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发布时间:2020-11-26 21:43:17

①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结束,接下来会相对平缓的经济增长。在外贸乏力的情况下,拉动内需成为关键了。刺激和拉动内需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关键因素。

② 经济增长的因素有那些

经济增长的因素有:

一、投资量。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二、劳动量。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三、生产率。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作出贡献。

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或阶段,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或阶段,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2)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扩展阅读来源:

经济增长的度量:

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负数,即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往年减少,就叫做经济衰退。

③ 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上公认的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三:
第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
第二,是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对经济的拉动。
第三,是国内消费对经济的拉动。

④ 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
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实际增长6.9%,比2014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从历史来看也有些偏低。全球经济复苏再度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收缩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2016年1月6日发布)估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4%,这是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贸易组织快报显示,2015年前11月,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同比下降12.8%,也是近年来最差。受其影响,中国出口2015年下降了2.8%(按照人民币计算下降1.8%)。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长达30多年实践里的第二次负增长(上次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对国内经济带来了巨大下行压力。尽管如此,中国的增长率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期表现相比,仍然算得上是不错的成就。根据各国日前发布的统计和IMF预测值,美国、欧元区和日本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2.4%、1.5%和0.4%;俄罗斯和巴西经济衰退幅度达3%左右。除了印度仍可能保持7.2%的较高水平之外,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显著差于上年。按照现价美元估算,2015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可达13.5%左右,比上年提高。

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贡献率继续提升
按照世行数据估算,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1%,比2014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达0.625个百分点,仍高于美国,居全球第一位。2015年中国GDP净增4650亿美元,相当于一年新增了1.5个南非或2.3个越南的经济总量。中国经济仍然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贡献率和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百分点均保持稳定甚至有所提高。国际上也有人期待中国能够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那样,再度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以提振世界经济。不错,2010年和2011年,受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影响,中国经济迅速回升,拉动全球增长的效果也有所提高,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但是,中国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到现在还在消化前期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近两年来,中国正是在总结前几年经验和深刻教训基础上,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才能在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为稳定全球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进口使贸易伙伴直接受益
中国进口对于促进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首先,从服务贸易角度看,中国是2015年全球服务进口需求增长的最大贡献者。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服务贸易也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同比增加了670亿美元,增幅达到18.6%,许多国家因此从服务出口增长中受益。而按照WTO的统计快报,2015年前10个月,欧盟、日本分别下降7.4%和9.3%;美国仅增长3.5%,预计全年水平也将远低于中国。其次,从货物贸易角度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是导致我国进口额下降的主要外部原因。实际上,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多数在数量上是增长的。以石油和金属矿产两类商品为例,2015年进口金额分别减少1028亿美元和450亿美元;但从数量看,前者同比增加了2700万吨,增长8.8%,后者同比增加了2000万吨,增长2.2%。同样作为全球原油贸易的主要需求方,美国和日本在2015年的原油进口量都是下降的。在2015年世界石油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的情况下,中国逆势增长的进口数量是稳定市场预期、抑制价格下滑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国为国际跨境投资提供增长新动力
从对外投资流量来看,2006—2014年期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增加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7.5%,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增长水平。2015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达到118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4.7%,是连续第十三年增长,并连续4年居全球第三。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逐步崛起,尤其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发达经济体的严重冲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投资成为稳定和提升全球跨境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2005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仅占世界跨境投资的1.5%;2014年提高到9.1%;对这一期间全球跨境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9.9%。中国的对外投资为全球投资活动注入了新动力,惠及全球绝大多数投资东道国。另外,中国吸收外资的持续增长为其他国家(地区)企业提供了巨大商业机会和增长红利,也是促进全球跨境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格局没有大的变化
近一年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全球汇市和投资者预期的影响成为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综合有效汇率指数来看,2015年中国实际上承受了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全年平均升值9.7%,仅低于美元1个百分点,与印度卢比相近。相比之下,日元、欧元比上年同期贬值了6.4%和8.8%,巴西雷亚尔和俄罗斯卢布则分别贬值16.7%和19%。2015年8月和12月两次汇改举措实施之后,人民币一度连续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加剧了全球市场担忧和中国的资本外流压力。目前这种局面已经得到改善。应当看到,人民币并不具备较长时间内持续贬值的基础和条件。一是因为中国增长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较高水平,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解决结构性问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开始加快推进。二是中国经常项目收支的顺差格局仍在持续,2015年货物贸易顺差接近6000亿美元。三是中国没有为扩大出口而促使人民币贬值的需要和动机。四是前两年美联储的政策变化对中国冲击有限,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较小,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则有明显升值;目前美联储加息步伐趋于谨慎,甚至不能排除转向负利率的可能性,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明显减缓。总体来看,人民币今后将可能更多呈现双向波动态势,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的格局不会发生改变。
沟通有益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
中国汇改和股市波动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充分显示了市场预期的作用。面对不确定性日趋增强的国际经济环境,如何加强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恰恰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稳定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所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全球治理和政策协调机制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中国一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规范、法制化的政策制定与信息公开体制,加强面向公众的政策发布和国际交流;另一方面广泛参与国际政策协调与合作平台的对话活动,做好和国际社会之间的充分沟通。这些举措,对于引导全球市场预期、促进各国合作和共同应对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各国之间的政策对话与交流还不够充分,一些发达国家政策制定者缺乏对别国国情的客观认识和包容,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应对市场风险方面尚缺少足够经验,全球治理结构改革任重而道远。今年的G20首脑会议将在中国举行,中国需要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与教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结构改革和规则制定,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良性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⑤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比森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一书中指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别的任何东西。”

人才和资金,一直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瓶颈因素。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是资金更重要,还是人才更重要?资本固然重要,但比起人才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没有人才,资本再多,也只是一推废料,没有人才的运作,再多的资本也将付之东流。

首先,就人才的本质与作用来说,人才是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大到一个国家的振兴进步,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小到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一个家庭的发家致富,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古往今来,选贤任能,培育英才,一直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极为重视的问题。从先秦到近代,诸子百家,有识之士,都深刻论述了“国之兴亡,务在得人”的理念。管子指出:“得人者,厚功大业,显于天下;失人者,失国家、危社稷,灭于天下。”墨子曰:“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荀子》、《吕氏春秋》也都反复强调了“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的道理。说明人才问题直接关乎江山社稷,关系到国之兴亡。汉高祖刘邦深知人才的重要,更是善于选人用人的典范。他就是因为会用人,才使张良、萧何、韩信等超级人才汇集麾下,靠发挥他们智慧才能取得了天下。而项羽因为妒贤嫉能,目无他人,不信任别人的能力,最终导致惨败,自刎乌江。

当今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的知识能力的竞争。当今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其中的核心,还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主要源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不管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还是管理技术,都是靠人的智慧和才能来实现的。

其次,就人才与资本的地位与关系来说,人才是本源,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而资本是派生的,从属性的,是服从于纯理性规律的。就本源讲,先有人才,是人才创造了资本。人力资源学者研究认为:物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是被动的,物理性的,硬性的,通俗地说,就是“死”的东西;而人力资源则是能动的,感性的,软性的,就是“活”的。人与资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能动性,主导性,活跃性。毛泽东说过:“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最早研究人力资源的经济学家奎奈认为:人是创造财富的第一因素,并说:“构成国家强大因素的是人。”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威廉。配弟首先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重商主义经济学派代表李嘉图认为:“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以及使价值增值的源泉。”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指出:“知识与组织是最有力的生产力。”马克思在研究了生产过程中人的主导地位与作用后指出:“人的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

这一切事实与理论都雄辩地证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人才,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最关键因素。

第三,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人才问题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之所以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拉大,关键还在于人的因素,在于人们的思维观念的解放创新,在于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我们严重缺失高知识高技能人才——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占国土资源面积的71%,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总量的15。5%;东部占总面积的11%,却集中着43。2%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人才,或者说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足。相较于东部地区,我们西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无论行政管理者,还是企业经营者,大多数显得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行动迟缓,不善于抓机遇,不敢闯,不敢干,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和市场,等待观望,徘徊不前。

大家知道,大邱庄当初也是一片盐碱滩,不毛之地。改革开放之初,他们甚至比我们还要贫穷,还要落后,是有名的“光棍村”。正是因为他们有了禹作敏这一能人,带领大家艰苦创业,勇闯市场,敢为天下先,才创造了让世界称奇的“大邱庄神话”。同样,华西村如果不是吴仁宝,也许不可能成为中国“首富村”。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豪迈地讲过:即使你把我的厂房、设备、市场、资金全部拿走,四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这说明,环境、资本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而作为世界主宰的人才,才是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发挥作用。

第四,就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才的争夺远胜过对于资本的需求。当今世界已经由资本化进入知本化社会,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新经济时代,掌握高端知识的人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舒尔茨说:“当代财富的构成,主要是人的能力。”西方发达国家新经济增长的事实证明,在知识被转化为主要生产力的新经济里,推动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人才。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能源资本成为千万富翁用了50年,而比尔。盖茨靠人才成为百亿富翁只用了十几年时间。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那里人才荟萃,那里就快速发展。东南沿海为什么发展比我们快,就是人家抢占了先机,网罗了全国各地的大批人才,就连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纷纷“孔雀东南飞”。

在知本化时代,我们如果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开发、引进,即使有再多的资金,就算有再多的资源,我们也将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被时代远远的摔在后头。

⑥ 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就其内部因素而言,主要包括:

( 1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 2 )科学技术进步

( 3 )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和素质的提高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 1 )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 2 )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 3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人口政策等。

⑦ 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比森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一书中指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别的任何东西。” 人才和资金,一直是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瓶颈因素。作为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是资金更重要,还是人才更重要?资本固然重要,但比起人才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没有人才,资本再多,也只是一推废料,没有人才的运作,再多的资本也将付之东流。 首先,就人才的本质与作用来说,人才是有知识、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它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大到一个国家的振兴进步,一个地区的快速发展,小到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一个家庭的发家致富,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古往今来,选贤任能,培育英才,一直是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极为重视的问题。从先秦到近代,诸子百家,有识之士,都深刻论述了“国之兴亡,务在得人”的理念。管子指出:“得人者,厚功大业,显于天下;失人者,失国家、危社稷,灭于天下。”墨子曰:“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荀子》、《吕氏春秋》也都反复强调了“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的道理。说明人才问题直接关乎江山社稷,关系到国之兴亡。汉高祖刘邦深知人才的重要,更是善于选人用人的典范。他就是因为会用人,才使张良、萧何、韩信等超级人才汇集麾下,靠发挥他们智慧才能取得了天下。而项羽因为妒贤嫉能,目无他人,不信任别人的能力,最终导致惨败,自刎乌江。 当今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的知识能力的竞争。当今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其中的核心,还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主要源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不管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空间技术,还是管理技术,都是靠人的智慧和才能来实现的。 其次,就人才与资本的地位与关系来说,人才是本源,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而资本是派生的,从属性的,是服从于纯理性规律的。就本源讲,先有人才,是人才创造了资本。人力资源学者研究认为:物力资源在经济活动中是被动的,物理性的,硬性的,通俗地说,就是“死”的东西;而人力资源则是能动的,感性的,软性的,就是“活”的。人与资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能动性,主导性,活跃性。毛泽东说过:“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 最早研究人力资源的经济学家奎奈认为:人是创造财富的第一因素,并说:“构成国家强大因素的是人。”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威廉。配弟首先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重商主义经济学派代表李嘉图认为:“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以及使价值增值的源泉。”马歇尔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指出:“知识与组织是最有力的生产力。”马克思在研究了生产过程中人的主导地位与作用后指出:“人的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 这一切事实与理论都雄辩地证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人才,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最关键因素。 第三,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人才问题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之所以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拉大,关键还在于人的因素,在于人们的思维观念的解放创新,在于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我们严重缺失高知识高技能人才——资料显示:我国西部占国土资源面积的71%,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总量的15。5%;东部占总面积的11%,却集中着43。2%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人才,或者说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发展经济的能力不足。相较于东部地区,我们西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无论干部,还是群众,无论行政管理者,还是企业经营者,大多数显得思想僵化、因循守旧、行动迟缓,不善于抓机遇,不敢闯,不敢干,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和市场,等待观望,徘徊不前。 大家知道,大邱庄当初也是一片盐碱滩,不毛之地。改革开放之初,他们甚至比我们还要贫穷,还要落后,是有名的“光棍村”。正是因为他们有了禹作敏这一能人,带领大家艰苦创业,勇闯市场,敢为天下先,才创造了让世界称奇的“大邱庄神话”。同样,华西村如果不是吴仁宝,也许不可能成为中国“首富村”。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豪迈地讲过:即使你把我的厂房、设备、市场、资金全部拿走,四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这说明,环境、资本只是一种外在的因素,而作为世界主宰的人才,才是促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会发挥作用。 第四,就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人才的争夺远胜过对于资本的需求。当今世界已经由资本化进入知本化社会,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新经济时代,掌握高端知识的人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舒尔茨说:“当代财富的构成,主要是人的能力。”西方发达国家新经济增长的事实证明,在知识被转化为主要生产力的新经济里,推动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人才。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能源资本成为千万富翁用了50年,而比尔。盖茨靠人才成为百亿富翁只用了十几年时间。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那里人才荟萃,那里就快速发展。东南沿海为什么发展比我们快,就是人家抢占了先机,网罗了全国各地的大批人才,就连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纷纷“孔雀东南飞”。 在知本化时代,我们如果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开发、引进,即使有再多的资金,就算有再多的资源,我们也将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而被时代远远的摔在后头。

⑧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

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科学技术。

⑨ 什么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7类:

1、就业人数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2、包括非全日工作的人在内的工时数;

3、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

4、资本(包括土地)存量的大小;

5、资源配置的改善,即低效率使用的劳动力比重的减少;

6、规模经济实现的程度;

7、知识(包括技术与管理的知识)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其中,前三项为劳动投入量,第四项为资本投入量,后三项是单位投入量的产出率,即生产率。

(9)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扩展阅读

分类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

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阅读全文

与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