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7 03:18:37

⑴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状况

目前,在日本经济的缓慢恢复过程当中,依然是明朗因素和阴暗因素并存专。随着库存调整取属得进展,企业生产成为带动景气恢复的主要动力,民间设备投资特别是信息技术投资出现改善迹象,个人消费心理好转,预计日本经济将继续缓慢恢复。但是,高失业率和企业破产高居不下等不透明因素依然存在,消费增长困难,经济结构改革进展缓慢,财政结构改革压力日渐紧迫,日本经济尚未完全走上以内需为主导的自主恢复轨道。

注:日本财政年度从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⑵ 为什么日本战后发展的很快

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如社会、制度方面以及国际环境、政治局势等等。这些因素带动了日本经济的空前发展。
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是带动高速增长的最为显著的原因之一。20 世纪60 年代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年均上升11.1%,明显高于同期美国的3.1%、英国的3.2%和西德的6.0%。当时日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全面引进外国技术来实现的。各企业还在引进的基础上,对外国技术消化改良并开发新产品,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从20 世纪50 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企业界一直进行着旺盛的设备投资,1957 年比上年度增长57.6%,1961~1970 年设备投资平均增长率为15.2%。而同期美国为3.9%,英国4.7%,西德5.7%,法国9.1%。“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大量设备投资是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一个特点。
另外,通过战争赔偿打开亚洲市场、强化国际竞争能力,也是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日本在1955 年以后,对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四国缔结了计3643 亿日元的赔偿支付协议并约定同时进行经济合作计2688 亿日元;以后又对老挝、柬埔寨实施了计25 亿日元的无偿经济技术协助;1965年同意对韩国进行赔偿。这些赔偿与合作一般用劳役和产品来支付,事实上被作为扩大亚洲贸易的机会。
此外,政府对大企业实行优惠政策(通过金融、财政、税收等办法,促进大企业的资本积累);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对日本垄断资本提供巨额资金贷款,以将日本培植成亚洲反共势力中心);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在利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牺牲周边民族利益的基础上,为日本商品和资本扩大市场,等等。所有这些都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推动作用。

⑶ 日本战后经济政治的发展

1、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5、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日本发展速度超过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⑷ 战后日本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模式特点:
1、财政方面日本大部分财权由中央所掌握
从原则上讲,各地方自治体负有自主经营财政的责任。行政上必需的支出,由各地区负担。但由于各地方政府不可能都具备与所需经费相适应的税收财源,而中央税收额通常要占税收总额的70%,所以中央通过“下拨地方税”、“让与地方税”及“国库支出款”等,把中央收入的大部分拨付给地方政府。
2、金融方面
日本银行的建立,始于1868年。1876年修改了国民银行条例,1881年建立了日本中央银行,同年又颁布了“日本银行条例”。因此,日本银行系统的发展及日本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有其悠久的历史。战后,日本重建了金融体系。日本现有两套金融机构,一套属于政府系统,另一套是在日本银行监督下的各类私营银行。
3、企业特点:

日本产业政策的成功是与日本企业独有的特点相联系的。日本企业间竞争的目标,不是寻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追逐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与维持。竞争结果,导致单位产品利润及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企业还必须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并积累经验,以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求得在竞争中获胜。生产经验的积累又形成了日本工人队伍的稳定(终身雇佣制)及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这两种制度促进了有经验工人对低级工人知识和经验的传授。政府也鼓励私营企业对青工的教育和训练进行投资。
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⑸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四个阶段具体是怎么的

1、低成长时代

1973年,全球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经济陷入混乱,1974年经济增长率锐减,战后以来的经济高成长宣告终结。主要出口产品由钢铁转为汽车。1970年代后,日本长期维持巨额贸易出超,而美国在贸易上长期赤字。

此后,根据1985年签订的广场协议,日元不得不升值而导致经济不景气。1980年代后,因为金融环境宽松,景气持续强劲,导致股票价格和地价大幅攀升。即泡沫经济。

2、长期低迷

1990年代,资产价格(股票价格、地价)急剧下跌,受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后遗症影响,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被认为是“失去的十年”。2002年后,在外国需求上升的拉动下,情况有所改善。

3、货币刺激政策

日本经济在第三季度出现萎缩,这是自去年以来的首次经济萎缩,使得全球第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导致日本央行宣布将继续强有力的货币刺激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日本央行对经济的刺激政策到目前为止收效甚微,期望货币刺激政策来立即提振经济增长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全球经济的回暖,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加上日本最近的财政刺激方案和逐渐转好的消费市场才能帮助日本走出衰退。

4、经济复苏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 Kuroda)周四(2013年7月4日)表示,日本经济正在复苏轨道上,有迹象显示通胀预期正在上升,强调日本央行积极货币刺激举措正在发挥作用。

日本央行释出大规模货币刺激举措,誓言将持债量翻番并加大风险资产购买,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自此日本央行一直保持货币政策稳定。

(5)日本战后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基础设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其后20年间,日本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8%,第一个从战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60年代,日本工业竞争力稳步提高,年均出口增长率高达18.4%。

在60年代中期之后,除1973年石油危机后的2年,日本的经常项目每年均为顺差。在1985年的“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迅速升值,由此引发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增长削弱了日本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1998年的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再次遭遇重创,除2010年外,其余年份名义GDP 增长率都小于1%,并且GDP增长率多年出现负增长。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名义GDP增长率为-4.6%。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1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

⑹ 如何评价日本的战后经济崛起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一、美国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一。
1、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
根据“杜鲁门主义”的战略,美国原想通过扶助蒋介石并使之统治中国,再以它为据点进行反共的战略。由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使美国远东的战略而破产。于是,日本在美国的亚洲战略中变得重要起来,即美国打逄使日本替代原来拟想中的蒋介石政权,而成为其亚洲的反共据点,为了实施这一新战略,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美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放宽了对日本的惩罚,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建设“远东工厂”就是最好例证。
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8年1月美国提出了一个占领日本的新方针——“建设自主国家”,这个所谓的“自主国家”,实际上只不过是美国在亚洲的“远东工厂”的代名词。
为了建设“远东工厂”,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张解除对多数军需工厂的指定赔偿,为了实现日本的复兴,美国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
建设“远东工厂”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2、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
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立时成了美烟的后方军需物资供应基地和武器、军械的修理厂。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达36忆美元。这些“特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无怪乎日本垄断资本家称朝鲜战争为拯救日本经济的“及时雨”,就连日本经济学家,不论学术观点如何,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侵朝战争是“救助日本经济之神”。“以战争为契机而发展起来的日本资本主义体制又重新复活了”。
3、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
为了积极有效的扶植日本,美国加紧策划对日本的媾和活动,以便把日本纳入它的远东战略计划之中。1950年9月,杜鲁门发表了作为媾和基础的七原则,此后,双委派国务院负责对日媾和工作的顾问杜勒斯东奔西突,穿梭往来于有关国家之间。年底同去伦敦协调同英的意见。完成一切策划之后,1951年9月4日在旧金山召开了片面的对日媾和会议,9月8日,日美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安保条约”规定美军有权在日本领土及其周围驻留;驻日美军可用以“维持”远东的“和平与安全”;可应日本政府的要求出兵镇压日本内乱的。“安保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 体制”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了美国“核保伞”,日本从中获益颇丰。从政治上看: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刻的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从经济上看,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日本战后军费支出只占战时军费支出55左右,在国民生产总值比率中相当微小。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二、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入国际竞争体系,是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之二。
在美国的大力的扶持下,日本经济很快完成了战后经济恢复,为了使经济进入战后发展的快车道,日本政府适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看准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内资源贫乏的实际,选择了以“重、化学工作”为中心的加工贸易型的面向国际的发展战略。力争在钢铁、造船、电力、石油化学、汽车制造、重型电机、合成纤维等方面全面突破。并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国内企业,保护大型企业,鼓励发展托拉斯企业。1964年6月,三菱系统三大重工业企业合并成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就是成功的典型。
从60年代开始,日本实行贸易资本的自由化政策,积极加入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体系。在国际贸易竞争体系中,日本人牢记:“有、全、新、精”的四字竞争方针,即“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新,人新我精”。在产品市场占有上,做到销售一代,储存一代,研究一代的“三代”销售原则。

⑺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供给变化

一、模式特点:
1、财政方面日本大部分财权由中央所掌握
从原则上讲,各地方自治体负有自主经营财政的责任。行政上必需的支出,由各地区负担。但由于各地方不可能都具备与所需经费相适应的税收财源,而中央税收额通常要占税收总额的70%,所以中央通过“下拨地方税”、“让与地方税”及“国库支出款”等,把中央收入的大部分拨付给地方。
2、金融方面
日本银行的建立,始于1868年。1876年修改了国民银行条例,1881年建立了日本中央银行,同年又颁布了“日本银行条例”。因此,日本银行系统的发展及日本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有其悠久的历史。战后,日本重建了金融体系。日本现有两套金融,一套属于系统,另一套是在日本银行监督下的各类私营银行。
3、特点:

日本产业政策的成功是与日本独有的特点相联系的。日本间竞争的目标,不是寻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追逐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与维持。竞争结果,导致单位产品利润及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还必须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并积累经验,以不断地改进产品质量,求得在竞争中获胜。生产经验的积累又形成了日本工人队伍的稳定(终身雇佣制)及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这两种制度促进了有经验工人对低级工人知识和经验的传授。也鼓励私营对青工的教育和训练进行。
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 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 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 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 2位,仅次于美国。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⑻ 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 重大事件 (详细叙述 正史)

第一是对待战争赔款。你不要么?沙哟那拉,正好。日本国依靠掠夺起家,自然深深懂得战争赔款对于国家的意义。不要赔款,日本国的狂喜之情可想而知。精细与邪恶交织的日本人自然以为遇上了一个憨大,不欺负你岂非是暴殄天物?弱肉强食嘛,自古如此,这本来就是日本民族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性格。于是,日本的作为是,既不赞扬你大度宽宏,也不会因此而心生歉疚,甚至还要在世界面前做出“日本更文明”的姿态求求你不要战争赔款,沙哟那拉,我给你无代价政府援助贷款作为补偿。可是,且不说这种政府贷款的性质、数量与接受心理,都远远无法与战争赔款相比,就是在实施中,日本国也牢牢的将它与中国对日本的态度联系在一起。你还是纠缠我给你添的那次麻烦么,多多关照,贷款没有了,沙哟那拉。

第二是出口歧视政策。“日本制造”曾经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则完美的神话,中国人丝毫没有因为战争而影响日本的中国市场。可是,曾几何时,东芝笔记本计算机事件、丰田车安全事件等,终于使中国人知道了日本国的“政策”是一等产品销售本国,二等产品销售欧美,三等产品销售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出了问题可以大赔。出口中国的产品出了问题,对不起,你没有那样的法律,沙哟那拉。

第三是高技术封锁。1993年日本政府白皮书宣布,对中国的高技术转让必须与日本保持在二十年以上的距离。一位朋友说,中国外贸官员在中央党校大礼堂讲到这里时,礼堂里全体鸦雀无声,那位官员也沉默了好一会儿没说话。我们原本不指望别人恩赐而发展,中国人对待封锁还是有一套的,虽然肯定是苦一点儿。但是,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自己曾经血腥掠夺过的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可以看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本色的。

守定自己资源绝不触动的“保护”政策。人们普遍认为,日本国地土狭小,资源贫乏。日本国的教材舆论也从来是这样宣传的。实际上,按照正常发展的需求说,日本绝不是资源匮乏国家。一个最基本的方面,日本森林覆盖率占66%,有20多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在木材提炼为石油代用品即将成为现实的时代,这将是一笔何等丰富的能源!另外,日本周围的海域都发现了海底油气田(中国就惊喜的宣布过多次),偏偏地处茫茫太平洋的日本说自己海域没有石油。这可能么?日本多山,却宣布自己没有什么矿藏,于是各国也跟着这样说。真是这样么?中国人拼命在自己的土地上勘探资源,日本却笃定的依靠进口,而绝不花大力气去开发本土资源。但是,对于可以在海洋中流动的鱼类(包括保护类鲸鱼),日本的捕杀却是毫不留情极为积极的,捕鱼量世界第一!对鲸鱼的捕杀世界第一!绿色和平保护组织的强烈抗议也丝毫不能约束住日本。为什么?鱼是流动资源,我不捞别人捞完了怎么办?这就是日本民族的经济意识。五十年战争的资源是靠掠夺维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全面战争,日本也没有开发自己的资源(当然,也包括了来不及这一因素)。具有掠夺根性的民族,掠夺的原因绝不是自己没有自己匮乏,而是本能的要将全世界资源据为己有的掠夺本性。强盗富起来之后如果还要做强盗,你能说他是因为什么“匮乏”么?精明邪恶的日本民族明白,世界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有普遍的资源危机。需要资源,一是战争掠夺,而是用加工品交换。等到世界资源耗到尽头的时候,日本人才会开始享用自己的存粮

⑼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二战之后日本作为当时的“世界工厂” 经济迅速崛起,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强大已经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当时有美国报纸评论 世界上唯一侵略过两次美国本土的国家就是日本,第一次偷袭珍珠港。第二次就是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当时大量日本商人控股美国银行,收购美国企业。当时华尔街很多企业背后的老板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日本人。
我就简单概括的说一下当初日本经济萧条,要细说的话太麻烦了。
当时日本和现在的中国一样是以出口制造业为主的主导的经济体,1985年美国逼迫日本与德国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和马克升值。(这与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做法何其相似,不过操作手法要比当时对日本复杂得多!)结果日本出口制造业迎来大萧条,民众为了手中日币保值,大量热钱投入日本地产 股市 艺术品等市场,加速了原本就存在泡沫的日本诸多市场的爆破,当然美国在这期间也没少“帮忙”。 最后各种泡沫一个一个接连的破碎,迎来了日本失落的10年!
不过日本就是日本,现在日币依然是 世界三大货币之一。日本的经济地位不容撼动!
虽然我们前几年取代了日本成为GDP 第2 但是 我们享受了人口红利 我们的人口是日本的十倍我们GDP人均收入是日本的十分之一。我们的工业结构相当于日本四十年前的水平,我们教育相当于日本八十至一百年前的水平。我们曾经的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国家经济已经大幅放缓!我们的国民赢来了为富先老的尴尬局面。
未来的中国将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不但要警惕华尔街的经济入侵,还要面对国内的种种问题。 啊忘了说 华尔街已经对咱出手了~

阅读全文

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