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现在的台湾经济发展的什么水平
台湾经济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以台湾日治时期的农业与轻工业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以中小企业引导投资的小型资本主义经济体,辅以台湾政府主管投资大部分的公营事业体、以及众多国外投资所引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至今,台湾的多方面经济还正在持续增长中。
在1951年至1988年间,台湾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7%,1988年至2008年间为6.1%,2008年至2015年间为2.8% 。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52年的35%下降到5%。传统人力密集型工业已经渐渐由电子产业替代。台湾的电子工业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一定数量的电脑或电子零部件都是在台湾所生产的。对外的贸易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在过去美国和日本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台湾的前两大贸易伙伴,现在则是将市场与人才的重心转移至中国大陆,在中国大陆有五万多个台资企业,长期居留的台商及眷属则有上百万人之多。另有部分转向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其中以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为主要投资国家。
在2008年,随着台湾二次政党轮替,重新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在政策上缓和两岸关系并加强与中国大陆的经贸交流关系,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根据台湾财政部统计自2000年以来对中国大陆贸易出口总额增加了约25%,而对美日的出口总额则减少了约18%,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占了台湾贸易出口总额的40%,在2013年时启动两岸货币清算机制,金融业在新台币与人民币的汇兑转换上,不再透过美元做为中间货币,台湾对中国大陆地区贷总额达2.7兆台币,是高风险贷款,这显示台湾经贸已相当依赖中国大陆。
台湾是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亚太经合会(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东南亚国家中央银行总裁联合会(SEACEN)的成员,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观察员。台湾在2010年排名前五位的贸易伙伴分别为大陆、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台湾的外汇储备目前为止是世界第五。
2011年台湾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国际货币基金(IMF)预测,2022年台湾人均将达到3万美元。
台湾正积极推动FTA(自由贸易协定),目前台湾已生效的是巴拿马、瓜地马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国的FTA,台湾优先推动和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和联盟的FTA。
而且根据台湾现行的基本工资制度依据《劳动基准法》及《基本工资审议办法》,现行基本工资为月薪新台币23100元也就是大概人民币五千元,时薪新台币150元也就是大概三十块钱人民币。
总的来说发展的还是不错的,毕竟搞起了那么多东西。
② 台湾的真实经济水平如何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经被称为是亚洲四小龙的他们,早已抢在了大陆前面实现经济腾飞,不过按照台湾省的现状来看,台湾经济的发展明显是不如大陆,很多人都好奇台湾现在的生活水平是怎样的 。
台湾经济发展如何?综上观之,台湾已经落在广东身后,照此趋势,大陆会有愈来愈多的省将台湾甩在身后!
③ 台湾未来的经济发展
我认为台湾未来经济三条腿走路:传统出口导向型经济+电子高科技设计专创新经济+投资型经济属。
可以预见未来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将会越来越密切。首先台湾对大陆的进出口今后将会持续增长,台湾对大陆的投资也会更多预计将会从现在的江浙沪粤扩展的更多的地区。
④ 台湾靠什么把经济发展起来的
台湾省是依靠资本主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系逐步发展起来的,主要为集成电路出口和电脑零件出口。
大力鼓励厂商投资集成电路、电脑等高新技术产业,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成为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重要角色。
现今当局逐步减少对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干预,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陆续被私有化。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其次为美国和日本。不同于邻近的韩国和日本,台湾经济以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集团为主。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举足轻重,全球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已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占GDP的比重从1952年的35%降至2%,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合计比例过半。
(4)中国和台湾的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国民党政府迁台初期采取适度干涉的计划经济制度,加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得以重建面临困局的台湾经济。农业方面支持小农生产与资本农业双轨并置,实行土地改革政策增加农业生产。工业方面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扶植以纺织业为主的民营企业。
1950年代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当局为吸引外资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由出口带动生产,使台湾成为美、日的加工基地,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缔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1970年代在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下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1980年代后陆续放宽进出口与投资限制。目前当局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精致农业六大新兴产业和十大服务业。
⑤ 中国还要多久才能赶上台湾的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台湾IT产业执世界牛耳,
未来3D影像技术一部份标准是由台湾来制订,
台湾地区人均净金版融资产达231万 排名全球第7
丹麦、英国、瑞典、法国、意大利与德国等先进国家都被台湾踩在脚下。
计算的世界各国「人均GDP」排行榜,台权湾排名超过英国、日本及南韩,
在全球排名第廿。
台湾2010年的“投资环境”评比位居全球第四,仅次于瑞士、新加坡及挪威。
台湾“营运风险”指标这次排名全球第三名,
竞争力排名世界第13,韩国排名19.
台湾专利世界排名世界第6名。
想赶上台湾?我想,在追赶的过程中,到达一半时,中国早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了。
⑥ 相同的发展时间为什么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经济差距很大我们什么时候能追上台湾
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尽管台湾还保持有芯片制造、机床、化工、工控机等几个回领域的优势,但我们从答建国时连制造一个螺丝都困难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大量制造30万吨巨轮、航空母舰、战略导弹、原子弹、核潜艇、驱逐舰、重型运输机、大客机、隐身战机、北斗导航卫星、探月飞船、发射几百颗卫星、全球最快的高铁、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制造国、拥有3万亿美元储备、甚至可以决定台湾经济的盛衰,这些都是台湾完全不会的或完全无法与祖国大陆相比的。除了少数技术领域和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人均GDP外,昔日贫穷被人瞧不起的祖国早已全面超越台湾,所以,你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况且,人均GDP并不代表强大,连老大美国的人均GDP都被几个很小的小国超越,难道说那些小国都比美国经济强大?富裕?
⑦ 大陆与台湾的经济相差多远
1990年台湾GDP为1700亿美元,大陆为3878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43.8%
1993年台湾GDP为2226亿美元,大陆为6132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36.3%
1995年台湾GDP为2650亿美元,大陆为7413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35.7%
2000年台湾GDP为3212亿美元,大陆为108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9.7%
2001年台湾GDP为2917亿美元,大陆为11592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5.2%
2002年台湾GDP为2948亿美元,大陆为12371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3.8%
2003年台湾GDP为2998亿美元,大陆为14099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1.3%
2004年台湾GDP为3223亿美元,大陆为19316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6.7%
2005年台湾GDP为3461亿美元,大陆为2225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5.6%
2006年台湾GDP为3660亿美元,大陆为2684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3.6%
2007年台湾GDP为3980亿美元,大陆为325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12.2%
2008年台湾GDP为3929亿美元,大陆为43274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9.1%
2009年台湾GDP为3789亿美元,大陆为4984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7.6%
2010年台湾GDP为4305亿美元,大陆为60094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7.2%
2011年台湾GDP为4669亿美元,大陆为73011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6.4%
2013年台湾GDP为4893亿美元,大陆为9393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5.2%
(13年的台湾数据可能有少许误差)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人均GDP方面中国大陆跟中国台湾还有很大的差距
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台湾还是人均方面遥遥领先的,只有认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
⑧ 台湾经济以前是靠什么发展的
台湾的经济水平,其实一直十分不错,而且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战争影响,台湾的经济分为几个阶段,下面我和大家具体的说一下:
第一、台湾在晚清的时候,经济主要是自然经济,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基本是手工作业,经济相对落后,比福建省大部分的城市要落后很多,经济水平十分低下。
第二、甲午战争以后,台湾被日本人殖民,日本帝国主义当时采取的是奴化教育加殖民地经济,这段时期台湾的经济一开始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于台湾的殖民统治稳定,逐渐的台湾的经济也有了一些发展,不过一直维持在殖民地经济水平。
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回归祖国,这期间蒋介石由于国内战争的失败,带着大量的资源来到台湾,还有各类技术性人才,这样台湾步入工业化时代。
第四、随着台湾和大陆关系紧张,后来大陆不打台湾,这样台湾地区慢慢的进入了和平的发展环境,由于台湾一直是自由市场经济,所以他顺应了科技革命的潮流,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所以那个时候跟香港一样,同属亚洲四小龙。
第五、台湾的经济基础比较雄厚,加上台海之间的矛盾,一直得到美国方面的经济支持,所以台湾目前的经济发展也很不错,不过随着大陆的经济水平越来越高,现在台湾有一大部分经济需要维系在大陆,所以未来台湾和大陆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统一也势在必行。
⑨ 中国台湾经济水平和大陆比怎样
中国台湾经济水平和大陆究竟处于何种状况,这一点国人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即不要妄自菲薄,更不需要盲目乐观,需要以一种客观,理性态度看待二岸经贸关系。
首先看一下一组数据【美国贝恩咨询公司Bain Capital】:
1990年台湾GDP为1700亿美元,大陆为3878 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43.8%;
2000年台湾GDP为3212亿美元,大陆为10808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29.7%;
2013年台湾GDP为4893亿美元,大陆为93937亿美元,台湾相当于大陆的 5.2%;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在人均GDP方面中国大陆跟中国台湾还有很大的差距,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台湾还是人均方面遥遥领先的,但总统趋势已经很明显,中国台湾经济水平和大陆不具备可比性,要比较的话,也只能和大陆二线省市比;不如比较一下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的异同更现实些。
一、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就共同点而言,两个经济体在发展市场制度方面都很成功。
1.台湾的经济自由化和大陆的经济改革中,都认可了市场激励机制的作用,
并鼓励发展私人企业。两地银行业自由化的进程都很缓慢,但如今两地的银行业都能自由发展。记得在上世纪20到30年代,中国的商业银行盛极一时。上世纪50到70年代间,台湾和大陆的私人银行都不能正常开展业务,这种现象直到金融机构能自由开展业务后才改变。
2.和众多西方国家相比,两岸的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这是中国历史传统的结果。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都实行计划经济,是
另一个导致政府在大陆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在台湾,经济计划曾风靡一时,直到50年代尹仲容改变了蒋介石的观念。从历史上看,晚清重臣梁士诒
1907年指导交通银行的创立,和李国鼎1987年扶持台湾台积电公司的建立这两件事,很为相似。台积电后来发展得非常成功。两岸至今仍在使用经济计划:大陆的发改委做5年计划,台湾的“经建会”做6年计划。
二、大陆与台湾经济发展在不同点方面,值得注意的包括:
1.和台湾当局相比,中国大陆的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更重要。在市场经济改革开始的时候,
中国大陆的人们很穷,商业银行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私人部门新建企业的资本需求,使得私人企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乡镇政府建立了他们的企业(乡镇企业)来
满足市场需求。他们建立的“公共”企业在财务上是独立的。晚一些的例子包括财务独立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企业改革中建立起来的。
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陆的中央、省、市等各级政府都很庞大。市场化改革开始后,政府官员急于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只要政府的企业在财务上是独立的,他们就能够为市场经济和私人企业服务。
2.两地政体不同。由于立法议员的意见分歧,台湾的民主制度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的效率比较低。正如美国国会难以就增加美国联邦政府债务限额的具体条件达
成一致,台湾“立法院”也无法通过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的权力相对集中,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方面比现在有效。
3.两地的市场经济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1)两地的大学通过提高自主决策权都能得以改善。大陆的教育部保留了从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权力。这影响了大学校长和行政领导人依据学校特点来发展
学校的积极性。台湾大学教员工资的制定没有大陆大学来得灵活。因为不能支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薪水,台湾的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不仅不能从国际上聘请到一流的
学者,也很难留住他们已有的一流教员和研究人员。
(2)两地在建立私人企业方面做得都不错,不过大陆做得更好。大陆的政府部门积极鼓励、支持有识之士创建成功的企业。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支持施正荣博士建立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3)台湾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限制甚于大陆。这主要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过去,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建立某些企业是受到限制的。目前这种限制已经减小。然而,台湾地区历届领导人政见上的差异仍然会影响到台湾的经济发展。对商业投资而言,经济上的不确定性总是不利的。
三、综上所述,上世纪80到90年代,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大陆要向台湾学习。如今,恐怕台湾要向大陆学习如何促进市场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