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如何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

如何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

发布时间:2021-03-14 11:51:13

Ⅰ ”经济,如何协同解决四新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难点问题

“四新”特点:融合性,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相互渗透。动态变化性,内容和形态随着最新技术和模式的突破应用发生变化。轻资产性,以知识智力资产开发和转化应用为核心,依赖核心人才团队建设。需求主导性,以消费者为核心打造价值链,消费者需求成为“四新”萌发土壤。基础环境依赖性,要营造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减少规制的基础环境。高成长性,体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方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四新”模式:包括再定义创意设计型、平台模式型、并购整合创新型、需求拉动型、痛点突破+跨界应用型、异业联盟型、集成创新型、迭代平移型、碎片整合型、价值链提升型、“互联网+”典型示范型、软硬融合型、跨界融合型、产业链贯通型、业态与模式创新型等。

Ⅱ 国家应该怎样克服改革困难,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抓住关键,扎实工作,加快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二、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协同发展;
三、要调整结构、创新驱动,努力提高各个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四、要积极稳妥、有力有序,化解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六、要改进作风、关注民生,认真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
七、要把握市场、加强管理,做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者,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Ⅲ 如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对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曾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建议和评论.但是笔者认为,目前影响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社会总需求总量不足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去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市场虽处于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的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1.9个百分点.按以往的经验,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走势均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状况.近年来,消费品市场所能呈现出的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的因素主要还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仍不明显.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作用,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若排除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品市场的增长将会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危机.当前,城市下岗、失业人数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住房、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已在明显减弱.
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据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对我国600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分析预测,今年上半年我国供过于求的商品达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扩大了5个多百分点;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种供给总量相对过剩的问题表面上表现为全国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走低的趋势,但实质是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等由现在的工业化初中期向中后期转变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知识结构与就业需求的矛盾;要素、资源状况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矛盾;重复建设、区域封锁与市场规则的矛盾等等.由于这种供给过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将使未来几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相对于前几年放慢,失业人数继续增加.因此,供给过剩的压力在未来两三年内仍会存在.
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拉动,并且主要依赖于政府增发国债和由国债投资而带动的贷款所拉动,社会投资增长相对缓慢.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1%,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9.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7.2个百分点.其中,2001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1%.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据统计,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农户等其他投资同比仅增长了8.3%,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4.5个百分点,城乡集体、个体、农户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渡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若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今年,尽管一些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利好”消息已经在酝酿和实施中,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一个过程,社会投资不足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目前价格走低的具体表现:居民消费价格从去年第四个季度开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连续3个月下跌,为近两年来的首次;工业品出厂价格于2001年4月开始再次下降,之后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4.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0.8%,2002年1—2月降幅进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5%,已连续9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0.2%,2002年下降幅度明显加大,1—2月同比分别下降4.8%和4.6%;房屋销售价格虽在2001年增长了2.2%,但全年的价格走势前高后低、逐季下降,特别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显,预计今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增速将不会有大幅度上扬;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在2001年虽同比增长了0.4%,但涨幅比上年却低0.7个百分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0.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我国加入WTO后,全球性生产过剩、价格下行的影响通过多种渠道传导到我国.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上升的态势.因此,预计我国在短期内价格走低的趋势不会改变.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从去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的增速已呈下降趋势,今年贷款增幅继续下降,1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了19.8%,其中工业短期贷款额少增了67亿元,导致短期贷款当月减少.此现状说明工业贷款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已更加突出.此外,还有几种金融现象应引起注意:一是现金净投放量增幅下降.从去年开始,我国现金流通量的增幅已呈现出同比逐月下降的趋势,今年1月,M0出现了几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比增幅为-1.7%;今年1季度,M0同比增长8.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根据一般经济规律,在管制利率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是否适应的主要标志.目前,现金净投放量增幅的下降,可以说明商品和劳务市场的萧条.二是M1的增速慢于M2.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出现了M1的增速慢于M2的趋势.2001年底,M1的增速为12.7%,M2的增速为14.4%.今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大,1季度M1的增速为10.1%,M2的增速为14.4%.按一般经济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如果M1增长率在较长的时期中始终慢于M2增长率,则说明经济的增长势头开始放缓.
6、就业矛盾突出.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全国的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劳动力需求.近几年,为缓解下岗、失业人员的压力,我国政府在增加就业岗位、加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方面尽管下了很大的力气,但就业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从中可反映出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某些体制性的弊端,如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问题、任用干部的标准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所有制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投资结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等等.这些诸多问题如得不到缓解,或者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不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行,而且可能引发政治问题.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Ⅳ 应该怎样克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呈指数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植被破坏,耕地退化,自然灾害频繁。人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正取得重大进展。‍希望对你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Ⅳ 我国如何克服和避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面临的各种困难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教育改革 以改变目前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单一,人才资金匮乏,处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弱势地位。在生产领域,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国际分工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原宗主国的原料供应地。直到80年代初期,以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很多,其中30多个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90%以上。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资金、技术、工业制成品和消费品等方面严重依赖西方发达国家。而且,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主要工具的跨国公司,在不断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同时,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使它们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属“加工厂”和“装配厂”。过去单一型的传统分工,转变为一种多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最高层,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底层。所以 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打破目前的局面。
由于在技术领域,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对技术研究和销售的垄断,造成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对西方国家的依附地位。西方国家在技术转让中,不仅严格限制向发展中国家当地公司转让先进技术或关键技术,或者设置种种不合理不平等的商业惯例条款,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而且还常常索取高额的技术转让费用。据统计,在世界已注册的约500万项专利权中,发展中国家只占1%。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控制世界技术转让的80%,其中美国约占50—65%。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中的垄断地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索取300—500亿美元的购买专利权费用。 所以加强教育可以在技术领域打破这一局面。
在其他方面都一样的。

Ⅵ 人类发展历史中,遇到过的重大挑战和困难,如何克服的

天灾——迁移、水利
瘟疫——隔绝、屠杀
战争——以失败方结束
阶级矛盾——这个基本上属于战争了,缩小贫富差距,要有信仰 处理好信仰矛盾

Ⅶ 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那些困难,应该如何克服

目前应该有这三个困难因素:

第一,经济危机之后,世界整个经济在收缩。世界贸易实际是在收缩的。中国也在跟着收缩,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如果世界的贸易在收缩,中国的贸易也在收缩。这样造成了中国经济一个巨大的(转变)。我们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3,现在这1/3基本上没有了,开始变成负的了。这是我们经济减速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第二,从内部来说,国家经济发展到今天,也面临一个结构转型。我们的工业化进行了二三十年,到2010年、2012年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了顶峰。

第三,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经济周期本身的规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避免这个经济周期,只不过你的经济波动是可以大一点、小一点,中国的经济波动应该来说还是蛮剧烈的。

过去的周期基本上是大口径,算起来是每七年一个周期,这样算从2012年开始,我们下次的这个周期才刚刚开始。所以2016年大家要准备过一个苦日子,可能会是这一轮经济调整最困难的一年。

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如何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

从几个方面来看待经济困境问题改革开放十九载,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的前列。然而,长期的落后状况使我国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因此,若从练合指标来考察,我国的综合国力仍居于世界落后水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肯定成绩,但更重要的是要正视现实,善于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比较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快速发展。(一)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经济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效益不高,活力不足却令人担忧。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就一直提出要搞活国有企业,但究竟如何搞活,搞活的标志是什么,应该在多大的范围内放权让利,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如何相应调整等等实质性的问题没有落到实处。有关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虽然作了数次调整,从传统计划经济,到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到目前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公司制改造,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等,但有几个实质性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最突出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真正分离(

Ⅸ 如何克服中国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外部性问题

现实中,正外部性的活动有很多,例如新技术研究,因为它创造了其他人可以运用的知识;修复历史建筑,因为那些在这种建筑物附近散步的人会享受到这些建筑的美丽,并感受到这种建筑的历史沧桑。负外部性的活动就更多,最典型的就是河流污染,上游的工厂污染了河水,使下游的企业和居民必须付出额外的费用来获取清洁水源。但是,上游污染水源的人并不因此向因为一些人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此外,如建筑工地施工造成的噪声影响居民休息也是负外部性;汽车废气有负外部性,因为它产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烟雾;狂吠的狗引起负外部性,因为邻居受到噪声的干扰;还有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森林植被受到破坏等等。 这就引出了这样一种现象,即“公共鱼塘”现象。核心是:公共鱼塘的鱼是具有竞争性,而没有排它性的共有资源。之所以有竞争性,就是当一个人捕到鱼时,留给其他人捕的鱼就少了。因为既然鱼塘是公共的,那么这些鱼就并不是排他性物品,谁都可以去捕捞。可见,当鱼塘是共有资源时,会造成过度捕鱼现象。这对每个利益最大化的自利个人来说是好的,但对整体却可能产生危害。利润最大化的捕鱼有过分捕捞的趋势,可能会摧毁有商业价值的鱼塘生物。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危害?为什么要过分捕鱼呢?外部性是某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公共鱼塘过分捕捞是负外部性。当捕鱼者在鱼塘捕捞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鱼塘资源的享用。由于当事人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去决定自己捕捞时,并不考虑这种负外部性,结果是过度的捕捞会摧毁有商业价值的鱼塘生物。当外部性——一些行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缺口巨大的时候,个人有做以别人为代价而使其自身变得更好的事情的动力。 外部性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当不存在外部性时,生产者为了利润最大化进行生产,消费者为了效用最大化进行消费。当价格调节使供求相等时,生产者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消费者也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即整个社会就实现了经济福利最大化。但当存在外部性时,情况就不大一样了。当某项经济活动相关的双方都实现了最大化时,却给第三方旁观者带来了成本或收益。外部性使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发生扭曲,使生产者的私人成本偏离社会成本,这对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因为在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生产成本高于社会生产成本,生产者按照私人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的产量必然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因为外部经济造成的额外收益虽然并不由制造者获得,但从社会角度讲也是收益。同样,在有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生产成本低于社会生产成本(它造成的河水污染要由别人花钱消除,而这笔费用本应记在污染者的头上,使其私人成本提高),私人的最优产量也就高于社会最优产量。这两种情况都是没有使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或资源配置最优化。价格的自发调节没有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就是经济学家所学的市场失灵。换句话说,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价格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正如有磁铁影响时,指南针无法指出正确的方向一样。 如何解决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呢?一是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大多数人不乱扔垃圾,是因为这样做是错误的;绝大多数渔民遵守长江禁渔期的规定,是因为这样做是有价值的。二是市场办法。当使用同一鱼塘的渔民聚到一起进行市场谈判,做出互利的限制性规则时,可可能阻止过度捕捞问题。三是政府的管制或政策。由于通过市场化谈判解决外部性的困难,政府可以通过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阅读全文

与如何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困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