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巢湖现在经济发展得怎么样
前几年盖了个世纪联华,现在又在盖沃尔玛,安德利也扩建了,人民路在搞商业步行街,大概就这样!
『贰』 巢湖经济开发区半汤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企事业单位
『叁』 巢湖的近十年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特色产业有些什么
巢湖市抄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农业资源特色明显,粮油棉三大传统产业优势突出,水产、水禽、蔬菜三大特色产业已成规模;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各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30多处,自然景观山水兼备、以水见长,人文景观古今俱存、以古称奇,八百里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湖中心姥山岛,还有半汤、汤池、香泉三大温泉,极具开发潜力。巢湖人文荟萃,距今30-40万年的和县猿人遗址,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联为一体;距今5500多年的凌家滩古文化遗址,是中华城市文明的最早雏形。巢湖还流传着有巢氏筑木为巢、商汤放桀于南巢、伍子胥过昭关、楚霸王自刎乌江等历史典故,留下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传世名篇,培育了冯玉祥、张治中和李克农“三上将”以及抗日名将戴安澜。
发展前景很不错,适合第三产业的发展……谢谢……
『肆』 巢湖现在是县级市吗,为什么被降级了
巢湖市安徽省合肥市代管县级市,巢湖已经被瓜分了,被合肥和巢芜湖瓜分了,所以被降级了。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于合肥、芜湖两市之间,东与含山县交界,西北与肥东县接壤,南与无为毗邻,西南隔兆河与庐江县相对,东北隔滁河与全椒县相望。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介于合肥、芜湖两市之间,地处东经117°25′—117°58′和北纬31°16′—32°。东与含山县交界,西北与肥东县接壤,南与无为毗邻,西南隔兆河与庐江县相对,东北隔滁河与全椒县相望。
全市土地总面积2046.14平方千米,其中区域内巢湖水域面积463.78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巢湖市下辖11个镇、1个乡、6个街道,常住人口80.32万人,户籍人口86.04万人。
(4)巢湖市经济发展状况扩展阅读:
巢湖市境内地形地貌系江淮丘陵向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较为复杂,分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滨湖平原及波状平原)、水域五种地貌类型。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部低,沿巢湖形成蝶状盆地。
巢湖市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分布较广,经普查和勘探,已发现各类矿产29种,矿产地186处。其中查明的矿种有23种,矿产地144处,开发利用17种。
巢湖市水生维管束植物、湿地高等植物共30科,44属52种。水面群落有芦苇、荻、竹叶眼子菜、苦草、菹草、野菱、水花生、水葫芦;柳树群落,滩涂群落有莎草、蓼等;伴生植物有小叶星宿菜、荆三榛等。
『伍』 “巢湖市”为什么被撤销了
1、巢湖在芜湖、抄马鞍山、合肥之间,相对发展比较缓慢,发展空间较小
2、地理位置阻碍了安徽的经济圈的连接,把安徽发展最快的三个城市隔开了
3、阻断了合肥与芜湖、马鞍山的联系,导致后两个城市向南京经济圈的靠拢
4、合肥经济大发展的需要,向南发展已经到了巢湖边,没有空间了
5、政府发展特大城市的需要,想把合肥发展称为中国特大城市行列
6、政绩工程的牺牲品...
『陆』 巢湖和蚌埠哪个经济发展的更好。。
蚌埠发展比较好点,那边个医学院不错. 我个人这样认为.巢湖怎么说呢,感觉还是去蚌埠吧..
记得采纳啊
『柒』 巢湖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进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3.3%、71.3%、44.2%、46.8%、64.4%和41.1%;预计2011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收入、进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4.8%、29.3%、33.3%、40%、30.4%和35.7%。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捌』 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经济发展水平如何与巢湖其它的几个县比如何
排名靠后,无为县就不说了,太牛B,马上要划到芜湖了。庐江县次之。和县含山差不多。
『玖』 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的合肥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
1、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战略,我市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行业、工业反哺农业的主渠道。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广义的11个行业大类)实现总产值490.86亿元,增加值161.01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狭义的4个行业大类),实现总产值295.42亿元,增加值102.95亿元。
2、发展成就
(1)产业门类齐全
全市已形成了以伊利乳业、蒙牛现代牧业、黑牛食品等为龙头的乳业产业;以丰乐、隆平高科、荃银等为龙头的种子产业;以华泰、真心等为龙头的坚果炒货产业;以金润米业、安徽燕之坊、丰大集团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以顶绿、徽之皇、同泰、金绿等公司为龙头的蔬菜水果加工产业;以新希望、通威、大北农、华仁等企业为依托的饲料加工产业;以和诚、雨润、温氏、森淼等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截至2010年底,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突破50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05年的83家发展到30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55家、超5亿元15家、超10亿元7家。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统一、正大、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和威集团、雨润集团、黑牛集团、伊利乳业、温氏、新希望等一批大型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落户我市,提升了我市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
(3)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我市已注册农产品品牌1200多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中国名牌4个、省著名商标36个,省名牌产品17个。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近50家企业设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有1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QS体系认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15个,绿色食品认证104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2个。此外,通过发展产业专用技术装备,涌现出美亚光电、皖仪科技等一批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掌握了部分专用设备的高端核心技术。
(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品位、有魅力”的农业产业集中园区。肥东县食品工业园、长丰县双凤工业区农产品加工园和蜀山区种业集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取得进展,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方式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75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7个,基地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基本形成了优势农产品块状和带状基地生产格局。
3、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大幅增长。到2015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粗加工)达到70%;培育壮大粮油、畜禽、食品、烟草、蔬果、生物育种等九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粮油、畜禽、食品3个超200亿和烟草等超百亿产业集群。
——龙头企业快速壮大。培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2-3家,超50亿元企业3-5家,超10亿元企业20家,亿元以上企业100户,推动3-5个龙头企业上市。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力争龙头企业的加工装备和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粮食、畜禽产品加工装备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3个以上,省级以上名牌(省著名商标)突破100个;培育开发一批省级以上新产品。力争在休闲食品、畜禽加工业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产业集聚效益显著。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入园率达70%以上,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到3-4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100亿元的县、区达到5个。
——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质量安全控制和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龙头企业食品安全实现全程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