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29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最严重后果是什么对世界局势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这次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专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它属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1933与1929年相比,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了2\3,三千多万工人失业,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美国由于罗斯福新政很快走出了危机,而意大利,德国,日本因处理不善而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二战也就是反法西斯战争就是由这次经济危机引起的
B. 1929-1939经济危机给德国的影响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十分严重。当纽约股票交易所在1929年10月“黑色星期五”崩溃时,它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力首先严重地震动德国。危机期间,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下降幅度仅次于美国的46.2%,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农业生产下降了30%。经济危机使德国的社会局势更为动荡,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起来。
2,德国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德国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与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经济危机是纳粹运动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德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历史传统是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
纳粹党的宣传纲领骗取了德国广大民众的支持。
希特勒迎合了德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凡尔赛条约的憎恶与反对,进行了蛊惑人心的宣传,骗取了人民的支持。这是希特勒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对纳粹党的支持。
所有这一切,都为希特勒的上台,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政治基础。
C.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
爆发原因如下:
1、具体原因
(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2、根本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4、政策原因
各国国内政策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3)1929经济危机影响扩展阅读: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
1、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危机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7.2%,其中美国下降40.6%,法国下降28.4%,英国下降16%,日本下降8.4%。主要国家的生产退回到20世纪初或19世纪末的水平。
2、企业大批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经济损失严重
危机时期,倒闭的企业数,美国达14万家(另外还有近1万家银行),德国为6万家,英国为3.2万家。资本主义世界的全失业工人超过3000万,加上半失业者,则达4000~4500万。
1932年,按完全失业工人计算的失业率,德国为43.8%,美国为32%,英国为22%。由于股价暴跌和生产停工而遭受的经济损失达2600亿美元,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
3、世界商品市场急剧萎缩,关税战、贸易战加剧
美国于1930年将应税进口商品平均税率提高到53.2%;英国从1932年起实行帝国特惠制;德国限制进口量;法国实行进口配额制。结果,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世界贸易额缩小2/3,退到1919年的水平。
4、世界货币秩序遭到破坏,金本位制崩溃
1931年7月,德国实行外汇管制;同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
D. 1929年经济危机对中国有影响吗
权威回答:
为何在1929年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以下是我的解释:
第一点:关于经济大萧条的成因一直众说纷纭。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认为市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策略来刺激需求,从而带旺经济。这一点成为了五、六、七十年代时人们普遍的看法。现任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认为是因当时美国兴起了消费借贷所致。持续性的借款终使美国人个人债务日增,而所造成的消费热潮也就在大萧条时期结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佛利民则认为是当时美国政府在大萧条前对经济做了很多管制所致,尤其是对银行的管制,使银行无法对货币需求做出反应,在通货紧缩下导致经济大恐慌。
当时世界经济还未扩张到世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还未有一种稳定可靠的经济模式可循。世界性的经济市场还未出现,虽然有人讲1929年经济危机是由苏联的木材引起,但是实际是美国的借贷过盛,银行反应不及时为根本原因。其前提是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与美国都有扩大消费的倾向,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造成生产过剩的原因。
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国内正是民族资本家蓬勃兴起之时,当美国经济崩溃,大萧条之时。中国加紧发展民族资本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相比增长187%。政府还趁美金,英镑等货币贬值之际,大幅偿还北洋所欠外债。至1932年底,基本偿清了北洋政府所欠外债。并且还大量购入生产设备,使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波及日本。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进一步扩张,日本借机制造了9.18事变。
E. 1929年经济危机直接或间接的对全球金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在财政金融方面,银行信贷系统崩溃。1929~1932年,美国有5万家银行倒闭,1933年达到11703家。继美国之后,英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1931年5月,维也纳一家主要银行——信贷银行破产,随即引发了德国一家大银行达姆施塔特国家银行破产,德国全部银行交易所被迫关闭。
F. 1929年经济危机给西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一,它范围特别广: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
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
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伴生现象,但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也并不多见.
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从各国国内看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改善生活状况,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G. 1929---1933经济大危机对世界有什么影响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A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版即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权危机和世界1.各国为摆脱困境,在经济上打起贸易战关税战,原有的世界市场四分五裂,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2.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困境,加紧殖民掠夺,加剧各列强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矛盾局势的紧张;
B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即由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转变为国家全面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企业干涉的先河;
C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世界性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当时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得以集中充足资金进行工业化建设,在经历危机的阴影下,苏联得以得到较大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后,西方各国纷纷效仿苏联实行国家干预经历。但是苏联在此段时期发展是片面的经历,农业和第三产业长期以来较为落后,导致其发展不平衡,最后斯大林模式的僵硬体制导致了苏联解体,是根本原因。
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学业进步0(∩_∩)0
H. 受1929年经济危机影响全球农业受到什么样不同程度的影响
1929年,经济危机发来生后出现了农业危自机。农产品销售额大幅度下降,德国几乎下降一半,美国下降一半有余。为了确保大地主和交易所大亨谋取暴利,资本家和大地主曾有计划地大量销毁农产品、食品和原料。例如,美国焚毁小麦和玉米,巴西焚毁大量咖啡,丹麦大肆屠宰乳猪。
I. 1929-1933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是
一、具体原因
1、贫富差距过大: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内购买力低于生产容能力。
2、信贷消费过度膨胀,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
4、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的影响,使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二、根本原因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直接原因
股票投机活动猖獗,掩盖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四、政策原因
各国国内政策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9)1929经济危机影响扩展阅读
危机影响
1、经济上的调整恶化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等。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2、引发政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旷日持久,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J. 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对德意日的影响
希望可以帮到你,
如果对你有帮助亲记得采纳下
论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对苏美关系的影响
《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2期
【内容提要】1929-1933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由美国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美国及世界经济遭受重创。这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也改变了美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而苏联经济却在此期间取得较快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苏美两国面对经济危机的局势以及世界政治局势的变化,开始在摩擦中寻求改善两国关系的途径以应对变化了的国内外形势,最终两国在隔绝了 16 年之后确立了正常的国家关系。
【关键词】经济危机 美国 苏联 苏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 D819【文章标识】A【文章编号】1009-721X(2011)02-0123-(14)
1929 年发端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仅给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重塑了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分裂,改变了一战后以战胜国和战败国来划分的格局,开始以民主和极权来区分不同的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地位则得到了提升。这不仅是因为苏联经济在大危机中风景这边独好,经济实力得到了提升,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美国最终承认了苏联,双方在 1933 年 11 月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在当年的剩余时间里,苏联还与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三十年代所发生的这些变化,都是在 大危机的影响下发生的。
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下的世界及苏美经济
(一)经济危机下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
在大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批企业破产倒闭,致使其工业生产普遍曹广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湛江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124下降。1933 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较 1929 年减少了 37%以上,退到了 20 世纪初的水平;[1]失业人数及比重也迅速上升,如:英国 1929 年的失业人数是 121.6 万人,失业率为 11.0%,而到 1933 年上升到了 252.1 万人,失业率上升至 21.3%;[2]美国的失业率从 1932 年的 3.2%上升到 1933 年的 24.9%。[3]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不但没有增长,相反呈下降趋势: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的工业生产总值分别下降了 40.6%、32.9%、23.8%、34%、36.7%。[4]各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同样下降:英国进口贸易额从 1929 年到 1933 年下降了 44.7%,出口下降了 49.7%[5];德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也分别下降了 63.8%和 68.7%[6];法国进出口贸易额同样呈下降趋势,分别为 51.2%和 63.2%[7]。资本主义世界的总体情况可以从下表中得到更直观的体现。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状况[8]
年 份
工业生产指数下降到(%)
工人失业人数(万人)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的社会发展陷入了严重的无序状态,激化了各种矛盾。在各国国内,表现为社会情况愈加复杂,政治局势不稳,各种政治势力乘势崛起;在国际上则表现为战败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一战战争债务方面的矛盾更加尖锐。各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家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最明显的是美国在 1930 年通过的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关税战。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也开始兴起,试图利用人们因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困境而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来转嫁危机,解决本国问题。这就使得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冲击,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势力均衡受到破坏,世界局势开始发生动荡。面对这种新情况,作为世界大国的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利益及稳定国际局势的需要,必然要对自己的外交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新形势下的世界局势。
(二)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经济形势
经济危机发源地的美国所遭受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从1929年到1934年,美国GDP 从3147亿美元下降到2394亿美元,5年时间下降了24%;1933年的 CPI 比1929年下降了24.6%。[9]危机期间(1929-1933年),美国主要工业部门的降幅分别为:采煤65.6%、生铁86.7%、炼钢84.7%、汽车92.1%、机床制造96.3%、住宅建设95.5%。[10]出口下降了68.0%,进口下降67.0%[11],都超过了一半以上。美国在危机爆发后的前三年,外贸从90亿美元跌至30亿美元[12]。另外,1929至1932年,美国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13]危机还导致美国工人及其他劳动者纷纷被逐出工厂和农场,仅登记在案的全国失业人数就从1929年的155万人增至1933年的1283万人,失业率由3.2%增加到24.9%。这样,1929年开始的大危机使美国整个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从根本上动摇了那种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我”进行“调节”的信念。由于危机的打击,不仅美国国内的情势出现不稳,而且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开始趋于紧张。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美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保护主义、金本位、一战战债等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同时德意日等国也开始在外围挑战美国的利益。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局势,美国开始改变对苏联的看法。美国态度的改变,除了上述原因外,还与苏联在危机期间经济实力不降反升不无关系。出于经济与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开始认真对待苏联所提出的有关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建议。
(三)经济危机时期苏联经济的状况
资本主义国家经历经济危机困扰的时期,也正是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期。苏联此时的经济非但没有受到这一波经济危机的影响,相反在某种程度上借助资本主义国家在困境中急于寻找产品的销路和技术转让的出路,奠定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从而使苏联经济在这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苏联占世界工业产值的比重在 1928 年为 5%,1937 年则上升到了 10%[14],这说明了苏联经济相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呈现出了快速增张的势头,且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一五”计划头四年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913 年为 100%),1932 年同 1928 年相比增长了 202%(1928 年同 1913 年相比只增长了 132%)。[15]工业生产指数(1913 年为 100)1929 年为 132,之后逐年增加,到 1933年增长至 281。[16]
这些成就与苏联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有很大关系。“一五”期间,苏联各年度基本建设投资额分别为:1929 年 8.3 亿卢布、1930 年 13.9 亿卢布、1931 年20.2 亿卢布、1932 年 23.5 亿卢布、1933 年 19.4 亿卢布。[17]同时,1928-1932 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工业占 38.0%,居首位,比农业(15.6%)和运输邮电(17.7%)的总和还要多。[18]到1932年底,工业总产值比一战前增长了334%,工业已占到国民经济比重的 70%,由此苏联跨入了世界工业国的行列。[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