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印度靠什么发展经济

印度靠什么发展经济

发布时间:2020-11-26 09:23:19

① 印度经济发展的困难是什么

而印度的经济正面临着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但深层次的矛盾存在,因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在短期内,长期解决,长期高速在印度的经济发展势必会受到阻碍。

首先,印度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印度农业占国民经济的25%,农业发展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 80%的印度的年降水量集中在六月雨季至九月,而在自然灌溉,农业生产和长期依赖的地位全国种植面积基本依存度60%下雨也很难改变。据印度气象部门提供的最新气象资料,本财年将少于正常的季节性降雨的一年,是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已成定局的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预期。

有专家建议,要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弥补农业的损失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稳定。但一些印度汽车,耐用消费品和家电企业的销售前景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干旱和洪水将严重削弱农民家庭的购买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工业和服务业,分别为8%和增长9%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当前财年只有约6.5%的增长。

其次,庞大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印度政府决心把2004-2005财年,财政赤字占GDP的4.8%提高到4.4%,但公众普遍认为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虽然政府预计总收入本财年将增长25%,但由于印度经济改革的实施,因为只有11.92%的平均年收入增长,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高估收入,低估成本。财政赤字在当前财年预计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5%,而其后果是对公共开支和在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它会导致通货膨胀和高利率,挤出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放缓。用6.52%的近期通胀率,这种威胁正在成为现实。

另外,国际油价是印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印度的石油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上涨,打开了印度经济的负面影响。

② 印度经济发展历程

印度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1. 1947~1956年,即从印度独立到“一五”计划结束,是经济恢复时期。印巴分治不仅造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大仇杀,而且打乱了本来就不平衡的国民经济。分治后大城市和大工业均分布在印度境内,而原料产地和粮食产区却大多分布在巴基斯坦。据统计,91%的大工业如钢铁、黄麻、造纸等工业几乎全部留在印度,而巴基斯坦却生产38%的棉花和80%的黄麻。这就使独立初期的印度花费巨额外汇进口黄麻、棉花和粮食。

  2. 印度独立初期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工业生产总指数从1948年的108.4下降到1950年的105。农业下降到1950~1951年度的95.6,粮食下降到90.5。为改变这种状况,印度政府拟订了“一五”计划(1951~1956年),其目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变印度停滞不前的经济结构,以便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经过努力,印度国民经济在“一五”计划结束时,平均增长率达到3.6%,超过原定指标的2.1%。5年内工业生产增长25%,农业生产增长22.2%。按1970~1971年价格计算,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7.4%,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4.3%,国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长3.6%。

  3. 此间,物价比较平稳,工厂工人实际工资恢复到战前(1939年)的水平。在“一五”计划期间,还实行了取消中间人地主的土地改革,有40%耕地面积的土地转移到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手中,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村的阶级矛盾,并促进了印度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第二阶段:

  1. 1956~1966年,即实行“二五”和“三五”计划的10年,是印度工业体系形成时期。根据尼赫鲁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二五”和“三五”计划在工业方面强调优先发展以机械制造业为中心的重工业。在这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集中力量投资在电力、冶金、矿山、采矿、机械制造、化工原料、采油、煤油、石油化工以及化肥等各种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经过10年的努力,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总指数从1956年的136(1950的为100)上升到1966年的264.4。

  2. 工业产品增长最快的是为生产服务的机械设备和耐用消费品,其中机床增加21倍,内燃机增加7倍,动力水泵增加5倍,发电机增加4倍,家用电冰箱增加6倍。此外,食糖和食油分别增加14%和13%,机纺棉布反而减少15.2%。印度政府在积极发展国营企业的同时,也鼓励私人垄断财团以及同外国资本合作兴建的新型工业。印度国营企业从21家增至74家,投资额增加29倍,从8.1亿卢比增至241.5亿卢比。

  3. 印度国内和国外垄断组织在印度投资增加132.5%,从47.83亿卢比增加到106.93亿卢比。印度五家最大的财团资产总值从1958年的45.44亿卢比增至1966年的131.94亿卢比,增加近2倍。

  4. 在农业方面,尼赫鲁的战略是实行乡村发展计划和实行合作社。前者的核心是建立一套合作社评议会制度,使其成为农村基本经济行政单位,要求10年内把全部耕地纳入广泛的发展计划,并在美国专家的建议下实行农业精耕计划,集中使用高产品种、化肥、农业机械等现代化技术,以达到大幅度增产目的。但该计划当时基本上未能实行。

1964年尼赫鲁去世后,继任的夏斯特里抛弃了尼赫鲁的上述战略。其间,工业增长一倍,而农业只增产14%,年平均增长率为1.5%。而且农业生产很不稳定,每隔二三年就出现一次减产,有时甚至出现大幅度倒退。如1965~1966年度的农业生产低于1958~1959年度的16.6%。1965~1967年连续两年灾荒,加上1965年的印巴战争和美援的中断,形成了粮食恐慌、通货膨胀、外汇短缺和工业减产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农业生产的停滞和倒退严重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三、第三阶段:

  1. 1966~1984年,即从三个年度计划,经过“四五”、“五五”、“六五”计划到英·甘地逝世,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着重发展农业。20世纪60年代中期,印度粮食恐慌,粮食库存全部耗尽,配给制度基本上依靠美国进口小麦来维持,从而使印度对美国和世界银行的依赖加深。为改变这种状况,在美国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英·甘地开始实行所谓“绿色革命”,即农业发展新战略。

  2. 在工业方面,给国内外私人投资提供新机会,开展放松工业许可证政策,将14家大银行(存款总额占全国56%)收归国有,对垄断财团新建和扩建进行审批等限制措施。在这个时期,对农业和能源动力方面的投资比例增大。农业投资比重从“三五”计划(1964~1969)的20%,提高到“四五”计划(1969~1974)的23%。工业企业的投资从20%下降到18%。

  3. “六五”计划(1980~1985)对农业的投资占25.4%(“五五”计划为21.7%),能源动力开支占28.1%(“五五”计划为26.2%),工矿业开支占15.4%(“五五”计划为18.7%)。“六五”计划期间预计国民收入增长率为5.2%,人均收入增长率为3.28%。

四、第四阶段:

  1. 1985年至今,经过“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计划,即从拉吉夫·甘地执政后,印度各届政府开始经济政策的调整与经济改革。进入20世纪80年代,英·甘地执政时,印度就开始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但调整幅度太小。

  2. 1985年拉吉夫·甘地执政后,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问题与困难较多。1991年拉奥执政后坚持改革,改革步伐加快,成绩显著,但仍存在问题与困难。

③ 印度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有利条件:1.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2.大多数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并且在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题外话:热带季风气候比较典型的是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3.水源充足(印度河,恒河)4.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5.农业技术革新,推动农业发展。6低矮平缓的地形,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水旱灾害频繁。
应该就是这些啦

④ 印度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印度很多方面不如中国,教育,军事技术等还有核武器,远程武器等
但他们不学技术,光靠买,航空母舰已经买4艘了,什么武器都买,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而且自己研制的武器不过关,经常请以色列来搽屁股。他们的半导体业挺发达,其他,没什么,农业也不如中国,也不重视教育,中国至少还有9年义务教育,但印度没钱的话就在家卖东西。总说,他们需要发展,虽然人均GDP比中国高

采纳为答案

⑤ 印度发展经济的社会条件

印度的基础设施之所以匮乏,关键在于政府不作为,而政府不作为又是由印度的体制造成的。如前所述印度的经济增长是市场导向的,政府规模较小,税入较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印度做不了制造业,就只能去发展服务业,从而使得印度的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奇高。然而问题就在于印度为什么能够在制造业发展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却能发展出一般发展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难以想像的、规模极为庞大的服务业,以致被世人称之为世界的“办公室”。概括地讲,印度的服务业发展得益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因特网经济的发展使得服务业的外包与分工可以分散到全球各处。服务产品原本就没有运输成本,但是服务产品经常是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的,所以,在网络诞生前,大部分服务都是本地化的。但是因特网的诞生使得服务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在空间上加以分离,从而使得像印度那样没有本地服务需求的国家也可以加入到全球服务业的外包分工中去。二是印度在全球服务业中所具有的比较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反映在两个方面:与世界上大部分拥有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它有语言优势,因为印度是个讲英语的国家;与世界上大部分讲英语的国家相比,它又是个拥有低廉服务成本的国家。

至此,我们不难发现,印度的服务业在GDP当中所占的比重之所以非常高,并不是因为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或者就像国际上很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它的经济结构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更加先进,而是因为它的基础设施过于落后,以及不同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禀赋,再加上因特网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的历史性机遇。如果以上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中国千万不要与印度进行简单的结构比较而得出中国应当加快服务业发展的看法或者政策结论,因为这会导致中国走上背离禀赋给定的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而错失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历史性机遇。

其次,再来分析印度的居民消费支出在GDP中所占比重为何会高于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原因。印度的个人消费高得惊人,要占到其GDP的67%,不仅大大高于中国,而且也高于任何其他亚洲国家,几乎可以和美国媲美,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说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了,大约为70%左右。在一个人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和大部分亚洲国家的印度,为何会有如此之高的居民消费率呢?从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归结为印度与其他亚洲国家不同的消费观所致。经济学家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除印度之外的亚洲国家是依靠储蓄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而印度是依靠民众的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因此印度的经济增长要比大部分亚洲国家显得更加健康。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依靠本国居民消费来推动的经济增长比依靠储蓄、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定。但是,问题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在于为什么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亚洲国家不能顺利地走上依靠本国居民消费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的道路?

⑥ 印度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印度的发展模式重消费而非投资、重内需而非出口、重服务业而非制造业、重高新技术产业而非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工业,这种方式使印度经济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冲击的抵抗力较强,表现出比较强的韧劲和经济平稳增长的长周期性。
印度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比较好。例如,印度国内的储蓄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资大约只有中国的10%,印度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比中国落后大约10至15年,但印度却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资本或劳动力的增加。
不足:印度国内办事效率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印度开办一项业务所花的时间是在中国的两倍,注册资产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国只要32天;履行合约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国只花241天。印度社会经济的分化也十分严重,现代化与落后共存,是一个对比鲜明和充满矛盾的国家。印度位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但世界上最贫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却缺乏电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学培养了300多万名科学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罗尔等城市,茅草屋往往与跨国公司的摩天大厦交织在一起。
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一)软件业方面。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相比之下,中国的软件业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机构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统运行比较健全,不良贷款比例较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0.8%。印度的股票市场比较成熟,成为印度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

(三)企业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资本在运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印度独立后,过去就存在的私营财团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产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财团。在印度实行经济改革后,一大批从事信息技术产业、制药工业、食品加工业、服装纺织业、水泥建筑业和旅馆旅游业的私营企业或私人财团迅速发展壮大,并很快进入全球化经营。印度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完善,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

(四)人才和教育国际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国际交流多于中国。由于印度英语普及,高等教育机构使用的教学语言为英语,印度高校学生能够较顺利地获得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学教育比较重视创新教育,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印度某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已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法律体系方面。印度的法律体系较健全。印度独立后,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公众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没有完善的法制,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无法实现的。

(六)基础设施方面。印度社会基础设施要比中国落后几十年,这也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

⑦ 印度经济这几年增长很快,其背后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印度这几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经济不断提高,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其他国专家的关注。主要原因属有世界格局的稳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还有和谐健康的外交关系,主要还是国家制定的发展计划符合当下的形式,各种条件的相互协调,才能够使印度的发展越来越好。

在国际上,现在主张公平和谐的外交关系,印度作为一个重要交通位置的国家,很好抓住了这个契机,大力发展国外经济,以此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效果很明显,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了很多。

⑧ 印度发展经济与中国相比有什么优势

1、人和——人口红利

印度人多

再过几年就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大国,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9年6月17日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19:发现提要》报告称,印度2027年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报告称,2019年的中国人口为14.3亿,印度为13.7亿,分别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9%和18%。不过到2050年,印度人口将增加近2.73亿从而超过15亿,而中国人口规模将降低至11亿左右。

从2019年到2050年,全球新增人口中约50%将集中在9个国家,包括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和美国。印度不光人口多,而且人口非常年轻,也就是说未来印度还有人口红利!

2、海权优势

印度是半岛国家,在印度洋地区拥有7516.6公里的海岸线,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168个沿海港口。在印度的印度洋专属经济区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及其他生物与非生物资源。

印度处于亚太文明和欧洲大西洋文明中间,左右逢源。在国际贸易物流方面,印度处在中间位置,而且跟波斯湾很近,以后买石油就方便了,不会有什么海峡困局。印度海军强大,反而会加重我国的马六甲困局。

“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统治了亚洲。印度洋是通向世界七大海域的钥匙。21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海权之父”马汉在一个世纪前的警言,一直被印度的历届决策者奉为座右铭。

自独立建国以来,印度逐渐加大对海军的重视和建设,海军战略逐级推进,由成立初期的“近海防御”到后来的“区域控制”,再到现在的“远洋延伸”战略,已基本形成了一套以“印度洋控制战略”为核心的完整的海军战略体系。

3、地理环境

印度面积达,但是没有什么沙漠(仅有的西部沙漠还大部分都被划到了巴基斯坦境内)、戈壁,也没有我国的青藏高原和美国落基山脉那样的无人区(不适合居住),印度洋的海风吹来了大量水汽,所以印度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国土的可利用面积非常多。

4、天时

现在我国成了美帝的眼中钉,印度就成了香饽饽了。美联合印度制衡中国,有点类似当年英国联合法国制衡德国的味道。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印度的发展都会得到美国的帮助,这种帮助,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是没有体验到的。在苏联解体之前,还拉着我国一起研究什么美洲虎坦克,援助我国燃气轮机……呵呵,苏联解体之后……

5、文化软实力——文明古国与英语优势

印度既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古代文化,而且在被日不落帝国殖民的时候,印度的文化随着英国人的传播实现了全球化,现在全球都知道瑜伽。

6、外交优势

虽然印度一直好战,但是在国际上,印度还是很受欢迎的,时常跟英美穿一条裤子,还能从俄罗斯买点武器,租用核潜艇啥的,就这面子,除了印度,谁有?

缺啥都能买到,买不到还能租到。

不要小看买来的武器系统,1905年的日俄战争,沙俄的武器可都是自己生产的哦,日本的好多武器,军舰都是从英德买的哦!

在联合国,虽然不是五常,但是五常是美国人建立的联合国体系,如果我国与美帝有摩擦了,印度就是拉拢不二选择。

⑨ 印度的国民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依靠什么

提起印度,可能许多人都会想到歌舞,咖喱和神油。印度作为一个南亚地区的大国,其经济体两还是不小的。之所以印度的国民经济能够快速增长,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新德里地区的电子科技非常发达,而且这些企业都是印度的龙头奇特。其次就是印度的旅游业还是非常发达的,所以带动着印度的服务行业也开始快速发展。最后就是印度的制药业和石油加工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势头也是不小的。这三者基本上是印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依靠和依赖了。

最后就是印度的制药行业和石油加工行业,近几年发展势头也是非常厉害的。从《我不是药神》这部片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的制药业的力量。而且实际上印度的制药业也的确非常发达,许多生产药品的大厂都选择印度作为代工厂。其次还有印度的石油加工业,印度的石油加工业也非常发达,毕竟印度紧挨着印度洋,有大量对海底石油进行开采的技术和需求。

阅读全文

与印度靠什么发展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