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湖南经济发展现状

湖南经济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0-11-26 05:35:40

① 关于湖南省部分城市的人口数量和人均GDP

统筹投资与消费 促进湖南发展

(决策咨询43期)

湖南省统计局 2007-05-21 08:52:47

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湖南属于中部地区,现阶段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因素。分析并研究解决湖南省投资与消费需求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湖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投资、消费需求现状不适应湖南省实现中部崛起目标的要求

衡量投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一般以“投资率”或“消费率”来表示。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称为投资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称为消费率。消费率高,一般认为经济增长受消费需求驱动为主;相反,受投资需求驱动为主。
纵向观察,湖南省投资率较低,消费率较高。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多数年份消费率维持在70%以上水平。从1996年以来,虽然湖南省投资率呈逐年升高,消费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总体上消费率一直在60%以上,最高年份达67.8%。到2003年,湖南省消费率下降为62.2%,投资率上升为37.5%。

这种较低的投资率和较高的消费率给人一种错觉,即认为湖南省消费市场活跃,投资有效程度高。事实上,却表现为两个低增长。一是80年代以来,湖南省最终消费增长速度绝大多数年份低于GDP增长速度,也较大幅度低于资本形成的增速。从1997年以来的情况看,最终消费增速一直低于资本形成增速和GDP增速。低于资本形成增速最高年份达6.2个点,最低年份也有1.4个点;低于GDP增速最高年份达3.4个点,最低年份为0.4个点。二是投资增长近年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2002年湖南省全社会投资增速为12%,比全国平均增速17.1%低5.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的江西、吉林、山西和安徽投资增速均高于湖南省。特别是江西,增速居全国第一,为46.3%。吉林、山西和安徽投资增速分别为18.8%、18.4%和17.7%,位居第7位、第9位和第11位。而湖南省投资增速由上年的第14位下降到第22位,位次在河南(增速为11.8%,位次第23位)、黑龙江(增速为11.5%,位次第24位)和湖北(增速为9.2%,位次第29位)前。2003年湖南省全社会投资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继续扩大,增速为14.8%,低于全国12.8个百分点。增速位次继续下降,为第26位,比上年下降了4位,仅比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增速为12%,位次第29位)和湖北(增速为11.1%,位次第30位)稍前。河南省2003年投资增长26.9%,增速较大幅度反超湖南省,居第13位。江西、山西、安徽和吉林投资增速高于湖南省,分别为49.3%、33.2%、30.4%和19.5%,位居第3位、第7位、第8位和第21位。相对较低的投资增长速度与相对较高的消费率和较低的消费增长速度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这种投资与消费需求现状与湖南省实现追赶型的崛起目标不相适应。

二、目前湖南省经济发展阶段,投资率、消费率合理比例关系的基本判断

1、世界各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变动趋势的历史经验。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投资率存在一个从低到高的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并趋于相对稳定的演变过程,整个演变过程类似一条平缓的“马鞍型”曲线;消费率演变过程则呈现与投资率相反的“倒‘马鞍型’曲线”。投资率和消费率这一演变进程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所引起的。在经济起飞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率一般较高。日本70年代投资率达39%,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个别年份投资率高达40%。新加坡1983年-1993年平均达39.7%。

2、东部先进省市及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中部省份的启示。

上表显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投资率一般却在40%以上,消费率明显低于湖南省,而这些省市的消费增长速度却明显高于湖南省。近年来中部地区的山西等省份正是以较高的投资率和较快的资本形成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而与湖南省支出结构类似的安徽,资本形成增长速度较低,而消费增长速度也偏低,GDP增速仅为9.2%,远远落后于东部先进省市,也落后于其他中部省份。这说明高积累推动投资的高增长仍是现阶段我国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3、当前湖南省经济发展阶段投资率宜保持在40%-45%的区间。重化工业阶段具有投资率高和消费率低的特征。湖南省属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已由轻纺工业阶段过渡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重化工业阶段表现为行业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加工度高、中间产品多、增长持续时间长等,在这一阶段要求固定资产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率较高有其合理性。因此,近年来,投资率呈现总体上升、消费率呈现总体下降的态势也是与湖南省经济发展阶段想对应的。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我国先进省市、中部崛起省份的发展经验,湖南省当前到今后5—8年左右的时间内应该保持40%--45%的投资率为宜。

4、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下降,并不意味着消费水平下降。在一定的经济总量前提下,较高的投资率,一般意味着较低的消费率,反之亦然。提高投资率适应湖南省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总量的扩大,虽然消费率下降了,但不意味着消费水平的下降。通过增加人们的收入,人均消费水平应该得到提高。东部先进省市投资率比湖南省高、消费率比湖南省低,人均消费水平却大大高于湖南省。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费水平3284元,仅相当于上海的20.7%、北京的31%、浙江的50.9 %。

三、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目前湖南省投资与消费需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协调的具体表现

(一)投入偏少,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连续下滑,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不协调

湖南省经济增长相对落后,投资率历来偏低,直接原因就是投入偏少。湖南省是一个拥有6600多万人口的大省,人口总量居全国第7位,1998-2003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81.7亿元,仅相当于同期广东的32.6%、江苏的33.6%、山东的37.8%,只有人口相当于湖南省五分之一的上海的56.6%,比北京还少2143.7亿元。2003年,湖南人均投资2337元,仅相当于全国的55%,在全国的排位由2000年的第24位下降到2003年的第27位,与全国人均投资的差额由946元扩大到1928元,3年内扩大了1倍多。

基础行业和基础设施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对于湖南省努力推进“三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来讲,我们现有的电力、能源、交通、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是不足的。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中央扩张性财政政策力度的减弱,从2001年开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开始下降,且回落幅度大,由2000年的14.8%回落到8.5%。2002年、2003年更是连续出现负增长,增速分别为-2.7%、-19.3%。今年以来,湖南省经济承袭上年快速增长的惯性继续攀高,基础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减缓与经济快速增长的落差更为明显,制约湖南经济发展的“瓶颈”凸现,煤电油运供求趋紧,原材料、能源需求增加,经济发展的支撑平台受到挑战。

(二)从统筹区域发展来看,消费水平与东部先进省市差距大,与湖南省实现中部崛起目标不协调

湖南省消费率比东部先进省市高,并不是湖南省投资与消费关系演进阶段超过东部先进省市,而是湖南省总投入不足,低水平的消费由较大的人口总量放大后形成的总消费大于总投资的结果。湖南省消费率虽然一直较高,但实质上受收入水平较低等因素制约,湖南省居民消费水平同东部先进省市比较,差距很大,是一种低水平、低层次的消费。2003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4元,仅相当于同年上海的51.6%、北京的55.3%、浙江的58.2%;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更大,仅相当于上述三省市的38.1%、44%和47%。收入水平的较大差距直接导致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先进省市。与中部省份比,湖南省人均消费水平位居第5位,属于中下水平,比黑龙江、吉林、湖北和安徽低,比河南、山西和江西高。湖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居民占总人口70%左右,较高的消费率主要依靠较大农村人口数量来放大支撑。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近年来增长缓慢,导致湖南省居民消费(最终消费的主体)增长缓慢,从而导致最终消费增长缓慢。2003年湖南省人均消费水平增长6.4%,居民消费增长6.5%;最终消费增长7.8%,增速低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增速低4.9个百分点。东部先进省市和中部经济发展比较快的省份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均高于湖南省。2003年,北京人均消费水平增长11.5%、浙江增长13.8%、江苏增长9.9%、中部的山西增长11.3 %。湖南省这种层次的消费水平无法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也制约了投资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最终导致经济快速发展后劲不足。

(三)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来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城乡之间投资、消费发展水平不协调

1、城乡收入增长不协调,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直接导致明显的消费断层。

有关资料显示:从1985年以来,大多数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镇各项改革取得成效,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明显加快,2001年至2003年三年平均增长9.7%。同时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4.9%。2003年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以农村居民为1)为3.03:1,而2000年为2.83:1。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与城市居民消费的巨大断层。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2227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7040元,后者是前者的3.2倍。从消费构成看,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其总消费的比重明显高于城镇居民。2003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51.9%,而1992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就为50.9%。由此可见,从消费构成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至少落后10年。

2、城乡投资不协调。

从历史年份分析,湖南省农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一直偏低,增长速度也大大低于全社会投资平均增长速度。1996年农村完成投资227.4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33.5 %,到2003年农村完成投资355.0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22.8%,比重下降10.7个百分点。1997年以来完成投资年均增长6.6%,增长速度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速低6个百分点。按乡村年平均人口计算,2003年湖南省农村人均投资额为794元。同年,按市镇年平均人口计算,湖南省市镇人均投资额为5522元,近70%的乡村人口仅占有20%多的投资额。从国有经济对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来看, 1996年-2003年中,湖南省国有经济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占国有全部投资的比重一直偏低,最低年份仅为0.26%。2003年比例提高到1.97%,仍远远低于当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四)投资偏重经济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湖南省社会事业基础相对落后,当前湖南省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阶段,对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的需求特别旺盛。虽然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发展与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利于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卫生医疗条件较差,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弱势群体看病难,子女就学难的问题仍较普遍。2003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56%,此前连续3年下降,1999年为98.79%,到2002年降为96.76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4.4%,仍未达到100%。城乡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从2003年湖南省低保人数来看,月均享受低保的有148万人,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全省补差水平一直停留在月人均43元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补差水平。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预算支出不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加大对经济领域的投资力度时,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但从国有经济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分析,湖南省社会事业投资比例偏小。2003年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国有投资占全省比例仅为6.55%。

(五)投资粗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湖南经济在较快增长的同时,资源的消耗也在高速增长,环境受到破坏。经济的较快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资源的高消费实现的,根据湖南投入产出表测算分析,1997-2002年间,GDP总量由2993.01亿元上升到4340.94亿元,增长1.45倍, 而同期各产品部门对能源的消耗(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钢材的消耗(钢压延加工业)、水泥的消耗(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电力(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资源(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消耗分别增长了1.78倍、2.04倍、1.32倍、3.19倍、2.32,各部门对资源消耗的增长大都快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直接导致资源消耗过快,据《湖南省截至2002年底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汇总表》统计,2002年与上年相比,表中的81种矿产中,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的共33种,其中资源储量减少的矿产共29种,占资源储量发生变化矿种的87.9%,锑矿减少幅度最大达8.5%,煤炭资源减少幅度达0.8%,减少幅度在0.2%以上的矿产共12种,资源储量增加的矿产仅4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2003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4603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754万吨,分别为1990年的1.7倍和1.4倍。

(六)湖南省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偏高,消费构成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良好环境不协调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原理,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两者比例大约在4:1之间比较合理。而湖南省最终消费构成中,政府消费比重相对较高,2003年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的比重为2.32:1。

从政府消费的增长速度看,从1996年到2003年,除1998年外(8.2%)均为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除少数年份外(1996、1998年外),大大高出当年GDP增长速度。与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比较,仅1996年比居民消费增速低,其他年份均高出。

从“以人为本”的要求看,湖南省政府消费比重偏高,增长速度偏快,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也不利于湖南省的经济建设。由于用于政府消费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拨款和各种规费,而各种规费收入主要来自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而企业负担过重必然影响经济效益,造成职工收入减少,不利于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消费比重偏高也与湖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财政能力又十分有限的现状不相适应。

四、按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全面统筹,加大投入,提高消费水平,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第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使湖南省投资率达到40%

当前应以泛珠江三角区域整合为契机,发挥湖南省资源、地理位置、科技、人力、市场以及在钢铁、冶金,化工等材料和工程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设备、电机、建材等产业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品牌转移、资产重组、产权转让、投资参股等方式引入资金、技术和项目,并把重点放在具有较强关联带动效应、在已有一定优势的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上,加强与泛珠江三角区域省份的合作,力争在一些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尽快使湖南省投资率达到40%,以较高水平的投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需要,促进湖南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带动就业和消费。

第二 抓住国家宏观调控的契机,错位发展,改善投资结构

首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利于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湖南省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地位。加大交通、能源和原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力度,缓解湖南省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其次注重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加快投资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投资的有效持久增长。再次政府要集中财力,加大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建设投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旺盛需求,特别是满足城镇弱势群体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投资增长,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努力改善“二元经济”结构

(1)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提高农村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逐步改变农村投资过少的状况。当前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消费环境。当务之急湖南省今年要完成为老百姓办的“八件实事”之一----加快县乡公里建设,今后还要加快邮政通讯及信息网络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网点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

(2)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确保农民的增收。城市要以扩大投资为契机,积极增加就渠道,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同时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通过财政、税收手段加大对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预期支出,增加即期支出,提高农村居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消费水平,从而提高全省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

第四 实现投资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由于湖南省已步入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长较快。当前必须逐步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实现投资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加大对资源节约型、环保型产业投资力度,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经济增长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施“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破除资源约束瓶颈;防止走不顾成本,高耗能、污染重、破坏资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老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相和谐。

② 湖南省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困难有哪些

投资拉动的后劲不足。一是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欠缺。1-8月,全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25.9%,而全国平均在50%以上。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比均居中部六省末位。二是新增贷款指标限制了后续投资发展。湖南省2013年新增贷款计划指标到9月底只剩200亿元,仅剩全年计划的10%。部分银行已用完全年额度,只收不贷。三是受国家不动产登记政策影响,市民观望情绪比较高,投资性购房受到限制,房地产投资不温不火。四是始于2008年的高速建设高潮已经接近尾声,集中进入通车扫尾阶段,大多是续建项目,新增项目极少。

③ 衡阳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湖南排第几

从今日湖南省成人高考报考排名看各地经济发展状况

长沙稳居第一.

衡阳排名第二

株州排名第三

湘潭排名第四

还是那句老话: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真理,绝对的真理!

④ 现在湖南长沙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吗

只有消费水平达到了,哈哈哈

⑤ 湖南省有哪几个城市经济发展比较靠前

湖南省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有省会长沙,其次是株洲、岳阳、衡阳、常德等。当然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以及益阳市也是在省内排名比较靠前的

⑥ 现在湖南长沙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吗看到请回复

还没有达到呢,因为现在中国是处于一个发展中国家,他还没有到发达国家的地步。

⑦ 大家说说湖南和福建,哪个省的经济将来更有发展前景

个人觉得是福建,不仅仅我是福建的。有一下几个原因:1、福建是有名的侨乡,具有很大的海外优势;2.福建处在沿海是沿海开放区,海洋优势是湖南无法比拟的,而且福建的海洋经济历史悠久,福建人敢于外闯的精神犹在;3.福建交通的改善。交通不便是福建发展的瓶颈,福建省内正在修建的多条交通干线将极大改善福建的交通状况,路好了,经济就能上去;4.中央大大力支持。台海关系的缓和,两岸经济的合作,福建更像是作为一个试验区给台湾民众看,海西经济区的大力建设,福建又将开始一轮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海西必然是中国新崛起的经济区域,福建自然经济前景广阔。我在湖南郴州上大学,可以感受到湖南发展的迅猛,但是还是觉得福建更有势头。

⑧ 湖南主要的支柱产业是哪些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5% 以上,为湖南省工业的支柱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传统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变。

70年来,湖南省钢铁、有色、石油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传统工业行业由小到大,汽车、电子通信、轨道交通等新兴工业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湖南省工业企业已涵盖39个工业大类行业、193个中类行业、584个小类行业。

(8)湖南经济发展现状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坚韧前行的改革进程中攻坚克难、薪火相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湖南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为湖南的主要支柱产业,经过70年的努力,全省产业结构由典型的农业经济逐步发展为以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共同带动经济发展格局。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67.3:12.3:20.4调整优化为2018年的8.5:39.7:5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产业高端化持续推进,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占比提升,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⑨ 国家为什么不重视湖南省发展经济

国家并没有不重视湖南省发展经济。在2019年末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工业、投资、出口等指标逆势上扬,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要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就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技术、新模式为传统企业赋能。

(9)湖南经济发展现状扩展阅读:

保持“稳”的主基调,迸发“进”的新活力,湖南省经济呈现出“好”的总态势。产业更“新”,发展后劲更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成长,高端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智能+”赋能制造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有望突破6000家。

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逾6000亿元,同比增长11.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底色更“绿”,可持续性更强。绿色生产方式渐成潮流,成为企业、行业的自觉选择。

湖南传统铸造行业中,金龙智造有限公司演绎了一出井盖“变形记”。公司过去生产普通井盖,能耗高、附加值低;现在生产的井盖,既减少能耗降低成本,还增加了新功能:井盖既是水质环境的“监测站”,也是5G信号的“发射站”。依靠绿色转型,这家工厂近两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

⑩ 湖南永州经济发展怎么样

湖南省内经济最差的市级单位之一。

1、地缘政治:永州地处湖南省西南角落,地理上的老少边穷,政策上的死角。放眼全国而言,湖南省相对于东部沿海亦属于落后地区,至今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城市,因而缺乏吸引力导致大量人才及劳动力流向珠三、长三。为改变这一局面,省内必将开启以长沙为中心的单核模式优先发展长沙及周边,集全省资源力量做大做强长沙,以提高长沙对全省的向心力。永州地处西南死角,相对于湘西的国家政策扶持,政策资源上没任何优势,更不用提长株潭了。

2、铁路交通:五岭山脉,这座千百年来为永州人遮风挡雨、躲避战乱的天然屏障,如今却成为阻隔永州交通及经济发展永远的痛。因它的存在,目前永州南下广深,不得不绕道衡阳郴州,相对于京广沿线的衡阳株洲等城市铁路交通的便捷,永州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要知道一条京广线对沿线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远非10条洛湛线所能比的!单单指望一条通往比湖南还穷的广西的湘桂线,没有未来。怀邵衡修通后,隔壁难兄难弟邵阳的铁路的区位优势都比永州强(怀化有沪昆,张家界、常德今后有渝长夏高铁,无论沪昆还是渝长夏作用都大过湘桂)。少了京广线,永州注定了只能做衡阳的小弟,基本没有任何出头的可能,衡阳目前都没发展起来,更别提永州了。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湘南三市之一的永州,少了京广线,产业转移的春风更多刮向了郴州衡阳,他们吃的是肉,永州只能是吃人家剩下的残羹冷炙。论坛经常看到有爱乡人士呼吁永广铁路,是的永州确实需要一条南下的铁路,但客观地说,在西有贵广、东有京广两条大动脉的夹击下,指望着国家目前再花大力气打通五岭修一条永广铁路毫不现实,30年内没有任何可能。

阅读全文

与湖南经济发展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