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发布时间:2020-11-26 10:26:02

『壹』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是什么

1、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总特点:封建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但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具体特点:①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并形成农业专业生产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②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商业空前繁荣; ④对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 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⑴农业发展①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引入――玉米和甘薯 ②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棉花 ③农业生产商品化――生产区域化(棉花、烟草、花卉) ⑵手工业进步 ①工具革新――“纱绸机” ②技术提高――双色套印技术 ③日益细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④规模扩大――佛山冶铁业 ⑤新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⑶商业繁荣①国内市场扩大 ②商品种类增多 ③封建城市兴旺(南京、北京、江浙) ④货币发达(白银)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发展状况:萌芽状态 发展缓慢――虽有壮大 却无突破。 ①明中后期:在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清代: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细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贰』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状况

江下游经济区的市场网络型商品经济及其特点
长江下游经济区特别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盛况学术界研究成果颇丰,这里不作重复。透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过程,可以发现,长江下游经济区的商品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1.这种商品经济产生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的内部,是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促成下游地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明中叶以来农业生产力的回升、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二是由于人口的增殖,人浮于地,使大多数的小农家庭面临着生存压力,同时也在农村中出现了过剩的劳动力。三是由于江南地区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国家的重赋区,到了明清时期,在农业资源和技术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重税浮粮已成为江南人民的一大负担,为了交纳"比限日严"的国家赋税,小农们不得不用有限的土地从事多种经营,或者把家内自给之外的剩余纺织品推向市场,最终在市场经济利润的刺激下,人们开始以经济作物排挤粮食作物,出现了"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的现象(注:皇清奏议卷61,奏请海疆禾棉兼种疏。),同时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们也"通宵不寝",尽可能织出更多的剩余纺织品。
2.这种商品经济以下游经济区强大的农村基层社会需求为基础。长江下游经济区内部"自生"的商品经济在它孕育、产生的过程中,耕织结合的传统经济结构经历了多层次的分化瓦解,这不仅表现在农产品商品化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趋向的扩大,而且表现在商业性农业内部出现了地域分工、集约经营;手工业商品生产内部出现了行业分工、专业分工,几乎社会的每个角落都有小商品生产者在进行着种类有别的小商品生产,小商品生产原料的获得,生产工具的添置和生产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和市场发生关系,城乡之间、手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手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内部的交换进一步扩大。广泛存在于长江下游经济区内的这种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和交换,在农村基层社会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下游经济区的市场网络型商品经济正是建筑在这种强大而广泛的有效需求之上。在这里,小商品生产者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满足、商品交换中心的兴起和发展,不再单纯地表现为大都市的集中化发展,而是以小城镇和以农村为依托的集市的兴起为主要特征。明清时期,下游江南地区这样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的种类也各异,有的是当地的手工业中心,如嘉兴的濮院镇、王江泾镇;吴江的盛泽镇、黄家溪市;湖州的双林镇、南浔镇等,都以某种手工业品的生产而闻名。有的是原料集散地或商业中心,如湖州的乌青镇、菱湖镇,太仓鹤王市,海盐的沈荡镇等,"五谷、丝布、竹木、油坊、贸店、大贾往往云集"(注: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市镇数量之巨,以及市镇种类的多样性充分体现了基层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3.在这种商品经济中,各种层次的市场相互交织,形成了密集的商品市场网。明清时期,在市镇和农村集市广泛发展的基础上,长江下游经济区原有的城市也在扩大规模和增强经济功能,这些大、中城市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内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从中心都会到农村基层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农村市场、小城镇市场、中小城市市场和大都市市场等一系列多级层次的市场连结成的市场网络,这些市场在不同层次上发挥着交换流通功能,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而使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连成一体,整体走上商品经济的发展道路。
总之,长江下游经济区的商品经济是区域内部"自生"的,它以农村基层社会广泛的生产和消费需求为基础,并且形成了市场网络,因而这种商品经济比较稳固,能够持久,不会因较小的外力作用而大起大落。
二、长江上游经济区的"特产型"商品经济及其特点
明清时期,在长江上游经济区这个封闭的地理单元里,同样也存在着因区内自然经济内部结构的变动而产生的商品经济,特别是清中叶后,四川等地的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农村中较为普遍,家庭手工业也出现了"机声轧轧常彻夜不休"的火热场面;商品交换也有所发展,据四川有关方志的记载,四川省明代共有集市场数1000多个,到了清乾隆年间已有3000个(注:高王凌: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序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专题1994年第6期。)。但总的来说, 上游经济区小农经济商品化的规模和程度远不如下游经济区。在有限的商品经济总量中,源于上游经济区区域内部需求的商品经济所占的比重很小。上游经济区商品经济的主要方面体现为因外部市场需求刺激而发展起来的"特产型"商品经济。它的特点是:
1.从进入市场的主要商品来看,大多数为本省特有的产品或优势产品。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粮食作物是本区的一大优势之一,糖、麻、桐、茶、药材等经济作物更是本区特有的优势。明清时期,随着长江下游及其他地区城镇的繁荣,非农业人口的增多以及全国商品市场的形成,上游地区的粮食成为全国市场的急需品,各类特有的经济作物及其加工品也成为外部市场的抢手货。上游川省人民便顺应这种需求,将粮食和山货转化为商品。重庆是四川粮食的集散地,凡外省到四川买米之商贩,皆"接踵而至",然后,"外贩、又运下江,络绎不绝"。据记载,乾隆十八年四川运往江苏、浙江的粮食达40万石,乾隆二十三年运往山东的粮食亦达40万石(注:李龙潜:明清经济史。)。一些县志也有大量的本地物产运往外地的记载。如綦江县所产之山丝、枳桔、桐油、竹纸、药材、靛蓝,岁销本省及楚、黔等地,"易外属之钱,不可以数计也"(注:同治綦江县志卷2。); 南川县"邑产除稻、椒、麦、黍及寻常日用,足供一邑取携外",药材、茶、笋、漆、蜡、煤、铁、硝、磺、桐等"较他处为良者,不一而足,邑人力农之余藉资贸易,负贩络绎于途,岁获其利"(注:光绪南川县志卷2。)。
2.商品生产结构受外部市场需求的调节。在外部市场需求吸引下,上游经济区总是选择具有区域优势的物品投入市场。明清以来日益强大的外部市场需求促使上游地区扩大原有优势物产的种植和生产规模,或者因地制宜,拓展新的生产优势,从而改变商品生产结构。乾隆以来直到清末,四川省在稻米等粮食作物优势之外,经济作物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种植(生产)优势。一些地域产生了棉、桑、蔗、菸、茶、果等专业种植区,如,潼川、顺庆等府形成了养蚕区域,"蜀中墙下种桑,宅内养蚕以为常业"(注:皇朝经世文编卷40。);成都平原的一些府县多种烟草,新津"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注:道光新津县志卷29。)。以本地特产为原料的手工业形成一定规模,如隆昌、荣昌一带"比户皆绩"所产夏布"富商大贾购贩京华,远逮各省"(注:光绪荣昌县志卷16。)。道光以后四川省开始大量种植鸦片,鸦片的种植和贸易成为近代四川商业性农业的主要方面,尽管这是一种罪恶的畸形状况,但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种现象也正体现了外部市场对上游地区商品生产结构的调节作用。
3.商品的流通对商人和商路依赖性大。长江上游经济区地形的复杂,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该区的商品流通受到很大限制。该区的商品外运以水路为主,长途贩运往往以一些河流为依托,与一些城市相连,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贩运路线。如成都府16州县的盐、白蜡等物品靠岷江运出;重庆、合州等城市则靠嘉陵江、渠江、涪江的河道输出茶、桐油等,这些物产依靠木船由支流集中在长江干流而下,运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全国各地市场。四川盆地也有几条通往外地的陆上运输线,分别是北大路、西藏路、云南路、两湖路,但是这些山路运输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靠挑夫和驮畜组成的商队,翻越盆地边缘的山道(注:彭泽益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变迁。)。封建政府为谋取暴利,往往加重长江水运路线的商税,迫使许多商品的运输由便利的水运转向艰难的陆运,这种流通渠道的畸形现象从反面说明了上游地区"特产型"商品经济对商路的依赖。
同时,由于这种商品经济主要面向外地市场,商品的流通主要经过长途贩运,商品生产者不能直接完成交换的全过程,而是经过一些商人或商帮的采办。在长期的商品流通过程中,一些重要商品的采办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相对固定的商帮或商人。如:四川的生漆,清以前采办者主要为西帮,到清代广东帮及川帮均有采办;川东秀山的桐油,清初由陕帮商人购运,以后湖北、江西两帮商人来得较多;四川的黑木耳,乾隆时由汉口帮采办(注:王笛: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这种采办方式说明上游地区"特产型"商品经济对商人也有一定的依赖性。

『叁』 明清时期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明清时期我国传统经济结构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明朝中后期手工业逐渐发达,体现在手工工场即家庭作坊的数量.规模扩大,生产工具与技术更新,产量增加。最重要的是当时在江浙一带(如苏州、松江)的丝织业出现了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机工”和以生产丝绸获取利润的“机户”,即早期雇佣工人与资本家。“机户出资,技工出力”标志着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形成,也就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
1.表现微弱、稀疏;
2.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
3.发展水平低;
4.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早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条件: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条件——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2.产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方纺织业。
3.概况:
(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出现劳动力市场。
(2)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
(3)苏州地方出现以丝织业的”机户”,雇佣机工生产。“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实质:
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原因:
1、政治方面: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主要原因)。
2、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民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影响了国内市场;
3、政策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地主和大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关卡众多,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4、外交方面: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不能拥有国外市场。

『肆』 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

1、封建的自然经济高度发展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大宗白银交易普遍盛行4、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5、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2、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4、“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使得封建经济高速发展5、长达数百年的繁荣稳定,经济高速发展

『伍』 明清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经济现象(2分)

明:自然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发展
清:市镇兴起,商帮出现(晋、徽为最),白银流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被扼杀),外国资本主义(鸦片战争后出现),洋务经济,还有从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1,依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为基础,但是开始出现了小范围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模式,对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做了一些补充。
3,但是,由于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品经济一直没有壮大。即有了资本注意的经济萌芽,但是被扼死在摇篮之中。
4,到了清朝时期,达到康熙到乾隆的盛世时期,自然经济充足而有余,商品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繁荣期,且有外国通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乾隆后期开始闭关锁国,抑制了对外贸易路线。和珅曾是坚决要赞成对外贸易,而减轻国库压力的,但是可惜乾隆没有采纳。当时和珅的想法是对的,因为清朝一直处在贸易顺差,是赚钱的。其实明朝时期也有过对外贸易的萌芽,由于明朝为了防止海贼入侵,也有“海禁”政策的。
5,清朝中期,徽商(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晋商等商帮的经济地位也达到了一定势力,但始终不够成为国家的经济主导力,所以商品经济依然很落后。

『陆』 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明清时期新现象是手工资本主义萌芽.但统治阶级还是重农抑商回的,所以发张很缓慢.晋商发达答的原因是晋商崛起始于明末,依靠投靠满虏,为建州南侵内应而在建奴入关后获皇商待遇,隶籍内务府.有清一代,晋商虽有起伏,但始终处于一个相对强势的地位,与南方徽商相呼应,为南北两大商贾财阀.但自晚清西人来犯,尤其是西方银行在华开办,作为晋商主要业务的票号不敌现代金融理念武装的银行,又在和俄国人的茶叶大战中惨败,而同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财阀的兴起,晋商观念陈旧保守,经营领域日趸,生意日渐惨淡.及至辛亥革命,作为晋商政治后盾的满清朝廷覆灭,晋商在经济政治领域上受到严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逐渐没落。

『柒』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地区性的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出现。各地市场联系密切,地域分工趋势显见。
2、城乡商业繁荣,普通集市的广泛分布。
3、各地商帮活跃。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
4、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慢慢减弱。

『捌』 在明清时期出现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随看商品经济

1、封建的自然经济高度发展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3、大宗白银交易普遍盛行专4、各地之间和内部,尤其属是东南地区商业发达5、手工业高度发展原因1、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2、西欧用大量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4、“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使得封建经济高速发展5、长达数百年的繁荣稳定,经济高速发展

『玖』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阅读全文

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