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09 04:05:22

『壹』 环境保护对经济好处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为主,而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气”,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要想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加大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从而实现环境、人、社会的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而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果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环境保护,或者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导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发展,也就导致经济发展愈加缓慢,满足不了人们的高要求。所以要想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就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与创新,谋求一条新的道路,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贰』 如何看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全球3%的水资源支持了80亿人口,而且分布不均匀。未来,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将愈来愈严重。面对水——我们中国领导人曾经说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没有几代“烟”的功夫,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水污染的严重性也随之达到了人民未成预料的地步;环境问题彰显出对未来生存——子孙后代的环境被我们这一代人所掠夺式的破坏,我们将要面临的、已经面临的思考;很快,中国领导人曾经所讲的话,也神话般地破灭了,后人将抨击指罪。
2010年,我们所看到的,不下雨就干旱,一下雨就水灾;我们缩手无策,干与天公试比高?谁能!我们正在接受老天的惩罚。大自然10000年形成的水系,被人们50年就破坏了,后患无穷。
人们奢侈的生活,昆明湖、太湖蓝藻的爆发,印证了“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富人的罪过、贫民的遭殃,钱堆起来了,......大家都喝矿泉水。我们小时候喝河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环境保护,污水治理,人类为钱所破坏的,还是要花钱去把它解决好。“不能说环保就是多花钱、通过增加成本保持可持续性,还要用创新的力量,保证企业赚钱,同时减少资源的损耗,为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更大利益。”
“淡水资源的缺乏、人口的增长,以及对更多更清洁水的消费需求的增大,都促进了净化技术的持续发展,”这种技术需求逐步增大,同时我们也看到它在海水淡化方面的增长潜力可以让干旱贫瘠而又沿海的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专业,大有前途。
尤其是化工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0”排放,地下的、地面的、空中的,问题都要解决。小伙子要学习,努力吧,为社会做贡献吧!人们期待着你们。
我的环境保护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 -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我建议,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叁』 经济发展对环境有何有利影响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总体状况与主要特点
世界经济呈现回升态势。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除,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将由1998年的2.5%提高到3.0%,2000年将达到3.5%。世界贸易组织估计,1999年全球贸易的增幅将达4%,高于上年的3.5%,2000年全球贸易将增长6%-7%。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计,1999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达到82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发达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发达国家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2.8%,高于1998年2.2%的水平,2000年将达到2.7%。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加快,特别是爱尔兰、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经济表现较好。日本经济开始回升,增长率转负为正。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快。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大部分亚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恢复速度超出预期,1999年亚洲经济增长可望超过5.0%。俄罗斯经济由下滑转向趋于稳定。
国际金融市场1999年显得相对平静和稳健。利率市场、汇率市场、股票市场虽不断呈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和跌涨,但市场依然运作有序并始终掌握在各国政府制定的经济金融政策所允许的波动范围之内。
尽管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比一年前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比较突出的是,美国股市过热,对外贸易逆差攀升;一些亚洲国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呆坏帐问题仍比较严重,外债庞大,经济结构调整进展迟缓;国际市场上原油等主要商品价格波动过大。综合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相互交织的趋势进一步凸显。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加速、信息跨国界传播、全球范围内生产资料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力高效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大国之间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活跃,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但是,国际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倾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凭借其实力,试图建立他们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一个由七国集团用实力说话的全球决策机制,操纵重大国际事务。谋求制定所谓的全球价值标准和经济规则,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同一价值基础”的社会制度体系,对趋异者不惜动用经济、技术、军事手段或和平演变方式进行分化瓦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发动战争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对待国际冲突和国际争端问题上,西方大国不受国家主权和现有国际法的约束,采取“说了算”的仲裁解决方式,甚至用武力威胁或军事干预手段消除危及其利益的因素。
2.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并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随着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日益重要。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目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1/3以上来自于信息技术部门。21世纪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都在抓紧制定和完善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创新战略,发挥政府的政策扶持作用,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3.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很多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美国新一轮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建立以知识社会和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结构,着力发展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生化技术工业。欧元启动后,欧盟加快了经济一体化进程,试图通过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来推动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东亚国家正推动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开放型转变,同时加速金融体系和公司管理结构的重组,实现以要素投入为主的供给结构向以生产率增长为主的供给结构的转型。
全球企业并购浪潮步入新阶段。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1999年度投资报告》显示,1998年大规模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主要发生在日本、北美和西欧三大经济区之间,全年并购活动涉及金额总计411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74%。1999年企业并购势头有增无减。企业并购出现了一些十分引人注目的新动向:一是跨洲和跨国并购频繁。强强联合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行业,并购额也不断创出新高,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巨额并购案例屡见不鲜。二是并购浪潮已经不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受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为迎接外国企业的竞争,大大加快了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的步伐。三是高技术领域的并购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产业融合现象。计算机网络业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使数字化技术向通信业、娱乐业等许多行业迅速渗透。
在大型企业相互兼并的同时,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最近二三十年迅速崛起的高技术产业中,由于要求从业人员有更高的创造性和企业有更高的应变能力,中小企业的优势更加突出。高科技中小企业是支持美国近8年来经济持续繁荣的最重要因素。法国中小企业吸纳全社会70%以上的就业。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增加出口、实现社会专业化协作、培育企业家和进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优势和作用。
4.国际金融体系酝酿改革。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和金融界普遍认识到,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是由有关国家内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引发的,但与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也有直接关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全球金融监管机制势在必行。1999年4月,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春季例会上,IMF批准设立应急信贷额度计划,旨在通过向受到金融危机威胁但还没有陷入危机的成员国提供贷款。1999年6月,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提出重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设想:建立一个金融市场稳定论坛,以加强各国在金融市场管理及运作规则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国际金融与货币委员会”,加强对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督,增强防止金融危机发生的预防机制。但是,由于西方大国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中的政策主张存在较大分歧,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展不大。但国际社会已开始重新思考近年来美国和IMF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各国也开始重视改革本国金融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影响和主要对策
1.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关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等新情况。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但注重扩大内需,不是不要发展开放型经济,更不能忽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抓住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促进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要继续把吸引外资作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要内容,通过扩大开放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宽引进外资和高技术渠道,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开发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高技术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
2.顺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潮流,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与机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能否在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经成为竞争的焦点,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既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加强技术创新,关键是要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的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与机制。特别是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3.积极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逐渐融为一体,国界已被打破,我们在国内外市场上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从产业结构来看,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农业和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一般制造业已对我国相关产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面对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一些产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国际竞争,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在眉睫。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看,全球化导致的生产集中趋势,在一些领域有可能逐步形成少数几家巨型寡头公司独占市场,众多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的市场格局。要适应国际经济结构重组的新形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要用高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不失时机地加速发展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高科技和高技术产业,带动和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把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同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跨越发展道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要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这些企业在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同时,重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4.加强金融监管,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国际金融业日益国际化、自由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国的金融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产业性、行业性、专业性的局部问题,而成为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影响的全局性问题。现代金融工具发展日新月异,金融监管难度不断加大。适应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完善金融监管系统,提高金融监管水平,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在增强防范能力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

『肆』 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环境污染包括了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锐减和树木砍伐,物种灭绝,噪音污染等等内,随着这些污容染的日益严重,尤其是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和难分解的物质流入到江河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污染,也导致了江河的富营养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这些违反自然常规的活动不仅给企业增加了处理的成本,同时也破坏了环境和资源的平衡,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影响巨大的。社会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治理,每年所消耗于环境污染上面的资金和人力也是逐年增加,当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快时,对经济发展的社会影响就会越大,我们处在一个资源亏乏,人口众多的社会,环境污染间接性的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大量的资源流失,所以减少污染和无污染是必要的,不要“先污染,后治理”。

『伍』 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导致能源资源与环境的制约加大。

长期以来,能源资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物质基础。随着对外部能源资源的需求日益上升,能源资源瓶颈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中国经济也由此与国际市场的能源资源供应风险密切联动。这其中,能源资源的可获得风险与价格风险尤其值得注意。

能源资源的持续可获得,既要拥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也要保持供应来源的稳定性和能源资源的运输安全。并且,保持国际市场上能源资源价格的稳定更非易事。

因此,能源资源瓶颈将是中国经济必须面临的长期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得到彻底破解。

与此同时,过去许多地区和领域以能源资源的粗放利用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控制环境污染的存量和增量的持续上升,必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加以统筹解决。

(5)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扩展阅读: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社会经济:

1、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以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为引领,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我们才能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2、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

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

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

『陆』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否共存

可以共存的。

  1.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相互制衡的,相对内陆城市或者一些偏向重工业的地区来说,环境治理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工厂,厂矿等生产,会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地方可以通过更新工业生产技术,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新产业等措施带动经济发展,一方面也可以同时推进环保政策和环保工程的进度。比如旅游,电商,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产业拓展和发展都能有效解决传统工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两者是可以共存,同步发展的,主要政策还是在于高层的方向把控和细节的部署调节。

『柒』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

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

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7)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铁路、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污染和影响。

『捌』 对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在一个国家内部,地理位置有时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很重要.对于国家,地理回位置对国家的答经济发展有时也有重要影响.
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地理位置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一般与国家面积的大小有关.国家的面积越大,国家的地理位置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显的越次要.原因是国家的面积越大,国家总有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方,人口自然会在这些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方集中,照样能利用优越地理位置的好处.比如,面积大国一般都临海,都可以利用临海优势.
地理位置可以通过是否临海,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国家是否临海,对经济发展有时会有影响.临海的国家相对来说具有海洋交通优势.因为国家之间最主要的交通,是以海洋交通为主.是否拥有便捷的海洋交通,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拥有便利的海洋交通,可以实现便利的国际贸易,获得其它地方的自然资源.可方便出口自己的优势自然资源或产品,也可以方便的吸收外来资本投资,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比如劳动力优势.

『玖』 如何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的矛盾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的矛盾日益增大。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从三个方面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一、由单纯注重GDP增长向注重绿色GDP转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GDP增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各地为追求GDP增长速度都不懈努力,但不少地方GDP上去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环境污染。为此,从现在起,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推行绿色GDP核算,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控制低产出、高污染的投资项目,优先保障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税收贡献大的项目,鼓励集约型、规模化开发,确保优势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二是在提升传统产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提升高新企业的产值比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发展循环经济,以环境管理认证为切入点,限制企业排污,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废气、废渣、废水及生产垃圾的综合开发利用。四是要加大查处排污行为,坚决刹住乱排乱放的现象。
二、由“饥不择食”到“择优录取”转变,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为改变落后面貌,近几年,各地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招商初始阶段,为吸引外商投资,在用电、用水、用地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然而,如果初始招商阶段“饥不择食”,粗放、盲目招商,就会造成了土地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制约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对第二次西部大开发和省市区域战略的实施的机遇,东部地区许多制造业会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要从初始时的“饥不择食”中转变过来,按照产业发展规划方向,开展定向招商,科学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控制污染企业的进入,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优先引进耗能小、污染小的清洁型企业,对有污染排放的企业,严格按照污染物排放的有关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和审批,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一律不办。对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在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严格要求同仿亩州步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后,环保部门严格按有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才允许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千万不能走东南沿海“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三、由“小而散”向“大而强”转变,处理好产业集聚与资源集约的关系
产业集聚是提高区城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行业越集中,资备蔽源利用率就越高,污染的治理也就越容易。我们要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主要载体,按照节约、集约的发展方向,大力倡导工业进园,推动产业园区化。通过减少零星工业用地供给等措施,逐步使有技术、有规耐隐模、有税源、污染小的项目进园区发展。在抓好工业园区的同时,必须着力抓好环境保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不足、环境压力、土地限制将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及早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树立“环境也是资源”、“环境也是竞争力”的思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以提高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环境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