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从经济角度,分析国家出台的政治措施对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我怕是是有点像太多了吧,只能说他们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真正的主力军还是大企业,中小企业只是辅助作用。
⑵ 简述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一个社会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体各显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忽视公共生活领域的和谐与公共秩序的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将会遭到干扰甚或破坏。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以不断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本身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有序的公共生活已成为城市文明风尚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一些在长期公共生活中形成的、得到社会成员广泛认可的规范以民间风俗、礼仪和宗教教规、戒律等形式继续发挥着作用;
另一方面,一些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及其规范开始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以强制的方式对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作出限制和规定,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全部纳入其调控的范围,因而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⑶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健康平稳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As the core of modern economy, the health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fi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⑷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有哪些
一、 经济发展对健康水平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分析经济因素(economic factor)对健康的影响,常常用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及居民健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排除了人口因素影响一便于国家或地区间的比较,是分析经济因素与健康关系的重要指标。
全世界范围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健康状况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从时间跨度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不断进步,全世界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从1950年的48岁提高到2000年的67岁,在短短的50年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则从1950年的38岁提高到2000年的71岁。从地区跨度看,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之间,健康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与发达国家比较,发展中国家的健康状况则要差得多。
(二)经济发展促进健康水平提高的途径
经济发展对居民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是多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
1.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基础,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营养,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的药物供应,促进了人类物质生活条件及卫生状况的改善,从而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提高。
2.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国家、社会对卫生保健的投入及卫生服务的组织实施过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卫生事业的投入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些疾病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3.经济发展通过对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了人群健康 人们受教育的水平的高低将影响他们接受卫生保健知识,开展自我保健活动的能力。进而影响人群的健康水平。
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经济发展有利于健康水平提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破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带来一些新的健康问题。
(一)现代社会病的产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高度发达、人口流动性增加以及自然资源的开采、大量合成化学物质的使用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不良饮食及睡眠习惯、缺乏运动等越来越普遍,直接对人类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导致了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以及车祸等伤害。这些都与社会现代化、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有关,被称之为“现代社会病”。
(二)心理紧张因素增加
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高技术的应用,对个人工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获得的劳动技能可能会在很短时间内被淘汰,对人们形成了强大的压力。激烈竞争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应激事件增加,使心身疾病、精神疾病、自杀现象增多。
(三)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影响健康的重大问题,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压力大、忽视环境保护而导致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生产、交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废物、废气、废水的排放,工业化、都市化进程导致大量的植被破坏:汽车尾气及噪声成为影响现代城市环境污染主要的来源,由此产生的健康问题和潜在危害广泛存在。
三、健康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具有一定体力、智力和劳动技能的人,人的健康与智能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有助于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创造更多的财富
建国以来,我国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从35岁增加到现在的70岁以上,以60岁退休计算,平均每个劳动者延长工作25年。我国学者测算1950~1980年间,仅由于延长寿命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每年约773亿美元,相当于我国8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的24%左右。前苏联施特米林院士的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公共卫生事业曾一度较为成功,国民收入增加部分的1/5以上是靠防治疾病、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而获得的。
(二)有助于降低病、伤缺勤的损失
据调查估算,1988年初的上海甲型肝炎爆发流行,因患甲肝损失劳动日299万天,由于陪护损失劳动日167万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8亿元,间接经济损失5.57亿元,合计10.65亿元,这个估算数是上海市当年全年卫生事业费用的4.O倍,是预防经费的24.65倍。
(三)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
身体健康是智力发展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工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没有人群健康就没有工作的高效率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群健康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⑸ 体育理论知识试题
大学体育理论知识试题
一、 填空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1、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为基本手段,既是以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又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的体育内容。
3、竞技运动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体力、智力与运动才能,以取得▁▁▁▁▁▁▁为目标而进行的科学训练和各种竞赛活动。
4、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精神和▁▁▁▁▁▁▁▁ 生活的需要。
5、精神健康实质是指维持▁▁▁▁▁▁▁▁▁▁ 的一种能力,人们往往把精神健康视为身体的重要支柱而予以充分重视。
二、 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 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根据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育用于广义时,通常就是指
A、竞技体育
B、体育教育
C、健康教育
D、体育运动
2、学校体育在解决与之有关的各项任务中,应以下列哪项任务为中心
A、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B、提高体育意识
C、增强体质
D、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3、教育功能是体育最基本的功能,它的作用除表现在学校这个特定领域,也深刻影响着
A、政治领域
B、军事领域
C、经济领域
D、整个社会
4、体育之所以具有军事功能,主要由于下列何种需要
A、娱乐与游戏
B、战争和训练士兵
C、保健和养生
D、竞技和运动
5、体育的娱乐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下列哪方面的需要?
A、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B、提高生物潜能的需要
C、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D、增强体质的需要
三、 问答题:(共50分)
1、 试述运动“极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15分)
2、 简要说明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15分)
3、简述体质测定与评价的作用与意义?(20分)
⑹ 健康资本存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根据索来洛的经典经济增自长理论模型可以知道,一国经济发展的源泉是其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技术进步,而能保持一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只有技术进步。后来的内生增长理论更是将技术内生为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即不需要借助外力即可通过技术进步来保持一国经济持续发展。而创新发展无非就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核心技术的进步和掌握
⑺ 经济发展对卫生服务需要、需求、费用的影响作用
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
一、健康状况
健康是人们利用卫生服务、产生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始动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居民生活及文化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所下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全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因而,当人们健康状况下降或存在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时,处于健康需求,消费者需要投资于健康,通过利用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一方面使消费者生理功能得以康复,能更有效的投入生产和活动,为家庭和个人创造更多收入;另一方面,使疾病所造成的心理方面的压力减轻,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再者,使消费者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享受生活的乐趣。所以当个体和人群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其对卫生服务需求将发生改变。
二、社会人口文化因素
社会人口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如人口的数量,人口年龄构成、性别、受教育年限、住房条件等。当人口的数量增加时,必将导致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即卫生服务随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人口构成比例中,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会使卫生服务需求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患病的频率较高、患病的种类以慢性病为主,因而对卫生服务的利用较多。受教育年限越长的人更重视预防保健和早期诊疗,因此,会增加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但从另一方面来分析,由于他们拥有更多的预防保健知识,就会更多的采取自我医疗,从而减少了对卫生机构卫生服务的利用。
三、一般经济因素
卫生服务需求还受到卫生服务的价格、个人主观偏好、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对未来物品供应情况的预期,以及货币的储蓄等因素的影响。卫生服务的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需求者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者对卫生服务的购买力越强,对卫生服务需求也就越多。而消费者的储蓄多了,对物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四、卫生服务供给者
在卫生服务市场中,患者对于卫生服务的消费是由医生更具患者的经济情况来决定的。医生在提供卫生服务时,不仅考虑到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会考虑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一定带到条件下可以诱导消费者更多的消费某种卫生服务,产生诱导需求的现象。
⑻ 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说明各自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因此要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政府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变化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提高人寿命,是应对社会存在的体现.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党和政府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均寿命的成就是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体现.
⑼ 怎样理解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经济的发展会提高人们的医疗,生活等方面的水平,从而提高健康水平,但是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环境和社会带来重大压力,对我们健康有着不良影响。所以,只有我们处理好经济,环境,社会这三方面的关系,使其和谐发展,这样我们健康水平,生活水平才会真正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