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西安经济发展状况

西安经济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20-11-26 12:18:30

『壹』 西安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西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高等教育基地,然而西安地区实力雄厚的高专等教育对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属作用未能得以很好的发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关键原因在于教育、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西安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在于:
1.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等教育学历人口比重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
2.高校人才供给与地方需求存在结构性错位。
3.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应用技术研究不足

『贰』 西安区的经济发展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6亿元,年均递增.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3229万元、45527万元、17244万元,年均递增37.5%、96.2%和22.6%。三次产业比例为4.9:69:26.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864元,年均递增33.6%,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018万元,年均递增20.7%,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实现136000万元,年均递增48.8%。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6000万元。
2006年,西安区财政收入实现8000万元。
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8%
截止2014年6月末,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74.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1.4%,同比2013年增长13.5%;销售收入完成72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4%;利润完成0.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7.3%,同比2013年增长2.9%。在全市的位置排在第三位。工业增加值完成21.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5.2%,环比2013年增长88.7%,按增加值同比增长排序,在全辽源市的位置排在第四位。 截至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9545元。
截止到2013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长15% 。
2014年,西安区有耕地面积4597公顷,粮食总产量34347吨。建成了优质粮食、高档蔬菜、优良畜禽等生产基地。 截止到2014年,西安区有工业企业190家,资产总额64857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健康食品、机械加工、建筑开发、煤炭开采、新型材料、建筑材料、物流服务七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56个,计划总投资27411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38590万元,已有38个项目建成投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规划建设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集中区,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011年分别增长16.3%、18.6%、28.9%和30%。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13:76.65:20.22。
西安区逐步形成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建筑建材、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规划建设了20.7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集中区。着力实施18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形成生态林带和湿地,矿区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恢复。201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6.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2%;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3.8%;农民人均收入实现10977元,同比2012年增长15% 。
截至2014年9月,西安区各行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共计38户,其中:装备制造业有19户,总产值实现37.5亿元,占全区的50.3%,同比2013年增长25%;食品工业有5户,总产值实现22.8亿元,占全区的30.5%,同比2013年增长13%;新材料业有3户,总产值实现1.9亿元,占全区的2.5%,同比2013年增长24%;建筑建材业有3户,总产值实现9.2亿元,占全区的12.4%,同比2013年增长15%;其它行业有8户,总产值实现3.2亿元,占全区的4.3%,同比2013年下降59%。 服务业
截止到2014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有38户。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构建了健康食品、机械工业、建筑开发、新材料、建筑材料、煤炭开采和物流服务等七个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新的产业格局。
商贸投资
截止到2014年,现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100个,从业人员1500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710万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6636万元。五年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亿元。

『叁』 西安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

南边可以,宝鸡可以,

『肆』 西安的经济发展情况

现在看城市,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其次是人口面积,区位优势,辐射低位,知名度,环境城建等等。
一线城市只有四个:(国际级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中广州深圳为准一线。
二线城市:(区域中心,知名度很高的经济发达城市)天津,重庆,南京,沈阳,武汉,成都,西安,杭州。

中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划分标准
【标准一】:

一线城市:京、沪、深、穗,为房地产行业的发轫地区和最发达的城市;

二线城市:天津、重庆、成都、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沈阳、大连、武汉、长沙、西安、昆明、贵阳、珠海等,二线城市包括部分直辖市、计划单列城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等几类,主体是省会城市;

三线城市包括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及大多数地级市,如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及绍兴、台州、盐城等。

四线城市则为一些县级市、县城等。

【标准二】:

“一线城市”:目前中国地产行业,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城市明显领先于其它城市,四个城市代表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最高水准,一般作为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除一线城市外,达到下列数据指标及以上的为二线城市。

1、国内生产总值2000亿元人民币;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万元;

3、城区常住人口100万;

4、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50万平米;

6、商品房销售均价3000元/平方米。

“三线城市”:单项或多项指标低于上述要求的城市,均作为三线城市。

对上述标准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一线城市的划分上,两种说法是统一的,即为京、沪、深、穗。这两种划分标准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二、三线标准的制定上。

『伍』 西安经济这几年发展得怎么样

还凑合
主要向南北发展
南面:高新开发区+教育产业+房地产
北面:经济开发区+房地产

『陆』 西安高陵区经济发展情况

高陵县在农业生产上曾创造过无数辉煌。粮食生产先后超“纲要”,过“黄河”,跨“长江”,二十世纪50年代,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80年代中期,曾以养鸡闻名全国;90年代初,又以吨粮县为誉堪称西北之首。90年代末期,高陵县立足本县实际,确立了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大胆探索工业强县的路子。

高陵县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繁荣文明经济强县,努力实现撤县设区的奋斗目标,积极实施和全力推进泾河工业园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和城镇化战略三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陵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4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6.69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总产值完成19.16亿元,增长3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7.56亿元,增长91.9%;县级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009亿元,增长4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4亿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40元,增长11.1%。上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市考核评比中居区县前列,特别是在全市重点工作抓落实考核评比中,高陵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2005年,高陵县把建设诚信、高效、廉洁、务实政府作为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战略”,实现撤县设区目标的动力和保障,使县域经济发展在前三季度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1—9月份,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4.53亿元,同比增长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4亿元,同比增长18.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3亿元,同比增长110.1%,。以上主要经济指标中,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其它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第二。特别是财政收入再创佳绩,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其它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高陵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积极实施泾河工业园带动战略。位于高陵县境内泾、渭河两岸的泾河工业园发展势头强劲。该工业园自1996年启动开发以来,全县上下把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民心工程和翻身工程真抓实干,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建设,泾河工业园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工业园南区6平方公里开发基本结束,北区25平方公里建设全面拉开,累计入区企业235家,合同投资额104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8个,过千万元的项目145个,共计投产企业133家,在建企业65家。同时,泾河工业园也成为高陵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县国地税收入的80%以上在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在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的68%以上在园区。仅地方财政收入就由开发之初1995年的1821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1.0009亿元,其增长速度为全市之首,其中工业园为县财政贡献6047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61%。2005年,泾河工业园继续被作为高陵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龙头,倍受全县上下方方面面的呵护和关注,工业园发展继续取得了显著成效。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同比增长60.86%,上缴税金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12%,上缴县级财政收入4718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7.83%,预计到2005年底,工业园为财政的贡献份额将占到全县财政的67%。泾河工业园已真正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一个新亮点。

『柒』 西安经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你这个问题太大太笼统,就好比我问你地球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是一个道理你觉得你能回答么恐怕把这样的问题让孙书记和陈市长来回答都不好给你解答,要看从哪个角度和方向来看了,西安总体是朝前的是一直在进步发展,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很多主要在于参与发展建设规划者的素质和能力了,一切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捌』 西安的经济状况概况 最好300字以上

2004年,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西安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2005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对于我们以一个什么样的坐标来设定“十一五”经济目标,至关重要。回顾和解读2004经济运行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展望2005年的经济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004年西安经济发展解读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抓调控,在调控中求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势头,包括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在内的许多指标的增长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经济呈现出几个特点:第一,整个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势增长,城市建设成就显著;第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的生产总值已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强,成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曲江新区、浐灞新区和阎良高技术产业基地将成为我市新的增长极;第四,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度超过50%;第五,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长期影响我市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不良因素仍没有消除,主要问题表现在: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消费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就业压力增大。

2005年西安经济展望

(一)2005年世界经济趋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西安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首先,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好转,有利于西安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2005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国际经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产业结构调整,都将为我市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带来良好机遇,也将为我市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进而承接服务业转移提供机遇。2005年后,我国将取消对保险业务的地域限制,也将对我市的保险、旅游、物流等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

其次,持续向好的国内发展环境,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2005年,国家将加快各个领域的改革步伐,将会推动我市的改革开放进程,有利于解决一些束缚我市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另外,宏观调控将进一步深入,从短期分析,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会对我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从长期看,对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二)2005年西安发展的内在动力因素分析

第一,西安重要的区域优势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愈发显现出来。第二,西安“三名城、三基地和三中心”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正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第三,西安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下一步的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发展理念和思路进一步明确。近两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并确立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找到了一条把科学发展观和西安实际有机结合的道路,为西安的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巨大的优势,坚实的基础,正确的方向,这些就构成了西安经济腾飞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2005年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分析

在认真分析2005年经济运行内外环境的基础上,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了2005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符合西安实际情况的,也符合对我市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大经济增长拉动因素的分析和权衡结果。

1.从投资需求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拉动来看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外贸三架马车中,中国对投资的依赖度越来越大。抑制过度投资、降低投资率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对于西安而言,也必须逐渐降低投资率,提高投资效率,改变当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以扩大消费、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当前,我市的投资效益不高,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拉动经济发展的途径。

2005年,在保证800亿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我市需要在这样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切实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在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完成的同时,争取使更多的产业类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二是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以会展物流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的策划和招商引资工作;三是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更多的产业类项目在我市进行建设;四是要进一步支持房地产项目的建设,特别是支持具有较大规模的、面向一般市民的房地产项目建设。

2.从消费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拉动来看

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是要充分发挥西北地区商贸中心,提高西安的消费能力。二是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健康有序的消费市场体系。三是要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需求。

3.从进出口来看

2004年我市的外贸进出口额达到30.93亿美元(大口径),外贸依存度达到23.5%。应该说,外贸对我市的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不再是可以予以忽略的因素了。但由于很难统计西安市属的进出口额,在此这一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不予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市具有完成2005年各项计划指标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西安在2005年必须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功能,特别是要在做大、做强、做优强势产业方面多下功夫。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发展引擎和动力,而西安在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产业、会展等方面,都有形成强势产业的基础条件。只要全市上下能够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四化”理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新理念,奋发有为,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2005年的西安经济必将是值得期待的。

『玖』 西安的经济在将来十年如何发展

定位中部核心都市,依托其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依托核工、军工、航天基础,深发展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拾』 大家对西安的经济发展状况感觉怎么样

9月23日制 15:07 以我的理解,在进行经济建设时,应该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其次是考虑环保利益。我国确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口控制和人口素质提高、社会进步等因素相结合、协调,反对“杀鸡取卵”式的、不顾环境保护、引起环境恶化和生态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道路。
但是,必须同时看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不是并驾齐驱的。经济建设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主要矛盾决定的,除非发生外族大局入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决不动摇的!
再者,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

阅读全文

与西安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