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平原地区对经济的影响

平原地区对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1 18:49:06

① 平原和丘陵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平原地抄形对发展经济的影响:
有利影响:平原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有利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便利;有利于合理布局多种产业.
不利影响:河流中下游平原区易发生洪水灾害,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不利.
丘陵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丘陵区地形复杂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形成优美风光,可以发展旅游业.
不利影响:地形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小,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在进行交通、城市等建设时如果破坏植被,还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地形复杂的丘陵区还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② 珠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这种地形对发展经济有什么好处

珠江抄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袭部,珠江下游,被誉为我国的南大门,位置因素1.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南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2.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便于吸引侨资;3.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政策因素4.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全国其他地区有促进和带动作用。5.平原地形,有利于城市的基础建设。6.平原地形,发展工农业的空间比较大。

③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长江中下游平原对港口的发展有利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物产丰富,能够为港口提供比回较多的货源;气候答比较宜人气象灾害较少;冬季气候没这么冷不会有冻港的现象出现; 不利的一面:平原容易出现淤泥沉积的现象,得经常用清淤船作业加大了成本;雨季的时候长江地区进入丰水期,这样使得港口的水位不稳定;反正一句话不理想。

④ 引汉济渭工程对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呢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加粗字体是关键,请仔细看……


1.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促进渭河流域乃至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水工程,其实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关中城市沿渭河呈带状分布,具有构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城乡供水网络的条件。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首先贯通西起宝鸡,东至渭南沿秦岭城市供水大通道,并加快城市供水网络的形成,使广大区域城乡供水网连成一片,近1000万人喝上汉江清水。沿渭河供水问题的解决,创造了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水高用、统一调度的条件,届时洛河、泾河、千河河水将北调,解决关中北部缺水问题。同时渭河水量的增加,也必将直接增加渭河进入黄河中下游的水量,在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补上”的水资源配置方略,争取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在黄河中上游的用水权。可以说,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在弥补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条件不平衡,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做出重大贡献。优化配置格局的形成,将极大的提高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极大改善水环境。

2.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极大的缓解渭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大大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我省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70亿m3,目前已利用到50亿m3以上,开发利用的程度超过了70%,今后可利用水资源量已经十分有限。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地区总供水能力将达到75亿m3,可基本解决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五市区及26个县、市工业和城镇用水问题,并逐步改变城市工业挤占农业、生态水和超采地下水的局面。在人口不断增长情况下,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由370m3左右提高到450m3左右,人均用水量将由200m3左右提高到300m3左右,新增城市工业生产可用水量近14亿m3,可支撑国内生产总值4000-7000亿元,支撑400-500万人的城市规模,从而为关中的率先发展,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小康社会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3.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提高渭河纳污和冲沙能力,河流的水环境将有大的改善。河道稀释水量少,水体纳污能力低,是渭河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渭河纳污能力核定成果,渭河干流年均COD纳污能力为7.5万吨,而现在实际年均入河COD已超过13万吨。据测算,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增加的渭河干流水量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引汉济渭工程退水,直接输入渭河的水量年均1.45亿m3;二是通过调整渭河部分支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减少从这些支流取水,年可增渭河干流水量2.5亿m3;三是引汉济渭工程水量进入关中地区以后,可以进一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使渭河两岸的侧向补给增加,年可增加渭河回归水量1.73亿m3;四是引汉济渭调水用于工业、城镇和生活的13.85亿m3水量在消耗部分后,还有一部分将进入城市和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有接近5亿m3水,又会排放进入渭河水系。以上四个方面共可增加渭河入黄水量近10亿m3,对提高渭河纳污能力,改善水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河道流量的增加,还必将提高冲沙能力,也使我们有条件利用富余水量,借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的成功经验,通过水量调度措施塑造人造洪峰,逐步解决渭河河道泥沙淤积问题。

4.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减轻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是关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地表水资源量持续减少和其他原因,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年均达到28.28亿m3,最多31.89亿m3。据统计,1986-2005年已累计超采地下水69.60亿m3,年均超采量达4.59亿m3,个别年份超过5亿m3。由于地下水超采,在以沿渭城市为中心,已形成595km2的下降漏斗,在西安等城市形成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并使地下水潜水水质普遍受到污染,危及近200万人的饮水安全。引汉济渭工程实施后,关中地区地下水开采实行总量控制,总计将压采地下水4.59亿m3,其中供水范围内渭河沿线城市群压采地下水2.73亿m3,并关停一部分水源井,可以有效的遏制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和潜水污染问题。

5.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部分满足城镇人工生态需水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喝上干净水的同时,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渭河沿岸的宝鸡、咸阳等城市先后结合河道治理建设了一些城市水面景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西安也规划恢复“八水绕长安”的历史面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将为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提供可能。按照引汉济渭水量配置方案,到2020年本工程将直接或通过水量置换增加城镇生态用水2亿多m3,如果再考虑城市中水利用,城镇人工生态需水可基本得到满足。同时,随着渭河水量的增加,渭河流域湿地减少的趋势也将得到一定的遏制,对湿地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实施引汉济渭和改善渭河水环境需要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实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和改善渭河水环境,是一项服务当前和惠及后代的重大举措,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紧密配合,各市县共同行动,努力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

首先是来一个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把渭河水环境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问题,我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举行了生态保护与建设补偿机制研究,与会的有关学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是说我国长江流域生态要素作为资源利用的直接经济价值为0.197万亿元,而其作为生态环境的价值则为2.1万亿元,两者之比为1:11。这一数据足以说明生态环境的巨大效益。同时,我们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中,也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在今后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中,必须转变观念,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水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摆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落实以调水节水、优化配置、水污染防治和提高用水效益为重点的各项政策措施,也呼吁各位专家学者能紧紧围绕渭河水环境保护,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课题研究,希望能从水环境服务功能评估方法、水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支持、水环境税费政策制定、水环境保护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政策建立、水环境补偿机制和各部门共同推进水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体制研究等方面,为加强渭河水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支持。

其次是要制定完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抓好实施。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必将使全省特别是关中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尽管这项工程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但从现在起就需要从规划入手,统一考虑整个流域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的制定要努力体现思路创新,打破以往单纯按工程布局配置水资源的模式,按照流域、区域优化水资源配置的要求,结合重大产业布局,实现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关中地区要充分发挥已有工程的作用,构建以引汉济渭工程为骨干、已有重点水源工程为依托,形成贯通关中东西、连接渭河南北的城乡供水配置网络;陕北地区在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同时,通过增加渭河入黄水量置换的黄河用水指标,积极实施黄河引水,构建城乡供水网络;陕南地区要在因地制宜,加快供水工程建设,满足当地用水需求的同时,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确保引水水源安全。要从规划的角度,统筹当地水与调入水,统筹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合理安排生产用水,最大限度的满足生态用水。要按照《水法》的要求,充分发挥规划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调节和刚性约束作用,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通过有力的规划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逐步改善渭河水环境。

三是要建立有利于发挥引汉济渭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水价形成和运行机制。引汉济渭工程是一项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准公益的建设项目,其收益和影响范围很大,涉及全省大多数市级行政区,工程开发目标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而且其效益更多、更长远地反映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因此不仅在工程的建设上要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而且在水价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引汉济渭准公益型的经济属性,制定相应的水价补偿机制,合理确定其供水价格。同时在水价的制定上要统筹当地水与调入水,核心是水价格的统一管理。要通过调入水价与当地水价、地表水价与地下水价,公共供水水价和自备供水水价的统一管理,促进不同水源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由于调入水与当地水价格上的不统一,造成调水工程、调入水源的双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要达到这一目的,实施两部制水价是一个重要手段。实行两部制水价对发挥引汉济渭调水的好处在于:一是规划建设阶段可以通过两部制水价实事求是地确定各地真正的水量需求,科学确定调水规模;二是在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以后,可以通过两部制水价实现平稳过渡,缩小调入水价与当地水价的差距,促使受水区多用调入水,从而置换渭河超采的地下水、挤占的农业和生态水,达到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是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渭河的一系列水环境问题,主要是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行严格的规划管理、取用水管理、工程布局管理、节水管理和环境管理。因此需要通过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手段,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将其开发总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今后要按照这一思路,根据各单位、各行业的用水指标和定额,把合理确定的水资源允许开发量分配到各行政区域和各用水户。同时制定和执行用水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用水进行动态调度管理。同时实行水权分配制度,允许水权流通转让,通过市场手段,推动水资源配置向高效率和高效益领域倾斜。要把流域内污染治理作为确保引汉济渭调水能够充分发挥改善渭河流域水环境的前提,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虽然增大了渭河的水量,提高了渭河水体的纳污能力,但按照目前排入渭河的COD量,渭河在纳污上仍然是“超载”的。同时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不有效的加强污染治理,限制入河排污总量,调入水量所增加的纳污能力将很快的被新增的排污量所抵消,渭河水变清,水环境改善的目标将难以实现。这也体现了“先治污,后通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原则。要大力推进渭河流域内节水型社会建设,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明确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农业领域继续抓好灌区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道输水等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代旱作农业。工业领域要重点抓好钢铁、火力发电、纺织、化工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城市生活领域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加强供水和公共用水管理。促进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最大限度的为水环境的改善提供水资源保障。

⑤ 相对于平原地区,你认为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优势:可以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等;
劣势:交通不便,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⑥ 在平原地区适合发展什么经济

利用平原交通便利的特点发展网络经济

⑦ 简述我国平原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有利影响。

我国平原经济建设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有利影响的具体如下:

平原,海版拔一般在0到500米,地面权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平原经济建设对人民的影响巨大。

对人民生活:
1,方便出行,利于不同地区人民的交往和交流.
2,为农民种植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提供条件.
对经济建设:
1,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群的形成.
2,有利于工业建设和农业的发展.
3,有利于交通的建设.

平原经济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中共八大鉴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⑧ 平原地形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

经济建设:1,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
的形成。
2,有利于工业建设和农业的发展内。
3,有利于交通的容建设。
人民生活:1,方便出行,利于不同地区人民的交往和交流。
2,为农民种植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提供条件。

⑨ 平原有哪些经济价值

1、农耕收益。
与山区、高原或是盆地相比,平原由于其出色的地形地势和气候和土壤特点为农作物(农林牧副渔)的生产与加工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平原利于大型水利灌溉的建造,同时也具备了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前提条件。便与政府和农户规整土地和因地制宜的选择农作物进行种植、节约运输成本、利于进行农技农机推广应用、利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此外,也为订单农业的普及和规范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流动收益。
平原是现代交通得以发展的前提。平原河运与陆运所创造出的流动价值不仅带来了经济领域内部的价值增值,更是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了分工的产生和细化。可以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不同文化交流融合归根到底起源于平原地区交通发展所带来的流动收益。

3、城市收益。
平原是孕育现代城市的摇篮。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商业的繁荣、工业的崛起和法治的完善起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尽管城市化同时引发了很多负面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城市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单元,是不同文明起源和统一的单元,更是人类繁衍和生息的单元。

4、风险收益。
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当农村与城市并存、管理和法制并行、交通和分工发展的基础上,平原以一种超越于原有地缘形态而存在,平原变得多层次、多维度、多纵深,以更多的发展可能使人类继续进步的前景多元化。不同区域间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由此带来的差异带来了两级风险。能否结合实际有分寸的把握风险和机会进而创造进步和提高的空间与可能,便是风险的收益。

⑩ 平原地形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什么好处

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等大河流在辽阔的大地上奔流,形成了许多广大而肥版沃的平原权,在平原上最有葱郁秀丽的低山丘陵,而西部更有无数高大崎岖的山地,多种多样的地形为中国农,林,牧,副,渔的多种经验和综合。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阅读全文

与平原地区对经济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