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4 12:37:19

❶ 安徽省霍山县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不知道楼主是想了解哪方面多一点。霍山是安徽省大别山区的一个山区小县,面积2010平方公里,人口36.6万人。
工业经济方面:一直是霍山的优势。201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40亿元,是“十五”末的3.7倍,年均增长42.5%。工业增加值达到52.98亿元,同比增长28.5%,是“十五”末的3倍、年均增长23.4%。1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增长40%以上,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0%左右;产值超亿元企业将超过20家。截止到10月底,应流集团超30亿元,迎驾集团超20亿元,世林集团、龙华龙华分别超5亿元。规模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农业方面:因为是个山区小县农业总产值并不大,但是特色明显。特色农业基地面积达到93万亩,经济林基地达到34万亩。龙头企业快速壮大,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达到1家、5家和35家,其中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家。我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饮料基地县”,“迎驾”牌商标成功注册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华老字号品牌,“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白酒”、“漫水河百合”4个产品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产方面:稳步提升。2010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93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年均增长9.7%。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建成4A景区3个(白马尖、佛子岭、南岳山),3A景区1个(铜锣寨),国家地质公园分园区3个,四星级宾馆2家,全省最佳旅游乡镇1个、优秀旅游乡镇3个。到“十一五”末,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8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9.8%。获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县。
总体来讲,作为山区小县,霍山的发展还是值得肯定的,到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3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1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88美元,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7.1%。财政收入12.13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年均增长32.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5.5亿元,年均增长27.2%。先后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并荣获“长安杯”、“国家生态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等荣誉,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国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示范县”。2009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名第十一位。

❷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县城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拓展、延伸、辐射的重要枢纽,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发展县域经济通过人口向县城集中、产业向县城集聚以及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把县城建设成为县域经济的龙头和农村城镇化的经济中心。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建设不同规模的城市: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县,把城关镇发展为3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在50万—100万人的中等县以城关镇为依托,建立20万—30万人的中小城市;在50万以下人口的小县要把县城做大。 这是中国政*府经济发展思路新趋势,大力发展县城区域经济!

❸ 国内外对县域经济的研究现状

直接摆渡去

❹ 介绍下安徽霍山的经济发展情况

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干明白

——关于霍山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

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们最近对霍山县作了一次调研,感到这个县发展经济的路子和经验值得重视和总结,由此也对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一)霍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和老区县,区位比较闭塞,资源也很有限,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条很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座谈和考察,印象比较深的有五点:第一,面对宏观环境和经济周期变化,各地经济发展多数经历过起伏,但霍山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1990年—2004年14年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3.7%,高于全省县域同期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第二,霍山曾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目前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格局相当突出。1989年,该县工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4%,去年高达53%,居全省各县之首;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63%来自工业税收。第三,作为一个深处大别山区的边缘小县,外向型经济已形成一定的气候。霍山大兴开放之风,形成了人人谈开放、举县抓招商的良好氛围。2004年,全县出口创汇5047万美元,位居全省县级前3强。第四,面对宏观调控和各种要素制约,霍山的园区经济仍然办得红红火火。该县工业园区创建于2002年,短短两年多时间,入园企业20家,其中有16家企业、26个项目是在宏观调控之后进入园区的。第五,霍山的发展不只是工业经济一枝独秀,而是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动局面。他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污染不进霍山”,“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做,劳民伤财的事坚决不干”。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打造了在全国叫得响的四张“名片”: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社会治安模范县、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县、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二)在同样的宏观环境下为什么基础条件并不优越的霍山县能够突破局限、加快发展?通过调研,感到最根本的有三条:

一是霍山县在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坚持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地赋予解放思想以新的内涵和实际内容。在他们看来,对于一个信息比较闭塞、市场化进程起步较晚的山区县,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是具有决定性的先导力量,必须紧抓不放。为此,他们在提出每一个发展思路和战略部署前后,都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在“工业富县”战略初提之时,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党政干部、企业家等不同层次的代表“四上宁国”,连续开展几轮思想大讨论,形成了共识,使工业强县战略在全县牢固生根。从一定意义上讲,霍山发展的过程就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从认知到实践、由精神变物质的过程。

二是霍山县在发展中抓住了能人兴县这个关键,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的市场主体,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市场经济的先知先觉者,注重发挥乡土能人的作用,鼓励党政机关中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到企业发展,催生了一批企业家梯队和高素质企业群体,带动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育。为营造能人创业和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他们注重集中力量扶持大户,注重资源配置向能人和优秀企业家集中,对有贡献的企业家经济上给实惠、政治上给地位,促进企业资本积累的进程,激发企业家创业和发展的积极性。从1992年开始,霍山县就对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家,按纳税额的1%给予奖励,产生了很大的激励效应。突出“人”的作用还表现在干部队伍建设上,他们有明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懂经济的干部充实到经济主战场,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特别是霍山有着良好的包容环境,外面的优秀干部来得多、扎得下根,并影响和带动了本土干部的成长。

三是霍山县较好处理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走上了“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作为县一级,霍山和多数地方一样,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也面临调控手段和要素资源不足的制约。霍山县能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营造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当地的企业和群众反映,霍山党政干部的心思和精力是用在发展、用在经济建设上的。大家的兴奋点不在于位子和帽子,而在于怎么把工作干好、把经济抓上去;工作的着力点也不是放在怎么抓权、怎么管企业上,而是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霍山的经验当然不只这些,放在全省来看,最值得总结的一条,就是他们能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干明白。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很多县都不乏好的想法和思路,很多人都能看清楚、说清楚,但怎么把思路转化为行动,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真正做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霍山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认准的事,就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地去干,不走神,不翻烧饼;在于他们对于决策部署的落实有着很强的执行力,做到方向明确、措施具体,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各种手段和资源,做到政令畅通、执行到位。从工业富县的提出,到山口经济的推进,再到园区经济的发展;从提出思路,到形成共识,再到做出成效,从霍山的发展轨迹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作风,一种上下同心的合力,一种运作资源的能力。更可贵的是,霍山的经济发展是一场“接力赛”,而这种“接力赛”源于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在霍山,人们经常提到的几届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任职时间都比较长,都有从副职到正职、从政府到党委这样一个经历;而且,在霍山,历任领导一届继承一届,一届发展一届,做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正是这样一种风气和传统,使该县发展少了折腾,形成了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明白的良性循环。

(三)霍山的经验表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县一级自身。只要各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总能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路子和办法。调研发现,霍山发展也面临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带有共性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作为一个地处偏僻的人口和资源小县,霍山县不论是经济规模还是经济素质,要实现新的突破,压力很大。尽管霍山工业发展启动较早,形成了一定的先行优势,但由于山区县地理区位的先天不足,要素供给和配套环境相对薄弱,发展容量较为有限,一方面,县里要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县域的弱小功能又难以承载大企业的需求,成长起来的优势企业不得不走出去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县域面临“做大”与“留大”的两难局面。同时,金融服务薄弱的问题在霍山很突出,每年通过招商引来的资金还抵不上存款外流的数量。此外,县里对县域功能缺失问题反映也比较强烈,感到上面管得还是多了一些,县级政府事权、财权和管理权不统一的矛盾对工作钳制较大。

(四)县域兴则全省兴。霍山发展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很多方面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从中可以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第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导向。我省县域经济整体基础还较为薄弱,要全面振兴县域经济,需要有加快发展、迎头赶上的决心,更要有坚持不懈、长期作战的思想。首先,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统领县域经济发展。应当充分尊重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推动发展,形成有利于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导向。一方面,在上对下的指导上,省、市要为县一级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形成一个有利于县级干部从长计议的预期,引导县一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多做强基固本的事情上,放在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上;另一方面,县一级自身尤其是领导团队,要进一步强化统驭力、执行力和转化力,对认准的发展路子,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抓落实,把好的思路转化为好的发展绩效,真正把看明白、想明白的事干明白。其次,正确的导向需要科学的激励机制。在激励和支持政策上,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发展相对薄弱地区,重点支持他们做一些打基础的事情;对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则支持他们更快、更好发展,发挥倍增效应,形成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和甲级队;奖励政策必须打破“平均用力”现象,比如,对经济强县,应当在体制上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使其管理幅度和深度与经济扩张的能力相匹配;奖励的方式也要改革,比如对办得好的园区,可以奖励用地指标,或在园区建设引导资金上予以倾斜等。其三,正确的发展导向说到底是用人导向问题。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选好、用好党政主要领导。要强化任期观念,处理好干部提拔与稳定任期的关系,避免领导干部过快流动,影响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加大干部“双向”交流的力度,选择一批视野开阔、熟悉经济、作风务实的省、市年轻干部到县一级任职,同时选拔一批县直和乡镇干部到省、市机关和发达地区锻炼。

第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准方向和突破口。县域经济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不管各县情况如何差异,加快工业化是基本取向。抓住工业化这个主要矛盾,县域经济的其它诸多派生矛盾也就迎刃而解,霍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当然,工业化途径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是优先发展加工制造业,有的则从农业产业化入手,而有的可能先从三产突破,但无论如何,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加速工业向园区集中、资本向能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把工业化与市场化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工业化与城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当前,特别要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要在开放型经济上突破。通过外向型经济,可以植入先进的观念、技术、人才等稀缺要素,有效突破县域工业化的瓶颈约束,实现工业的快速扩张。要进一步强化开放的观念、市场配置资源的意识,全力推进东向发展战略,把招商引资和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途径来抓。二是要在工业园区上突破。越是在宏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越是要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决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要把招商引资与发展园区工业更好结合起来,注重围绕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引导关联企业进园区,促进企业集群化发展。

第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着力培育内生力量。要着力培育内生力量,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各类创业主体激活起来,使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释放出来。首先,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创造适宜民营企业发展的气候,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让民营经济唱主角。其次,要加快成长一批能人和企业家。目前我省县域不少企业家存在着素质不高、“小富即安”等问题,有的缺乏职业企业家精神、“官本位”意识还比较浓。必须加大引进、培养和开发力度,创造一个有利于能人和企业家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想创业的能人和企业家成就梦想。

第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有效化解要素瓶颈约束。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金融支撑体系问题。在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银行的合作、争取更多支持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加快地方金融的发展。要发掘民间资本的力量,引导、鼓励、支持县域民间资本发展县域金融组织和资本市场。二是人才保障问题。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窗口或建立研发基地等形式,搭建吸引外地优秀人才的平台。各县可以依托县级职业技术学校等教学设施,围绕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土地供应问题。省里应当在坚持“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的原则下,根据各地发展的不同情况,优先保证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的正当用地需求。

第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乡统筹。首先,要坚持以城带乡,加快城镇化步伐,引导人口向城镇集聚。应当把县城建设作为推进我省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支点,提升载体功能,增强人口和产业集聚度。其次,要坚持以工促农,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运用工业协作理念,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从根本上解决“大市场”与“小农户”的矛盾。其三,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要重点加大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要集中财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农村低保、合作医疗、社会救济等各项制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第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县级政府的主要着力点放到营造环境上,推动整个政府行政理念的变革。围绕建立“服务型政府”,大力促进行政资源的重新整合,推动制度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真正把政府的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省级要围绕县域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核心是简政放权,从根本上改变县域治理结构,为县级政府转型提供支持。当前要进一步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做到能放则放、该放就放。同时,大力推进县域综合改革,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农村基层工作运行新机制,改进省直部门对县一级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❺ 安徽省肥东县经济发展

近年来,安徽肥东县在实现县域经济突破中,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主体来抓,努力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使民营经济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县域经济的“顶梁柱。截止目前,全县私营企业已达1799户,民营经济对全县经济贡献率达64%。其主要做法:一是放手发展做大民营经济。在认识上:放心、放胆、放手、放宽、放开、放活;在发展上:不限比例、速度、规模、经营方式。每年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业户,从资金、人才、工商登记、业户子女入学(托)、土地征用、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培育壮大民营企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宽企业快速创业通道。对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允许注册资本在3年内分期到位,首期注入资本最低可降至3万元。扶优扶强,建立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定期走访,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成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三是重科技、促创新、推品牌。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走科技创新之路,打造更多的家产品推品牌。四是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外向度。认真落实外贸各项扶持政策,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出口创汇保持较快增长。(

❻ 安徽经济为什么一直提不上去

因为安徽人都比较浮躁,做事图名,急功近利,喜欢做表面工作,所以在目前形势下安徽人适合当官,不适合干事业!

❼ 利用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合肥市主导产业集群升级的案例分析

1,与国际汽车企业合作,学习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2,自己消化吸收。3,招商引资建立产业化集群。

❽ 安徽省城市经济排名

第一名:六安市

六安市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都”美誉,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羽绒原产地和集散地。占地面积14990平方公里,著名景点有白马尖、九公寨、天堂寨、万佛湖、横排头。

❾ 安徽省招商引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区域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内需市场、投资及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在三大动力结构中,作为地处中原内陆的安徽,对其经济发展拉动力最大的就是投资。而且这种以投资为主动力推动安徽区域经济上新台阶的动力结构不会在近期内改变。所以,今后五到十年,投资仍然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投资分为启动域内资本和招商引资,从“大招商”的角度看,启动域内资本也属招商引资的范畴。所以要推动安徽域经济上新台阶,就要做好招商引资这篇大文章,把招商引资工作提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 安徽的社会经济环境,要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对安徽招商引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投资结构、财税结构和投资密度)和工业园区入园客商开办经营综合成本进行了分析。找出安徽招商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结构不合理、缺少整体战略规划布局及产业政策的引导、区域内各市工业小区先期开发运作模式亟待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缺乏研发平台支撑、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留有隐患、县域内劳动力资源供需结构性失衡,就业压力大等几大问题。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打造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科学调整后续招商引资模式,促进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加强产业规划,提高产业关联度,发挥集聚效应,促使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创新区域工业小区开发运作模式、构建区域研发支撑体系,提高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打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区域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立区域农村社保体系和就业体系,创新土地补偿金分配运作机制等一系列战略思考及对策的参考性建议。
可进一步探讨沟通

❿ 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的强县分析

在连续十二届评价中,江苏、山东、浙江一直保持全国百强县数量的前三位。
江苏省,全国百强县数量由第一届的第三位上升至第十二届的第一位。苏北百强县数量由第一届2个增加到9个(含沭阳县、新沂市和东海县),被总结为“苏北速度”。基于“长三角规划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等政策效应的叠加,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出现“三快于”的局面,即苏北地区县域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苏北地区增长速度,更快于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更快于江苏省经济增长速度。
辽宁省,百强县数量增加最多,由第一届的3个上升到第十二届的12个(含凤城市)。辽宁省在全国省市区中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工作非常突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被总结为“辽宁现象”,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组织上,领导重视,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深入基层研究解决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政策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真金白银地支持,强力推进;执行上,明确目标和重点,制定两个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突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等三化工作重点,省市县三层联动,召开现场交流会,加强指导;监督上,加强考核和奖励,每季度召开协调会,抓进度;县域经济主要指标高位增长,县域经济竞争力快速提升;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带动整个县域科学发展。
广东省,曾有15个县市先后进入全国百强县,现在只有2个。除了部分县(市)经济发展相对不够外,有6个县(市)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改为市辖区,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肥西县利用城郊型县域经济优势,加快工业化步伐,在第十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实现安徽省百强县零的突破。
黑龙江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肇东市是全国十大产粮县,在稳定粮食贡献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在第八届评价中跻身全国百强县,实现黑龙江省百强县零的突破。
吉林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延吉市是全国33个州盟首府之一,州盟首府是州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多方面优势。在第九届评价中,延吉市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在第十二届评价中,吉林省前郭县和农安县以全国十大产粮县的粮食贡献优势进入百强县。
陕西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神木县和府谷县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县域经济由弱到强的跨越,探索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的转变。神木县的全面免费医疗改革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江西省,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南昌县和丰城市进入全国百强县。
内蒙古自治区,百强县数量从无到有。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相继进入全国百强县,并向全国百强县前列靠拢,实现了贫困县迈向经济强县的梦想。
湖北省,近年来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时隔七年实现百强县零的突破。大冶市克服了资源要素的约束,顺利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华丽转身,跻身全国百强县。 全国百强县的发展道路是一笔无形资产,具有极大的分析借鉴意义。参照连续十二届评价结果,我们选取一些发展比较快、变化比较大的县(市),对其发展路径的特点进行研究,供交流。
陕西神木县,依靠资源优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从第一届全国第636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26位。
辽宁开原市,发挥后发优势,走内生性发展道路,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加速推进城镇化;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了开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从第一届全国661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68位。
山东邹平县,开拓创新科学实干,紧紧围绕“学赶全国前十强,争当全省排头兵,全面建设小康邹平”的奋斗目标,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共建共享、跨越崛起之路,从第一届全国第167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13位。
江苏如皋市,奋力抢抓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机遇,城乡一体、“三化”互动、共建共享、统筹推动之路,实现了发展速度持续领先、综合实力不断进位、发展成果普惠百姓、从“苏中的苏北”率先融入苏南的历史性飞跃,从第一届全国第156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32位。
安徽肥西县,利用城郊型区位优势,积极抢抓产业资本加速转移和合肥市大建设大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特色富民、城镇带动、生态立县”战略,县域经济快速起跳,综合实力全面增强,闯出了一条具有肥西特色的“崛起之路”,从第一届全国第636位,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89位。
江苏铜山县,第一届进入全国百强县,十多年历经几次行政区划调整,划出了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多次因为行政区划调整退出全国百强县,多次又重返全国百强县,被称为“屹立不倒的百强县”。2010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徐州市铜山县,设立徐州市铜山区。徐州市出台文件规定铜山区县级管理权限3年不变。经比照性评价,铜山区进入全国前50强,列第41位。

阅读全文

与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