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列举温州改革开发以来的两项重大经济建设成就
义务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地 浙江的私营企业很有活力 乡镇企业发展也很快
温州的制鞋业走向国际
Ⅱ 当前温州经济发展最突出问题是什么
现在到处都是经济放缓,温州这边地方更突出,因为温州没有外资企业,没有国内外合作,大部分企业还是靠内需!
Ⅲ 温州经济主要是什么产业
截止目前,根据2018年温州市生产总值分析,温州经济主要是第三产业。其当年度生产总值(GDP)6006.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7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84.9亿元,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4∶39.6∶58.0,以第三产业为主。
以温州瓯海区为例,2019年其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加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该区推行‘优二强三’‘三产兴区’‘服务业兴区’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仅19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7625户,其中,新增服务业6691户,占所有新增市场主体的90.64%。
(3)温州经济发展的重点扩展阅读
2018年温州第三产业经济发展情况介绍
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3%,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4%和8.5%。159个全省集中开工项目全部进场施工,省“152”工程落地开工42个。
②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9%。房屋施工面积4866.8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面积1165.8万平方米,增长8.9%。
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7.1亿元,比上年增长9.0%。从城乡消费情况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00.8亿元,增长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6.3亿元,增长9.4%。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845亿元,增长8.1%;餐饮收入492.1亿元,增长14.5%。
全市网络零售额1968.2亿元,增长25.5%;居民网络消费额1127.5亿元,增长24.4%。
④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9.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3.4%,日用品类增长2.2%,中西药品类增长29.1%,通讯器材类增长25.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1.3%,化妆品类增长22.5%。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1.1%,家具类增长42.3%,汽车类同比零增长,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3%。
⑤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1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8%;实现旅游总收入13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861万人次,实现收入131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9%和19.2%;接待海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2.9亿美元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温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温州瓯海在册市场主体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长占
Ⅳ 谈谈温州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选一个或数个进行阐述
一、温州的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区域内民营经济主体。主要发展特征和发展经验是,通过民营经济主体在市场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体制优势,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即“两化”推“两化”。这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初期和中期,以及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初级市场经济过渡的背景下是有效的。但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以及从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条件下则将面临一些困境。温州发展现状于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民营资本充裕和产业结构传统的并存
(二)民间创新活跃和政府创新滞后的并存
(三)城镇化进程较快和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并存
(四)经济较快发展和统筹协调严峻的并存
二、温州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机遇
(一)顺应产品市场消费结构调整要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应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二)顺应温州都市经济圈战略的要求,抓住区位格局和区位优势转换机遇,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推进城市群框架拉开和加快城市化进程。
(三)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阶段转型要求,抓住经济发展模式转换机遇,加强政府管理体制和职能创新力度,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三、发展战略与重点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和推进温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确立以建设大都市为核心的都市化发展战略。以温州都市经济圈的城市群框架构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来拓展发展新空间,以政府体制创新和城市化对工业化带动来构筑发展新机制,以温州都市经济圈和港口经济打造来推进发展新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
重点把握以下方面: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发展新机制拓展发展新空间;推进发展新跨越;促进和谐新水平。
四、都市经济圈构筑与空间统筹优化
坚持大温州观念,淡化行政区划,强化资源组合,增强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温州都市经济圈,形成大温州、大服务、大辐射的格局。加快实施城市化战略,做强温州都市经济圈,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辐射作用,形成以大都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副中心、小城市(中心镇)为骨干的城镇结构体系。
(一)统筹生产力布局,优化空间发展框架
(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经济枢纽型城市
五、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
实施《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
(一)全力发展临港产业,打造温州产业新体系
(二)全面提升传统优势和特色产业
(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产业融合互动
六、政府改革与职能创新
不断深化温州行政体制改革,加大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各部门的执政效能。要坚持走“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路子,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管理职能,加强政府内部行政管理体系创新。积极执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大力度弱化各职能部门的微观管理,强化规划、监督、执法职能。
(一)切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二)加大政府管理创新力度,加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三)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切实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
Ⅳ 温州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温州是经济发展"风向标"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09:50 温州新闻网
温州新闻网9月16日消息:昨天,“温州讲坛”举行第八讲。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经济学博士邱晓华作了关于“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机遇和挑战”专题报告。
“观察中国的经济发展,深圳、温州这两个重要‘窗口’是必须要去认识和研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温州是我国一个坐标性的城市,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这些坐标性城市的活力越强,就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越大。”一开讲 [被屏蔽广告]
[被屏蔽广告]
,邱晓华博士首先以形象的话语表述了温州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昨天,邱晓华以历史的眼光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以世界的视角分析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迎接的挑战。并就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快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邱晓华还从全国的角度评价了温州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要立足于国际化这个平台。目前,温州正在全力实施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工业发展“12345工程”、“139富民攻坚计划”等战略举措,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温州构筑发展新优势、增强活力和实力的必由之路。
市领导刘奇、陈艾华、黄德康、鞠建林、徐育斐等认真听取了专题报告。(温州日报 记者 袁艳 潘建中)
温州模式的思考。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区域。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家庭企业起步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家庭企业是温州民营经济的普遍形式;80年代中期以来,在政治和经济双重的作用下,温州民营企业率先进入股份合作制的试验,而后推广为温州民营企业普遍的形式;90年代以后,随着《公司法》的颁布,公司制越来越成为大型民营企业的首选形式,一些大公司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扬弃家族制,并对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尝试。首先是在股权结构上对家族制进行扬弃,使管理和技术人才乃至部分职工中的骨干参与资本,以强化这部分人的自我激励机制和减少其流动性。其次是在治理结构上打破家族的垄断,形成执行机构、董事会和股东会。尽管这类企业的家族色彩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这已是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家族企业。温州模式走的是农村工业化道路,其明显特点是发展小商品市场,以市场带动企业生产与流通分工,因而市场化程度较高,加上民营企业自主决策,不受行政干预,机制灵活。温州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大环境里,活力就显现出来,经济发展强劲。
2.苏南模式的思考。苏南模式实际是无锡、苏州、常州地区创造的中国农村工业发展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新兴的城市群经济、规模化的外向型经济、集体性质为主的集群经济,其内涵是苏南乡镇集体企业。苏南乡镇企业崛起的原因有3个:一是历史上的原因。苏南地区由于人多地少,人均不足一亩耕地,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从“一五”开始,苏南地区没有兴办大型国有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又不让发展,迫使一批头脑灵活的农民和干部拣起了大跃进时开办、后来又下马的社队企业发展农村工业,给农业提供资金,给农民增加收入,当时的口号是“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二是独特的环境。历史上苏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比较早,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水陆交通比较发达,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无锡号称“小上海”,常州、苏州工商业也较发达,加上教育比较发达,农民的文化水平较高,商品经济意识较强,生活水平较高,求富心理比较迫切,十分有利于发展乡镇工业。三是优越的条件。苏南农村中有大批在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就业的技术工人,大批退休老工人同国有企业联系广泛,成为苏南乡镇企业初期的技术指导。苏南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先锋,从诞生之日起,一切依靠市场,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先驱,而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先锋。与此同时,苏南乡镇企业也有其弊端。一是产权不明晰。全乡(镇)人民对乡(镇)办企业的所有权并未到位,企业的所有权是虚设的,难以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厂长经理是受雇佣的,然而不受监督,甚至行使了企业所有权,其后果是大量集体资产流失。二是政企不分。乡(镇)办企业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队办企业由村党支部管理,企业成了乡(镇)党委政府与村党支部的附属物,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受到行政干预,难以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三是管理混乱。由于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就难以实行科学管理,无法定岗、定员、定责。一些乡镇企业家搞短期行为,没有长远发展计划,没有新产品的研发机构,所以没有发展后劲。目前,苏南乡镇企业正由集体所有制走向股份制、混合经济,规模、设备、技术、产品质量有比较优势,经过改制后,机制也灵活了。
Ⅵ 浙江温州市的经济发展如何
我觉得浙江温州市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整体上的城市也比较先进。
Ⅶ 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优势
民间资本雄厚 有自己的经济发展特色
Ⅷ 温州经济发展快和什么有关
事在人为,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Ⅸ 请分析温州经济的现状和前景,以及未来应该走的发展道路。
温州经济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和社会经济各方面指标在近年来有重要的发展,具体的数值我在这里就不统计与比较,大家可以查看温州政府部门统计数值,因为,我国已经加入WTO国际贸易组织,这俩年,温州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力密集产业如服装,皮鞋,打火机等产业,受到比较严重的贸易堡垒影响,但是,具有温州精神和顽强创业奋斗意志的温州企业家,和历届温州政府的努力正确施政形成基础,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合作努力,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温州经济总量和各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没有萎缩,每年在稳定进步。温州现在经济发展的状态是保稳促调,创新活力,政企联动,政府领导亲自下企业访问和解决发展中困难。各产业在科技创新,结构调整,产品革新,整体提升等方面在努力实施措施,无论从那方面分析比较,温州经济发展是看好!温州经济未来走的道路,应按照实践,科学发展,特别是政府部门要大力创新服务机制和方法,适应经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进步是关键,温州民营经济各产业按照“新,专,精,特,”产品经济发展道路,要适应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需求是目标,经济发展是离不开人的思想观念改变,民营企业家和企业主要创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知识水平素质很重要,温州有300万外地员工,大家同心同德,对企业发展也很重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建设和环境及其各相关联系发展因素都应该同步发展,这样,温州经济发展就有可靠的保障基础,就有走向逐步稳定的发展道路。本回答仅是个人研究看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