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崇明经济发展

崇明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6 15:20:54

① 上海市经济与崇明岛经济发展哪个好

崇明岛是发展旅游,农业的,上海市是发展金融和大多数第三产业的。崇明区只是上海一个远郊区而已,和整个上海市怎么比?

② 崇明岛的经济

·2006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次产业保持协调发展,经济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元。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增加值108.3 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15.2%,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47.5 %,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占全县增加值的比重为3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财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税收来源明显增加。2006年完成税收收入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财政监管得到加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完成财政收入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其中:县级财政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7.3 %。财政支出在支持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用于企业挖潜改造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3%;用于基本建设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4%;用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救济2.4亿元,比上年增长36.1%。 ·2006年,全县农业生产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7.2万亩,同比增长0.5%,总产实现32万吨,同比增长4.2%,完成7.9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7000亩规模优质有机大米示范基地,以“寒优相晴”为主的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38万亩;蔬菜及其特色经济作物总产值为13.5亿元,同比增长2.3%,播种面积达到57万亩,总产量为115万吨,同比增长2.7%。林业重点推进四旁绿化,继续发展规模化经济林,新增林带面积4.9万亩,其中公益林4.3万亩,经济林0.6万亩。畜牧业方面控制生猪、鸡蛋生产,发展奶牛、特种家禽生产,2006年全县生猪出栏27.5万头,同比增5.8%,;白山羊出栏24万头,同比增5.4%;家禽出栏570万羽,同比增4.8%;鲜蛋总产1530万公斤,同比增1.5%;鲜奶总产1400万公斤,同比增12.2%。渔业方面做强河蟹产业,稳定常规养殖业,2006年渔业总产量为7.7万吨,同比增2.0%。河蟹养殖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岛外养蟹90万亩,三岛养蟹10万亩。生产河蟹1.2万吨;其他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为1.5万亩,贝类5000亩,产量达到2000多吨。
·2006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种植业22.2亿元,增长2.3%;林业1.1亿元,增长19.0%;牧业5.7亿元,增长3.3%;渔业15.0亿元,增长1.5%;农业服务业0.9亿元,增长2.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1457公顷,粮食总产量达317424吨。 ·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长兴海洋装备岛建设有力推进,工业生产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生产总量达历史最高水平。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产销率达99.8%。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6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全年完成利润总额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县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3.9 %。和三岛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重点支柱行业增长幅度明显,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这三大行业的产值达6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一业特强”产业不断做大做强,日用不锈钢和商业设备制造业全年完成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和谐建材市场”、“瀛南轻纺城”、“苏宁电器”等专业市场相继开张营业,县内商品市场供应品种丰富,销售更趋活跃。2006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穿的商品零售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用的商品零售额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烧的商品零售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集市贸易成交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外贸企业以重点产品为龙头,努力提高出口能力。2006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工业品出口拨交额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3亿元,比上年下降23.9 %。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引进各类企业2612户,比上年增加1098户;注册资金总额5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累计完成税金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崇明工业园区和富盛开发区共引进注册企业556家,注册资金16.1亿元,完成税金10.5亿元;各乡镇、委局经济小区引进企业2056家,注册资金40.0亿元,完成税金13.5亿元。
·2006年,新批准三资企业30家,比上年增加6家;项目总投资207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0.3%;合同外资15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2.3 %;实际利用外资10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7.3 %。 ·通信条件不断改善,邮政业务保持一定水平。2006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2.3亿元。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7万门。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3.1万户,比上年净增0.4万户。每百户住宅电话拥有量达69.3部。邮政业务平稳发展, 2006年末共有邮政所40个,全年进出函件687万件,进出包件15万件,进出特快专递15万件,发行各类报刊杂志1499万份。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资源利用得到加强,围绕加快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政府外网建设。在完成乡镇、委局共64个单位接入外网实现与市外网联通的同时,选择8个单位进行政务外网试点工作。政府网站建设不断深化,上海崇明政府门户网站第三次改版后顺利开通,每月页访问量达80多万人次,网站文字信息量达3200多万字。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断充实、完善,便民服务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建立长效机制,稳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年共采集社会保障卡信息10788人次,发放社会保障卡8644张。
·交通投入增加,客运能力增强。2006年总投资2135万元建成了大众水陆换乘中心,投资2580 万元建造了1艘高速轮和1艘公务轮,新增客位288个,沪崇之间的车客来往更加快速、便捷。年末水运航线18条,全年水运旅客1215万人次;渡运车辆153万辆次。2006年陆上公交新增客车15辆,更新客车30辆,年末共有公交线路30条,线路长度907.1公里,全年运送旅客2247万人次。

③ 崇明岛发展应以经济化优先

中心论点:没有先发展经济哪来搞生态可言,所以,崇明发展经济优先。
围绕着点,举例子。

④ 上海放弃崇明区 上海的发展会更好吗

上海放弃崇明区这是不可能的。崇明区在上海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手心手背都是肉。

⑤ 上海崇明区未来几年是打算怎么发展的 经济会变的越来越发达吗

上海批复《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参见该规划。

上海市召开新闻发布会 解读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

⑥ 崇明岛经济怎么样

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很差。
10年后有发展可能。

⑦ 崇明的生产总值、人均GDP、社零总额、城市经济排位是多少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东部黄金海岸
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具有外通太平洋,内联长
江流域和全国各地的重要功能,是中国第三大岛,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之一。它东至佘山,
南与江苏常熟、太仓和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相
邻;北与江苏的海门、启东隔江相望;东濒浩瀚东
海;西接万里长江,岸线总长209公里。它犹如一条
春蚕,东西长79公里,南北宽13至18公里,总面积
1160平方公里。崇明县辖25个乡镇,岛上地势平坦,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属亚热带型气候。

崇明岛历史悠久,自唐朝有崇明。崇明岛最早
露出水面是在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时称
东沙和西沙。公元696年,有六姓渔民先后登沙,作
了最早的开发工作。到五代初,朝庭在西沙设立“崇明镇”,从此便有了“崇明”这个名称,以后无数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地涨坍变化,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大岛,并逐步稳定下来。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崇明正式建州。经过时代的变迁,崇明岛日涨夜露,土地资源日益广阔。1988年,全岛有吴淞基面标高零米以上的滩地近50万亩,主要分布在奚东沙、团结沙、东旺沙、黄瓜沙等地,滩涂上盛产石璜、螠蛏、蟛蜞、芦苇、丝草、芦竹。东部滩地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候鸟的栖息地。1981年中日两国协定保护的227种鸟类中,崇明就有132种 。

崇明岛交通便捷。岛上现有7个客运港口,开辟13条车、客运航线,每天有80多个航班往返于崇明与上海、江苏之间。全岛公路总长541公里。最近,由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崇明县支行提供金融监督及全方位服务的军民两用机场已竣工在即。建设北支的崇海大桥和崇明到上海的越江通道工程已着手规划。

崇明岛能源充足,通讯便捷,并拥有自己的独立电网。全县总装机容量为18万千瓦。目前,正着手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崇明第二电厂一期工程和与华东电网22万伏的联网工程建设。岛上通讯设备先进,电话已全面实现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并开通了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通讯信息化已进入实质性起步阶段。

崇明县境内服务机构及服务设施完备。县内有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近10个金融机构。还有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外运、仓储、海关、商检等一系列外商投资服务机构。学校、医院、宾馆、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设施一应俱全。

1997年,崇明县国内生产总值43.4亿元,人均创国内生产总值6745元,工农业总产值73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绿色食品园区正加快建设。全县建成3个市级吨粮田基地和6个市级“三高”粮田示范基地;6个市级蔬菜基地面积已达到813公顷。特种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一部分产加销一体的龙头企业得到培育和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食品饮料、日用金属制品、修造船、电工器材、汽车、摩托车配件等主导行业加快壮大。崇明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开放型经济迅速得到发展。

崇明岛水洁风清,到处都有未经人工斧凿的天然风光。早在明清两代,岛上就有“金鏊镜影”、“古贝连云”、“玉宇机声”等瀛州八景。如今,崇明岛风光更加旖旎。绿树成荫的200多公里环岛大堤,犹如一条绿色巨龙,盘伏在长江口上。清晨,登上大堤东端,欣赏东海日出,不减泰岱奇观;傍晚,立于大堤西侧,饱览长河落日,耳听归舟晚唱,令人心旷神怡。岛上有众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园;千姿百态的城桥镇澹园;还有金鏊山、寿安寺、孔庙、唐一岑墓、明潭、郑成功血战清兵的古战场等遗址;有面积达5400多亩的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森林--东平林场。近几年,由于加强了各旅游景点的建设,海内外观光旅游者源源不断。最近,崇明县政府就进一步开辟岛上的旅游资源,提出了今后五年旅游业开发的总规划。它包括加快建成和完善中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度假区;中南部文化旅游区;西部绿华水上游乐度假区;东部东瀛洲大乐园旅游区,并逐步建设成为大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胜地,最终建成我国乃至东南亚南地区屈指可数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崇明岛是上海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最大且投资成本最低的地区,作为上海市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第三步,21世纪初崇明将拉开大开发、大开放的帷幕。规划到2020年,崇明将建成全国开放度最高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国际国内物流集散区、绿色食品开发园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际金融贸易区。即时,崇明岛将成为远东最繁华的岛屿。

⑧ 崇明县的经济概况

崇明县农业历代以生产粮、棉、豆为大宗。解放后,则以稻、麦、玉米、棉花和油菜为主要作物。
1949年崇明县农业产值(种植业)仅2709万元;粮食总产仅9797万斤,亩产234斤;皮棉总产88.2万斤,亩产12斤;油菜籽总产60.5万斤,亩产55斤。
1984年,粮食常年亩产1627斤,皮棉亩产86.7斤,油菜籽亩产330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6倍、6.2倍和5倍;粮食、皮棉和油菜籽的商品率分别为9.3%、88.4%和57.2%。
1984年,崇明县农村共有劳动力354924个,其中从事种植业的占58.95%,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3.33亩;从事乡村工业生产的占26.48%;从事林、牧、副、渔业及其他劳动的占14.57%。
2012年,崇明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8.7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30.4亿元,增长5.0%;林业实现产值0.9亿元,增长145.8%;畜牧业实现产值9.7亿元,增长6.9%;渔业实现产值15.9亿元,增长2.4%。崇明县粮食总播种面积73.2万亩,粮食生产30.1万吨,供应优质水稻种子144.1万公斤,秋播二麦种子供应总量达146.7万公斤,绿肥种子供应量为207万公斤,良种率达100%。全年生猪出栏29万头;家禽出栏351万羽,鲜奶产量达到2.2万吨;白山羊出栏26万头。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5.8万吨。 崇明县手工业历史悠久,宋、明、清期间,以盐业、沙船业和民间纺织业为其主体。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逐渐兴起,先是纺织业,继而建立电力工业和机械工业。1919年起,资本家杜少如等在堡镇镇相继兴办的大通纱厂和富安纱厂,是崇明县民族工业中资本最多、规模最大的工厂。1949年崇明县解放时,工业总产值仅46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7%,行业只有纺织、电力、机械、印刷、碾轧、酿造等几个,多为小厂。
1970年,崇明县属工厂有63个;社、镇办工厂有76个。1976年,社(镇)、队办工厂的工业产值为12134万元,占崇明县工业总产值23332万元的52%。1978年后,社(镇)、队办工业发展更为迅速。每年产值均超过县属工业。
1984年,崇明县有工厂企业793个,职工117686名。其中县办企业78个,职工11895名;乡办企业238个,职工52872名;镇办企业11个,职工3485名;村办工业466个,职工49434名。崇明县工业总产值82072万元,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25994万元,占31.67%;乡、镇、村办工业总产值56078万元,占68.33%。
2008年崇明县实现增加值137.7亿元,同比增长12.1%。财政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县级财政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18.7%。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4.0%。新增就业岗位11868个。
2012年,崇明县工业总产值达414.8亿元,比上年下降9.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1.1亿元,比上年下降7.5%,占崇明县工业总产值的91.9%。崇明县六大主导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4.5亿元,比上年下降9.4%,占崇明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8.2%。由于国际航运贸易环境仍然不景气,海洋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6.0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占崇明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1%,对崇明县经济增长影响十分明显。 海洋装备产业2011年长兴海洋装备岛成为上海市六大产业基地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华港机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占据全世界70%以上的港口机械制造;中船长兴则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到2015年,整个长兴造船基地计划造船能力将达到800万吨。
工业园区
2011年崇明县已经形成了“一体两翼”工业格局“。一体”指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两翼”指崇明工业园区和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
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由上海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管理,该公司于2007年成立,注册资金达2亿元。公司主要从事以现代船舶制造以及海洋钻井平台为核心产业的相关海洋装备配套企业引进,并为长兴海洋装备产业提供全面的配套产品(部件)和高效能的全方位服务的开发主体。
崇明工业园区:崇明工业园区位于崇明县城西侧,于1996年2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工业园区,园区先后荣获“上海市高科技产业基地”和“上海市科技园区”称号,2003年获得国家质量与环境两项证书,已成为促进崇明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富盛经济开发区: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位于崇明岛的中部南沿--—新河镇。2006年8月,经批准成为上海市级开发区。开发区拥有各类注册企业1000多家,分设光电子产业、港口机械、船舶制造配套三大产业区。上海富盛经济开发区拥有一座千吨级专业的国际货运码头,全面形成了“门到门”的进出口国际货运服务体系。

⑨ 说说崇明岛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地理位置有何优势。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崇明岛成陆已有1300多年历史,现有面积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它位于东经121°09′30″~121°54′00″,北纬31°27′00″~31°5l′15″,处于长江入海口,三面临江,东南濒东海,西、南分别与江苏常熟、太仓、上海市嘉定、宝山、川沙、南汇等县隔江相望,东、北分别与江苏启东、海门市一衣带水。
崇明岛前景目标定位:崇明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崇明岛功能定位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科技研创岛

阅读全文

与崇明经济发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