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人口素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人口素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1 13:21:43

Ⅰ 人口素质差对生活的影响

结论一、人口素质的提高在于基础教育的投入。
从人口文化教育素质水平来看,学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粗文盲率也在逐年下降,这些都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分不开的,但每万人中大学生数的比重却比较低,这也显示了我国中高级的人力资本比较低,突现了人力资本比例的不协调。因此,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要增加高等教育的投资,大力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结论二、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口数量的控制。
从人口增长率来看,近些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人口规模仍然在扩大。过多的人口总量将带来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劳动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等,这些都不利于人口素质的再提高。因此,稳定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是对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性的要求。
结论三、提高人口素质是促进全民健身氛围的形成,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的基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已经越来越引起大众的注意,群众体育达标人数甜增加和诊疗人次数的下降,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群众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自觉的锻炼和保健,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新型的医疗救助体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项根本性的、长期的、巨大的战略任务。十六大提出的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口号;与随后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表明了人口素质使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Ⅱ 人口素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脆弱 ,这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面临的最大挑战。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要求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坚持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 ,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缓解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和影响 ,自然包括人口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口数量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表象上较直观 ,容易形成共识。但是 ,隐没在人口激增背后的更本质的人口质量问题 ,特别是人口素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往往容易被忽视。

Ⅲ 浅谈人口素质现状及其提高

"人口素质"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我国学者朱国宏认为:人口质量、人口素质和人口品质均相当于英文中的Population Quality一词,其所指是同一的,至于使用哪一术语,一来与时代背景有关,二来与研究者的偏好有关。穆光宗则认为:从严格的意义来讲,两者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这就是所谓的人口质量是相对于人口数量和就人口的总体而言的,而人口素质则是指人口质量的某一个方面,比如健康方面、文化教育方面。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使用"人口素质"的说法。现代西方学者对人口素质的讨论最著名当首推从经济学角度对人口质量进行探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口质量就是人力资本,舒尔茨的"人口质量经济学"早已成为人口经济学中的一门显学。但与其说这是人口学的研究,不如说是经济学的探讨。
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口素质呢?中国人口学者认为,"人口素质"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界定。也就是说,"人口素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视野里可能有着不同的规定。"人口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理论问题是70年代初中国人口学复兴以来众多学者关注的一大热点,至今依然见仁见智,未有定论。对人口质量较早给出定义的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他在著名的《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定义如下:"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穆光宗认为: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较高的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从人口素质的外延来看,主要是"三要素"和"二要素"之争。传统的"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三个方面;并认为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中心。另一种也产生过影响?quot;三要素"论则认为,"素质"即"潜能",包括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就人口素质的内在结构来看,包括了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或简称心理素质。陈剑在1988年提出的的"二要素"论则认为,"人口素质"只能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组成。其理由是:如果把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进去,由于缺乏统一的衡量尺度,就难以进行人口素质的国际比较;即便是泛人类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指标分类和量化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的认识来看,无论是"三要素"论还是"二要素"论,在认识上似乎都没有完全摆脱将"人口素质"等同于"人的素质"的嫌疑。但退一步说,倘若考虑了结构性因素,似乎也并非不可取。毫无疑问,我们既要看到"人口素质"和"人的素质"的联系,又要看到两者的区别。因此,所谓"人口素质"或"人口质量"也就是总量平均、系统有机和结构组合的意义上的"人的素质"。

人口素质涉及到人口性别年龄构成、职业构成、人群健康、国家政策、社会关系、教育水平、人际交往、环境和遗传等诸方面因素。人口的思想素质指人们的社会心理、传统习俗、民族自尊心、献身精神、使命感、自信心、变革社会的欲望等。人口的思想素质可从社会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活力中体现出来。人口的身体身体素质可由一组人的人体运动能力、发育状况、疾病状况、死亡率,呆残低能人口比例、出生预期寿命等反映出来。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一般指标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文化水平构成,文盲率,科研率,科研人员比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中等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技工的技术等级构成,社会管理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创造性能力。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一定比重,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还较高,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解决好人口老龄 化带来的问题以及出生人口性别的问题,仍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出生约1500万新生儿,据不完全统计,严重出生缺陷占1.3%,也就是每年将有20万出生缺陷孩子出生。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其中单基因病占5-7%,多基因病占15-20%,染色体病占0.5-1%。智力低下是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原因,我国人口约有1-2%智商小于70的智力低下者,轻中度智力低下者约500-1800万人,白痴就有100-200万人。我国人群中没有遗传病的人也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据估计平均每个人携带有5-6个有害基因,并且会按一定的方式向代传递。随着工业的进展,许多化学物品不断投入我们生活环境中,其中有部分可诱发基因突变,通过突变增加了我们的遗传负荷。由于医院技术的进步,使某些遗传病得到治愈,这在某些程度上使致病基因传于后代而增高遗传负荷。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国迫切需要推行优生学知识,以提高人口素质。
值得欣慰的是,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表明:我国人口素质已有进一步提高。这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入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O1人,下降了4%。90年代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10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
然而,我国仍然面临着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任务。未来世界竞争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竞争,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人口素质问题是人口与发展之间诸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它居于中心的地位。因此,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首先,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国民综合素质是由人的体力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构成,其中体力和智力素质又是科技文化素质的前提条件,科技文化素质则是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素质。其次,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这样不仅能实现对"增长极限"的突破,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护自然资源。此外,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即科教兴国的基础前提是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文化素质的大提高,这又有赖于体力、智力、健康等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科教兴国,要先兴科教;科教要兴,必须先投资于民,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ZG已进入21世纪,新的世纪里充满着竞争和挑战。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优劣、人才的多寡、教育的成败。那么,我们国家应如何提高人口素质,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目前要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主要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控制人口数量。1999年底,中国总人口为12.59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 由于人口基数大,尽管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每年净增人口仍达到1300万左右。人口过多是中国的首要问题: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劳动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因此,在努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应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完备的调控保障体系,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做好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将人口问题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规划,发挥城市和东部地区的示范作用,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均衡 http://www.bfblw.com/lw.asp?ID=17发展。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有利于加速资金的积累,加快经济的发展,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 积极提倡优生。提倡优生从根本上讲就是人口的优质遗传基因得到发展,让劣质遗传基因受到抑制。
三. 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事业。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是开发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是提高人口科学技术素质的基本途径。当务之急就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而使教育更好地为 济发展服务,适应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Ⅳ 人口素质过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素质”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通常的说法是,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人口素质包括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三个方面;同时,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中心。较高的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

近 10 多年来,通过研究得出: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学者都深刻地意识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中,必须高度重视“人口素质”在中国人口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在中国人口的基本国策中,控制人口数量毕竟是手段,进而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从时序变化的角度看,近 20 年来,中国的国民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青壮年文盲率在下降,文盲人口在减少,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从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即在世界体系中观照中国的国民素质,则不容乐观,如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业人口中 15 ~ 24 岁青年学龄人口依然占了相当的比例。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而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归根结底是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人口素质问题是人口与发展之间诸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它居于中心的地位。因此,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其主要原因有:( 1 )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2 )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 3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即科教兴国的基础前提是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文化素质的大提高,这又有赖于体力、智力、健康等基本素质的提高。

从第五次全市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我市的人口素质质进一步得到提高。但从全国的形式来看,我们还是落后了:全国人口的粗文盲率( 15 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6.72 %,而我市为 9.5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 10 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的对比是:全国具有大学以上程度为 3611 人,我市为 2431 ,是全国平均数的三分二;全国具有高中程度的为 11146 人,我市为 10455 人,比全国平均数低;全国具有初中程度的为 33961 人,我市为 44905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 357O1 人,我市为 32888 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的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文盲所占比例、大专以上受教育人数等方面指标远远落后。这反映出我市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吸引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影响我市人口素质提高的因素是复杂的,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典型的以农业为支柱的经济模式)、用人制度改革滞后和吸引人才政策效能不足、教育投资力度偏低等等。

人口素质总体水平的偏低,直接影响到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招商引资工作。从工商部门的企业登记统计资料就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我市外商投资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其单体质量并不高。在目前全市的 251 家外商投资法人企业中,所从事的行业比较单一和集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食品

第1页下一页
下载原格式 doc 文档(共 2 页)

进入下载

Ⅳ 近几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近几年中国的人口增速减缓,但不至于负增长。
至于对可持续发展我认为,能够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有助于提高人口素质

Ⅵ 如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局,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决定》是指导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人口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标志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使我国完成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变了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有效控制的两大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转折。全国共少生4亿多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功不可没,贡献巨大。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始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 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贯彻落实《决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从控制数量解决生存发展,到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变阶段,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由单纯控制数量为主,向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工作方式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治理转变。我们要着重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五项任务,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 贯彻落实《决定》,必须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构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环境,建立稳定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Ⅶ 为什么说人口素质是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对不起,这种说法是错的。不针对楼主。
素质是遗传的,不能改变,不能发展,至少几万年不一定看出发展来。持续不持续,也就那个德行,没办法的。

Ⅷ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中国的人口问题会影响经济发展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和提高产量,而忽视了成本和效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直到80年代,世界各国才逐步形成共识,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性。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优化。

Ⅸ 人口素质过低对社会经济影响

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素质”是多学科研究的对象,通常的说法是,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人口素质包括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三个方面;同时,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中心。较高的人口素质和人口质量,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

近 10 多年来,通过研究得出: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学者都深刻地意识到: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中,必须高度重视“人口素质”在中国人口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在中国人口的基本国策中,控制人口数量毕竟是手段,进而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从时序变化的角度看,近 20 年来,中国的国民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青壮年文盲率在下降,文盲人口在减少,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从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即在世界体系中观照中国的国民素质,则不容乐观,如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业人口中 15 ~ 24 岁青年学龄人口依然占了相当的比例。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而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归根结底是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人口素质问题是人口与发展之间诸多问题中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它居于中心的地位。因此,要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要设法提高和改善人口素质。其主要原因有:( 1 )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保持经济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2 )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用人力资本代替自然资本。( 3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加速中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即科教兴国的基础前提是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文化素质的大提高,这又有赖于体力、智力、健康等基本素质的提高。

从第五次全市人口普查的情况来看,我市的人口素质质进一步得到提高。但从全国的形式来看,我们还是落后了:全国人口的粗文盲率( 15 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6.72 %,而我市为 9.5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 10 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的对比是:全国具有大学以上程度为 3611 人,我市为 2431 ,是全国平均数的三分二;全国具有高中程度的为 11146 人,我市为 10455 人,比全国平均数低;全国具有初中程度的为 33961 人,我市为 44905 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为 357O1 人,我市为 32888 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的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在文盲所占比例、大专以上受教育人数等方面指标远远落后。这反映出我市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吸引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说,影响我市人口素质提高的因素是复杂的,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典型的以农业为支柱的经济模式)、用人制度改革滞后和吸引人才政策效能不足、教育投资力度偏低等等。

人口素质总体水平的偏低,直接影响到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招商引资工作。从工商部门的企业登记统计资料就可以看出,尽管目前我市外商投资企业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态势,但其单体质量并不高。在目前全市的 251 家外商投资法人企业中,所从事的行业比较单一和集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食品

阅读全文

与人口素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