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发展中的经济

发展中的经济

发布时间:2021-01-23 07:09:47

❶ 中国的经济发展意义

中国的经济发展意义
今日中国在全球经济的重要地位,既来自于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离不开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探索。

前30年建立起的完整工业体系,奠定了改革开放期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起点。不过,中国经济在这一时期未能实现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与世界的差距也拉大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兴经济体和众多从计划经济转型的国家实行开放政策,深度参与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国正是这一轮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获益者,在40年里对发达国家实现了奇迹般的经济赶超。
中国并不谋求世界经济霸权,也不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但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以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等,中国义不容辞反映自身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关于国际经贸规则的诉求,引领全球化治理方式的转变。
由于以下突出特征,中国及其发展对于世界的意义尤其重要。首先,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占人类1/5的中国人民创造的成就对世界的显著意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其次,从满足探索国家兴衰之谜的学术追求来看,中国是迄今为止唯一经历了经济发展由盛至衰再至盛,并接近于完整经历经济发展每一个必要阶段的大国案例。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大卫·休谟在1742年曾经预言,当艺术和科学在一个国家达到至真至善之后,艺术和科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此后极少甚至永远不会在同一国家得到复兴。迄今为止中国在各个领域发展创造的奇迹,已经在不断打破这个“休谟预言”。
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
在过去7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经历了跌宕起伏,有失败的教训更有成功的经验。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步履稳健地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济规模足够大、增长速度足够快、不仅改变了自身面貌也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国家。可以说,中国以其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促成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中国GDP总规模1978年排在全球第14位,仅相当于世界经济的1.1%和美国经济的4.6%。及至2017年,中国GDP达到10.2万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约12.7%,相当于美国经济的58.7%。随着体量的增大和保持全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增量贡献。1990年以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增量贡献就超过了1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则始终保持在30%左右。在本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异常变化的年份中,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作用,全球波动性得以显著降低。
以中国为主体的新兴经济体乃至更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使得以往只是理论上成立的全球经济趋同,终于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1978年至2017年期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GDP全球占比从21.3%提高到35.3%,按不变价计算,全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GDP总额扩大了四倍,其中中国的贡献高达43.6%。
作为全球经济趋同的结果,全球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前所未有地下降了。1981年至2015年期间,全世界按照世界银行标准统计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11.4亿人,减幅高达60%以上,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为76.2%。
从中国特色中提炼一般规律
中国从改革伊始,便没有接受任何先验的教条,不照搬任何既有的模式、道路或所谓共识,而是服从于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改善民生的根本目的,坚持了渐进式改革方式,秉持了改革、发展和共享理念。
第一步,激活“点石成金”的激励机制。在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条件下,为了压低农产品价格,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作为工业化积累手段,实行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为了保证农业生产要素不致流失,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也应运而生。这一制度扭曲了资源配置,造成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和劳动激励不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迅速普及就是顺应制度需求的变革。劳动努力程度与产量及收入直接挂钩,农产品收购价格的提高,激活了激励机制,在极短的时间内显著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大幅度降低了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全面增加了农产品供给。
第二步,展开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构调整过程。由于一系列阻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障碍被逐渐消除,劳动者提高收入的个体动机与资源重新配置的效率驱动力得到衔接,共同推动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同时在宏观层面上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在改革期间,中国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7倍左右,其中劳动力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进行重新配置,或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作出了高达44.9%左右的贡献。
第三步,全方位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是同时发生的。于1979年建立经济特区,先后经历了沿海城市和沿海省份的开放到全面开放的历程;于1986年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扩大、引进外资和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为转移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引导产业结构向符合资源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也为制造业产品赢得了国际竞争力。作为改革开放的结果,中国经济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年均9.5%的增长速度。
展望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新贡献
首先,从时间维度延续和升级经济增长动能。随着中国经济跨过刘易斯转折点,人口红利消失,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渐趋完结。从增长动力的角度来看,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源泉,如大规模劳动力转移产生有利于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改进的效果逐渐消失,经济增长越来越需要通过市场机制下的优胜劣汰、人力资本提升、技术创新等途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命题的意义就在于,揭示了经济增长动能的转换不是自然而然的,而要根据每个国家面对的特殊挑战,创造出挖掘新增长源泉的条件。对中国来说,这就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考虑到改革效应,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美国等高收入国家的增长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将很快成为第一个完整经历经济发展所有形态,并完成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及至高收入阶段转变的最大经济体。
其次,从空间维度延伸改革、开放、发展和共享的逻辑。随着中国经济跨越刘易斯转折点,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最先失去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恰好具备了迎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形成“国内版雁阵模型”。同时,中国擘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发展布局,意在通过聚集规模经济保持制造业优势。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最终在中国丧失比较优势,需要形成新的“国际版雁阵模型”,即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周边国家和非洲等地区。“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进而带动产业转移,既契合“雁阵模型”这个一般发展轨迹,也为中国自身的梯度发展实践证明有效。
再次,以共享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国寻求经济发展并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由于发展带来人民福祉的改善。过去40多年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核心也恰恰在于具有共享性。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市场机制本身的收入分配改善效应将会减弱。在增长模式从投入型转向创新型的情况下,要求加大政府再分配力度,发挥社会政策托底功能;在更高的发展阶段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竞争效应会大于互补效应;改革开放越是深入,“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越小,可能遇到的既得利益阻碍越多。这些都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共享发展理念更好体现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的全过程。

❷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如下:

1、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好,调整适应能力强

经济发展韧性好,是指经济发展的调整适应能力强,并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遇到困难和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

2、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有平稳增长的广阔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是因为支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是充分有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一是市场资源空间广阔。经过了新中国70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我国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空间: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动辄数以亿计的市场资源和空间,就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竞争优势。

二是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消费方面,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有4亿多人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3、中国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具有战略纵深

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进退空间巨大。

一是发展空间大,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区发展梯度明显。随着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加快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

二是产业门类齐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持续努力,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产业链条非常完备。

三是宏观调控余地大,市场经济需要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和相机抉择,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工具箱”里尚有较多政策储备,可供选择的工具较多。既能够打“组合拳”,也可定向施策。

(2)发展中的经济扩展阅读: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适应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规划了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增长方式。

新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塑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内外环境与因素的新变化,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还需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

经过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从大的历史阶段看,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的发展阶段。相比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正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型,经济结构正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化解过剩存量、提质增量并重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依托能源资源和劳动的传统增长点向以创新为支撑的新的增长点转变;

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崛起的防范力度不断加大,在出口、技术转让、规则等方面对中国严加限制。因此,要准确分析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前布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尽早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二、培育技术竞争新优势

在传统技术领域,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新兴技术领域,发达国家同样拥有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优势。要为经济崛起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必须打破这种技术分配格局,跨越“技术鸿沟”,并在部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加快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进程:

一是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支持,鼓励普遍性的技术改进,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夯实牢固基础;

二是为科研项目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持久创新动力;

四是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推动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开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此外,还要创造机遇和条件继续加强同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合作。

三、系统推进深化结构改革

在结构性因素持续压制需求的情况下,仅靠短期政策刺激不仅难以持续维持较高经济增速,而且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结构改革。

在人口结构上,不断提高高素质人口的比例,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这包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促进更多人口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在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和加强社会保障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下促进知识扩散和技术转移,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

在需求结构上,一方面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逐步实现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上,一方面逐步实现更多依靠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为了破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机制的束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对垄断,促进竞争。逐步打破部门分工的传统格局,反对行业垄断,促进各行业的自由竞争。

二是放松管制。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放松管制,不断完善现有宏观经济治理规则的设计,促进全社会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是扩大开放。在加强宏观审慎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开放不断向广度拓展和深度延伸。

五、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为了给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理念上,中国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

在行动上,中国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根据需要促进产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流动;

二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反映新兴经济体发展利益的国际规则;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应对发达经济体追求自身利益优先的政策调整,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继续前行。

❸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立足全局才能把握大局,顺应大势方可乘势而进。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的正确把握,也是指导2015年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各项重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不少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这里有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使然的因素,也有全球经济增长恢复乏力的背景,呈现出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包含诸多新机遇、新挑战。如何看、怎么办?关键在于对经济规律的把握是否符合实际、对经济治理措施的贯彻是否坚决到位。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只有全面分析、正确把握新常态这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背景,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来,把行动落实到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去,才能保持从容应对各种情况的定力,增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信心,扬长避短,积极有为。
所谓新常态,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经历的历史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对新常态的认识理解深化了,才有可能主动适应新常态,进而有效引领新常态,巩固传统优势,实施创新驱动,确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动力源和制度支撑,充分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预期目标。
行稳以致远,欲速则不达。主动适应新常态,首先需要放下对经济增速的纠结。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面貌深刻改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得益于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但无论是基于对高速增长产生、积聚的问题考虑,还是从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看,继续保持原有的高速度既不科学,也无必要。而适度调低增速并使之保持在合理区间,稳定经济运行,不仅有利于缓解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压力,也有利于为调整优化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拓展更大空间。从单纯关注经济增速到更加重视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本身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增速换挡,是为了获得更大发展动力。新常态下,那种靠拼资源、比投资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以超国民待遇政策优惠招商引资也日趋乏力,原有动力弱化趋势凸显。面对新常态,应当主动作为,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性、自觉性,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民生改善、就业比较充分的发展之路,走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经济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有效的发展之路,发挥体制改革对于经济的重大牵引作用,靠改革出动力,以创新增活力。特别是面对新矛盾新问题,必须加大全面深化改革力度,以此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为创新拓宽道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新常态从“新”到“常”,是一个经济转型转轨的过程,新旧问题并存,新老矛盾交织,需要把握好发展的协同性、平衡点。既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有针对性地预调微调、精准调控;既要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又要积极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既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四化”同步发展,又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既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要加强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把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好。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看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面,增强谋事而定、乘势而动的主动性,认真领会、坚决贯彻中央经济会议精神,以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状态落实好中央各项政策。

❹ 经济发展中的乘数有哪些,并说明他们的含义

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财政政策乘数是研究财政收支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其中包括财政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区域经济发展中它的概念:指通过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对周围地区发生示范、组织、带动作用。通过循环和因果积累这种作用不断强化放大、不断扩大影响。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它是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的一个变量。是制定宏观政策要考虑的因素。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内涵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收入乘数原理,其内容简述如下:

以简单商品市场为例,简单商品市场是指只考虑了商品市场而暂时不考虑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其他市场。在简单商品市场中,当窖藏等于贸易余额时,供给等于需求,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凯恩斯乘数理论的内涵

(1)贸易余额:以公式表示为:一个国家的贸易余额 T = X - M ,它实际上是三个变量是函数,用模型表示:T = T(g,Y*,Y)

其中,g 表示两国货币之间的实际汇率(g=e.(P*/P)),Y*是外国国民收入,Y是该国国民收入。经过分析证明,T = T1-mY,0式中,T1表示“自主性贸易余额”, m称为“边际进口倾向”。

(2)窖藏与国民收入: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于国民收入时,就会有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称为“窖藏”,用H 表示,即:H = Y – A 注意,窖藏不同于储蓄。

以此来计算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两公式相加得:H=-A1 +sY=T1 -mY=T,解得:Y0=[1/(s+m)](A1+T1) = α(A1+T1) ,式中 α=1/(s+m)称为“凯恩斯开放经济收入乘数”。

乘数模型

(1) 封闭经济中消费乘数:α=1/s =1/(1-c)=1/(1-a),这是因为在封闭经济中,该国经济与外界没有交换,所以边际进口倾向m=0。因此,凯恩斯乘数在封闭经济中的作用要比开放经济中的作用大。

(2)投资乘数:投资对国民收入也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乘数是一样的。这是因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内吸收:A+C+I+G,短期内他们的作用都等同于a(边际吸收倾向),乘数作用大小等于s,这是因为1-a=s。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资I对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当投资的资该品产业的收入获得者得到更多的收入时,他们便会启动新一轮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次一轮的消费支出和就业。

(3)政府支出乘数:[1]政府的财政支出(包括政府消费支出和政府投资支出)是一种与居民投资十分类似的高效能支出。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一项采购,将会引发一系列的再支出。不过政府支出乘数也会出现反向作用。如果政府支出下降,而税收和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GDP的下降幅度将等于G的变化量乘以乘数。因此任何一届政府在选择经济政策时,究竟是采取扩张性政策还是紧缩性政策,在采取行动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否则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

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中,自主性支出扩张对国民经济的扩张效果比封闭条件下小。这是因为在开放经济的支出扩张过程中,一部分支出被边际进口倾向用于进口外国商品与服务这一扩张效果作用在外国经济之上。则:α=1/(s+m)。

例如:M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04 (即储蓄率为4%),边际进口倾向是m=0.16,那么该国的国民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04+0.16)=5;Z国的边际储蓄倾向是s=0.83,(即储蓄率为83%),边际进口倾向是m=0.10,那么Z国的收入乘数是多少呢?α=1/(s+m)=1/(0.83+0.1)=1.075。两者相比,差别何其大也!导致一国经济在低水平上摸爬,另一个却在高速发展。

乘数与财政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准确地把握乘数的数值是诊断经济和制定对策的关键。就象医生用止痛药必须知道不同剂量的效果,同理,经济学家和经济决策者也必须知道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数值的大小。当经济增长过快或经济长期低迷而必须开出财政政策的猛药时,经济的诊断者和决策者在决定用多大剂量的“增加税收”、“减少税收”或“减少开””、或“增加开支”之前,必须知道实际的乘数究竟有多大。

❺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真正想发展总部经济的地方特别是打算把外部企版业总权部吸引进来的地方,要有一个好的、开放的心态,在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上下功夫。

这样对当地的龙头企业是有好处的,因为一个总部集群所形成的种种环境、关系、特点和优点都会对当地企业有好处。

(5)发展中的经济扩展阅读

地方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采取不少措施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但从广东、浙江等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看,基本上是在市场推动下成长起来的,政府主导也有,但是还是比较少的。

比如像北京,总部经济事实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原因在于北京政府的公共关系、信息的交流、国际、国内人员的交流、教育、研发等方面具有其它地方不具有的或少有的优势,大大小小的国内外企业的办事机构在北京云集的状态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❻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如何

中国的未来在农村,不让九亿农民参加到中国经济中来,中国没有未来。中国的经济是投专资、属出口、消费拉动的,投资不必说,房地产业为主,这个行业无法持续太长的时间,出口,很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只有消费,才是成熟经济体的选择。
而中国有近十亿很少参加到消费市场来,因为收入太少。中国的农民是被动的或者直接说是受剥削的参加中国的经济建设。这次的土地改革,虽然给了农民权利,但是并定会加剧农村地区的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消费,盘活了农村市场,但是长久看多会发生危机,这样发展,社会矛盾从城乡会扩大到贫富差距,长此以往,会产生乱子的,我一点也看不到希望。

❼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哪些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经济增长总量明显,但效率较低

阅读全文

与发展中的经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