增长40.2%,其中工业投资680.3亿元,累计增长4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94.9亿元,累计增长16.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7.6亿元,累计增长25.0%。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完成投资602.6亿元,增长45%,占全部工业投资的88.6%。

2005年民间投资完成557.1亿元,累计增长3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40.7亿元,累计增长38.0%。民间投资无论是在总量还是在增幅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4、财政收入进度较快,财政支出进度均衡

2003年以来,国家持续推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政策,财政部门在其中肩负着重要责任。一是继续落实了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税收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测算和对上汇报工作。对国家出台的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认真进行了贯彻落实。2005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2.6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18.2亿元,增长17.4%。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增长27.4%、营业税增长13.9%、企业所得税增长42.4%、个人所得税增长17%。地方财政支出861.4亿元,比2004年增长16.1%。二是推进了地方改制企业和中直企业的分离办社会工作。三是支持了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对企业改制投入一定量的资金。2005年共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32.2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5.4%,促进了我省大型企业集团的改制重组,并为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实现优化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共支出的保障力度。2005年社会保障支出109.8亿元,同比增长17.6%;教育支出106.6亿元,同比增长17.8%;医疗卫生支出28.0%,同比增长18.8%,均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见图一)

图一:2003年——2005年医疗卫生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折线图

资料来源:《2005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及2005年统计月报

5、金融运行保持平稳,进出口增长明显

黑龙江省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态势,2005年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增幅提高。贷款增幅虽低于上年,但信贷投放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主要投向农业和支柱产业,现金收支保持回笼态势。2005年末银行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35.1亿元,比年初增加725.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387.8亿元,增加53.5亿元;储蓄存款余额4078.6亿元,增加493.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658.5亿元,比年初增加9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74.4亿元,增加73.1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372.3亿元,增加41.2亿元。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76.6亿元。年末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5家、上市股票36只,2005年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融资6.1亿元。年末共有保险公司15家,保险中介公司及分支机构45家,2005年全省保费收入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9.4%。

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连年大幅增长,引进外资规模加大。2005年实现进出口总值9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其中,出口60.7亿美元,增长64.9%;进口35亿美元,增长12.6%。从贸易方式看,边境小额贸易出口22.5亿美元,增长78.7%;一般贸易出口21.8亿美元,增长45.9%;其他贸易出口12.1亿美元,增长84.8%。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14.7亿美元,增长44.1%;三资企业出口4.8亿美元,增长24.7%;私营企业出口40.5亿美元,增长89.5%。从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8.5亿美元,增长77.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5亿美元,增长42.4%。从国别看,对俄罗斯出口38.4亿美元,增长78.1%;对韩国出口3.5亿美元,增长64.2%;对美国出口2.4亿美元,增长51.1%;对欧盟出口3.3亿美元,增长80.4%。

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增长17%。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2261万美元,增长24.3%。

6、哈大齐工业走廊前景明朗,龙头带动作用凸现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哈大齐工业走廊应势而生。其中哈尔滨市发挥了龙头的带动作用,联结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等重点城市,有效利用了各城市间产业、人才、技术、市场等比较优势,凸显城市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由重点城市和经济群落构成的都市圈。这条工业带不仅带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而且在扩大对俄贸易,改善周边关系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以哈尔滨为龙头,以大庆和齐齐哈尔为区域骨干,包括沿线肇东、安达等市在内的经济区域。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4.67%;2004年,人口802.9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1.04%和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379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我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科技人才优势最明显、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

哈大齐工业走廓哈尔滨段规划5大新区总面积为250余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机电工业、绿色食品工业、现代医药工业、环保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等。2005年哈尔滨段五大新区和物流系统建设全部启动,其中江北工业新区启动区面积15.84平方公里,分布在对俄经济贸科技合作园区、呼兰河西南工业园区2个园区内,2005年计划投资35.9亿元,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2亿元,重点项目投资3.4亿元;平房工业新区启动区面积8.83平方公里,今年计划投资5.6亿元,已完成投资2亿元,目前19户企业签订入区协议,10户企业开工建设;群力新区、太平空港经济区和香坊工业新区3大新区均取得相应进展。

大庆位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部地带。在空间布局上,确立打造“一横四纵”的经济带,一横即沿滨洲铁路,重点做大做强石化、机械制造等产业;四纵即沿通让铁路、萨大路、林肇路、绥满和明沈公路,重点做大做强农牧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大庆市规划建设东城、红岗、龙凤、让胡路、物流等五个项目区。

齐齐哈尔位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西北角,这里有着共和国深厚的工业底蕴。振兴战略使大型企业和地方工业的活力开始显现。每年一届的绿博会影响不断扩大。齐齐哈尔重点做大做强装备工业,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和煤油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能源、造纸、冶金、建材等产业。2005年——2006年将启动规划区面积20.25平方公里,建设南苑、北苑、富拉尔基3个区和物流产业项目区。

4. 看到黑龙江省GDP长期在各省排名都是倒数第一。资源开始枯竭,除农业靠补贴有增长外,其余的增效都缓慢

朋友你好,黑龙江经济不是倒数,居在国内中等水平处,只是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内速度缓慢,你所说的那么容落后,只是小道消息罢了,黑龙江正在实行东北振兴战略,虽然还没什么头绪,但很多资源型城市都在转型为科技型,相信不会多久黑龙江经济会更快速的发展起来

5. 黑龙江十大重点产业有哪儿些

据介绍,此次“三年攻坚战”将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新版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权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矿产钢铁产业、煤化石化产业、林产品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省将以十大产业为核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

6. 黑龙江的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效益状况。从产业结构内部关系的角度,查找老工业基地版当前经济发展滞后的权结构性因素,为黑龙江省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发现对策,进而确定黑龙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黑龙江省以生产原油、原煤、原木、原粮等“原”字号产品闻名,能源、电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较多,产业结构单一。对此,黑龙江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黑龙江省首先加大淘汰电力、水泥、煤炭、焦炭、铁合金、造纸、酒精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力度,确定了“目标责任状”:“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4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2.1万吨,削减COD(化学需氧量)3万吨。目前,已责令关停54台总规模为207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落实后将可节能2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1.7万吨。同时,黑龙江省将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57万吨;全省煤矿数量控制在1000处左右,除七台河保留部分极薄煤层开采矿井外,全省其他地区3万吨以下矿井全部关闭;淘汰焦炭落后产能90万吨;淘汰铁合金落后产能1.5万吨;淘汰造纸落后产能11万吨。

7. 大小兴安岭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008年,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人均GDP在黑龙江省排名第三位;工业总产值达到9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全区财政收入达到18.39亿元,比上年增长4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03元,比上年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42元,比上年增长12.1%。到2008年底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多万千瓦时,具体情况如表6-1所示。其中,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被纳入省八大经济区之一,2008年修订完善了《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伊春市是我国唯一的林木资源枯竭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开发60年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立方米,可采资源消耗98%,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双危”境地。高强度林木采伐,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林业职工生活困难。截至到2008年底,伊春市共有矿山企业120家,从业人数7000余人,矿业总产值38亿元,占全市GDP 25%。从2009年开始,该市将全面停止森林主伐,矿业的“盘子”不尽快做大,全市财政紧张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表6-1 2008年底大小兴安岭地区经济指标及增长百分比

(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09)

8. 黑龙江省的发展前景

黑龙江是很有前景的 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机会不能错过
大庆

9. 中国各省经济情况分析

您好,一个省会的经济情况大概就反映了一个省的经济情况。
东北:辽宁省以鞍山的钢铁经济为经济支柱,原先发展较快,现在发展较慢。排名第一,黑龙江省以石油为经济支柱,发展匀速。排名第二,吉林省以汽车业为经济支柱,原先发展快,现在发展较慢,排名第三
华东:上海第一,江苏省第二,浙江省第三,安徽省第四

阅读全文

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