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集聚对经济的影响

集聚对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5 21:04:30

㈠ 工业集聚带来的好处

优点:

①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

④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缺点:

①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

②用地用水紧张,出现争夺公共设施的现象。

拓展资料

我国产业集聚的五种主要类型

1、自发成长型产业集聚。该类型一般都是依托历史较为悠久的传统产业或本地优势资源,在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格局,逐步演进为具有综合优势的产业集群。比如江苏吴江的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清朝时期即号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改革开放后更是快速集聚壮大,目前已成为全国三大纺织产业集群之一。

2、企业扩张型产业集聚。是在一个或若干个规模较大、产业带动力较强并且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主导下,抓住市场和政策机遇,迅速扩张裂变为一个产业集群。

例如,江苏江阴以一家上市公司(申达集团)为启引点,吸引同类产品和配套产品投资商进入,逐步形成为“亚洲包装中心”;许昌以瑞贝卡公司为龙头,汇集了龙正、神龙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发制品企业112家、个体生产专业户900多家,发制品产业链上从业人员近15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3、市场带动型产业集聚。是通过专业市场的带动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集群。从带动效应来看,市场对产业集聚的作用最大,可以使市场信息、产品制造、销售渠道、服务产业等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浙江义乌就是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带动形成了11个专业市场、14条专业街,目前已形成集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4、科技驱动型产业集聚。主要是在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大学的作用下,在某个区域、产业或产品上依托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步发展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例如,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科院校39所,中国科学院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3家,先后吸引了联想、方正、微软、IBM、诺基亚等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万余家,成为国际知名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的密集区域。

5、外资带动型产业集聚。这是我国产业集聚中发展最快的类型,大多是在近十年内,由外商以及我国台商等投资企业逐步发展而成。这方面有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外商或台商先投资零配件企业,然后通过再投资和吸引其他同行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一种是境外大企业投资兴办规模较大的终端产品企业,拉动国内外配套企业跟进投资,形成产业集群。

前者多在开放的早期,后者主要是近几年较多。这些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江浙等地区,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和精密机械产业等为重点。这些产业集群形成较大规模后,当地技术研发力量以及配套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长。

㈡ 谈谈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政策性考虑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
第二,讲产业发展一定要有产业集回聚概念。答
第三,老工业基地振兴要与产业集聚结合起来探寻新思路。
第四,产业集聚对流行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形成重要挑战。
第五,产业集聚使行政性重复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第六,如何有效地促进产业集聚?

经济学中的聚集效应定义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概括起来说,聚集经济效益主要是由“外在因素”(或称外在经济效益)所组成。即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提高(或降低)其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当企业在地理上彼此接近时,会给企业和居民带来外在利益,即聚集经济效益。城市具有明显的聚集经济效益,正是它促使企业向城市聚集,使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变成拥有成千上万个企业的地区。世界上大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按人平均的工业产值、国民收入等,一般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然,聚集经济效益并不是绝对的,不是集中的规模愈大愈好。当企业和居民过分集中,即城市规模过大时,同样会产生和扩大外在的不经济,明显地增加生产和流通费用,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合理的经济结构和比例,最终导致聚集经济效益的下降,甚至出现负效益。所以,城市企业和居民聚集存在一个合理的“度”,也就是需要一个最佳的城市规模。2、聚集效应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因空间聚集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效果,主要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聚集效应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文献来源3、聚集效应是指因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由此产生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文献来源4、所谓“聚集效应”是指社会经济活动因空间聚集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果.它是指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资本额或公司发行股份的总额或同时规定第一次发行的股本或股份数,在认足、缴足一定比例的股本后公司即可成立文献来源5、风险调整的回报是指剔除可预计潜在损失后的利润.经济资本金是指银行抵御不可预计损失的能力.所谓聚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和居民在空间上的集中而带来的经济利益与成本节约文献来源6、聚集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出现经济活动和经济要素的极化然后不可避免地导致地理上的极化从而获得各种聚集经济文献来源7、聚集效应是指由于经济活动和相关生产设施的区域集中而形成的正的外部性以及规模和范围经济.据研究发现,顾客的保留率每上升5%,企业的利润率将上升75%,而吸引一位新的消费者所花的费用是保留一位老顾客的5倍以上文献来源8、所谓聚集效应是指当一中心地区的经济增长后会带来对需求的增长其边缘地区的产品(原料、生产资料等)自然地汇集到该城市文献来源9、所谓聚集效应是指经济区域发展极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能够形成各种经济资源向其流动的洼地效应.市场经济的内在力量是引导投资者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文献来源

㈣ 人口的聚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为什么会有城市呢?城市是靠什么发展壮大起来的呢?城市已经出现几千了,是人口的大量集聚导致的。大家为了相互方便合作集聚起来,形成各种城市,比如政治城市、商业城市、军事城市等。人们集聚在一起是为了相互的生存合作方便,为了共同的安全等目的。

现代城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主要动力是人口的密度效益与人口的规模效益。城市的发展壮大,主要靠这两个动力推动。人口高密度分布在一起,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称为人口的密度效益。大量人口集中在一个地方,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称为人口的规模效益。人口的密度效益与人口的规模效益有时是难以分辨的,把它们合到一起比较恰当。

大部分城市最初的发展动力来源于,某些地域优势或其它优势。这些区位优势相对其它地方,是轻微的优势,在这个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一个新城市。这些优势可能是,交通便利的优势、自然资源的优势、地形地势的优势等。在这些最初的优势基础上产生了小城市。这些城市一旦产生,一般还会继续发展。继续发展的动力,既有原来的某些优势,又有新的优势。新的优势就是城市集聚的大量人口,带来的人口规模效益与人口密度效益。这是城市继续壮大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市人口的增多,会带来城市更便捷、更完善的交通体系。会修建更多的公路、铁路、高速公路与周围地区联系,城市如果足够大,也许会修建飞机场。这些行为都会使城市原来的优势地位继续增强。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更多企业的建立、更多赢利机构的建立。这些企业或赢利机构之间,也许会存在广泛的商业联系,同处于一个城市,会使各种商业联系成本降低,这带来了城市继续发展的新优势。比如数量庞大、富裕的上海人口,是上海计划建设迪斯尼游乐园的基础。

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各种人才的到来,满足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就业。是互利行为。

城市人口可以共同使用公共设施,降低人均使用成本,这是城市存在的重要基础,也是人口规模效益与人口密度效益的重要体现。
满意请采纳

㈤ 什么是集聚经济效应

集聚经济是指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方面得意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

㈥ 简述集聚经济的表现及集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集聚经济的表现和集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使大批的科技人员和劳动力积极与城市使经济快速的发展和腾飞

㈦ 集聚经济效益的便利性

集聚经济效益的便利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接近的便利性,企业新生的便利性,创新的便刻性和社会资本形成与积累的便利性。表现在集群内企业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各企业承担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活动,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使企业实现了柔性与规模的统一。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源上的弱小地位限制了中小企业规模经济性的发挥,而单凭市场机制的力量可能使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吞并,其优点因而丧失。通过企业集群,中小企业在营销、技术、信息共享以及培训等方面可以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益,从而维持中小企业灵活、创新的能力。企业集群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进入壁垒,使集群内企业与孤立的企业相比更存在着生存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企业进入集群的增加,增加了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阅读全文

与集聚对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