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谁知道"中国亚太经济发展促进会"是不是非法组织
中国亚太经济发展促进会(国际专业组织)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席行政长官签署行政令的形式颁布成立,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组建的非赢利性国际专业组织,总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促进会本着援助与交流的宗旨,致力于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澳门特别行政区、欧盟国家以及世界各国与中国大陆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港澳、台湾以及世界各国与中国经济区域间项目、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整合。中心为中国政府部门及工商实业界提供高级别的赴港澳、台湾、欧洲以及世界各国培训服务,积极促成台湾港澳、欧洲以及世界各国与中国大陆贸易、投资等诸多合作项目,通过组织经贸考察团与有关方面合作举办国际性展会等方式促进港澳、台湾、欧洲以及世界各国与中国的交流。同时,中心努力申请有关国际机构和基金对重点在在华项目的援助,协助欧中双方更好地完成合作项目。
中国亚太经济发展促进会,受国务院领导,聘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布赫为特别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艾云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徐东华等多名专家为顾问、以“谋中华发展大计创华夏复兴伟业”为宗旨,为政府部门及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比利时国王前副首相、比利时国会名誉副议长荷塞●德玛赫(Jose DESMARETS)先生为中心副主席,领导中心工作至今。德玛赫先生是欧洲资力最深厚并极为活跃的政治家,在国际社会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他的领导下,中心各项工作获得了欧洲联盟委员会、欧洲联盟国家和中国各政府部门、国际能源总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大力支持。
作为促进欧盟国家与中国交流合作的高级别国际专业组织,中心具有非同一般的社会资源和工作能力。自2002年起,中心组织、参与了众多的国际性欧中合作项目,涵盖工业、农业、经贸、科技、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其中包括欧洲联盟委员会、中国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总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重要机构参与资助或联合运作的区域性合作项目。
德玛赫先生简介
Jose’DESMARETS(荷塞.德玛赫)
欧中商务合作中心副主席
比利时王国前副首相
比利时国会名誉副议会长
国际议员联盟永久成员
德玛赫先生于五十年代末开始其从政生涯,从政时间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历任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区乌克市副市长,布鲁塞尔市议会议员,比利时国会众议员,瓦隆大区政府副主席、执政党国会召开集人,国会财经委员会主席。七八十年代德玛赫先生杂比利时数届政府中出任副首相兼国防部长,中产阶级部长,经济计划部长等要职。
㈡ 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是啥机构
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受国务院研究室指导,聘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布赫为特别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艾云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徐东华等多名专家为顾问,以“谋中华发展大计 创华夏复兴伟业”为宗旨,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负责为国内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国际合作,已与世界多个国家及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在境外建立了多个分支机构。先后组织过金融、建筑、教育、装饰、装潢、农业等行业赴澳、新学习考察。
㈢ 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因为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逐渐发生变化。APEC21个成员是亚太地区机制最完善、层级最高、影响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深度调整阶段。亚太发展面临创新和改革的发展要求。如何加快创新和改革步伐,为亚太经济发展谋求新的驱动力和竞争力,整合亚太优势推动世界经济良性发展,是APEC21个成员共同面对的问题。多哈回合贸易谈判最终中止,证明参与国的贸易问题分歧很大,极难打破贸易保护壁垒,世界急需为自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疲软找寻合适的提振行动,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就应运而生。建立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一是亚太自由贸易区将为成员经济体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亚太自由贸易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三是亚太自由贸易区有望成为自贸协定的典范。2014年通过“北京纲领”、“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的亚太自由贸易区路线图。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信心和决心。亚太地区占全球40%人口及53%经济产出。将把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新的更高水平,也将使太平洋两岸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广泛受益,为亚太经济增长和各成员发展注入新活力。决定实施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的领域合作倡议。加大能力建设投入,帮助各成员尤其是发展中成员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共识”,为亚太经济增长谋求新的驱动力和竞争力。
㈣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
答案C
该题考查考生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掌握。本题关键是审清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样,可以排除D项。A项是一种局面,不是趋势;B项与题干不符。
㈤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历史沿革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波比·霍克访问韩国时在汉城(今首尔)倡议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部长级会议”。
1989年11月6日至7日,12个创始会员国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首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
1991年11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今首尔)举行并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亚太经合的宗旨目标、工作范围、运作方式、参与形式、组织架构、亚太经合前景。亚太经合的目标是为本区域人民普便福祉持续推动区域成长与发展;促进经济互补性,鼓励货物、服务、资本、技术的流通;发展并加快开放及多边的贸易体系;减少贸易与投资壁垒。这次会议也正式将中国、中国香港、中华台北三个经济体同时纳入亚太经合会。
1992年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确定将亚太经合秘书处设于新加坡,并确立亚太经合运作基金的预算规则。
1993年1月,亚太经合秘书处在新加坡成立,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1993年11月20日,首届亚太经合经济领袖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布莱克岛(Blake Island)举行,并宣示亚太经合的目的是为亚太人民谋取稳定、安全、繁荣。
1994年1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经济领袖会议设立“茂物目标”:发达成员国在2010年前、发展中国家成员在2020年前,实现亚太地区自由与开放的贸易及投资。
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难以按原有设想加以推进。经济技术合作得以保持发展势头,但因发达成员态度消极,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仍需时日。
1998年和1999年的两年,APEC进入一个巩固、徘徊和再摸索的调整阶段。
2000年非正式领导人会议重申了应坚持茂物确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并加强人力、基础设施和市场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活动。 发
展
历
程 初期阶段
(1989-
1992年) 这一阶段APEC建立了它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基本构架。第一、二届双部长会议上,各方就致力于地区自由贸易与投资和技术合作达成了某些共识,确定设立10个专题工作组开展具体合作。1991年召开的汉城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它作为APEC的基本章程,首次对该论坛的宗旨、原则、活动范围、加入标准等做了规定。1992年的曼谷会议决定在新加坡设立APEC秘书处,由各成员认缴会费,使APEC在组织结构上进一步完善。 快速阶段
(1993-
1997年) 自1993年,APEC从部长级会议升格到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展进程加快。1993年一1997年这5年,每年都有新的进展,解决了区域合作所面临不同问题,是APEC进程的“五步曲”。例如:1993年解决了“APEC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4年解决了“APEC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5年解决了“APEC应该怎么做”的问题;1996年制定了具体的合作蓝图。 调整阶段
(1998至今)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APEC进程,危机的受害者开始对贸易投资自由化采取慎重态度,在APEC内部,始于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
㈥ 为什么亚太经济对世界经济很重要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朝好的方向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跨境金融风险不可忽视.主要发达经济体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必要性突出.一些亚太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压力增大,金融市场波动,经济增速放缓.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新的发展.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亚太经合组织承载着推动本地区和全球发展的重要使命,面对上述挑战,应该展示勇气和决心,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亚太地区继续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引擎作用.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携手推动亚太共同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经济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争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联动效应,防止和减少负面外溢效应.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不能互相踩脚,甚至互相抵消.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要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有关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整尤其需要慎重,不管是进入还是退出,都要考虑对本地区的影响,加强同其他经济体的沟通和协调.
亚太经合组织也应该发挥同样作用,推动形成亚太地区政策协调、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发展格局.
第二,客观判断形势,沉着应对挑战,全力维护亚太经济金融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变动对亚太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汇率稳定带来挑战,增加了本地区经济金融风险.我们要注意防范风险叠加造成亚太经济金融大动荡,以社会政策托底经济政策,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问题.
同时要看到,亚太地区谋和平、求稳定、促发展的共同愿望没有改变,亚太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和潜力没有改变.亚太经济体已经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我们有理由对亚太发展前景保持信心.
第三,着眼长远,推动各成员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为亚太持久发展注入更大动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解决当前问题的同时,更要谋划长远.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创新,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市场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无论发达成员还是发展中成员,都要做好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亚太各经济体应该加快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加深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推动亚太地区在全球率先形成新的增长产业群,继续担负起世界经济引擎的重要责任.
各位同事!
两个月后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将对多哈回合谈判命运、多边贸易体制前途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区域贸易安排呈现并进格局,规则标准各异、路径选择不同.对此,我愿意提出以下主张.
一是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对任何有利于亚太区域融合的机制安排都持开放态度.同时认为,有关安排应该建立合作而非对立的关系,倡导开放而非封闭的理念,寻求共赢而非零和的结果,实现一体化而非碎片化的目标.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形成彼此融合、互为补充的局面.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应该秉持开放、包容、透明原则,体现灵活性,建立并尽早启动自由贸易区信息交流机制,发挥亚太经合组织引领和协调作用,推动有关区域贸易安排向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汇报谈判进展及落实情况,加强沟通交流,为最终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致力于开放式发展,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各成员经济,开放则共进,封闭则自困.今年会议回归茂物目标诞生地,具有特殊意义.我们要秉持茂物目标精神,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不能“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发达成员要在扩大市场开放上作好表率,更加重视经济技术合作,帮助发展中成员提升竞争力.
三是坚定信心,为多边贸易体制注入新的活力.亚太经合组织曾经为结束乌拉圭回合谈判发挥过重要作用,更是多哈回合的坚定支持者.历史又来到了同样的时刻,我们应该勇于担当,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发出强有力政治信号,给予贸易部长们更多政治指导和灵活性,力促各方达成早期收获,坚定全面完成多哈回合的决心,并确定具体路线图.
㈦ 中国是怎么推进亚太互联互通经济意义
所谓互联互通包括硬件互联互通、软件互联互通和人与人的互联互通。硬件互联互通主要指通过连接和整合经济体之间的物流、交通、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提高供应链的效能;软件互联互通指经济体之间在规制和办事程序上的合作与一致化;人与人的互联互通指人的跨境流动。
面对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经合组织成立25年来,见证了亚太发展的历史成就,亚太发展也赋予亚太经合组织新的使命。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大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我们应该全力推动改革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通过结构调整释放内生动力。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让脚下之路、规则之路、心灵之路联通太平洋两岸全体成员。
第一,共同规划发展愿景,把在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推进互联互通、谋求创新发展等方面达成的重要共识转化为行动。第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妥善应对流行性疾病、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第三,共同打造合作平台,将亚太经合组织打造成推进一体化的制度平台,加强经验交流的政策平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开放平台,深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平台,推进互联互通的联接平台。中方将捐款1000万美元,用于支持亚太经合组织机制和能力建设,开展各领域务实合作。第四,共同谋求联动发展,加大对发展中成员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扩大联动效应,实现共同发展。未来3年,中国政府将为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成员提供1500个培训名额,用于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能力建设项目。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让我们以北京雁栖湖为新的起点,引领世界经济的雁阵,飞向更加蔚蓝而辽阔的天空。
要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新愿景,为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采取务实行动,发挥亚太经合组织引领和协调作用,不断加大对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的投入。要拓宽战略视野,展现政治勇气,把握好平衡,积极采取行动,推动实现亚太经济创新发展、改革、增长,巩固全球经济引擎地位。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沟通和规制衔接,促进人民友好往来,深化双边、区域、国际各层面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亚太全方位互联互通。
开展互联互通合作是中方“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中方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参与有关合作,共同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大家的合作之路、友好之路、共赢之路。
㈧ 中国经济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在过去十七年里,中国的经济改革不仅使国内经济达到了很高的增长率,而且影响了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增长怎样影响了亚太经济?中国的经济改革对其邻国有利还是有害?本文将探讨中国外贸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外贸体制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以一系列局部改革为特征的。这些局部改革通过下列方法使较大一部分的国内经济市场化:(1)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2)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体制代替计划体制;(3)在宏观调控上由直接控制变为间接调节。
在对外贸易体制上,中国的改革项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下放出口权力;(2)减少对进口的控制;(3)统一汇率。
出口权的下放
自改革计划实施以来,对外贸的指令性计划已经逐渐减少。1984年9月,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主要通过将贸易权力下放使国内和国际经济进一步接轨。在1988年,政府迈出了另外主要的一步,即贸易合同责任体制的开始。
下面的几项改革把控制权和责任下放到了较低的级别:(1)外贸决定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和外贸公司。(2)外贸公司与地方政府向国家承包创汇、缴汇和补贴额度;(3)外贸公司自负盈亏。此向措施先在轻工、工艺、服装行业试点,并逐步推广。
外贸权的下放大大促进了中国出口部门的增长。自从1985年以来,由于外贸积极性的提高和行政干部的减少,中国的出口增长迅速。
1991年,国家全部取消了对外贸企业的出口补贴。从而使中国按比较优势来出口产品成为可能。自1993年1月《出口商品管理临时细则》出台以来,出口许可证亦被逐渐取消。需要出口许可证的产品从过去的250 种减至1993年初的125种,约占出口总数的48%。到1993年末,只有大约15%的商品出口仍受到控制。
进口限制减少
另一方面,中国对商品进口的控制也大大减少。但是进口部门仍没有获得出口部门那样的自由度。在1989-1991年间,中国为了减少进口商品的数量,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控制。这一努力使中国在1990年获得了807亿美元的入超。
在这种有利的贸易均衡下,进口限制逐渐减少了,但与出口控制减少的步伐并不一致。到1993年底,作为政策导向的一部分,大约有20%的进口仍限于指定的外贸公司。但同时,外贸公司和能参与外贸的企业的数量发生了急剧的上升。目前,有5000多家的国内企业、8800家外贸公司以及80000多家外资企业经营外贸。
进口许可证由外经贸部掌握并用于执行计划和控制进口水平以达到收支平衡。在1993年,大约30%的进口仍得通过许可证。
近年来,关税率也已大幅度下降。但与其它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关税率仍然比较高,且多杂。这种关税体系的复杂性反映了中央政府的多重目标。
虽然改革步伐一直很迅速,但中国的贸易体制仍存在着问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依然较高。1993年末,中国的平均关税率约为40%,但由于存在着各种减免和优惠,实际征收的关税仅5%左右和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关税率为5%-6%大致相同。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的13%-14%相比到较低点税率高和实际征收税低的问题是与中国管理的复杂性分不开的。缺乏透明度和不公开的进口配额使得外商的进入比较困难。因此,降低关税率,提高征收率增加透明度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外汇制度改革
中国的外汇制度改革可分为两个部分或两个阶段。第一步是人民币逐步贬值,第二步是汇率并轨。
在1986-1993年间,中国一直执行着一个官方汇率和市场浮动汇率并存的制度。1994年1月,两种汇率制度实行并轨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5.7元一步贬到8.7元。自从并轨以来,人民币一直是稳定的,其对美元汇率在8.3-8.7元之间变动。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一直高于市场汇率。政府通过几次贬值使人民币官方汇率逐渐接近市场汇率。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对亚太经济的影响
1. 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竞争加剧
自从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出口的增长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中国已超过南韩、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四小龙),一跃成为亚太地区的头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在1978年,四小龙向工业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了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的70%以上,而中国则不到10%。
17年后,中国已取代四小龙成为亚洲向工业化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从亚洲出口到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中国的平均市场份额上升了42%。而同时,四小龙对这些市场的占有份额却显著下降了。
中国在整个亚洲向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比重亦从1987年的2%迅速增加到1993年的41%。
2. 亚太经济中的贸易创造
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上份额的增加对该地区的其它国家尤其是四小龙意味着什么呢?是否中国的出口扩张是以牺牲其它亚太地区出口为代价呢?
数据分析表明,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没有大幅度下降,仅由1978年的14%下降到1993年的13%,且在出口的绝对量上以9%的年平均率增长。而整个亚洲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仅在绝对量上增加了,而且在世界市场份额也从1978年的19%增加到1993年的39%。
虽然四小龙在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市场份额下降了,但它们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世界市场份额。这一点足以显示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并没有以牺牲亚太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代价。亚洲四小龙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保持着高度的竞争力。
如果世界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比实际的生产增长快的话,关于亚太地区其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者会被“挤出”市场的担心是不会变为现实的。而且,上述担心的依据是中国经济仍将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一些沿海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了一些新兴工业地区的水平。它们很好地消化了内陆地区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象八十年代初新兴工业地区为了转向生产更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支持了中国最初的出口扩张一样,沿海地区将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
并且,从1990年到1993年,中国从香港、韩国以及新加坡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7%,89%和28%。四小龙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上的增长充分表明中国的经济改革给它们带来的是净收益。
3. 相互依赖性的提高
中国经济改革及成长对亚太经济的另一个影响是该地区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的提高。很多亚太国家,尤其是四小龙,现在受中国经济的影响已超过与美国及欧洲经济周期的关联。1985年以后即中国加速和拓深外贸改革后,这种相互依赖性更加明显。
从中国1988年以前的高速增长到1989年以后的短期下滑,四小龙不得不以不同程度适应中国发展步伐。在1991年美国经济经历衰退,而中国经济开始繁荣。在这段时期,四小龙的经济绩效更接近于中国。
这种相互依赖性的提高还表现在双边的贸易中。从1985年到1993年的八年中,四小龙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占其全部出口价值的比重从6%增加到12%。
结论
中国的经济改革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过去的17年中,中国的进出口不断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了20%。贸易权下放、进口壁垒降低、汇率并轨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有效,比较优势得到发挥。
虽然中国取代了亚太地区四小龙成为工业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进口国,但是中国的发展并不影响四小龙和其他亚洲国家继续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市场份额中增加时,整个亚太经济的份额也增加。
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世界银行顾问王直博士日前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双周学术研讨会上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作了学术报告。他运用大型可计量一般均衡模型对有关影响进行了预测,特别侧重于对农业部门的影响。
他得到的主要结论是:
1.总的影响.
把中国和台湾省排除在乌拉圭回合之外将使中国每年承受25亿美元社会福利损失。东盟国家将是最大的收益者(年增基年国民总产值的1.2%),其次是韩国(年增基年国民总产值的0.8%)。台湾也获益(年增基年国民总产值的0.2%),但大大小于东盟国家和韩国。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中国获得6亿美元的净社会福利,使台湾获得11亿美元的净社会福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使欧盟和北美国家受益更大,而使其它OECD 国家受益有所减少。北美和欧盟国家的出口将分别增加22亿和20亿美元,其它国家的实际出口则将减少。东盟国家将减少19亿美元的出口。南亚和韩国将分别减少9亿和5亿美元的出口。参加世贸组织将使中国出口增加10%,并增加贸易总额。
2.对分部门贸易额和价格的影响。
中国及台湾省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世界贸易增加38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北美和欧盟将多进口130亿美元纺织品和成衣,多出口35亿美元机器和中间产品。日本和澳洲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从而使其对世界其它地区的贸易顺差减少。
3.对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将增加,而中国和澳州的出口将分别减少4.7亿和1100万美元。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如下:中国台湾省8.01亿美元,中国 7.49亿美元,日本2.36亿美元,北美6300万美元,澳州700万美元,世界其它地区2500万美元。东盟、南亚、欧盟、韩国的农产品进口将减少。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加是由于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的纺织和成衣业吸引了更多的生产要素。中国及台湾省的加入世贸组织将对非粮食作物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由于这一部门和纺织行业的联系较密切。模型预测中国及台湾省将大大增加从北美、东盟、南亚、韩国和世界其它地区的非粮食作物进口。澳州对中国的肉类出口也将大大增加。在世界食用粮食市场,中国及台湾省的加入世贸组织将增加美国对大中华经济圈的小麦出口1.7亿美元、其它谷物出口4000万美元。中国稻米出口的减少将主要由东盟和南亚弥补。中国参加世贸组织减少了工业国家的稻米出口份额,增加了北美和澳州小麦、其它谷物和非粮食作物的出口份额。
4.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中国及台湾省加入世贸组织,将对发展中国家的工资产生向下的压力,但对发达国家工资的压力很小。然而,发达国家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工资的差距将稍稍拉大。
王直博士总结说,中国参加世贸组织将对世界贸易产生若干根本性的影响。世界贸易总量将增加。发达国家的贸易状况将改善,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将受到不利的影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的发展将减缓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产品的出口、增加农产品的进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将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增加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需求。
㈨ 重庆亚太经济发展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20292854所在地:重庆市注册资本:258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侯世庄企业类型:股份合作制登记状态:暂无登记机关: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渝中区分局注册地址:渝中区蹇家巷1号
法定代表人:侯世庄
成立时间:1995-05-09
注册资本:258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0292854
企业类型:股份合作制
公司地址:渝中区蹇家巷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