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疫情作为外生冲击,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影响,也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专产生一定冲击。
疫情发生及属其防控,不可避免带来了流动性受限,无疑会给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服务业、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直接带来冲击,短期内也必然会对中国就业增长、消费增长、外商投资预期等产生影响,带来短期经济增长预期下行。
(1)疫情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扩展阅读:
而中国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目前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很多大的零售市场的大量商品来自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大量的中间产品、零部件等也都来自中国。
因此,人们会对疫情是否影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全球供应链会不会由此遭遇大的冲击和影响等问题高度关注。
其次,部分国家短期的疫情防控措施会影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疫情冲击,全球人员、商品、技术等要素流动会放慢,全球交通、餐饮以及旅游业等服务业会受到影响,短期内全球国际贸易、供应链波动等下行预期增加。
② 你认为疫情会对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微观经济
疫情对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就是各种经济活动减少,经济收入也减少,比如说很多部门都没有复工,所以影响很大的。
③ 疫情对社会的影响
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称疫情将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他表示:“近期的预测显示,(全球)将出现经济下滑和大规模失业,这会比十二年前的金融危机更严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国经济已出现下滑。为减缓疫情传播出台的限制措施重创实体行业,大批员工面临失业。世贸组织总干事呼吁各国保持开放的贸易,共同抗击疫情。
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④ 您认为此次疫情对学业、就业和未来发展有哪些影响
《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可以从家庭经济压力、社会上的就业问题、以及对学生们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写。
正文: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袭,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发生时间主要在春节期间,因为在放假期间大家感受还不是特别深。但是,这次疫情对大家的全面影响才刚刚开始。随着疫情的到来,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猛烈影响。
首先,家庭经济压力。在疫情战场上,主要是靠一线医护人员打头阵,我们只要宅在家少出门,就是对疫情防护最大的贡献。可是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企业开工日期从2月3号推辞到2月10号,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不能准时开工,各地的防控措施加强,外来务工人员需要隔离14天,导致的经济压力每个人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
外卖小哥、快递、保洁、理发、餐饮等行业,以及月光族们,则会出现艰难的生存状态。比如青岛的外卖小哥,妻子发烧确诊,自己也发烧咳嗽,就是确诊前,自己还在送外卖,这样很不对,遭到了很多人的骂声。因疫情,很多人收入本来就骤减,那些很多在生存线上的困难家庭雪上加霜。这种情况下,让我骂不出口,毕竟为了生存,谁也不想染上该病毒。
其次,线下实体店惨淡经营。这段时间大家出门,可以看到很多门面关门停业,现在只有超市、菜场、水果店、药店等关系到民生的店铺在开业,但是营业时间比正常缩短。很多餐馆、早餐店、娱乐等都还不能开门。例如餐饮行业,在年前接了很多年夜饭和年后宴席的订单,购买了大量的食材,随着疫情来袭,餐饮行业不能营业。
餐饮承受着巨大的损失。旅游、酒店、电影院等人群聚集的行业收入都是断崖式下跌。春节期间电影票房收入惨淡,电影《囧妈》只能放弃放映而放大家线上免费观看。房租需要付、工资要发,线下实体店难以承受压力。
再次,养殖行业。疫情是因为活禽交易传播,现在屠宰场和活禽交易市场关闭。准备上市的鸡鸭不能出售,各地封村封路阻断了疫情,与阻断了物资运输。饲料不能运输,例如猪、鸡等养殖场面临饥饿,甚至饿死,可能会导致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养殖户也很无奈,会大量减少饲养规模。本来去年因猪疫情原因,猪肉价格站到了历史高位。由于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接下来肉、禽、蛋的价格可能还会上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最后,制造行业。去年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使很多企业蒙受损失,今年复工更会出现“用工荒”,工资也会水涨船高,春节前接的大量订单不能完成可能需付违约金。部分制造企业站在了生存线的连缘。内陆房地产行业是销售的旺季,因为很多人会在春节期间返乡购房,但今年基本无望,房子库存不能出售,债务压力接踵而来。
疫情究竟有多在的影响,企业不能复工,学校不能开学,店铺不能开门,最直接的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减少,大家需要省吃俭用,房贷、车贷等各种还款的钱从哪里来,孩子的教育、赡养老人的费用,我们每一天都祈祷疫情赶紧过去,我们要去上班、开业。在此情况下,情绪压力也接踵而来,产生恐慌、焦虑、失望等情绪。人与人之间产生不信任,大家的距离被拉的更远。
在当前的特殊时间,我们应该收敛情绪,多一些宽容,大家共渡难关。疫情最终会过去,美好的生活也会到来,在这个时间,我更加怀念上班堵车、拥挤的地铁、旅游时不是看景色而是看人的日子。
⑤ 经济政治与社会考试题目:如何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自身职业角度出发考
如何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认为,这双疫情带给中国太大的经济压力了。
⑥ 疫情期间国家大面积停工,长时间的停工会对国家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众所周知,2020年似乎对中国不太友好。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它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令人震惊。2020年春节之后,疫情全国开始蔓延起来,而全国病情最重的城市武汉,成为了国家重点支援的对象,火神山雷神山是仿照当年北京小汤山建立起来的,同时,全国各地也派遣了几千只医疗队支援武汉。
这次的疫情已经发生了,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再抱怨,而是用另一种态度看疫情,为国家做贡献,每个人都出一份力,这个问题就能很快的解决,不论是捐款捐物,还是待在家里不要外出,或大或小的贡献,都能够帮助这次疫情,使我们国家顺利度过难关。
⑦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2.第一季度GDP会否出现“负增长”?负面趋势会持续到二季度吗?
毛胜勇:目前,全国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基本判断是3月GDP增长会有明显起色。疫情影响将逐步减弱,前期压抑的经济活动将逐步释放,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有明显回升,下一步还将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
3.失业率会否持续攀升?
毛胜勇:2月失业率整体有所上升,但重点群体总体情况比较平稳,25至59岁失业率(5.6%)比整体低0.6个百分点,20至24岁大专以上人员的失业率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随着生产秩序恢复,中央将以更大力度促进就业,下半年失业率整体会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努力稳住企业,特别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业。稳住企业、稳住经济运行,也就稳住了就业;
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对重点人群如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帮扶,进一步推动灵活就业。
4.物价会持续上涨吗?
毛胜勇:从价格构成的角度看,食品价格涨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资运输成本等。下一阶段,生猪存栏和出栏环比将上升,价格呈现高位回落的趋势,疫情影响逐步减弱。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将采取精准帮扶措施,不会对价格上行带来明显推动。整体来讲,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
5.楼市涨幅持续回落,对国民经济影响有多少?
毛胜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改变,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政策,这一点很明确。中国投资领域和空间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扩大有效投资,也要努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着重在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的结合点上发力,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6.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影响有多大?
毛胜勇: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确实有一定影响,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时推进国际合作,借鉴中国经验帮助国际社会;二是在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推动把一些不合理的贸易壁垒、贸易规则破除和取消,让世界经济和贸易回归到正常的轨道。
1至2月主要经济数据
■ 口罩产量增长127.5%
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从产品产量看,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增长较快,口罩、发酵酒精产量分别增长127.5%和15.6%,冻肉和方便面分别增长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在有序恢复。
■ 餐饮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194亿元,下降43.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9.7%、3.1和0.2%。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
1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下降35.9%。
■ 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 猪肉价格上涨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1至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5.6%。其中,猪肉上涨125.6%,鲜菜上涨13.8%,鲜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1至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0.2小时,比1月份减少6.5小时。
⑧ 疫情过后煤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有什么影响
煤炭是赋存于地下的非再生性化石能源资源,素有“工业粮食”之称。其重要地位:一是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有主体地位。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
⑨ 疫情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疫情的影响对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因为疫情影响,导致春节假期迫不得已延长,人员流动不了,各地复工延误,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特别是,目前消费者需求的短期下降对许多地区的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专家普遍认为,受疫情严重影响的市场主体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特别是中小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值得重点关注。由于我准备在家多天后恢复工作,北京发布了第二次延长假期,而全国大部分地区再次宣布延长假期,正式开始的时间也取决于疫情的控制。 对许多上班族来说,这似乎只是家里再过几天无聊的时间。 但对于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长假给他们的现金流带来了致命的压力,对于许多不富裕的初创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很多人会说我只是多放几天假,我怎么能把公司处死呢? 对公司的压力不仅仅是雇员在假日期间的工资成本,而是这种流行病对收入的影响。 上述行业,即使疫情很快消退,一季度的营收报告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表现太好,因为很多行业实际上都需要依靠春节假期作为一季度的营收爆发点.. 这种成本是不会降低的,收入跟不上企业生存的危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自然会想到减少收入来降低成本,所以裁员和裁员,高管减薪将成为危机中最直接的生存措施。但许多人必须为突然的收入削减甚至失业而措手不及。 那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很好,即使他们失业了,继续找工作,也没有必要太多地考虑他们的父母。 但是对于很多高消费导致自己没有存款,或者把车贷,抵押在身上的人是不言而喻的生存压力,所以抗击这一流行病的“后遗症”,即使在未来几年里,我对普通人的建议是提高自己的价值,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省钱! 有勇气在危机中保持冷静。
⑩ 如何看待疫情压力下中国经济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进展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将有何影响?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
刘锋认为,如果能够通过严格措施使疫情拐点在一季度出现,则疫情进展对于全年经济的影响不必要过度悲观。应科学客观冷静应对内外复杂局面,立足市场化思维激发经济活力。宏观政策应当全力施为,果断降准降息。适度阶段性给中小企业减免税费。资本市场应着重引导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绪宣泄。
客观评估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
记者:您认为当前疫情对于经济活动有多大影响?
刘锋:疫情对于经济活动到底有多大影响,首先应该弄清两个关键因素:第一,疫情影响经济的作用机制;第二,影响会持续多长时间。在此基础上客观评估疫情及全国防疫工作对于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从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机制看,主要是从防疫角度,各地主动(政府作为)或被动(居民部门自发)地限制并大量缩减经济社会活动,导致人流、物流与资金流的萎缩而带来需求紧缩。旅游、餐饮、娱乐、酒店、交通运输及零售等服务行业的终端需求显著减少;随着终端消费需求的减少,经由供应链传导,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投资与进出口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各类企业将面临显著增大的经营压力;进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势减少、失业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财政收支与信用扩张受阻;最终经济运行将因此而进一步放缓。
从疫情影响持续时间看,依据现有的疫病传播速度和广度、治疗效率与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并参考2003年SARS病毒传播及消亡的经验,预计疫情完全得到控制并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换言之,有较大概率是整个事件会持续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经济运行将受到疫情进展的显著影响,全年角度预计疫情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在0.5个百分点左右,估计2020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5.5%左右。考虑经济政策对冲效果之后,估计实际经济增长处于5.5%~6.0%的增速区间。
既不能轻视也无需恐慌
记者:那么,经济预期岂不是不容乐观?
刘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既不能轻视也无需恐慌。预计2020年的就业与居民收入情况也会面临显著压力,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估计高于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区间,对5.5%的控制线构成显著压力。但也应看到,上述经济影响并未使得经济增速和失业水平显著滑出合理区间,况且2019年四季度开始,由于各项政策措施得力,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阶段性反弹,属于短周期复苏态势,上游行业出现一定的被动库存回补也有利于对冲疫情带来需求弱化,因此总体上不必对2020年的经济增长过度悲观。
对于因防疫需要而推迟的春节后复工对经济的影响不必过于担忧。最迟2月10日前后,全国经济部门生产经营秩序将得到基本恢复。目前,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与上海等东南各省市已经要求非必要企业不早于2月9日(正月十六)24时复工。那么,可以预见之后全国(除湖北之外)的生产经营秩序将基本恢复。根据国家专家组钟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计,正月十五左右现有防疫措施会看到效果,那么整体上看3月开始全国生产经营将进入相对较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