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十年代中国经济状况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
1、当时的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民营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有“小工厂大社会”之称,浪费了许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
2、当时的管理体制不尽合理
由于政府包揽一切,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权。而且企业管理人员由于吃惯了“大锅饭”,故责任心和积极性不强,导致企业亏损且不堪负重。
3、当时的增长方式不尽合理
不少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顾眼前既得利益,盲目上项目、上规模,结果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走了不少发展的弯路。
4、当时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不少地方政府为寻求短期政绩,大上特上高耗能产业,结果是投入快、见效快、亏损快、失败快。地方普遍缺少高科技含量和外向型出口创汇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创新几乎是空白。
(1)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点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全部工业增加值18.86万亿元,增长10.7%。消费、投资稳定增长,内需动力明显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
2、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价格涨幅逐步收窄。
3、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6%。
4、农业和农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夏粮、早稻、秋粮季季丰收,分别比2011年增产2.5%、4.5%和5.1%;2012全年粮食产量达到57121万吨,增长4.5%,实现连续8年增产,总产、单产都创历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农产品全面增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5、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2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
6、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支持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重大项目415个,建成后可形成年节水9.2亿吨、废物循环利用量7240万吨的能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11万吨。
7、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西部大开发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促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区发展的各项举措得到较好落实,新时期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开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得到巩固和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
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什么政策,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
③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国内方面:粉碎四人帮,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回转移,进入社会主义答建设新时期.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国际方面:
国际两大阵营关系还算稳定,我国与美国建交,两国关系缓和;
④ 中国在20世纪50~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
1950~1953土地改革运动 到1956年底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958~1960“大跃进版”和人权民公社化运动1961正式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7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开放天津、伤害、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海南建省 全岛开放为经济特区1992中共14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⑤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改革开放方针正确。2,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有利于发展出口加工工业。3,教育发展,劳动力素质提高。4,与西方国家关系缓和。5,地价较低,资源较丰富。
⑥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自从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为了总结过去6年的历史性胜利,进一步肃清十年内乱所遗留的消极后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确定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战略步骤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6)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
(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
(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
(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⑦ 19世纪80年代-19世纪后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逐渐沦为世界资本经济的一部分,原料市场
⑧ 80年代未中国经济为什么滑入低谷
那时候,改革进一步加深,以前的物价由物价局统一规定,而那时候,高调放开物价,内于是全国物容价竞赛一样疯长,造成货币疯狂贬值,人们开始抢购所有能买的东西。
这时候,各个生产企业发现产品严重供不应求,都开始了翻番改造。
可是,当人们把手中的钱都花出去以后,市场失去了需求,产品开始积压,翻番改造之后的企业开工严重不足,偿还贷款无力,于是银行出现呆账、坏账的告急。
其实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但是中国不允许使用这样的词汇,于是,就把88年的大萧条称之为:市场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