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今年的疫情为什么会使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
从去年四季度至今所爆发的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股、汇市的动荡,而近期公布的全球经济数据包括美国的非农就业人数及市场对于全球经济的前瞻均认为经济衰退更或是金融危机处于危险的边缘。那么,是否全球经济的不景气是这次疫情所造成的?我个人认为:疫情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并不是核心根本。
首先,全球经济长时间处于“恢复”阶段,“底子”并不好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病因”!
我们以“G2”中国和美国作为观察点,从2018年三季度之后,国内经济保持调结构状态,通过扩大内需和投资新科技并以对中小企业定向货币与财政政策扶持的方式维持经济的整体平稳增长。但无论GDP增速,还是制造业PMI数据均保持“L”型的底部盘整状态。总结一句话就是:国内经济转型进行中。
另一方面,美国方面虽然GDP增速依然保持2%左右,但企业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中通过大量举债维持增长和公司股票回购成为常态,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企业杠杆水平的不断上升和投资增速的下降,所以,企业债务上升且有泡沫化迹象以及投资意愿不强是其特点。总结一句话就是:“表象”稳定,实则或为“内虚”。
其次,全球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出现,产业链结构矛盾突出是经济不景气的“根本”。
2008-2009年金融危机至今,全球基本处于低利率环境中,整体需求不足是长期现象,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发达经济体将产业链中下游等利润较薄的领域迁往发展中国家,这也造成了主要发达经济体产业链结构矛盾显现,其表现就在于——制造业发展萎缩,服务业独大,就业压力增强,民粹主义上升。
与此同时,以新能源车、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全球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规模,而产业链结构矛盾突出以及引发的社会潜在问题也在削弱原本并未恢复的经济本身。
综上所述,本次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的确造成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也大概率将影响二、三季度全球整体经济景气度,但它并不是核心根本。全球主要经济体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全球化下产业链结构性矛盾;长时间低利率环境所带来的遗害才是全球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内因。
⑵ 全球性的疫情给日本方面带来了哪些经济损失
全球性的疫情让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面对疫情,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即使对于经济发展停滞感到很着急,也得等到疫情控制好了再说。中国现在已经全面复工复产,相信很快我们就会走出疫情带给我们的不良阴影。而作为亚洲发达国家的日本,还在苦苦地和疫情进行战斗。日本通报说今年他们的GDP已经下降了非常多,那么疫情究竟给日本带来了哪些经济损失呢?疫情当头,日本的经济下滑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现在日本方面也在加紧制定措施来恢复经济,希望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不然再这样下去,日本政府可能就要吃不消了。
⑶ 新冠对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对于经济而言,在疫情期间,许多经济体采用了德国的“短工”补贴政策。这项政策减少了工人们的工作时间和工资,政府会补偿工资的不足。同时,通过保持企业和工人之间的联系,为经济快速复苏做了更好的准备。而加强这些政策的执行,使其成为经济复苏方法中永久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远程办公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一些证据表明,在家工作可能和在办公室工作一样高效。许多人都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远程办公可能会继续存在下去。
当地时间7月25日,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奥克兰运动家队在奥克兰体育场主场迎战洛杉矶天使队,印有球迷照片的纸板人现身看台。
新冠危机同时也加快了数字转型的步伐,电子商务进一步扩大,远程医疗、视频会议、在线教学和金融技术的应用速度加快。
政府在危机期间扮演最终保险者和投资者的角色后,作用会变大。公共债务将激增,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金融挑战。
报道指出,人们从新冠疫情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我们必须在影响整个人类的问题上共同努力,我们团结时会比分裂时更强大。”
⑷ 疫情导致全球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自从全国都出现了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四面八方都搜集口罩,纷纷送往我国,帮助我们共同抗疫。但是现在疫情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一些各个领域的的相关发展。因为疫情的影响导致很多企业都已经关门,没有办法营业,还有一些企业因为扛不住这次疫情而宣布破产或者倒闭。
因为疫情影响的原因,企业不得不进行关门,或者是有一些企业破产。这对于一些求职人员来说是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很多人因为这次的一群原因而失去了自己的工作,没有了工作就没有了一定的收入来源,就没有办法更好的去生活,照顾自己和家人。
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是十分不容乐观的,几个主要的发达国家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因为疫情的防护措施等人们很少去公共场所进行大规模的聚集,这样也给很多的一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也会使得全球迎来经济危机的风险。因为疫情的原因,数字经济将会突飞猛进,新生的电商企业将会开启高速发展并造成全球覆盖的模式。也会使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相应的态度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自己的风险意识也会加强很多。在全球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国家都开始生产口罩,这是一个巨大的调整转变过程。
⑸ 全球性的疫情是否影响到了大部分人的经济收入水平
是的,严重影响大多数人的经济收入水平。
二零二零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我们人们,它首先在武汉爆发,然后迅速扩散开来,最终影响到全世界。目前,全球确诊感染人数已经几乎接近三千万人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万人,对于人类来说,可谓是一种巨大的灾难。这场疫情的爆发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尤其是经济损失严重。
三、服务业的经营惨淡
如今,虽然部分地区的疫情已经过去,部分服务业已经准备开始恢复营业。但是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人们还是不会像往常一样经常外出,这也导致服务业的经营十分惨淡,公司的盈利状态也在不断下滑,人们的工资也会随着降低。
由于这场疫情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希望这场疫情能够早日过去,重新恢复昔日的经济。
⑹ 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之际,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导致了世界有了从未有过之大变局,不管是经济、生活,出行、学习,都遭遇到了影响,从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到今天为止,疫情在整个世界都已经蔓延开来,超过了200个国家快速传播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灾难。当然,在疫情蔓延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变化?
疫情的影响,让外卖和线上购物成为了主流,让口罩成为了年货和必需品。在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接近过年的、临近春节。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口罩居然成了必备的年货,戴上口罩,防止新冠疫情病毒通过唾沫传播,多多少少让我们觉得不自然。
⑺ 新冠对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将会发生变化。由于作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域的经济大国均已爆发疫情,停产、停工,各国为控制疫情扩散而封锁边境,导致经济活动趋于停止。而疫情结束后,重新恢复的全球经济有可能会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洗牌,产业链和供应链都有可能由疫情所造成的影响而重新布局。
世界市场对中国制造业中心的依存度有可能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国最先控制住疫情,已进入快速恢复的阶段。而世界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处于产能不足的状态,因此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可能会快速上升,除了医疗用品、药品外,生活用品等其他日常消费品的需求也将大幅上升。
疫情让世界看清了世界经济对于中国的依赖性,此次疫情中,中国已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提供了人员、资金、物资援助,充分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担当。同时,也让世界看出了,在灾难面前,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犹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关键时刻掉链子。尤其是美国在疫情期间,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表现,也使其国际公信力大打折扣。
二、疫情促使一些国际争端和重大事件出现缓和。如中美蔓延争端和英国脱欧等目前都暂时搁置起来了。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对于地缘政治会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美国与伊朗仍处于战争状态,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三、疫情带来的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就是,美国因衰落国际地位会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超级大国,而欧盟将会被边缘化,东亚崛起,世界经济中心将转移到亚洲。
当今世界格局为一超多强,一超就是指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而多强则是指中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印度等国际地缘政治中的强势力量。美国目前已成为新冠肺炎确诊者最多的国家,疫情对美国的打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作用,企业停工,失业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也必将影响到美国的霸主地位。
欧洲紧随其后成为疫情重灾区。俄罗斯由于经济滞后导致其经济实力与其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不匹配。日本的真实疫情可能比其所提供的数据要严重,而东京奥运会的推迟,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将极大挫伤日本民众对国家的信心。
印度在人均医疗资源方面不到我国的一半,一旦疫情扩散,其国力必将遭到重创。中国在疫情中已经对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中国的行为可能为自己带来一定的地缘战略利益,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公信力则肯定会得到提高。
目前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2019年,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方一致决定要建立共同的东亚经济架构,从而加速东亚经济的发展。此计划如果能够实现,那么就将出现一个亚洲版的欧盟。疫情过后,世界经济的中心将转移至亚洲。
⑻ 此次的新冠疫情,究竟给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此次的新冠疫情,究竟给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伤害?新冠状病毒疫情非常严重,目前在很多国家不断出现,而且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现在新冠状病毒疫情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很多欧洲国家开始出现第二次蔓延,这次疫情带来巨大伤害,下面给大家全面分析,朋友们可以参考:
三、新冠状病毒疫情给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很多国家经济出现危机:
新冠状病毒疫情也给世界带来了经济方面的损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穷困的国家由于这次疫情更加的困难,从而让世界的经济遭受到巨大打击,未来这些国家将会迎来更痛苦的一段时间。
⑼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介绍,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各项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有序运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2.第一季度GDP会否出现“负增长”?负面趋势会持续到二季度吗?
毛胜勇:目前,全国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基本判断是3月GDP增长会有明显起色。疫情影响将逐步减弱,前期压抑的经济活动将逐步释放,二季度会比一季度有明显回升,下一步还将出台一系列对冲政策。
3.失业率会否持续攀升?
毛胜勇:2月失业率整体有所上升,但重点群体总体情况比较平稳,25至59岁失业率(5.6%)比整体低0.6个百分点,20至24岁大专以上人员的失业率比上月低0.4个百分点。随着生产秩序恢复,中央将以更大力度促进就业,下半年失业率整体会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观政策的对冲力度,努力稳住企业,特别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业。稳住企业、稳住经济运行,也就稳住了就业;
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对重点人群如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帮扶,进一步推动灵活就业。
4.物价会持续上涨吗?
毛胜勇:从价格构成的角度看,食品价格涨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猪肉价格上涨。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资运输成本等。下一阶段,生猪存栏和出栏环比将上升,价格呈现高位回落的趋势,疫情影响逐步减弱。而在货币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将采取精准帮扶措施,不会对价格上行带来明显推动。整体来讲,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
5.楼市涨幅持续回落,对国民经济影响有多少?
毛胜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改变,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政策,这一点很明确。中国投资领域和空间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扩大有效投资,也要努力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着重在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的结合点上发力,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
6.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影响有多大?
毛胜勇:疫情全球蔓延对中国外贸确实有一定影响,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时推进国际合作,借鉴中国经验帮助国际社会;二是在全球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推动把一些不合理的贸易壁垒、贸易规则破除和取消,让世界经济和贸易回归到正常的轨道。
1至2月主要经济数据
■ 口罩产量增长127.5%
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从产品产量看,医疗防护和生活所需物资增长较快,口罩、发酵酒精产量分别增长127.5%和15.6%,冻肉和方便面分别增长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复工率达到85.6%,生产经营活动正在有序恢复。
■ 餐饮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4194亿元,下降43.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9.7%、3.1和0.2%。
■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
1至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3323亿元,同比下降24.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3%;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下降35.9%。
■ 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下降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 猪肉价格上涨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1至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5.6%。其中,猪肉上涨125.6%,鲜菜上涨13.8%,鲜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1.3%。
■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
1至2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0.2小时,比1月份减少6.5小时。
⑽ 疫情期间世界经济最困难的两点是
这几天国际疫情急转直下,美国意大利确诊数据先后快速超越中国,各种坏消息频传,于是在社交媒体的评论区,出现了很多让人不安的言论,其中有嘲笑、讽刺甚至是幸灾乐祸,对此,我想说——
这些人并不清楚现代世界的运作规则,他们并不知道国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热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要面对的是什么。
01
我们看到的坏消息
并非真相的全部
首先我需要说的一个点是——我们看到的坏消息并非真相的全部。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础的逻辑——对于传播而言,坏消息传播速度永远比好消息快且广泛。
举个例子,在韩国、日本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的公众号文章都是极力渲染他们的愚蠢的应对策略、慌乱的民众以及混乱的秩序。
但仅仅两周之后,我们发现韩国和日本其实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现在又有多少媒体在报道韩国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稳住疫情呢?几乎没有,因为井然有序不是新闻,没有传播度,拿不到 10 万+阅读。
没错,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意大利、美国、英国的疫情惨状在事实上都是真实的,但请注意,这并非真相的全部——
那些他们进展顺利的方面我们的媒体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因为那没有可读性,太普通,太常见,太不算新闻。
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远比你看到的要复杂,仔细感受一下下面两张图:
02
世界需要我们
我们也需要世界
当我们幸灾乐祸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回想一下过去两个月我们刚刚经历了什么——
没错,我们疫情初期非常被动,个别国家的媒体刻意嘲笑、侮辱中国的时候,一转眼才发现中国对于这个世界的正常运转是如此重要。
中国作为“中间产品”供应商在世界各地区的份额:
1.苹果全球限购了,因为我们的富士康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了;
2.澳洲的龙虾卖不出去了,因为中国的餐馆在疫情期间纷纷关门了;
3.泰国的旅游业按下暂停键,因为中国的旅客隔离在家不敢出门了;
4.韩国的现代汽车工厂停产了,因为中国山东的供应链工厂停滞了;
5.巴塞罗那国际电信展取消了,因为中国的电子消费品牌没法参展了: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的贸易量占全世界的 12%;中国是全球 33 个国家的最大出口国,是 65 个国家的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国;同时中国也是全球 120 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2004 年的圣诞节,美国记者萨拉忽然发现,收到的 39 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 25 件,萨拉突发奇想,决定从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
于是她开启了一段真实而艰难的历险,在经历了无数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后,她重新回到了中国制造的怀抱,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美国直到疫情告急才发现,他们整个国家使用的青霉素中有 45% 是中国制造的,而布洛芬几乎是 100% 为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