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国经济发展是以什么为主
工业,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国内的农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都非常发达,但总体来说,法国的主导产业依然是工业,特别是钢铁、汽车和建筑为国内工业的主要产业
Ⅱ 一般情况而言,法国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比中国的要高吗
以下这篇文章可以供你参考,我想说的是,除了一些超小型国家以外,没有一个中等国土面积以上的国家能够做到区域平衡发展,美国、日本、法国都做不到。
法国媒体(lEXpansion.lexpress.fr)4月28日报道,法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当天公布《家庭收入与财产报告》2011年版,对2006年至2008年法国居民收入状况、生活水平和贫困状况进行描述,同时对2010年法国居民财产状况进行介绍。
据认为,该报告真实反映了法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摘要如下:
1. 十分之九的家庭拥有私人财产
三分之二家庭同时拥有金融证券何房地产。在拥有金融财产的家庭中,94%拥有储蓄存款;46%拥有人寿保险产品。在拥有房地产的家庭中,94%拥有自己的第一套住宅;30%拥有第二套住宅,或者承租房。
2. 半数无财产家庭生活入不敷出
在法国家庭总数中,只有6%的家庭既无任何金融证券,也没有房地产。在这6%的家庭中,半数为极低收入家庭,甚至入不敷出;三分之一家庭都曾经长期失业;十分之九家庭从未继承过任何遗产或赠与。
3. 二分之一家庭负债
2008年,一半的法国家庭需要偿还借款或贷款。在这些家庭当中,三分之一为购房贷款,三分之一为消费贷款。过度负债家庭占总数的3%,主要涉及贫困家庭。2011年,法国总共有90万个过度负债家庭。
4. 十分之一家庭的居住支出占收入的44%以上
在法国居民家庭总数中,8%的家庭居住开支比(主要住房的开支占收入比重)超过44%,全体居民家庭的平均居住开支比为20%。独身家庭、单亲家庭,以及居住在巴黎和人口超过10万大城市的居民家庭,居住开支比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5. 三分之一失业者处于贫困状态
2008年,法国有78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即单人月收入低于949欧元,或者夫妇月收入低于2000欧元。贫困人口占比为13%,比1996年降低1.5个百分点。
在就业人口中,贫困人口占比为7.4%,在失业人口中,占比达35%。
6. 近40年来法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一倍
1970年,法国人均年收入为9290欧元,此后,逐步提高。2008年,法国人均年收入为1.9万欧元。占人口总数10%的富裕阶层平均年收入为35550欧元,占人口总数10%的最低收入阶层年均收入为10520欧元。
7. 近10年工人生活水平提高20%
1996年至2008年,高级管理人员和中介专业人员的生活水平增长较慢,年均增幅分别为0.5%和0.7%。同期,工人和普通雇员的年均增幅分别为1.6%和1.2%。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法定最低工资的持续提高。
另一方面,非工薪人员,包括自由职业者、手工业者、商人等,其年均增幅较高,达2%。
8. 2004年以来富人财产年均增加11%
1996年至2008年,法国富人和穷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变化不大。但是,2004年以来,由于最贫穷阶层的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社会贫富差距有所缩小。
9. 每生一个孩子使一个家庭生活水平降低11%
平均计算,每个家庭每增加一个孩子,其生活水平比上年下降2%至11%。国家提供的各类补贴和减免税,包括住房补贴、家庭补贴、减免税,等等,能够保证抵消新生儿的开支增加部分,但无法抵消父母一方收入下降的损失。
总体来看,有孩子的家庭生活水平低于没有孩子的家庭生活水平,例如,一对夫妇和2个孩子的家庭年收入为22370欧元,而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家庭年收入为25850欧元。
10. 移民儿童的生活水平比法国儿童低14%
移民后裔(在法国出生,但至少父母一方为移民)的年均收入为19570欧元,与法国父母的后代相比,年均收入(22810欧元)低14%。对于欧洲裔移民,这个差距很小(-1%),但对于非洲裔移民,这个差距高达30%。
2008年,20%的移民后裔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法国后裔的比例为10%。
Ⅲ 关于法国经济和前景
一楼纯属瞎掰。
二楼比较中肯。
但都仅局限于工业经济增加值的发展。
法国经济的最显著特点就是:靠科技富国、靠金融强国、靠殖民地支撑、靠不争气的人民把一切优点化为乌有。
科技,法国的核能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是世界上最能创造利润的工业,与之相比美国的军火工业和德国的机器工业简直就是小洋娃娃。但可惜利润太过集中,而且上下游的产业都不在国内,很难带动整体经济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的神奇富人。而且法国人很懒,相比起在大企业做叱诧风云的人物,他们更倾向于无所事事地打几份零工,泡几个妹妹。因此在大学里硕士以上几乎就是外国人的天下,这种学习的态度导致他们无法把高科技领域变成增长点。
金融,法国的服务业拥有强大的传统,在法国,没有什么东西不是用投资利润来抽象的。尽管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不在法国,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也不在巴黎在纽约。但法国仍然绝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银行财团势力(中国教育界称之为“高利贷帝国主义”),他们不如美国强悍,因为他们更为成熟而保守,因此尽管次贷危机之后他们是世界上出了美国之外损失最为戏剧性的国家,但整体仍然没有伤筋动骨。CAC40仍然在中高位盘桓,整体经济信心也并没有被倾覆。我举个例子,家乐福并非是个零售超市公司,其背后是个大型的金融运作集团,他们靠中小额信贷给低端的产品供给商并进行市场套利运作,因此他们的采购成本接近于零。而75%以上的法国企业都是采取这种形式运营的。资本杠杆率超高,而风险极小。
另一方面,法国虽然不是所谓“日不落帝国”,但他是世界上最懂得利用殖民地资源的国家,远远超过英国和西班牙。直到今天,他仍然通过多种优惠方式把过去的殖民地国家牢牢地拴在自己手心里,比如在非洲有阿尔及利亚、多哥、摩洛哥、塞内加尔,在亚洲有越南、寮国、柬埔寨,这给他们提供了数以千万计的低价劳动力和便宜的批发自然资源。而在这些落后地区的援助性大型工程项目则养肥了类似Veolia、Vinci、EDF等这些句型工程企业和类似Bouygue之类的技术服务企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年中国于非洲很多国家技术工程服务项目增多引发了法国政界媒体乃至人民的极大不满。
上面有人提到的旅游业和酒产业还要加上一个奢侈品产业,是法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增长点。因为这能给懒惰的法国人一点不劳而获的满足感,他们可以因为是法国人本身而提高一点价值,所以他们更多倾向于在这个产业发展。而本身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我不想评价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是不是有足够理性,但我绝对持保留意见。而现实是,每年巴黎市奢侈品贡献巴黎市政总体1/6的产值,其中中国游客贡献1/3。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如果要抵制法国,只要都取消去法国旅游的计划了,他们不出一年就得下跪。
另外,法国最大的痼疾就是社会的不和谐,尽管历任政府都要对民众进行很大幅度的让步,但其民主政体的复杂内部矛盾使得没有人真正从任何一个改革中得到满足。法国的社会问题和劳资国三方矛盾我们可以写厚厚的一本书来讨论这个问题。但简言之问题就是:国家让一步,人民就进逼三步,失业率从而上升,投机资本从中渔利,国家财政每年亏空,企业精神缺乏,热衷于既得利益而放弃发展前景,使得发展缓慢,税收不足。
当然了,上面提到的资源涨价、欧元强硬、增速缓慢,这是今年困扰整个世界的普遍问题。而不巧的是,法国在这中间并没有吃什么亏。首先,法国是石油资源使用最少的发达国家,因为他们的核能能源系统实在是太强悍了,因此,他们更多的是炒作能源价格而渔利;另外,欧元强硬,其实应该强调的是美元的疲软,法国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属于内向型工业经济,出口的贡献率非常有限,在强硬的欧元下损失最大的应该属德国、希腊和意大利;而在增长方面说,其实怎么说法国增长也不会太快,为什么强调萨科齐上台后增长不如预期呢?其实是比较的结果,因为在次贷危机发生前,欧洲发生了一轮强有力的经济反弹浪潮,在经济复苏的形势下,萨科齐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人民对他报以很高期望,而非常不幸,改革还没开始,经济已经彻底走向深渊。因此在很高期待下,当然失望就会更大。但法国今年的增长预期还要超过2%,属于逆势冲高,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他的表现令人失望吧。
和中国横冲直闯的经济发展比起来,整个西方经济世界都是一个懒懒散散没有希望没有动力的暮色。但这并不能否认他们异常复杂成熟的市场结构和增长模式。楼主引用的那种说法国吃老本的说法那是没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说出来的昏话。和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起来,法国的模式更聪明,而且风险较小,于英国妄图依靠军事工业带动基础就业的天方夜谭比起来,属于稳健成熟型。而英国由于基础工业太过雄厚,现在似乎有点显得尾大不掉了。他们的经营模式有些不得不太过死板,不适应现今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这要视其所经营的产品性质而定。
经济不是这么简单的。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不要轻易地说一个经济好与坏,即使要比较,也要进行有机地比较,而不是粗暴的实施语言暴力。
大家共同进步。
Ⅳ 从国家经济发展角度水平看中国、法国分别属于什么国家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法国是中等发达国家
Ⅳ 15世纪法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luis11[1461-1486]
城市经济转变巨大的时期
水陆商人成了仅次于贵族跻身于上流社会的群体内,但贵族和当上商业的领导容者鲁昂的商人不睦,商人为了自身生命财产的安全,纷纷迁到其他地方居住,
交通运输业方面由于巴黎地区法制体系的崩溃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布匹业的产销极大下滑
政府规定所有工匠必须在自己工作,影响了工业集约化,
金融业和商业也远不如其竞争对手
当时能算得上兴盛的行业只剩下玩具业和帽业
纺织业方面由于巴黎纺织师傅拒绝改进新技术,而法国城市圣马赛更新了技术,结果作为旧日法国纺织中心的巴黎大批纺织商人破产
但是布匹润饰业印染业和丝绸业确由于贵族的支持而发展的很好
整个的经济形式就是动荡不安之中
Ⅵ 18世纪的法国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18世纪法国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全国绝大部分的土地集中在以国王为首的贵族以及僧侣手中。占全国人口 95%以上的农民基本上是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虽然从18世纪初开始,法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但总的说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像英国那样深入农村。
18世纪初,法国的资本主义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在一些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如里昂、奥尔良、阿尔萨斯—洛林等,出现了大量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其中雇佣千名以上工人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雇佣百人左右的集中手工工场也不为罕见。到18世纪中叶,一些工业部门如采矿、冶炼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先进的机器。在贸易方面,卢昂、爱克斯、亚眠、波尔多等许多城市都是当时的对外贸易中心。法国对外主要出口酒类和各种奢侈品。进口货物主要有棉花、香料、皮革、咖啡等。由于工商业发达,法国集中了欧洲一半以上的货币。
但是,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重重阻碍。在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资本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从16世纪开始实行的包税制和国债制度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通过包收国家各种捐税、向国家放债,法国的金融资本家获得了巨额收入,成为法国社会最为富有的阶层。但是,自路易十六即位后,为了缓和其财政危机,用各种手段从金融资本家手中获取金钱,使路易十一以来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合作关系遭到破坏,迫使金融资本家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也走上了反对封建专制的道路。在工业部门中,由于封建行会制度的存在,使大批手工业作坊无法过渡到手工工场。因为受到封建制度保护的行会制度,对于工匠和学徒的数目、生产规模以及技术等都有严格的限制。路易十四时代制订的一系列工业法规,到18世纪不仅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成为生产发展的桎梏。使法国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举步维艰,加之封建割据残余的存在,使各省之间的法律、度量衡、币制等都有不同,从而导致各地商业联系的困难。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处于赤贫状态,购买力水平极为低下,使国内市场日益缩小。18世纪以来,法国在对外战争中迭遭败绩,不仅使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而且丢失了许多海外市场。仅七年战争中,法国在北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大片殖民地以及在印度的殖民地均被英国占领。以法国王室为首的各级贵族,视法国工商业为敛财的重要来源,征收极重的工商业税,使工场主和商人所获利润大部分流入他们的手中,从而大大地限制了资本的积累。这一切,使法国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之间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
革命前的法国,仍保持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所有的人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资产阶级、农民、城市贫民以及手工工场的雇工等构成了第三等级。
天主教会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精神支柱。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天主教会竭力向人民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鼓吹人们守天知命,不做丝毫反抗。对于一切反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异端”,则实行残酷的迫害。天主教会反对科学,扼杀知识,拼命地推行蒙昧主义。因此,要发展资本主义,解放人的思想,首先必须铲除天主教会。天主教会也是法国最大的封建主。教会土地占全国土地的1/10,僧侣也和其他的封建贵族一样,剥削雇农,榨取封建地租。高级教士大多出身贵族,主要集中在城市里,过着与贵族一样奢华的生活。但第一等级中的低级僧侣则大都出身于贫苦之家,他们收入菲薄,生活拮据,对高级僧侣抱有敌视态度,同情第三等级。
作为第二等级的贵族,分为两个阶层,一为“佩剑贵族”,一为“穿袍贵族”。所谓佩剑贵族主要指的是世袭的封建贵族。他们中的大贵族大多远离自己的领地,住在凡尔赛,靠领取年金过着极为奢侈的生活。由于特权,他们垄断了军队、政府和教会中的要职。“佩剑贵族”中的中小贵族,则长年居住在乡间,尽管不能享受大贵族那样的奢侈生活,但由于直接剥削农民,成为农村中封建专制制度的主要代表。
“穿袍贵族”不是世袭贵族,他们的贵族头衔主要是靠钱买来的。因此,大多出身于资产阶级。“穿袍贵族”主要任各级法院中的法官,并可父子相传。他们通过包揽诉讼榨取民财,同样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是“佩剑贵族”歧视他们,也不允许他们出入宫廷。因此,他们也对“佩剑贵族”心怀不满。
第三等级的成分较为复杂。其中资产阶级又有大中小之分。大资产阶级主要是包税商、军火商人、专卖商、银行家等。这些人与封建专制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他们还花钱购买爵位,成为“穿袍贵族”。因此,他们不愿意推翻专制政府。但是,由于政治上他们没有任何权力,财产也得不到封建政府的切实保证,经济活动经常受到贵族或国王的干扰,因此他们反对革命而要求改良,只是希望通过在不触及他们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限制国王权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中产阶级主要是手工工场主和一般的商人等。他们深受封建专制政府的欺压和勒索,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愿望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他们极力要求消灭封建制度,建立保护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些人构成了资产阶级中的共和派。
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城市居民。这些人主要是小商贩和小作坊主等。这些人既反对大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压迫,又痛恨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无穷盘剥。但他们也反对无产者,害怕革命会使无产者摆脱旧日政治经济地位,从而危害他们的利益。
第三等级中人数最多的是农民。他们遭受着残酷的封建剥削,不仅要向地主缴纳地租,而且还要向地主交纳各种苛捐杂税。此外,他们还必须向国王交纳所得税(收入 1/20的土地税)、人头税、土地税;向教会交纳什一税。经过层层盘剥之后,农民所剩无几,很难维持温饱。18世纪后期,法国进入了历史上的“封建反动”时期。国王又恢复了农民修筑道路和建造营房的徭役。地主则竭力提高封建地租,同时还强占农村公社的公有地,使广大农民更加贫穷困苦。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夜,法国2300万农民中,竞有150万人沦为乞丐。因此,在第三等级中,农民阶级最痛恨封建专制制度,最富有革命精神。尽管第三等级内部各阶层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但在反对封建制度这一问题上,则是一致的。因此,第三等级与国王为首的僧侣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解决。
Ⅶ 法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
日本:汽车,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工业完全品即高新电子科技产品。『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经济十分发达,远景不太乐观,过于依赖进口资源』
重要城市:东京,大阪,神户,札幌,横滨,京都等
埃及:石油,棉花,蔬果等初级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经济发展迅猛,但经济短时期内发展放缓,前景较好』
重要城市:开罗,亚历山大,赛德港,吉萨等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煤,铁等初级矿产资源和武器等重工业产品。『经济过于依赖矿产资源, 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但经济发张势头良好,具有较大竞争力』
重要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弗拉迪沃斯托克,伏尔加格勒等
法国:蔬果,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综合产品以制造业为主。『发展全球经济,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内属于较快水平』
重要城市:巴黎,里昂,马塞 里尔 图卢兹 尼斯 南特 波尔多 等
美国:玉米,乳肉,小麦,大豆,煤炭,钢铁,食品机械、汽车、化工产品等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的综合产品『全球头号经济强国,经济为全球经济,但发展空间相对较小,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出现负增长』
重要城市: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西雅图,波士顿,旧金山,亚特兰大等
巴西:咖啡,剑麻,香蕉,蔗糖 ,煤炭,铁等初级产品,以农业和初级资源产品为主『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黑马,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重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巴西利亚,圣保罗等
澳大利亚:煤炭,铀,钢铁等矿产资源,和羊毛,牛肉等农业产品。『老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处于发达国家前列,资源丰富,竞争力明显,经济增长保持强势态势』
重要城市:堪培拉,悉尼,墨尔本,珀斯等
希望以上对你有用
Ⅷ 法国的经济地位与人口密度
国土面积55.2万平方公里,1999年人口58522万人。法国是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最富裕的工业国之一,欧洲经济共同体主要发起国和成员国。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强国。能源、交通、电信、航空航天和环境保护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二大服务输出国、第三大商品出口国,同时是世界第三大旅游业盈余国家。
法国人口位居欧洲第5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2人。1990年城镇总人口比重为73%,农村人口比重为27%。总的看来,人口稀疏区与人口稠密区之差距加大。数量并不占优势。但在其他指标方面,法国的实力则比较强。
法国最主要的矿藏是铁矿,次为铝矾土和钾盐矿。此外,还有煤、石油、铀和铅锌及小量的非金属矿藏。法国是世界上铁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估计蕴藏量有70亿吨,居西欧之首。最大的铁矿在洛林,是西欧最大的铁矿,储量有96亿吨,占全国铁夏总量的80%。法国西北部克恩附近和翁热西北的西加列有些小铁矿,比利牛斯山东北麓月尔尼在黄铁矿,中央高原有一些小铁矿。藏量丰富,约有9000万吨,居世界前列,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最大矿区在布鲁里,厚约10米,含氧化铝50~60%。煤矿储量为210亿吨,其中有100亿吨为褐煤。仅14.7亿吨有开采价值。其他矿藏,石油藏储量为300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阿尔萨斯北部
农业是法国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凭借良好的自然禀赋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法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产品产量均排在世界前列,同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产品输出国之一,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农产品品种齐全,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一,甜菜世界第二,肉类产量世界第四,牛奶、小麦、玉米产量均为世界第五,蔬菜、水果和马铃薯产量也位居西欧前列。农产品和食品大量出口,在外贸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但农产品严重过剩。
工业。法国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近年来,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微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领域也比较发达,但逊于美国。在能源供应方面,受自然资源匾乏的限制,法国的能源生产量相对较低,能源供应能力逐步下降,促使法国从水电、煤电,逐渐转向核电,核电所占的比重大幅度增长。法国的核电技术在世界也居领先地位。另外,法国还建立了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朗斯潮汐发电站,装机容量达24万千瓦。法国在1990、1995、2000年每生产一千美元的GDP所耗费的能源量分别为1380公斤、362公斤、184公斤标准煤。由此可见,法国的物耗水平居世界前茅。这是与法国政府长期以来所执行的鼓励企业集中合并以增强生产能力的政策分不开的。法国经济由于缺乏原料和能源,生产成本高、产品竞争力差。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法国政府长期以来都致力于增强企业的活力,鼓励企业集中合并,实行规模经营。这一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从而使物耗水平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产业结构是否优化的重要指标。法国的这一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别为5l%、61%、67%,排序分别为第4位、第4位、第2位,仅次于美国。在法国的第三产业中,旅游业和商业具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业是法国外汇的第一大来源。服务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运输、电信、旅游等部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法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法国交通运输发达,网络稠密,无论水、陆、空运输均极为便利。铁路线总长3.19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02万公里。法国在发展高速火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1981年第一条高速铁路巴黎至里昂线正式投入使用,时速为270公里,目前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高速火车已达515.3公里的最高时速。铁路运输业主要由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垄断经营。公路网遍及全国各地,主干线长35.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600公里,位居欧洲第二。
财政金融。法国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国家税收与GDP的比绝高于美、日等国,为45.6%,主要来自增值税(44.9%),其他还有所得税、公司税和社会福利税等。90年代以来,法国的公共财政持续赤字,近两年,为削减财政赤字,政府作了大量努力。1990年,法国公共财政赤字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1.4%,此后连年猛升,1994年达到5.8%的高峰。从1995年起,法国公共财政赤字开始回落,到1997年降至3%,达到了参加欧洲货币联盟的趋同标准。根据法国政府向欧盟提交的一份公共财政规划,从2000年到2002年的3年内,法国将在保持经济年增长率2.5%的情况下,把赤字降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2%。如果这3年的经济年增长率达到3%,公共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将相应降至0.8%。法国的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到1999年底,巴黎证券交易所以市值98138亿法郎的资本额位列世界第7大资本市场。
对外经济关系。法国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出口,因而十分重视对外经济关系。法国的出口在世界贸易中占第四位,占有国际市场上的份额5.6%,对外贸易约占GDP的20%,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进出口伙伴为欧盟国家。近年来政府把促进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保持和扩大原有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发拉美、亚太等地区的新市场。另外,法国还是世界第三大军火出口国。 法国政府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外国在法投资,如放宽条例、为投资提供帮助等。外国对法国的直接投资增幅更大,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而名列第三。其中欧盟占80%,美国占15.8%(1998年,下同)。法国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欧盟成员国占(45.9%),另外对美国(占18.7%)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非洲、拉美的投资也比较高,并以工业、能源、服务部门为多。2000年法国吸引外资仅为479亿欧元,占世界总量的3.5%,从第6位滑至第8位。世界直接投资年度报告指出,2000年法国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
法国的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战后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法国充分注意到科学技术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注重科学技术队伍建设,逐步增加研究与开发经费。经过多年的努力,法国已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航空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高、精、尖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法国分别于1982、1986年通过了两部“科技指导规划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国家和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的年递增率、科研人员的增长率,重大科研项目和优先发展领域,以及科研人员的法律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同时,法国是欧共体科技合作的重要伙伴,积极主张西欧科技合作,因此,对外科技合作也成为法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法国研究与开发费用占GDP的比重在1990、1995、2000年分别为1.84%、1.78%、2.28%。根据第二部“科技指导规划法”,法国已致力于把这一比重提高至3%的目标,从而赶上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水平。法国的研究与开发人员数1990年为99.2万人,1995年为151万人;2000年为202.8万人。
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法国经济部2002年12月宣布了法国《企业科技创新计划》,提出对创办不到8年的“新兴科技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帮助企业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力争使法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由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2.2%增至2010年的3%。与欧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法国企业无论在科技投资还是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根据法国工业部和经合组织提供的数字,法国大约有32万科技人员工作在大大小小的国营和私人企业中,2000年,法国科技研究和开发资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9%,而同期美国科研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德国为2.5%,日本为3%。同年,法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500亿欧元,远远落后于美国的3180亿欧元、德国的1990亿欧元和英国的1470亿欧元。法国科技战略委员会(CSI)认为,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今天一个工业国家的发展有一半与科研投资和企业革新有关,法国必须在科技方面迎头赶上去。法国国家对企业的科技投资和其它国家相比处于前列,但企业对科技的投资,包括国有和私人企业对科技的投资只占科技投资总额的54%,低于美国的66%,也低于德国的65%。
法国作为二次大战的战胜国,在战后军事能力发展迅速,成为拥有核武器和核发展能力的核大国之一,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安全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法国的军队人员数逐步减少,由1970年的50.15万人降至1990年的45.31万人。法国是一个核大国,拥有的核发射装置和核弹头数列世界前茅。长期以来,法国政坛一直处于左右“共治”状态,这使得各政党之间很难形成一致的国防建设战略。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历届政府都大力削减国防预算,以致于法国的军费开支从1989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下降到2001年的1.8%。
虽然法国仍然保持较高的失业率,但由于实现几乎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同时政府颁布了减息等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法国国内需求保持高涨,成为总体经济保持增长的主导力量。私人消费尤其活跃、超过预想的低通货膨胀率和就业人数的增加,提高了个人收入水平,同时家庭储蓄率下降,表明国内需求的上升态势。在教育水平方面,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从1990年的137.89美元,上升到1995年的629美元,2000年则上升到903.93美元,排序分别为第3位、第4位、第4位。据此计算,教育水平在三个年份的排序分别为第6位、第6位、第4位。在城市化方面,法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这三个年份分别为67%、79%、74%,排序分别为第6位、第4位、第7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法国的社会发展程度,1990年和1995年为第4位,2000年均稳定在第5位。
法国基本上一直实行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划调节管理体制,曾几次发动国有化运动,将煤矿、电力、航空、银行和汽车等部门的一些公司收归国有。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法国在1990、1995、2000年分别为15%、18%、18%,排序分别为第5位、第4位、第5位,可见这一比重还是比较高的。中央政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法国在这三个年份分别达到32.3%、42.1%、42.6%,排序第3位、第4位、第3位。这充分说明,法国虽然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制度,但国家没有失去对经济的控制,国家调控能力甚至比计划经济国家还要好。
今后几年法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是:推进欧洲建设,加强法国人的安全保障,促进世界的和平、民主与团结。支持欧盟扩大是法国外交政策的第一重点,因为这有利于欧洲的民主与和平。但欧盟的扩大不应该使欧洲出现新的裂痕,加强同俄罗斯等国家的伙伴关系应与欧盟扩大同步进行。欧盟扩大时也应注意加强同地中海南岸各国的关系。欧盟的未来是法国欧洲外交的第二重点。坚定不移地参与制定欧盟公约,并建议指定一个任期比现在长的欧盟主席。重建并深化法德关系是法国欧洲外交政策的第三重点。
Ⅸ 法国人的生活水平怎样
法国经济非常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在欧洲也算是前列。但是生活水平这个专东西。每个属人的理解不同。如果你单论消费水平的话。那欧美发达国家都很强。他们物价高收入也高。最重要的是由于人口以及公民理念问题。欧洲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和保障都做的很好。法国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应该比较短。工作节奏不快。这就让人可以更好的享受生活。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算是较高的生活水平。光有高收入可以消费不能代表什么。就像日本人那样竞争激烈忙来忙去的。有什么好。免费送我去日本定居我都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