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经济方面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经济的发展能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繁荣。
❷ 春节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春节一直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我根据春节期间自身的经历,对春节的种种经济现象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因水平有限,主要是表面的经济现象,其本质难以准确把握,望读者见谅。
一、春运——想说爱你不容易
除夕将至,“羁鸟思旧林,池鱼思故渊。”在外打拼了一年的人们如倦鸟归巢般飞回老家。于是乎,火车轰鸣的汽笛,汽车飞转的车轮,行人匆匆的脚步,都酝酿着同一个声音:回家!然而,我国孱弱的交通运输却实难挑起此重任。
笔者早在放假前的一个月就在长沙某酒店订票处预订由长沙开往石家庄的火车票。然而最终却被告知“没有买到”,只得先乘车至北京,再由北京转车至石家庄。其中曲折坎坷非一语可道尽。更有一班兄弟姐妹,在学校订票未果,只得再去火车站购票,夜间出发,彻夜不眠,排队订票,据闻队伍曾一度由售票口排至进站处,几百米长,景象颇为壮观。而孩子们心中的惶惑焦灼,个中滋味,无亲身经历的人很难想象。
较之无车可乘,票价偏高似乎只是一个小问题。春运期间,全国火车票价上调 20%。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价格。但是,铁路运输仍属于国有资产,且处于垄断地位。此举实在是令人郁闷。
除此之外,春运还存在人多拥挤、秩序混乱、受天气影响等问题。进站时,人们往往一拥而上,挤上车来,大部分车厢又是拥挤不堪,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旅途结束时,人们往往形象狼狈,斯文扫地。更有受大雪影响几万旅客滞留车站的情况发生。如此种种,实令旅客苦不堪言,怨声载道。究其原因,主要是客流量大,运力不足,非正常途径售票等。铁路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是连接社会生产各方面的纽带,解决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缓解春运矛盾,是当务之急。
二 购物狂潮
春节也是一种交换的“集市”。人们总会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物品。按照传统,人们往往要在春节期间添置新衣。而各大卖场也纷纷抓住机会,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有买100送118元,有买98送98元,有打折,贵宾卡,会员卡等等,真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春节期间我父亲在商场花318元买了一条裤子,商场赠送318元,一双花花公子的鞋子是558,在赠送318元的基础上,父亲交了240元,买了鞋子,商场又送了240元。于是,我母亲又用240元买了一瓶Kose眼霜和精华液。然后,商场又赠送了160元,于是我又买了原价158元的帽子与围巾……
如此一来,可谓连环套一般。而花560元左右全家即已得到名牌西裤、鞋子、化妆品、帽子等,对寻常百姓来说也能接受。于是乎,各大商场均是人潮涌动,疯狂购物者处处可见。春节的价值已不仅仅是过年、歇息的传统意义,更是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其消费方面的作用是最明显和最直接的。在这一过程中,商家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虽然其中的运行模式不足为外人道也,但其最终必以盈利为结局。商品能在市场上有效、顺利的流通,便是商业活动的成功,买卖双方达到双赢。
三 制备年货
以往,制备年货是春节的重头戏。而今虽然服务业已飞速发展,年前不必准备太多食品,但除夕前后部分商店与菜市仍要关门休息。因而年前依然也要购买一些蔬菜水果、肉蛋海鲜等。越是接近除夕,各种食品的价格越贵。黄瓜、豆角、番茄均涨至4元/斤,连北方最常见的白菜也涨至1.5元/斤。而其以往的平均价格不过0.5元/斤。水果方面,北方最常见的苹果鸭梨每斤价格均在2.8元以上,南方的柚子也由以往的2.5元/斤涨至3.5元/斤,一个柚子大约要15元左右。而我在长沙冬季消灭柚子无数,每个不过4-5元。
虽然许多蔬菜水果价格令人咋舌,但人们依然购买。此现象可谓是再次诠释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经典理论。除夕将至,从事服务业的人们也要过节休息,造成商品供给减少;而冬季蔬菜品种少,栽培、运输、储藏成本高,蔬菜价格本身较高。而过年授予人们的特定心理使这些昂贵的蔬果成为必需品:谁家过年不整出七碟八碗、七荤八素的菜肴?太简单的年夜饭总让人觉得不成规矩、不像话。想吃什么却吃不到会让这“过年”显得过于凄凉。于是乎,卖方的商品一时间有了些“奇货可居”的味道。如此算来,制备年货在每个家庭的春节消费中占了一定比例。然而,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一定程度上的再分配过程。富者以相对高价购买贫者手中的产品,这也可看作是再一次分配产品,缩短贫富差距的手段。然而,最终所获得利润是如何在生产、流通领域分配的,以何种比例分配的?我们不得而知。价格上涨是否最终能使农民收益?我们也不得而知。
四 访亲问友大拜年
按照传统,春节期间亲戚朋友都要互相来往走动,这是一个“礼数”问题。于是乎,我由长沙赶回石家庄,又由石家庄回到老家沧州过年。诗人说:所谓的故乡不过是祖先漂泊的最后一站。对此我深表赞同。我的家族历史比较简单,然而祖先也走过了几个地方。于是亲戚们都分散居住在两三个小城市,春节期间都要互相走动,互相赠送一些礼品,谓之“有联系”。年前,我们分别拜访了姥姥、二舅、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而他们也要一一回访。平均每家要送50-100元左右的礼品。礼物一般为包装、质量较好的蛋糕、水果、营养品等。而沧州的各个商场商店也投其所好,均有许多品种可以选择。年后,爸爸作为奶奶这一脉的男丁要作为代表去拜望他的舅舅、姨妈等长辈,提了自香油蘑菇至八宝粥等十几件礼物去拜访四家亲戚。过程则较为有趣,爸爸把第一家回送的部分礼物送给第二家,后又是第三家……如此这般,七拐八拐,推推让让,互相搭配,终于又提回了人家的黑芝麻糊、天津麻花等四件礼品。这般礼尚往来的礼仪,不禁令人莞尔。
然而,笑过之后细想,不难发现:血缘是春节的纽带。每年一度的春节对人的血缘意识起到了不断强化的作用。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所以,血缘意识的增强与血缘行为的泛化也是紧密相关的。从意识层面看,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四大因素是:血缘主义、权威主义、平均主义和机会主义。而血缘主义在其中又居于主导地位。血缘主义使血缘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的行为法则。其结果是:血缘内有诚信,血缘外是面子;家内有秩序,家外是机会主义;熟人之间好办事,陌生人之间就是钻空子。所以,血缘主义导致了人情大于法治。而法治是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没有法治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另外,血缘主义也具有权威主义的天然基因。而权威主义又不利于平等和民主精神的产生。再者,血缘主义也有一种平均主义的味道。而平均主义既不利于个人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有效财产制度的建设。这般说来,春节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较消极的作用——对血缘主义的固化。
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就要走出血缘主义的温情泥潭。人生需要血缘,需要家庭温情,但社会不需要血缘主义。血缘关系的社会化必须以社会理性为前提条件。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春节,如何有效利用春节也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课题。
五 短信短信满天飞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在各大中城市,手机几乎成为人人必备的通讯工具。较之以往的电话拜年,以短信息的形式互致问候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金钱。而或幽默风趣、或温馨浪漫的短信内容又比单纯的“过年好!”“吃饺子了吗?”等传统问候多了人文内涵,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兴趣盎然。从腊月二十八开始,许多心急的同学便蠢蠢欲动,屏幕上开始有拜年的信息滚动。而到除夕、初一几天,那短信更如雪花般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每天约要收发几十乃至上百条信息,景象甚为壮观。
在漫天飞舞的短信背后,直接受益的不只联通、移动等电信公司,还有一批新兴职业者——网络短信写手。据网上透露,成功的短信写手春节期间每天收入近万元!而其在圣诞节、新年、情人节等节日期间的收入也相当可观。短信满天飞,既要给亲朋好友发,也要给上司下属发,其作为一种沟通的媒介,与拜年相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浓厚的血缘意识、圈子意识,也算是春节的一大新特色。
春节,是一个温馨的名词,一个甜蜜的字眼,是一个安安静静又热热闹闹的假日,是一个辞别过去又联系未来的接点。虽然我们已不会再为那些糖果、瓜子、花生翘首盼望,虽然人们都念叨着年味儿是一年不如一年。然而春节依然是春节。我们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挤火车回家,依然会疯狂购物、准备过年,依然会握着手机傻笑,依然会拎着东西去各家拜年。春节,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经济现象,它的产生、发展、消亡均由经济基础决定,那是历史的必然。
最后附诗一首,记录这让我们欢笑又让我们忧愁的——春节
春节:美丽与哀愁
春节是美丽的。
春节使人热烈、温情、祥和、吉庆、欢乐。
春节是中国人的圣诞日。
西方有《圣经》,中国有儒家学说。
西方有教堂,中国有祠堂。
西方有平安夜,中国有除夕夜。
西方有圣诞老人,中国有长辈。
西方有圣诞礼物,中国有压岁钱。
西方有基督,中国有祖先。
西方有个人,中国有血缘。
春节是血缘的凝聚日。
血缘是中国人灵魂的系带。
血缘联系着冥界与人间。
血缘联系着老人与儿女。
血缘联系着过去与将来。
血缘滋养着灵魂,灵魂维系着血缘。
春节也让人哀愁。
春节固化了血缘。
血缘内生权威,缺少平等。
血缘衍生平均,缺少效率。
血缘只有亲情和熟人,没有陌生人。
血缘导致只有圈子秩序,缺少社会秩序。
春节也有时成为恶的使者和护身符。
腐败借着春节的名义。
结党营私借着春节的名义。
炫耀借着春节的名义。
❸ 为什么贫富差距是经济问题,它会从哪些方面影响1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啊
收分配所形成的贫富差距,如果仅从经济的视角上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杀伤力是极大的。
1、由于收入差距,社会生产出的东西就不能完全得到消费,从而使整个经济结构产生失衡,使经济进一步发展受阻。简单地说,就是穷人想买东西,但没有钱,富人有钱,但不想买冰箱彩电洗衣机低档汽车等。这样社会经济增长就难以为继,企业知道社会对许多商品有需求,却不知道生产什么好。
2、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对劳动力再生产会产生较大影响。劳动者子女和自身素质得不到提高,经济增长就失去基础条件。
3、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使就业失去稳定性。从而使生产失去稳定性。现在东部许多企业怕过年,过年后工人就不回来了,招新工人也没人来。于是专家们就说这是人口红利没了,劳动力不足了,还要多生孩子。其实是老板给的钱太少了,他们自己挣的太多啦。专家们希望劳动者总是生存在最低生活水平下,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同时,低收入也使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打击。
4、当高收入者的收入在整个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之后,社会生产已经不能由国家和社会来决定了,而是要由高收入者,即资本来决定啦。这时经济会处于某种失控的状态下。因为资本的属性是最大限度地增殖,而当生产领域满足不了资本增殖的要求后,那么它们会转向金融等领域进行炒作。这时生产领域会被边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市场极为发达。资本不再关注生产领域,而是关注财富的转移,不仅从本国穷人手中向富人转移,而且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房地产等成为资本炒作工具。世界经济处于一种疯狂的状态下。处于一种弱肉强食的状态下。想想美国的次级贷所形成的世界经济危机,想想美国的产业结构,想想为什么他们能借钱消费,许多事情难道不明白了吗?
5、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党和政府官员腐败增长的条件。而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计划管理和调控的,这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极大的。现在,当中国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等领域进行宏观调控时,地方政府、国有垄断企业、银行、某些国家部委、一些专家学者,都没有表示积极支持,而是在那里消极应付。这使国家抑制通胀的措施打了许多折扣。
6、贫富差距扩大,使人们的思想乱了,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反作用。如人们经济活动中的道德滑坡,假冒伪劣有毒产品横行。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急于致富所致。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也是急于升官发财所致。
还有许多,就不一一例举啦。
❹ 税收主要影响经济的哪些方面其经济效应如何
第一节 税收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
所谓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的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分解成这两种效应。
● 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
4
税收的收入效应
● 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量,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如图)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
●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面临劳动取得收入和闲暇之间的选择。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表现的。
●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征税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为维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而减少或放弃闲暇,增加工作时间。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使劳动和闲暇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劳动收入下降,闲暇的相对价格降低,促使人们选择闲暇以替代工作。它表明的是纯粹的价格变化效应。
税收的综合效应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对比: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供给主要是激励作用;如果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征税对劳动的供给就会形成超额负担,人们可能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
●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对我国而言,税收几乎不影响劳动的供给,而且个人所得税在短期内也不会成为主体税种,因此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增加劳动供给,而是如何消化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个人收入总水平和储蓄利率水平。
个人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的边际倾向越大,储蓄率越高;储蓄利率水平越高,对人们储蓄的吸引力越大,个人储蓄意愿越强。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收入效应
在对储蓄的利息所得不征税的情况下,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居民储蓄只有收入效应,即征收个人所得税会减少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迫使纳税人降低当前的消费和储蓄水平。
替代效应
对储蓄利息(收益)征利息税,会减少储蓄人的收益,从而降低储蓄报酬率,影响个人的储蓄和消费倾向。具体来说,居民会增加当前消费,减少储蓄。于是产生了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此时的收入效应表现为对利息征税降低了个人的实际收入,替代效应表现为消费代替了储蓄。
16
●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我国的实际情况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税收对储蓄的影响并不明显,这说明人们对储蓄的态度还取决于税收以外的诸多因素,如对教育、医疗的储蓄等,还有投资渠道缺乏。
●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投资决策是由投资的净收益和投资的成本决定的。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税前抵扣和税收优惠等措施影响纳税人的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
●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课征公司所得税会降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如果因此而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致投资者减少投资而以消费替代投资,就是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如果征税和提高税率减少了投资者的税后净收益,而投资者为了维持过去的收益水平趋向于增加投资,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 税收对投资的影响——税收对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都给予内资所不能享受的特殊优惠措施。
但外国投资者是否会真正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或能够得到多少,还取决于投资者的居住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国际税收关系。
投资者的居住国对纳税人在东道国的已税收入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即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东道国的税收优惠有可能转移到投资者的居住国。
● 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
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 税收与经济发展
● 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18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亚当·斯密认为,一切税收都是减少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影响资本积累,或直接减少投资资本,是妨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时代,阿道夫·瓦格纳认为,从社会政策的意义上来看,赋税不仅是满足财政的需要,同时,也是出于纠正和调整国民所得的分配和国民财产的分配的目的。
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干预,实施管理政策,而且以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
❺ 什么是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效应
1、资本形成效应包括直接资本流入效应;间接示范效应。
2、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改变东道国的投资结构,改变了东道国的消费结构;对东道国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引导作用
3、技术进步效应
直接的技术转移,间接的技术扩散和外溢
4、对外贸易发展效应
外资企业直接出口产品;外资企业进入所引起的东道国当地企业增加出口
5、国际收支平衡效应
发展中东道国初期为正效应;长期负效应明显
6、就业效应
总体表现为就业机会净增加
FDI对投资母国的经济效应: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1、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垂直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正效应最大
2、技术进步效应
获得东道国相关的先进技术
3、对外贸易效应
水平型是替代关系;垂直型是互补关系。
4、国际收支效应
短期负效应;长期正效应
5、就业效应
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二者相抵后,一般表现为正效应
❻ 税收主要影响经济的哪些方面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组织财政收入
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集中一部分剩余产品(不论货币形式或者是实物形式)的一种分配形式。组织国家财政收入是税收原生的最基本职能。
调节社会经济
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地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理调整社会经济结构。
监督管理社会经济活动
国家在征收取得收入过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令的行为进行斗争,从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税收的作用就是税收职能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具体表现出来的效果。税收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体现公平税负,促进平等竞争;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体现产业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合理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开放等。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或实物课征,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❼ 我国地势的影响经济方面
兄弟你这语无论次的在说个啥咧!我国的经济重心分布在沿海一带你说地势怎么影响经济呢?
❽ 汇率的变动会对经济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汇率变动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汇率是连接国内外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一条重要纽带,汇率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汇率的变动包括本国货币贬值和升值两个方面。本国货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1)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①本币贬值对进出口收入有影响。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产品的价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的购买力相对提高,贬值本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推动就业增加和国民收入的增长。②本币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2)本币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①本币贬值后,一国的贸易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整个经济体系中外贸部门所占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的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②本币贬值对物价也有影响。一方面,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步扩大到所有商品,易引发通货膨胀。(3)本币贬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①小国的汇率变动只会对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但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并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②主要工业国汇率的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在国际贸易和借贷活动中,将使吸进贬值货币的一方遭受损失,而要付出贬值货币的一方,将从中获利。③主要货币的汇率不稳定还会给国际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是首先从泰国货币贬值开始的。1998年日元对美元的比价持续下跌,降到八年来最低点。这对亚洲各国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在美国的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引起轩然大波。中国政府庄严宣布:人民币不贬值,这既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而且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承担着相应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国货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上浮)后,同量的这种货币能比以前换取的他国货币,买到他国的商品,这种货币的信誉及这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也将随之提高,还利于偿还外债,利于使本币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产生“黄金效应”。尽管有这些好处,但一般讲,不到不得已,任何国家都不会将其货币升值,因为这会给一个国家带来一些严重后果。如:①货币升值后,出口商品价格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这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②货币升值,使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剧。③加剧通货紧缩.进口商品价格因本币升值而下跌,国内同类产品也会在“示范效应”下降价。出口则因人民币升值而减少,出口企业的产品需求萎缩,价格下调,最终会带动国内物价的全面下跌。④本国货币的升值,使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从外国调回的资金,折成本国的货币计算,也相应减少,不利于引进外资。合理稳定的汇率是一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一国看,它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外资收支平衡,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强国际储备。从世界看,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促进国际资本正常流动等。相反,频繁急剧波动的汇率会加剧国际经济竞争,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会刺激国际投机,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等。
❾ 增值税转型对经济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可能带来的影响1、增值税转型会使税基减少,从而带来税收收入的大幅减少。目前增值税收入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旦增值税转型,企业存量和新购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数量巨大,甚至会出现销项税额不够抵扣的情况,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财政收入的急剧减少。中国税制专家高培勇推测:“东北六行业的增值税转型试点如果实施到位,政府将少征税150亿元,如果在全国实施,全国减少的财政收入大概在800-1500亿元。”增值税转型之所以选择在东北试点,而没有在全国铺开主要原因也是考虑到转型对财政收入的巨大冲击。2、增值税转型会加大对资金的需求,容易诱发过度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增值税转型,必定会刺激资本密集型产业设备的更新和投资的扩张,从而容易引起投资需求过旺,产生通货膨胀的危险。3、增值税转型会产生就业的压力。目前我国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大量的下岗分流人员的再就业岗位都是餐饮、商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型增值税相对抑制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鼓励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是增值税转型将刺激企业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就会减少,这必将带来的人失业下岗,对社会稳定和职工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予以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矛盾缓解了再取消优惠政策。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对经济和社会的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长期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刺激投资,鼓励技术更新,促进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其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对于负面效应,如果采取过渡措施加以缓解就可以较好地解决。增值税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就是要设法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成功经验。例如比利时实行抵扣的过渡措施,允许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部分税款,不准抵扣的比例逐年减少,直到全额抵扣;挪威、奥地利和荷兰过渡时期单独对资本品投资征收特别投资税;瑞典采用低税率抵扣政策,采用列举和规定的方法对不允许抵扣的资产进行剔除;在借鉴西方国家现成经验的基础上,同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也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增值税转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