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11-27 00:16:55

①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9大核心区

结合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坚持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的原则,构筑我市“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一带”:就是以环胶州湾为核心,东西两翼展开,形成一条蓝色经济带,分为南部(胶南、黄岛)港口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带、中部(胶州至崂山)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北部(即墨)旅游度假和科技研发集聚带,重点发展现代渔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利用、保税物流、滨海商务等特色经济。“五区”:就是加快建设胶州湾西海岸新经济区、胶州湾北部高新区、鳌山科技会展旅游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等五个新的核心带动区,带动全市蓝色经济加快发展。“多支撑点”:就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现代渔业、滨海旅游、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岛开发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区,形成蓝色经济发展的多点支撑。
一、打造五个核心带动区
(一)西海岸新经济区
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海西湾临港工业区,抓住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全省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充分利用好优惠政策集中的优势,发挥好保税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搭建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服务平台,培育壮大港口物流、船舶及海洋工程制造、汽车、石化等优势产业,发展成为高端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期货交割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二)胶州湾北部高新区
规划面积41.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海洋科技、新型环保产业、国防科技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交通装备、精密机械、专用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成为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
(三)鳌山科技会展旅游区
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等重大科研项目,打造我国海洋领域最主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优秀科学家汇聚地、国家学术交流中心、海洋科技创新基地。依托港中旅海泉湾旅游项目、温泉旅游度假区、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温泉度假、疗养康复、商贸流通、会展业和房地产业,为周边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
(四)董家口临港产业区
港区规划面积60.2平方公里、码头岸线长约35.3公里,泊位数112个,发展成为国内干散货重要集散中心和能源运输中转基地。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拓展物流、商贸、信息、综合服务等功能,引进钢铁、能源、重化工等一批临港产业,形成以港口为龙头、临港产业和港口物流为支撑、港口服务业为保障的临港产业区。
(五)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
将市南区团岛至李沧区西部环湾区域打造成以集旅游观光、商务办公、港航经济、金融、休闲娱乐、居住等服务业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区。

七大临海产业集聚区如下:
(一)现代渔业聚集区
——近海生态渔业区。以建设人工鱼礁区为依托,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建立具有自我繁衍能力的渔业生态系统,培植“黄金渔场”。
——优势水产品养殖基地。以胶州湾为中心、沿海岸线为基线,向海陆两翼拓展,推进优势品种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优势水产品规模化建设,培植优势水产品养殖业。
——优质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科学化管理,建设以水产品加工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环保型高聚集的生产园区。
——现代渔港经济区。以胶南积米崖等四个中心渔港和胶州东营等四个一级渔港为依托,以渔业经济为主体,形成海上运输、船舶修造、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聚集、优势互补的特色经济区,辐射带动渔区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水产品交易中心。依托城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临近渔港、渔业加工区的资源优势,建设综合性水产品交易中心,提升水产品集散、储运、交易功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渔业产业效益和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滨海商务旅游度假区
——前海商务旅游聚集区。进一步发挥该区域在文化科教、金融商务、信息中介、滨海旅游、商贸流通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意产业,培育后奥帆赛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高端商务旅游聚集区。
——温泉旅游度假区。充分利用鳌山湾西岸的山、海、岛、泉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建成新的休闲旅游胜地。
——崂山及石老人国家风景旅游度假区。深度开发崂山旅游资源,重点发展旅游度假、科教文化、会展和商贸流通业,建成重要的服务业聚集区。
——凤凰岛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旅游业,同时发展影视创作、艺术传播、策划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建成国内重要的影视传媒发展和交易基地、影视作品传播中心。
——琅琊台和灵山湾旅游度假与风景名胜区。重点发展水上休闲娱乐和海滨民俗度假,开发海岛观光、大型海上实景演艺、游艇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先秦文化和秦汉文化为特色旅游度假区。
(三)现代装备制造业聚集区
——胶州湾新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船舶零部件、石化装备、轻纺专用设备、电力电器装备等产业,成为我市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在海西湾、女岛和董家口建设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型油轮、散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化学品船、高档游艇、军用船舶以及浮式储油船、钻井船等海洋工程设施。建设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华侨科技区为载体的船舶零部件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中低速柴油机、曲轴、传动部件、齿轮箱、船用机械、船用锅炉和船用材料等。
(四)石化和海洋化工产业聚集区
——石化产业基地。在黄岛和胶南董家口建设以炼油、乙烯、芳烃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以有机化工、合成材料为主链,以密切关联的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等高新技术产品为延伸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平度新河化工基地。规划核心区面积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盐化工、化肥、精细化工,承接青岛市区及各区市化工企业转移,成为我市重要的化工基地。
(五)海岛开发示范区
——推进以田横岛岛群、麦岛为主的度假旅游区建设,发展以三平岛群、大小管岛岛群、竹岔岛群、灵山岛、斋堂岛为主的休闲旅游业。有选择地低强度开发海岛旅游,形成多元化的海岛旅游产品结构,发展海岛渔村渔家风情体验旅游、海岛地质生态旅游和海岛游艇旅游目的地,完善海岛旅游码头、海岛旅游航线,适度建设增殖养护区,开展海岛垂钓和游客参与的海上渔业生产、养殖、捕捞活动。
——推进以田横岛、大管岛、小管岛、灵山岛、竹岔岛等为主的风能、潮汐能和海水资源利用,建设海岛风能-海水淡化项目,丰富海岛景观,保证海岛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和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六)海洋能源开发和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区
大力发展风电,重点建设即墨东部海岸、胶南西南部海岸两个风力发电区。积极推广海水热能利用技术和装备。利用海洋科研资源和生物质能源技术优势,加大海洋生物质能源开发力度,力争突破巨藻制氢、海洋生物质柴油制备等新技术。积极开发潮汐能、波浪能。大力开发海水微量元素和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技术。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
(七)海洋科普教育服务区
依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极地海洋世界、海军博物馆、奥帆基地和银海大世界等科普资源和海洋特色景点,发展以海洋地理、海洋地质、海洋气象、海洋生物、造船、航海等海洋科普知识为主题的参与性、趣味性海洋文化科普旅游,进行海洋国土观教育。规划建设一处大型海洋科普综合教育基地。

②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全国重要的

(1)中国实行海禁,闭关锁国。英国鼓励海外贸易。
(2)中国清政府为对付东南回沿海的抗答清斗争,厉行海禁。英国为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保护英国的海上利益。
(3)中国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英国鼓励海上贸易,实行海外扩张,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③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规划意义

加快建设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制区,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理解,应该是以海洋经济为特征、以海陆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基础。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是事关全省的重大战略,其实质是利用沿海优势,整合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联动全省以及全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从这个意义上,“三带”的重要带动作用将体现为:以沿海七市为前沿,以全省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④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规划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握发展大局,抓住发展机遇,以科学务实、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决不辜负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全省人民的重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握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向,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标志着对省情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海洋经济发展将实现新的突破,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海上山东”的发展战略,并把它与黄河三角洲开发并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再往前推,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在探索并提出适合当时省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从“东西结合、共同发展”,到“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从实施“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战略到规划建设“一群一圈一带”(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从“五大板块”到“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再到现在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一区三带”发展新格局,山东探索发展战略与合理布局的脚步从未停止,且思路愈加清晰,愈加深化。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⑤ 提问: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

原因:与抄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劳动力丰富,已经和韩国日本有铁路公路轮船航空,交通便利,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这里是国家政策开放区,大陆架曲折漫长,浅海滩涂面积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所以是蓝色经济区

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是什么

战略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明确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其战略目标是:到 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 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⑦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

(1)①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社会经济活动。②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强化生态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2015年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提出2020年要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这是因为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利用自然时,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基本前提,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②国家根据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进程,制定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便更好地指导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这符合意识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正确思想能够有效指导人们的行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③国家制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是综合了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是坚持从全面的、整体的、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城镇规划

作为空间支撑基础,城镇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2009年10月26日,由山东省建设厅组织的一个研讨会在济南召开,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把脉新鲜出炉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在这份跨度直到2020年的规划蓝图中,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青岛、烟台等七大核心城市依据各自区位优势、区域产业布局等因素,确定了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 滨州则要成为鲁北地区机械制造、纺织、印染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工商中心。

⑨ 黄蓝两大战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1年 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批复实施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0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依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阅读全文

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