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区经济经济发展报告

区经济经济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08 10:04:12

Ⅰ 求一个经济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镇 2010年上半年财政
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增收入、打基础、兴产业、扩总量、重科技、保民生”六个重点,以全面实施“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二级公路建设、XX小城镇建设二期开发为重点,加大XX经济区和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力度,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确保了上半年财政和国民经济及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将1—6月的财政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0年1-6月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1-6月地方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10年1至6月全镇完成财政收入677.6万元,其中地税完成231.6万元,国税完成446万元。
地税口(含新马街和柏林):2010年,县下达我镇地税口税收任务1400万元。1—6月,全镇累计实现地方税收收入231.6万元,完成年计划数的16.54%。比上年同期的166万元增加了65.6万元,增长了39.52%。其中分税种完成情况是:营业税完成79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37万元;资源税完成15万元;城建税完成21.7万元;房产税完成9.4万元;印花税完成3.3万元;土地使用税完成5.2万元;土地增值税完成0.2万元;契税完成2.3万元;烤烟税完成36.8万元;其它收入完成21.7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完成16.3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完成5.4万元)。
国税口:全镇1-6月实现国税收入446万元。
(二)1-6月地方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10年1—6月,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3万元,完成全年预算数331.3万元的49.2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0.6万元,占年预算数的56.52%;科学技术支出1.4万元, 占年预算数的36.8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2.5万元,占年预算数的35.21%;农林水事务支出20.3万元,占年预算数的42.83%;医疗卫生支出5.5万元,占年预算数的32.93%;社会保障及就业(退休人员)支出42.7万元,占年预算数的44.48%。财政支出保证了公职人员工资的按时发放和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确保了全镇重点支出,使全镇确定的各项工作重点得以落实。
(三)1-6月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收入情况:1-6月,镇属各所站共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7.38万元。支出情况:鉴于各所站预算内公务费无法安排,镇政府减少了资金调控力度,以确保各所站机构的正常运转, 1—6月各所站预算外资金支出共计1.99万元。
(四)各项税收征管措施的落实情况
为确保税收任务的完成,我镇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改进和完善税收征管手段,依法征税,加强税务稽查,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税行为,大力清缴欠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把财税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领导,及早采取有力措施,深入相关企业调查走访,摸清税源。确保税收任务的完成,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二是严格执法,依法治税,加强税源控管,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整顿和规范地方税收秩序,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三是加强税收征管,强化服务意识,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五)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1.提高认识,逐月对财税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按季度对新财源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比,做到计划早安排、措施早落实。
2.紧紧抓住烤烟生产这一大支柱产业不放,在巩固老财源的基础上,培植新财源,加快财源建设项目发展。
3.认真分析,协助地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尽量做到应收尽收。
4.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增强预算约束,强化支出管理,树立节支就是增收的意识,严格财务管理,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5.按照“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与地税部门一起做好协税护税工作,对一些重点税源进行监控和清缴,千方百计组织收入,保证应收尽收。
6.认真做好2010年的预算编制工作,按照《预算法》规定和财政工作管理的要求,真实、准确地进行财政预算编制;在资金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我镇以预算收支平衡为目标,始终把握好“适度从紧、厉行节约”的财政政策,结合我镇实际,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加强预算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施收缴分离,严把支出关,将有限的预算资金用好用实用出效益,杜绝了支出的随意性。
7.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努力提高当家理财水平,在“人、车、会、话”上挖掘节支潜力,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和范围,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8.抓好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严格纪律约束,做到执法公正准确。通过财政检查和会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按部门预算的安排使用,统筹平衡各部门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预算安排的合理性。
9.认真按照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切实缓解乡镇债务风险,继续做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使财政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二、2010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1-6月,我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22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工业总产值81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00万元。各项存款余额25559万元,比年初的19329万元增加11630万元,增长60.17%。各项贷款余额6520万元,比年初的5742万元增加778万元,增长13.55%。
(一)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
一是积极抓好大春生产工作,共种植农作物6.6万亩,其中:种植水稻1.48万亩,玉米1.46万亩。目前,共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2次,农作物普遍长势良好。二是认真抓好烤烟生产工作,严格技术方案,圆满完成了县下达的7400亩烤烟种植面积。现烤烟已进入中耕管理阶段,部分烤烟即将进入烘烤阶段。三是积极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壮大核桃、桔子、八角、杨梅等生态经济林。今年上半年规划落实了2500亩核桃种植地块,占县下达任务数2500亩的100%;完成农民自用材审批7证56立方米,完成商品材审批62证7000立方米。四是抓好2010年度发放的314.5万元及历年累计发放的畜牧贷款的跟踪问效工作,以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和种草养蓄示范基地建设及培养科技示范户为重点,做强做大畜牧产业发展。上半年,对多依坪、拉孩两个村小组108户农户实施了圈舍改造,户均改造面积40余平方米,可饲养生猪30余头。全镇生猪存栏33895头,出栏32410头;大牲畜存栏12382头,出栏2919头;家禽存栏19万羽,出栏15万羽;肉类总产量达2987吨。五是抓住机遇,立足劳务市场需求,加强外出务工者技能培训。目前共开展培训2期300人,有组织输出务工人员100人,实现劳务收入约60万元。六是加快推进全镇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认真组织各村积极申报,2010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涉及全镇13个村委会38个村小组,共1950户8382人,计划总投资3295400元。
(二)工业生产保持增势,整体经济效益有所提升。
一是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镇全社会工业完成产值8100万元,同比增长6%。二是产销衔接保持较高水平。
(三)引资项目带动工作成效显著,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招商引资会议精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招商引资环境明显改善。
(四)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私营企业快速增长。全镇乡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480户,从业人员2702人,营业收入达2308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531万元;私营企业16家,从业人员955人,营业收入达841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479万元;个体工商户1280户,从业人员2592人,实现营业收入14670万元,利润总额1872万元。
(五)充分整合资金和物资,积极发挥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在巩固已建成的小康村、温饱村、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立足镇情,积极探索完善新农村建设后续管理的有效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确保群众增收致富。二是按照县委、政府提出“以村为单位、整合资金、连片开发、整县推进”的各项要求,抓好29个村民小组的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把岔河、老戈木、达嘎三个村建设成全县最亮丽的新农村、建成XX的后花园。截至目前,今年立项建设的29个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完成40%左右。三是紧紧抓住中央各项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六)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投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认真落实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落实“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积极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综合治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二是教育改革力度明显加强,积极争取资金对全镇的乡村小学进行了改造,严令禁止教育乱收费,认真贯彻“两免两补”政策。1—6月,共有1594名学生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补助金额达96.8万元,全部免去教科书费和学杂费。三是民政工作有序开展,至2010年6月底,全镇已纳入农村低保3128户3877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116.83万元,纳入城镇低保765人, 最低生活保障费69万元,发放救济粮2.48万公斤,办理结婚登记212对,办理离婚登记6对。四是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建立了公共卫生突发性应急机制,村卫生室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41588人。五是认真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六是文明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民素质不断提高。七是社会治安形势平稳,人民安居乐业。今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严打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镇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总之,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民政、残联、环保、统计、审计、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社会稳定得到维护。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为确保我镇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要突出抓好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年度预算,增强预算的刚性,控制临时预算支出,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专项资金的跟踪、监督、检查,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使用。
2.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粮食生产,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烤烟中耕管理,认真做好烤烟收购相关准备工作;加快畜牧业发展,以养殖协会为龙头,走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道路;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劳动力就业机制,强化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认真组织实施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
3.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继续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真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实行规范化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控制目标;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引进各类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扩大覆盖面。
4.以XX小城镇二期开发为契机,推动城镇经济健康发展,打造中心城镇服务平台。因地制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合理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强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经济的组织引导,促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树立劳务“品牌”,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5.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与储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6.继续协助抓好文天二级公路(XX段)建设工作。
总之,XX镇要追赶全县、全州、乃至全省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在下步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将紧密联系镇情,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找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紧紧围绕小城镇建设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而为XX经济的发展增添新鲜血液,逐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力不足的问题,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协调健康发展。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二O一O年七月十九日

Ⅱ 写某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一部分是写经济的基本情况还是写取得的成绩呢。

先写一下经济的基本情况比较扣题

Ⅲ 发展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怎么写,怎么样写是体现发展经济呢我现在的思路只是找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51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前沿科学,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Ⅳ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态势有哪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一些新动向,区域经济呈现六大态势:
一是区域政策版效应和规划引导权作用不断显现;
二是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呈现“西快东慢”、增长分化态势;
三是“三大战略”对我国重点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是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五是区域创新能力东高西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六是区域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

Ⅳ 写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经济发展情况怎么理解,是写经济中取得的成绩吗,还是写经济运行的情况。

首先是县内经济环境,概括说下本地区的经济状况,县内商场数量、情况,分析下县内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类型以及需求,针对这些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建立大型商场带动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提高知名度等方面。

Ⅵ 如何加强县域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3.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通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户籍、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社会管理机制。
4. 坚持特色发展。发挥资源、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形成县域经济特色。因地制宜,将优势产业做出特色、将特色产业做出规模。注重特色园区、特色项目建设,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5. 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增强活力、凝聚动力,加大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实行多元化招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县域中小微型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推进中小微型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壮大县域非公有制经济规模,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农业领域。
6.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着力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加大水土保持、工业源头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和城乡之间交叉污染。
三、推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点
7. 以水利和路网建设为核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县域水利、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和抗灾避险设施建设。完善交通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标准,提升通达、通畅能力,连通省际、市际断头路。加快县域电力的扩容提质,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农村通信全覆盖,逐步实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切实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加大洞庭湖和病险水库治理力度,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塘、坝、堰等小型水利设施改造,全面提高防汛抗旱、防灾减灾能力。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统筹中心镇、中心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
8. 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途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提高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立足县域现有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以技术改造、创新发展为突破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现代工艺,做强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落后产能。发挥县域优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县域产业园(集中)区,完善产业园区布局规划,明确功能定位,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引导资源要素、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支持县域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县域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增强县域工业发展活力。
9. 以县城和中心镇为着力点,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做大做强县城和中心镇,加快中心村(社区)发展,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社区)为基础,交通干线为主轴的新型城镇体系。重点突出县城扩容提质和功能完善,将产业园区建设与县城扩容提质有机结合,提升县城的承载力、带动力和辐射功能。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配套、产业特色鲜明、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及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镇。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促进资本与人口向中心镇聚集。加快省际边界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镇域产业,提高管理水平,推进省际边界城镇之间交通、旅游、商贸、物流、人流的对接,建设一批省际边界重点镇,使其成为省际边界区域性经济中心,推动具备条件的省际边界乡改镇工作。
10. 以农业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为支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农业基础地位,用现代工业和科技装备改造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县域内每个主导产业重点打造1—2个骨干龙头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产业基地,做大做强粮食、生猪、油料、果蔬、棉麻、茶叶、烤烟、水产、竹木等优势产业。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提高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实施现代种苗工程,提高农产品良种覆盖率、优质率,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着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着力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注重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推进农产品品牌整合,每个产业形成3—5个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农民素质提升。
11. 以生产和生活服务为主要内容,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配套服务。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县域主导产业融合互动。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形成便捷高效、规范有序、联通国内外的物流网络。适应加快县域城镇化要求,大力发展商贸、餐饮、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新建一批农村综合性市场,加快建设县域商圈、商贸重镇等。大力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抓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信息、农村金融保险等社会化服务。
12. 以地域文化和乡村旅游为内涵,加强文化旅游建设。统筹推进城乡文化建设,实施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推动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整合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等重点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加强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合理利用,加快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13. 以资源节约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引导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依靠科技加快县域新型工业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传统工业的技术含量,加强高新技术对工业的渗透嫁接,提升传统工业产业,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好良种繁育、农业生物、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集约化高效养殖、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农业新技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形成国家扶持与市场引导、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到县市创办经济实体,促进县市、院(所、校)对接,开展科技合作。
四、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14.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适当调整市、县财政收入分配,促进财力分配向县域倾斜,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增强县级政府可支配财力。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使用限制,使县级财政有更大的调剂空间。实行分类分档配套,视情况逐步降低公益性建设、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的县级配套。支持县域产业发展,从2012年起,增加省县域经济工作引导资金。创新财政扶持机制,实施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工程,每年扶持3个特色产业,每个特色产业集中扶持3个重点县市区,每个重点县市区扶持3年。整合现有相关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鼓励撤乡并村,每撤并一个乡(镇)、村由省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并列入补助基数。探索研究建立流域内生态补偿机制。
15. 强化金融支撑。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县域新增贷款占全省各项新增贷款的比重,到2015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县域存贷余额比达1∶0.55以上。开发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推动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共同发展。引导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等到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支持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成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力争5年内每个县市区设立一家村镇银行。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支持每个县市设立1—2家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对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实行差别授权管理,下放授信审批权限。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组建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为信贷资金介入创造条件。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引导规范农户和农村中小微型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资金互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住房及宅基地、农业机械、水域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试点。对县域内工业园区、中小微型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主体,开展信用评定,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继续做好现有农业保险项目实施工作,积极探索将农房、土地规模流转及地方农业支柱产业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抗风险能力。实施“县域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
16. 加强用地保障。确保科学发展用地需求,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项目。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央企等战略性投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分解下达土地使用年度计划时予以统筹,纳入所在市州计划,对于重大项目征收耕地所在市州、县市区不能占补平衡的,实行跨市跨县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县域产业园区倾斜,县域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与农村村庄整理复垦和新造土地增量挂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依据项目投资强度确定用地规模,减少园区非生产性配套设施,严格控制厂区绿地面积,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率。盘活土地存量,对未按照土地用途用地、达不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过低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收回并重新进行招商。
1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县域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选调生”和“三支一扶”人员的选拔制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着力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把经济管理经验丰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人才交流到县域各层次领导岗位,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定期选拔优秀干部到县市区工业园区或企业挂职或任职,鼓励技术人员和海外留学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到县市区创业,对县市区引进的高级技术人才(博士或具有高级职称)到县域经济领域创业满3年的,由当地财政给予一定补助。继续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每年从全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选派技术人员到县市区、乡镇挂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眼县域产业提升和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切实培育县域技能型人才。县市区要加大统筹力度,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统筹区域内各类专业培训。
五、加强组织保障
18. 加强组织领导。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重大事项,组织、指导、协调、考核全省县域经济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制定支持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服务到位的工作格局。市州要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指导和支持,要保持县市区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无特殊情况至少干满一个任期。有计划地选派经济强县市区的领导到经济欠发达县市区任职,加大县域干部与省直、市直干部交流任职和挂职、跟班学习的力度。建立全省县域经济运行综合分析制度,对县域经济运行中倾向性、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县域经济区域协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19. 扩大经济管理权限。按照“能放则放、权责统一”的原则,选择浏阳市、耒阳市、澧县、沅陵县为扩大经济管理权限试点县市,试点县市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外,享受与地级市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省级行政审批权,试点县市能够办理的(除国家另有明确规定以及水电、矿产开发等涉及环境、资源保护等项目外),原则上直接放权或委托给试点县市。试点县市可直接参加省及省直部门召开的相关会议。试点取得经验后,扩大推广范围。县市区争取上级支持的项目申报实行双轨制,不需市级配套资金及平衡安排的项目由县市区直接报省,国家、省的项目资金由省直接安排到县市区。
20.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锐意改革,敢于创新。在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优化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措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实行部门联企业、领导联项目负责制。建立健全部门协同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创新、知识产权、投资融资、管理诊断、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指导、信息化等服务。建立法治、阳光、规范、效能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打造诚信政府,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强化信用自律。
21. 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实行不同类型县域经济考核评估,从2013年起在继续以规模总量为主考核经济强县市的同时,按长株潭、湘南、洞庭湖、大湘西四个区域,对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实行分类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体系,新增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开放经济及社会发展等指标。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将县域经济发展实绩作为县市区主要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大表彰奖励力度,每年对上一年度经济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进行通报表彰,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阅读全文

与区经济经济发展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