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元朝发展经济

元朝发展经济

发布时间:2020-11-26 13:06:38

A. 元朝经济发展的具体有哪些

1。工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2。元朝经济的发展可归纳为:
1.经济上,忽必烈即位后,采取了设司农司,立社,颁行农书等一些列措施来恢复生产。2.政治上,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和南北经济的加强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文化上:文化政策的较强的开放性,促进了民族融合,也有利于材料上说的经济的发展。

B. 元朝的大运河的开通说明元朝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是隋炀帝非凡的政绩,也是隋炀帝的暴政。例如,大运河开通之后,曾“游幸”江都。605、610、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沿途几百里的州县都要献食(《隋书》卷二四《食货志》)。隋朝大运河,其开凿必然脱离不开间接地屠杀人民。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隋书·刑法志》)。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为复兴生产和加强漕运,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达潼关。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谓今天京杭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开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扬州大运河: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往来的重要港埠。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自开凿以来到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夫差为了北伐齐晋,从江苏的江都(即现在的扬州)到淮开运河,名邗沟,是我国最早的运河。隋,为强经济,通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包括邗沟,形成运河系统。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有资料说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才开通运河(事实上不准确。)
开凿大运河德意义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C. 忽必烈建立元朝,实行了哪些发展社会经济政策

建立行省制度

这个就是主要功勋。希望你满意……

D. 简述元朝经济繁荣的景象

1、元朝统治阶级没有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没有把商业认为是下等工作,所以商业促进版了经权济发展
2、元朝与蒙古帝国的其他国家毕竟是兄弟国家,在贸易上会相互促进,而不会相互制裁
3、蒙古帝国幅员辽阔,促进了帝国内商业的来往

E. 元朝,唐朝,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元朝:1,民族的大融合,国家的统一,为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
2,元朝一改前朝历来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倡商业的发展,带动社会经济恢复。
3,对外交流的结果。

唐朝:
开始征收茶税,农业上水稻种植的推广,新型农业器具的发明应用,丝绸技术的进步,对外贸易繁荣,城市中的东市西市的划分等。

明朝:
1、商品经济萌芽产生并发展.不顾仅限于南方发达地区.
2、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
3、白银大量涌入中国.

F. 元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简要概述,以及元朝农民起义的原因如题 谢谢了

政治机构 元朝蒙古官僚和仆从中央机构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领六部,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枢密院: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机构 除河北、山东、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是由中央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派出机构。 军事机构 宿卫军队,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 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戍军,负责镇守全国各地。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经济发展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 农业生产和赋役制度 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得北方人口下降,农田大量荒废为牧场。在内地先进农业经济的影响下,元朝统治者逐渐放弃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实"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 忽必烈在位期间,先设立劝农司,后又更名为司农司、大司农司,派出许多劝农使分赴各地整顿农桑。元政府又将《农桑辑要》一书颁行各路。 元朝推行了军屯、民屯及军民和屯等屯田措施。此外,还采取了兴修水利等其它许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于是,各地的农业生产逐渐获得恢复和发展。元代棉花种植的逐渐推广,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在土地占有关系上,元代基本上沿袭辽金及南宋的传统,佃户从事生产的租佃关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元朝,佃户的地位又有所下降。 元代还存在着落后的驱口。他们另有户籍,称驱户、驱丁。非经放良或赎买,不能改籍。驱口作为奴隶制的残余形态,直到元朝灭亡才消失。 在元朝,土地兼并的趋势继续发展。随着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迅速加深。 元代的赋税制度,主要有税粮和科差两项。税粮南北不同,北方分为丁税、地税;南方则沿袭宋代旧制,按地亩征收两税。科差行于北方者,包括丝料、包银和俸钞三项。南方科差则有户钞、包银。 元朝差役,按里甲户等编派,如坊正、里正、仓官及库子等。又有修城、开河、筑堤、运输等力役。元朝差役极为繁重,给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手工业生产 元的官营手工业作坊,生产规模都很大,内部分工更细。官营手工作坊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统治者。 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工匠另编户籍,称为匠户。元代匠户分为军匠、系官人匠。此外,还有投下匠户。匠户职业世袭,非经放免,不能脱籍。 元代棉纺织业取得了突出的发展。在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推动下,松江乌泥泾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同时,丝织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其中如杭州等地的私营丝织业作坊,在元朝后期达到较大的规模。 元代的制瓷业有新的发展。景德镇是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产品精美,其中的青花瓷最为著名。其余如龙泉窑、钧窑、定窑等,都继续得到发展,产品远销海内外。 此外,元代的矿冶、造船以及印刷等行业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商业的发展 元朝的大都,不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且是当时国际上著名的大都市,吸引了东西方很多国家的商队和使团。 其它重要城市,多集中在水、陆交通沿线,其中运河和长江沿岸的商业城市进一步发展起来,如扬州(今属江苏)、集庆(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平江(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及杭州(今属浙江)等。此外,沿海的广州(今属广东)、泉州(今属福建)、福州(今属福建)、温州(今属浙江)及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等,都是重要的外贸港口。 元代沿袭前代的专卖制度,从盐、茶、酒、醋到农具、竹木,无不列入专卖范围。其中最重要的则是盐。元政府也设立市舶提举司,严密控制海外贸易。 元世祖时,先后发行了中统元宝钞和至元钞。以后,几代元政府曾变更钞法,并铸造过铜钱,但都行之不久。元末,滥发纸币,结果纸币贬值,激化了社会矛盾。 斡脱原是由中亚贵族出资交商人们经营的商业组织,即商队、伙伴的意思。斡脱们放出的高利贷称斡脱钱。元朝时期,斡脱钱横行,元政府也先后设置斡脱所、斡脱总管府,以牟取暴利。 海运的利用和大运河的疏浚 元朝时期,为了满足大都的粮食、物资需要,除了利用陆路和运河交通外,又开辟海运航线。海运成本低廉,终元之世,深受重视。 元朝修治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其中主要有从山东的济宁(今属山东)到东平(今属山东)段的济州河,从山东东平到临清(今属山东)段的会通河,自大都至通州(今属北京)段的通惠河等。

G. 元朝经济的发展对后世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①棉花种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棉纺织业发展,松江地区的棉纺织业尤为兴回盛。元朝的棉纺织业,对后代棉答纺织业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到了明朝,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松江仍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②元朝海上运输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后代造船业的发展。

③海外贸易的扩展。

④为明朝时的郑和远洋航行打了基础。

H. 元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怎样的

元代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开垦土地,促进耕作,发展水利等,人民的生活相对安定。南北方各民族以及各国间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及其文化的交流发展。当时的福建泉州是东方最发达的商港。

I. 获得元朝统治者支持的佛教,对元朝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隐患呢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虽然没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宗教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依然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其中以本土诞生的道教和外来的佛教影响最大。而不同朝代的统治者对于不同宗教流派的态度也是十分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宗教事业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

成吉思汗作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在出色的军事能力之外,他还有着超人的智慧。他知道蒙古政权缺少真正的精神内核,在部落之间缺乏应有的凝聚力。之前蒙古各个部落信奉的宗教并不相同,大多数部落信奉的萨满教并不能成为政治纲领,也无法将各个部落联合到一起。于是他便选择了来自中国地区的禅宗作为国教,对其学说大为推崇。这是因为禅宗在其宗教精神内核之下还有着儒家思想的内涵,而儒家思想在经过长期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最适合君主集权制国家的政治理念了。

J. 元代的社会经济

由于地域辽阔,民族间交往增多,对外开放,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相应特点 。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建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劝农司,指导、督促各地的农业生产,编辑《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兴修水利等,使元代前期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元代农业生产的技术也有所提高 。元代中期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呈现停滞、衰敝现象。元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有:毡罽业、丝织业、棉织业、麻织业 、兵器业、制盐业和制瓷业。其规模和产品质量都超过宋、金时代。

元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纸币——钞。全国货币实现统一,促进了经济交流和商业的发展。政府对国内许多商品采取专利垄断政策,贵族、官吏和寺院依靠他们的特权也从事经商活动。元代海外贸易的规模超过前代,由政府设立市舶司直接控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中国商人到过的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各沿海国家和地区达97个之多。与高丽、日本的航线畅通,贸易规模很大。陆上与国外贸易主要通过钦察汗国与克里米亚和欧洲各国建立联系,通过伊利汗国与阿拉伯国家 建立联 系。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京师大都号称人烟百万,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元灭南宋后,全国实现统一,南北经济交流进一步扩大。北方(主要是大都)所需之粮食及其他物资,多由江南供应。江南物资主要依靠运河北运,故忽必烈时有重开运河,另辟海运之议。运河的开凿和海运的开辟,对商业的发展、大都的供给和繁荣、南北交通的畅通、官民造船业的扩大、航海技术的提高,都起了重大作用。陆路交通也很发达,全国各地设有驿站和急递铺,有利于国内交通的发展和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全文

与元朝发展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