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南省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困难有哪些
投资拉动的后劲不足。一是拉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欠缺。1-8月,全省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25.9%,而全国平均在50%以上。亿元以上项目个数、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占比均居中部六省末位。二是新增贷款指标限制了后续投资发展。湖南省2013年新增贷款计划指标到9月底只剩200亿元,仅剩全年计划的10%。部分银行已用完全年额度,只收不贷。三是受国家不动产登记政策影响,市民观望情绪比较高,投资性购房受到限制,房地产投资不温不火。四是始于2008年的高速建设高潮已经接近尾声,集中进入通车扫尾阶段,大多是续建项目,新增项目极少。
❷ 国家为什么不重视湖南省发展经济
国家并没有不重视湖南省发展经济。在2019年末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工业、投资、出口等指标逆势上扬,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要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就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要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新技术、新模式为传统企业赋能。
(2)湖南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保持“稳”的主基调,迸发“进”的新活力,湖南省经济呈现出“好”的总态势。产业更“新”,发展后劲更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落地成长,高端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智能+”赋能制造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有望突破6000家。
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逾6000亿元,同比增长11.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底色更“绿”,可持续性更强。绿色生产方式渐成潮流,成为企业、行业的自觉选择。
湖南传统铸造行业中,金龙智造有限公司演绎了一出井盖“变形记”。公司过去生产普通井盖,能耗高、附加值低;现在生产的井盖,既减少能耗降低成本,还增加了新功能:井盖既是水质环境的“监测站”,也是5G信号的“发射站”。依靠绿色转型,这家工厂近两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
❸ 常德市到湖南省中地位如何和长沙的发展有何不同常德经济会赶超长沙吗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 常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常德是中国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 常德资源物产丰饶。粮、棉、油、茶叶、柑桔、杨树、淡水鱼类、淡水珍珠等产量居湖南省前列,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境已探明矿藏145种,其中雄磺储量亚洲第一,金刚石、石煤、芒硝储量为全国之首,磷矿、石膏矿、膨润土等蕴藏量和产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形成了烟草、铝业、电力、食品、纸业、纺织、机械、建材、医药、电子等主导产业,建成了德山高新技术工业园和11个县级工业园区。
常德山水风光秀美。属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湖区地貌俱备,生态环境优良,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繁多。中国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千年佛教圣地夹山寺、湖南屋脊壶瓶山、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常德诗墙”等景区景点享誉中外。常德还与世界著名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紧邻。
已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常德,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风景(旅游度假)区3个;有各类旅游住宿接待单位近300家,标准客房近万间,有旅行社28家;出租汽车1800辆;已开通国内航线六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线看近十条;石长铁路和枝柳铁路交汇于此,319、207两条国道贯穿全市,交通便捷通达,国际直拨电话通达所有国家和地区,电话入户率为湖南省第一,常德信息港、多媒体通讯网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国际邮政汇兑、电子信函等业务均已开通、通讯快捷方便。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成为一座集观光游览、考古探幽、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全天候多功能现代化旅游城市。
现在的常德正在深入开展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等项创建活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常德市2001年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常德市将建成人口80万至120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 一、久负盛名的农产品优势
常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全市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均居全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全市九个区、县(市)中有8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个是商品棉基地县,5个商品鱼基地县,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1个综合农产品优质商品基地县。多年来,常德的农业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先进的种植业,还有较发达的养殖业和林果业,农副产品非常丰富。农产品除粮、棉、油、猪、鱼、珍珠居全省前列外,果、麻、糖、茶、茧、烟、牛、羊、禽、蛋、龟、鳖、膳、牛蛙以其出产多、品质优而闻名全国。主要作物最高年产量:粮食330多万吨,棉花11万多吨、油菜籽37.5万吨,2001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98亿元(90年代不变价),在全省名列前茅。近些年开发出来的金健系列粮油产品、洞庭水殖系列水产品、洞庭大闸蟹、汉寿中华鳖、石门马头羊、张老头牛肉干、桃源大叶茶、东山秀峰茶、石门特早熟柑桔、津市甜酸藠头、武陵酱板鸭等大批优质农产品,己跻身国内市场,蜚身海内外。仅汉寿县每年投放市场的商品鳖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甲鱼之乡”。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从常德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提出了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发展战略,即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市的优质牧草和饲料粮、优质速生丰产杨树、优质蔬菜、优质果林、高效养殖水面面积分别达到100万亩。通过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全市柑桔面积已达92万亩,产量3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早熟柑桔生产基地,去年农业部在该市石门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柑桔节,极大地提升了该市柑桔的知名度。全市杨树面积已达79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杨树生产基地之一,汉寿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黑杨之乡”。全市以珍珠、河蟹、甲鱼、名贵鱼为主的高效养殖水面达到100万亩,其中珍珠养殖发展到13万亩,吊养珍珠蚌1.2亿个,年产优质珍珠10亿克以上,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市草食牲畜发展来势强劲,目前已经形成了阳光乳业、星光牛业、曙光羊业、南方草业等一批草食牲畜基地,已形成了2000头奶牛、36万头肉牛、138万只肉羊的发展规模。
二、初具规模的产业优势
1、特种水产支柱产业。该市可养殖水面127万亩,精养池60多万亩,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水产品预计为27万吨,产品总量和品质位列全省前茅。“十五”期间重点发展名贵鱼。在安乡、鼎城、澧县分别建立一个鳜、鲶鱼生产繁殖示范基地,发展10万亩精养名贵鱼,单产提高到400公斤,逐步淘汰四大家鱼。同时,大力发展其它特种水产养殖。通过五年努力,全市形成1万亩池塘养蟹、8-10万亩大水面河蟹放养规模,总产达到250万公斤。吊养珍珠2亿只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充分利用全市可养水库17.5万亩,可养湖泊26.6万亩的宽大水面发展银鱼、形成年产150万公斤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我市水产加工是一个薄弱环节,企业规模小,产品单调,加工水平不高。今后几年,我市拟在安乡、鼎城、汉寿水产中心区县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并采用先进技术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发以四鱼为主的食品加工制品,使水产加工产品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到2005年力争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2、肉食支柱产业。生猪是我市农业经济第二大支柱产品,今年预计出栏460万头,“十五”期间,首先,要在沅水和澧水两大流域建立两大生猪良繁基地,重点发展我市特色猪种桃源黑猪,要求桃源发展成出栏过100万头桃源黑猪的生猪大县,鼎城、澧县都要形成过100万头的生产规模,到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到550万头。其次,大力发展草食动物。我市草场资源丰富,发展草食动物具有成本低,市场前景广的特点,结合“五个百万亩工程”的顺利实施,湖区要重点发展肉牛和肉羊的引进、驯养,山区重点发展马头羊和肉兔生产,平丘区重点发展奶牛的饲养,把草食动物作为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来抓。到2005年,全市要形成3万头奶牛、30万头肉牛、1000万只肉羊的发展规模。第三,重点发展肉食加工业。我市有大小屠宰厂360家,其中年宰杀能力过万头的有5家,常德肉联厂年宰杀能力为30万头,年加工产值可达2亿元以上。但大多数肉联厂仅限于单纯的宰杀加工,而且加工量不饱和。今后,我市肉联企业要重点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桃源黑猪、马头羊、肉兔等加工制品,在着重发展分割、保鲜、熟食风味制品等肉食品上下功夫。第四,大力发展奶品加工业,使我市日加工鲜奶的能力达到300吨以上。到“十五”期末,畜牧业产值要达到68亿元。综合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3、蛋禽支柱产业。我市有丰富的水面资源和大量的空坪隙地,而且还有桃源大种鸡、滨湖麻鸭等优良的地方品种。近些年通过引进艾维茵鸡,江南一号鸭、樱桃鸭等名新品种,为我市蛋禽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全市出笼家禽9777万羽,禽蛋产量28.33万吨,禽蛋生产产值达16.9亿元,预计今年蛋品总产达29万吨,家禽出笼过亿羽。“十五”期间,要重点发展桃源鸡、鹌鹑、美国肉鸽、乌骨鸡、七彩山鸡、清水鸭等优新品种,良种家禽发展要占到50%以上。到2005年要发展水禽3000万羽,其中鼎城、汉寿、安乡、澧县各发展500万羽,鸡1.2亿羽,蛋品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要在安乡、临澧、鼎城等家禽养殖大县筹建禽业加工企业,开发高档产品“板鸡”、“板鸭”,推广临澧太平的经验,大规模发展肉鸡养殖及系列加工,发展出口产品。到“十五”期末,禽蛋生产产值达到30亿元,实现综合加工产值5亿元。
4、茶叶支柱产业。我市现有茶园面积20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6.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东山秀峰”、“石门银锋”、“桃源乌云毛尖”“桃源大叶茶”等优质名茶为主体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十五”期间,要以石门西北山区、桃源西南山区为主体,大力改造老茶园,建立30万亩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同时,改进制茶工艺和包装,提高茶叶品质档次,在重点扩大“桃源大叶茶”、“乌云毛尖”、“桃源杉针”、“东山峰秀峰”等名茶的生产规模的同时,培育生产红茶、花茶、乌龙茶、铁观音等高档名茶的外向型企业。
5、杨树支柱产业。根据国家鼓励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实际,充分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的机遇,依托现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三倍体毛白杨公司,大力发展杨树产业,到2005年,全市优质杨树面积达到200万亩,逐步用现在的三倍体毛白杨、三角叶杨等优质杨树代替原有的黑杨,并配套加工,使整个杨树产业的年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并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6、果蔬支柱产业。今年,全市优质蔬菜基地和优质果林基地面积分别将达到100万亩,每年蔬菜产量将达到200万吨,各类水果产量将达到30万吨,但加工仍是薄弱环节,发展潜力还很大。“十五”期间,在重点培育果蔬批发市场的同时,还要大力扶持10家果蔬加工企业,使果蔬产业的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按照常德市“十五”发展规划,结合建设经济强市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重点是,通过全面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推进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效、财力增强,逐步把我市建成优质农产品大市、生态经济大市、食品生物产业大市。
坚实的农业基础
全市有耕地43万公顷,三分之二以上为洞庭湖淤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春撒一把种,秋收一仓粮的好地方。有可利用草场646万亩,可养殖水面100万亩,林地面积700万亩,具有发展牧业、水产业和林果业的先天条件。 全市有5个县、区为国家农产品商品基地。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居全省之首。果、麻、茶、糖、蚕、烟和猪、牛、羊、禽、鱼、龟、鳖、牛蛙、珍珠以其出产多、品质优而闻名全省、全国。
日益健全的工业格局
常德市为湘西北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纺织、机电、化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其中纱、布、酒、水泥、卷烟产量居全省前列。常德发达的农业、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目前以加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国家划定的39个工业大类中,除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少数产业外,其它30多个大类均有分布,形成了轻工业占主导、轻重工业基本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
截止2004年底,常德市有规模工业企业401户,其中大型企业4户,中型企业49户。随着常德市国有企业“两个置换”改革进入清盘扫尾阶段,规模工业企业仅有68户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直纳入改革范围的63户工交企业已有60户完成了职工安置工作, 9个区县(市)列入改革范围的213户国有企业已全部完成扫尾工作,实现了体制的根本转换。
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2.7亿元,增长3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绝对额居全省第三位,速度居全省第二位;完成销售产值280.9亿元,同比增长26.7%,产销率达100%;实现利润19.5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3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2.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0多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常德产业实际,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常德市近几年重点发展的十一个优势产业,即:烟草产业、铝材产业、电力产业、林纸产业、食品产业、机电产业、纺织产业、建材产业、医药产业、珍珠产业、盐化工产业。2004年,全市十大优势产业(不含珍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6.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3.3亿元,实现销售税金65.3亿元,实现利润17.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7.6%、86.7%、97.9%、90.2%。
烟草产业常德卷烟厂是常德唯一的烟草生产企业。该厂主要产品为“芙蓉”系列卷烟,其中“芙蓉王”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并出口到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多年名列中国高档烟前茅。2001年,常烟投资10亿元,新建联合工房,引进先进的卷烟生产和科研设备,使该厂具有了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水平。2004年,该厂完成产值112.4亿元,实现利润11.9亿元。 面对全球化世纪风云,常烟定下了自己的“2231”奋斗目标:即在“十一五”末期,确保卷烟品牌规模做到200万大箱以上,品牌的年度收入200亿元以上,企业年度利润30亿元以上,进入行业一流企业,跻身世界烟草前10强。
铝材产业2002年,创元铝业落户常德市桃源县,距市中心30公里。创元铝业依托五强溪水电站的电力优势,吨铝电费占铝锭成本的比例为33%(吨铝耗电1.5万度,电价0.26元/kwh),比国内平均水平(吨铝耗电1.6万度,电价0.305元/kwh)低5个百分点。2004年完成产值11.5亿元,实现利润4643万元。2004年至2007年,创元铝业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达到年产电解铝28万吨、铝材10万吨、阳极16万吨、发电42亿度(自建60万千瓦火电厂)的生产规模,年产值75亿元,利税10亿元。湖南省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将常德市确定为铝工业发展基地,为加大铝材产业开发力度,市政府成立了铝材及铝合金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项目选址确定在德山经济开发区和桃源创元工业园,目前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市场调研。
电力产业常德现有5家火电厂,33家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6万千瓦,其中石门火电厂90万千瓦。2004年,全市完成电力产值15.6亿元,实现利润3656万元。
林纸产业常德现有造纸及纸产品加工企业23家,年生产能力25万吨。有中型企业4家,分别是常德恒安纸业、常德天宏纸业、津市雪丽造纸、安乡恒安卫生纸品。2004年,林纸产业完成产值12.5亿元,实现利润1.1亿元。根据国家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常德市实施了改变农业产业结构的“五个百万亩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在五年内种植杨树面积300万亩,这将为制浆造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
食品产业常德现有食品工业企业和个体户2万多家,固定资产20多亿元,年产值35亿元,年利税5亿元。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有20家,过亿元的有3家,涌现了金健米业、湘澧盐矿、桃源鲁糖、国人啤酒、德山大曲、武陵酒业、汉寿荣祺、西洞庭糖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金健米业是“中国粮食第一股”,2004年完成销售收入4.2亿元,“金健米”获全国知名品牌。全市食品工业产品有5个获国家银质奖,92个获省优产品奖, 10个获“湖南品牌”。
机电产业常德现有机电制造企业137家,其中规模企业78家,包括汽车及配件、电子信息、纺机、烟机、轴承、电机、电工电器等15个行业,有235种近400个规格型号产品。共有各种设备9100台(套),其中达国际先进水平的15台(套),国内先进水平的791台(套),一般水平8294台(套)。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4072名,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科技人员2319名,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69人,占员工总数的12.5%,获博士和硕士学位的29人,享受国家级待遇的9人。
常德纺机生产的“巨鹰牌”摇架已形成7大系列29个品种,是国内同类产品中产品最全、产量最大、质量最优的,其中YJ2-142C型摇架已列入国家重点火炬计划。2003年9月“巨鹰牌”摇架打入摇架王国德国,出口4万套。经编机有特里科高速机型、拉舍尔双针床机型及贾卡提花机型等4大系列30多个品种,其质量、性能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之首。
湖南安福气门的气门座,国力变压器有限公司的武陵牌35KV级以下电力变压器、组合式变压器被授予省级名牌。
华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DVR系统、“X”光机电视系统、条形码客户信息录入模块、IC卡管理模块、安检过程硬盘录像管理网络检索模块等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反映良好。
常德烟机生产的YJ17-YJ27卷接机组、YF12-YB17储存输送系统占据国产同类机组70%和80%的市场份额,新开发的高档生活用纸包装机组产品可替代进口。
金龙电机研发、生产的“锦龙牌”Y2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填补省内空白,功率符合德国DIN42673标准,Y1、Y2系列产品70%出口欧美市场。
纺织产业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60多家,拥有纺纱能力60万锭,织布机6000台,印染能力1.5亿米/年。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42家,资产总额30.42亿元,从业人员2.32万人。
常德市是湖南省优质棉花主产区,棉花产量每年约200万担,占全省一半。全市纺织企业前段主要是实施内涵式填平补齐的系列技术改造,以改造更新原国有企业陈旧落后装备为主,在提高产量、质量,降低能耗、物耗,治理污染方面下功夫,装备和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后期发展要转向引进先进的面料后整理技术,提高服装特色工业用面料的集聚度,培育纺织品终端品牌。近期可充分发挥常德纺机在中国经编机制造行业的龙头地位,促成经编机与经编布制造在本地的完美结合,找准突破口,大力扶持,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经编白坯的产业集群,再适时引进后整理工厂。今后3-5年内纺织行业发展规划:培育区域群体产业,纺织产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纺纱能力达到80万锭,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建成以杰新纺织、东信棉业、云锦纺织为标志的我省重要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建成亚洲最大的苎麻脱胶、纺纱基地;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经编产业园。
建材产业常德现有建材工业规模企业46家,以生产水泥为主,共有40家规模以上水泥生产企业,59条水泥生产线,其中旋窑生产线8条,立窑生产线51条,年生产能力484万吨。全市水泥灰岩的基础储量为15亿吨,居全省第一位,岩石品位高,氧化钙含量为51-54%,大部分矿区矿石处于裸露状态,适合低成本开采。
石门特种水泥公司的“坝道”牌水泥属省内名牌产品,达到国家先进水平,通过了三峡总公司严格的检验,选为三峡大坝的主体工程施工材料。施工8年来,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受到了三峡总公司的赞誉。澧县银丰公司的的“湘码”牌水泥被选为湖南大学、长沙建行万顺花园的主体施工建筑材料,产品近期销往上海、江浙等地。临澧新厦集团公司的“新厦”牌水泥,澧县甘溪水泥公司的“甘溪”牌水泥均为省优质产品。石门强盛水泥、桃源雄劲特种水泥、临澧龙凤山水泥、鼎城湘北水泥在省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医药产业常德市医药业门类齐全,现有医药工业企业26家,其中制药21家、医疗器械2家、医用氧制造和卫生材料、中药机械企业各1家。此外,还有80多家医药商贸企业。大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GMP技术改造,商贸企业有5家进行了GSP改造,户数和标准都处于全省前列。
全市医药工业企业可生产化学原料药100多种,化学药制剂10类共200多个品种,中药剂49个品种。目前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家,过千万元的有7家。
珍珠产业常德是我国珍珠的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的1/3,质量居全国之冠。目前常德市珍珠养殖面积30万亩,存塘珍珠蚌3亿只。由于常德市尚无珍珠深加工企业,故珍珠一般在1-2年幼蚌时就出售。如以5年成蚌计,年珍珠产量可达1000吨。其中一、二、三级珠占总产量的40%,主要用于饰品,深加工后产值可成10倍增长,达60亿元;四、五级珍珠约占总产量的60%,主要用于药品、保健品,深加工后产值至少提高6-8倍,可达40亿元;每年成蚌珠还可提供蚌壳1.2万吨,全部生产珍珠层粉可创产值1.9亿元。因此,常德市珍珠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❹ 怀化相对湖南省其他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怎样
从总量指标看:2008年,10个地(州、市、区)共实现生产总值4242.7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543.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7.6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93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4%、1.2%、1.4%、1.4%,与其国土面积、人口总数占全国的比重(3.2%、2.2%)不相称。
从怀化来看,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3.69亿元,在10个地(州、市、区)中位居第4,低于邵阳,占区域比重11.9%;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1.75亿元,位居第3,占区域比重12.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05亿元,位居第4,低于邵阳,占区域比重11.1%。经济发展在10个地(州、市、区)中居于中上水平。
从人民生活水平看:区域内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1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83元。怀化分别为10026元、2677元,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在区域内居于中游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排位相比相对靠后。
从对外开放程度看:2008年整个区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1亿美元,均只占全国的0.1%,反映出区域内开放水平总体偏低。从怀化看,2008年外贸总额和出口总额均居第6位,实际利用内外资均居第4位,反映出怀化开放程度在10个地(州、市、区)中属中游水平。
❺ 湘江水运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①加强经济发展
②带来水力资源
③提供河运交通
❻ 湖南省汨罗县城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的突破呢
除了这些之外,目前在汨罗县城中还有超过10万吨以上的粘土和石英,依靠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相信之后的发展会很不错。并且有可能会存在天然气和石油资源,足以给它的发展打好基础。它的交通也很便利,在境内有三大铁路穿过,旅游资源也很丰富,每处都有自身的魅力之处,这么多优势的资源,从中就能看出它的发展潜力很足,甚至还有可能会撤县立市。对于湖南最另类的一座县城,3大铁路从境内贯穿,未来将会有重大突破,不知你有什么看法呢?
❼ 湖南省有哪几个城市经济发展比较靠前
湖南省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有省会长沙,其次是株洲、岳阳、衡阳、常德等。当然郴州市,永州市,邵阳市以及益阳市也是在省内排名比较靠前的
❽ 现在湖南长沙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吗
只有消费水平达到了,哈哈哈
❾ 为什么近几年湖南与湖北的GDP差距越来越大
1、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地势呈三面环山、朝北开口的马蹄形地貌,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地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湖北省,简称“鄂”,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地区,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介于北纬29°01′53″—33°6′47″、东经108°21′42″—116°07′50″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占中国总面积的1.94%。最东端是黄梅县,最西端是利川市,最南端是来凤县,最北端是郧西县。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总面积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区占20%,属长江水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属高山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应答时间:2020-10-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❿ 湖南永州经济发展怎么样
湖南省内经济最差的市级单位之一。
1、地缘政治:永州地处湖南省西南角落,地理上的老少边穷,政策上的死角。放眼全国而言,湖南省相对于东部沿海亦属于落后地区,至今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城市,因而缺乏吸引力导致大量人才及劳动力流向珠三、长三。为改变这一局面,省内必将开启以长沙为中心的单核模式优先发展长沙及周边,集全省资源力量做大做强长沙,以提高长沙对全省的向心力。永州地处西南死角,相对于湘西的国家政策扶持,政策资源上没任何优势,更不用提长株潭了。
2、铁路交通:五岭山脉,这座千百年来为永州人遮风挡雨、躲避战乱的天然屏障,如今却成为阻隔永州交通及经济发展永远的痛。因它的存在,目前永州南下广深,不得不绕道衡阳郴州,相对于京广沿线的衡阳株洲等城市铁路交通的便捷,永州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要知道一条京广线对沿线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远非10条洛湛线所能比的!单单指望一条通往比湖南还穷的广西的湘桂线,没有未来。怀邵衡修通后,隔壁难兄难弟邵阳的铁路的区位优势都比永州强(怀化有沪昆,张家界、常德今后有渝长夏高铁,无论沪昆还是渝长夏作用都大过湘桂)。少了京广线,永州注定了只能做衡阳的小弟,基本没有任何出头的可能,衡阳目前都没发展起来,更别提永州了。作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湘南三市之一的永州,少了京广线,产业转移的春风更多刮向了郴州衡阳,他们吃的是肉,永州只能是吃人家剩下的残羹冷炙。论坛经常看到有爱乡人士呼吁永广铁路,是的永州确实需要一条南下的铁路,但客观地说,在西有贵广、东有京广两条大动脉的夹击下,指望着国家目前再花大力气打通五岭修一条永广铁路毫不现实,30年内没有任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