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有哪些
2015年8月抄22日,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出炉,本届百强县的前三位均来自江苏省,江阴市、昆山市并列第一,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分列第二、三名。
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省数量最多共26个,其次依次为山东21个、浙江18个、辽宁7个、福建6个。
B. 2020年中国百强县中33个县GDP破千亿了
2020年中国百强县中33个县GDP破千亿。
根据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百强县中GDP(2019年,下同)千亿县域突破33个。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表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活力也在县域。该项研究聚焦了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机制,全面解读了县域百强的区域格局和发展特征。
据介绍,本次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个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
“在评选中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基本原则,建立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双门槛’,从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除市辖区、林区特区外的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中筛选出230多个县(县级市、旗)进入2020年赛迪百强县候选库。”马承恩说。
(2)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扩展阅读
百强县东多西少 2%的土地创造全国1/10的GDP
研究表明,百强县东多西少、强省强县,平衡、充分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有3席。与2019年相比,东部地区席位减少3位,中部地区增加2席,西部地区增加1席位。
其中,在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独占一半,并包揽前3位。江苏、浙江、山东三省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5席。
C. 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介绍
2015年8月22日,全国县域经济专业研究机构社会智库中郡研究所发布《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发布了第十五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15年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江苏省数量最多共26个,其次依次为山东21个、浙江18个、辽宁7个、福建6个。具体分布是:河北2个、山西1个、内蒙古2个、辽宁7个、吉林3个、黑龙江2个1、江苏26个、浙江18个、安徽1个、福建6个、江西3个、山东21个、河南3个、湖北2个、湖南4个、广东1个、四川2个、贵州2个1、陕西3个、新疆2个。其中,推动类百强县10个1。与此同时,有7个除直辖市以外的省份与榜单无缘。分别是:甘肃、广西、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和云南2。
D. 江苏宝应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是多少还有当地3大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怎么样
不高哦 宝应在江苏属于贫困县 和高邮有的一拼 农业一般 工业去掉宝胜就是个壳子 服务业还行 因为宝应人好享受 有个钱就花掉
E. 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名单
2010年8月15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最新发布了《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回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答评价报告》,2010全国百强县也随之同时出炉。
本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
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宜兴市、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
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详情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e4cbd0100kfri.html
F. 第十一届全国百强县的发布机构
此次百强县名单由全国县域经济研究专门机构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发布。据记者了解,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和服务的研究所,被誉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县域经济研究的“民间智库”。
截至目前,该所曾连续编制发布了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那么这个百强县是如何评选的呢?“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采用公开的县域经济基本核心数据,数据来源于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公开资料。”中郡县域研究所所长刘福刚介绍说。而2012年《报告》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权威的公开资料为基础,经过对资料的严格对比、核实、甄别,历时一年研究编制完成。
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国的百强县排序,全称叫“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是综合多种主要指数评价出来的,而非评选出来的。此项活动从2000年开始,迄今已经举办11届。把我国大陆境内的2001个县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基本都做了评价。“‘全国百强县’评价是体系中的一部分,通俗一些,更为大家熟悉和易记一些而已。”工作人员表示。 全国2000多个县,怎么个评价法?难道要一个个都跑到吗?如果跑不到,那参考数据从哪里来?这样会不会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此,研究所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一届的评选,全国2000多个县,肯定跑不过来。评价指标,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地公开出版的权威的统计资料。根据《统计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绝大多数统计数据我们相信是真实的,而中郡研究所是个独立的社会机构,客观真实公正是百强县排序的生命线。
刘福刚说,全国百强县(市)的评价是针对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县域科学发展的评价,是采用公开的、客观的、可比的、核心的县域经济数据对全国所有县(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强弱排序增加可比性。评价坚持的原则是“三不原则”,即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他表示说:“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采用公开县域经济基本核心数据,数据来源于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公开资料。” 既然不收费,那有没有一些县领导为了政绩工程,设法把他们县排序排前一些?
“这样的县有,但极少。个别县的所作所为,并不能影响我们的客观评价结果。因为我们在评价结果公布之前,不会给他们透露任何信息。我们的评价结果是计算机根据矩阵式计算体系算出来的,没有专家人为参与评选,这也就减少了许多人为干扰造成的不客观。我们有多年的数据库,经济增长是有规律的,一些在一年时间内经济指标上升太快的县,反而让我们生疑,对这样的县我们是很警惕的。” 刘福刚曾对媒体表示。
而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一些入围县市也是在媒体报道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排名。“我们也是看了新闻才知道自己再次并列第一,之前没有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这次会在江阴举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它的客观性吧。”常熟宣传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考评富裕、绿色和幸福指标
也有网友提出疑问,位居全国百强县第12位西部百强县第1位的内蒙古准格尔旗竟然还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同时在全国百强县名单和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中的还有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和陕西省府谷县。
对此疑问,刘福刚说,评价结果以强弱排序增加可比性。刘福刚坦言,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在县域发展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片面发展的实情。有的县强但民不富;有的富强但不绿色;有的绿色但不富强;有的富强和绿色但居民满意度不高。“本次发布的评价报告中,我们针对性地围绕富裕、绿色、幸福指标,对被评价县(市)进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并首次进行了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与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测量比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全国县域经济和县域科学发展探索提供一个参照坐标。”他说。
G. 常熟在全国百强县市里排名第几
2016年12月16日,全国县域经济专门研究机构、社会智库中郡所发布《2016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报告》,并发布了第十六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监测评价结果。常熟在全国百强县市里排名第三。
H.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中郡所与县域经济
1998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成立,2005年更名为咨询所,是一家专门从事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和服务的单位,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
2000年1月,建设“中国县域经济网”,为全国县域经济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2000年3月,开始进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2001年11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首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2001年12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2001)》。
2002年1月4日,发表了第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2年4月12日,发表了“县域经济主要竞争什么?”的文章。
2002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内涵”的文章,回答了“什么是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2年8月27日,发表了“发展县域经济是西部开发的重要动力”的文章,指出省市区经济的差距深层地表现在县域经济的差距,县域经济发展是继“东部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后的深层次的区域问题。
2002年12月10日,发布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3年8月,编辑出版了全国县域经济领域第一个权威性、综合性、年鉴式读本——《中国县域经济(2002卷)》,将全国县域经济的整个轮廓展现在社会面前,促进社会对县域经济的了解。
2003年11月23日,发布了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3年11月23日,发表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新思维”的文章,从五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4年6月14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文章,回答了“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的问题。
2004年7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2003卷)》。
2004年7月24日,参加“山东滕州产业化发展高层论坛”,提出:县域经济为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经济既是统筹安排的客体,又是统筹协调发展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体。
2004年11月6日,发布了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4年11月6日,发表了“壮大县域经济是一个历史性选择”。
2005年4月 完成了“壮大县域经济是推动‘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新动力”课题研究。
2005年5月,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4卷)》。经过几年的探索和运行,全国县域经济年鉴式读本正式定名为《中国县域经济年鉴》。
2005年8月,主持完成了“首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
2005年12月1日,发布了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6年4月,在河南省偃师市举办“中部县域经济论坛”。
2006年4月,在河南省栾川县举办“全国县域旅游经济论坛”。
2006年10月,在重庆参加“地理标志保护与农村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
2006年12月,在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了“着力推进‘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文章。对“市管县”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分析。
2006年12月,发布了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
2007年7月,作为民建中央“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专题调研专家成员进行调研。
2007年8月,在四川省郫县举办“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交流会”。
2007年8月,发布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7年8月,发表了“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十大特征”。明确提出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
2007年8月,发表了“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县域经济的十大问题”。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解答。
2008年4月,作为中央县域经济现状和问题调研组专家组成员进行调研。
2008年6月,编辑出版《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与新模式》(由中共中央出版社出版)。为推动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榜样力量”。
2008年7月,在广东省增城市举办“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
2008年7月,发布“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8年10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8卷)》。
2008年11月,发布“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08年12月,在四川西昌市举办“全国州盟首府科学发展交流会”
2009年7月,在湖南省长沙县举办“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09年7月,发布“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09年7月,发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
2009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9卷)》。
2009年11月,发布“第二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10年3月,开展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活动。
2010年8月,在辽宁省海城市举办“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10年8月,发布“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10年8月,发表“县域经济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
2010年11月,编辑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10卷)》。
2010年12月,发布“第三届全国地市州盟相对富裕程度与统筹发展监测评价报告”。
2011年1月,在北京举办“2011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经验交流年会。”
2011年1月,发布“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
2011年8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举办“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
2011年8月,发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2011年8月,发布“2011全国百强县居民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2011年8月,发表“一壮大三提高 科学评价助推科学发展”。
2011年8月,发表“建设幸福县域初探”。
2012年12月,发布“县域经济十年发展报告”。
2012年12月,编辑出版《县域统筹与统筹县域》。
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
2013年12月,发布”2013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3年12月,出版编辑《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2014年11月,发布”2014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8月,发布”2015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5年 继续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科学发展。
I. 全国百强县的评选标准是怎样的
进入候选库的县域通过赛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筛选,评比出2020年赛迪百强县。这些指标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22个,主要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发展四个方面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评价。
首先,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相结合可以从思想上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有些人错误地把“县域经济”与“县域”等同,容易引起误导。
“县域经济”与“县域社会”、“县域政治”、“县域生态”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应当正确把握。将“县域经济”概念泛化、万能化,不利于科学指导县域经济工作,不利于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其次,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相结合为整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态等方面评价以及省市区对县(市)领导的考核提供了新思路。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科学评价才能促进科学发展。
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评价”不是“归一评价”,在没有把握指标规律的情况下,不能把所有指标简单的累加归一,否则得到的结果没有可比性和现实意义。在对县域经济的基本指标进行评价排列的同时,要对县域经济关联的指标进行分类、分等级单独评价,体现“又好又快”思想。
实际工作中既能抛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简单划一”思想,又能使用多个评价尺子,更能说明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发挥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更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最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相结合为县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政府转变职能提供新思维和新机制。在“富裕县域”、“绿色县域”和“幸福县域”的约束下壮大县域经济,建立起县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制。
县域经济要转变发展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也要转变。国家的管理事务要以县域(或工作区)为单元、进行分类别、等级化管理,再制定最基本的保障性等级,可以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制规范化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又能体现国家管理更加科学化的进步。
(9)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扩展阅读:
2020全国百强县名单发布
7月28日,在“2020年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上,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正式发布。
《百强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截至今年2月,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除市辖区和林区以外的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包含387个县级市、1323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结果如下:
报告数据显示,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报告指出,2020年赛迪百强县的区域分布格局极不平衡。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8席,中部地区占21席,西部地区占8席,东北地区3席。
J.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是怎么回事
这个单位名声是事业单位,其实就是一个个体户。啥权限也没有,在社会上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