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安经开区和未央区怎么划分啊
西安经开区划分为中心区、泾渭新城、出口加工区、草滩生态产业园4大功能园区。未央区划分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和浐灞生态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北部,由中心区、出口加工区、泾渭新城、草滩生态产业园等四个功能园区组成,规划总面积71平方公里。中心区位于西安市北二环以北、西安南北中轴线—未央路两侧,出口加工区、泾渭新城、草滩生态产业园呈辐射状依附在中心区周边。
截至2018年,未央区下辖12个街道。包括张家堡街道办事处、三桥街道办事处、辛家庙街道办事处、徐家湾街道办事处、大明宫街道办事处、谭家街道办事处、草滩街道办事处、六村堡街道办事处、未央宫街道办事处、汉城街道办事处、未央湖街道办事处、建章路街道办事处。
(1)西安市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扩展阅读
1992年10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西安未央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曾用名)筹建处,决定在城市北部区域建设开发区。1993年4月29日,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于成立;2000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经开区设立了西北首家国家级西安出口加工区;2002年9月,西安市同意经开区中心区由9.88平方公里扩展至21.74平方公里;2003年5月,经开区全面启动了与高陵区合作共建的泾渭工业园(现更名为泾渭新城),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2003年10月,西安农业综合开发区并入经开区,更名为草滩生态产业园,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
Ⅱ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概况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9年多来,贯彻“以建立三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为主,致力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三为主一致力”方针,艰苦奋斗,在观念、体制、管理等方面探索和创新,已成为西安市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投资热点。
近几年一直保持40%以上的经济增速,名列前茅。它作为国务院批准的西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享受国家级优惠政策,而且也享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经国务院批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将设立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截止目前,开发区已引进各类合同项目299项,总投资234.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达13.9亿美元,外资实际到位6亿美元。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陕西省、西安市创建“经济强市”和“西部最佳”,是开发区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开发区已经进入到“二次创业”的历史阶段。
开发区提出了坚持“一个方针”、实现“二个目标”、推动“三个结合”、争创“四个一流”、完成“五大转变”、抓住“六个重点”和实施“七项工程”的新思路。开发区技工贸收入到2006年将实现600亿元,2010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将不仅成为拉动西安市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知名企业在中国西部地区投资的首选之地。
Ⅲ “西安市经济开发区”有哪些小学重点小学有哪些
1、西安秦川中学:
西安秦川中学始建于1962年,位于东郊幸福中路37号,学校占地面积24亩,建筑面积8183平方米。
曾先后被命名为"省国防工办重点中学"、"西安市新城区重点中学"、"高考优胜学校"、"省级优秀考点学校"、"新城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目标。
2、泾渭中学:
创建于1973年,地处泾渭三角洲中心地带,东观泾渭分明,西望汉阳帝陵,南依渭水,北临泾河,人文环境得天独厚。先后获得"西安市健康教育示范校"。
"西安市五四先进团委",县级"电化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示范家长学校"、"花园式学校"、" 绿色学校"、 "德育示范校"、"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二名"。
3、西安实验小学:
学校现有在校生 2500 多名,教学班 49 个,教职工119人,专任教师75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91% ,小教一级以上职称占93.3% 。
学校是陕西省首批命名的"省级示范小学"和"省级文明校园"。国家级重点课题实验研究基地,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4、西安东方小学:
始建于1956年,是古城东郊新科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学校占地19332平方米,师生2500多名。40多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化科研,强化管理,尤其经过"企有民助"和素质教育改革。
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先进教学设施与雄厚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在省市区名列前茅、办学特色鲜明的省级名校。是西安市一级小学、陕西省示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西安市文明校园。
5、西安中学:
陕西省西安中学,是陕西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一所首批省级示范高中,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创建于1905年,是陕西省创办的第一所新学,时名为"西安府中学堂"后改为"秦省第一学堂"。
1954年,学校改名为"陕西省西安中学"。2009年晋升陕西省首批示范中学。截至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近248亩,在校学生5000余人。
Ⅳ 为什么西安市只有北郊经济开发区像个大城市的样子,其它地方很差,钟楼、南郊、西郊、东郊发展的很差呀
西安南郊的高新区比北郊好得多,西安最贵的房子就在南郊高新区和曲江新区。
你说的北郊是后来开发的。
看样子,楼主是从北上广来的吧?
西安跟这些地方差距是有的。
Ⅳ 西安有几个经济开发区
西安市目前的经济架构称为:四区两基地。北郊的经开区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区:
1、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3、西安曲江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
4、西安浐灞河生态区
二基地:
1、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2、西安阎良国家航空基地
Ⅵ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园区
中心区
中心区是开发区的起步园区,除已有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工业产业外,该园区着力发展金融保险、商贸中介、餐饮娱乐、体育休闲等现代服务产业,主要为其他功能园区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区内已成为一个居住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新型居住区域。区内拥有沃尔玛、人人乐、世纪金花、奥斯卡影城等大型商业配套及地铁2号线等交通设施。在建设西安城市新中心的道路上,中心区将继续发展,成为西安新城市中心的焦点区域之一。 中央商务区是未来西安城市新中心的核心区域,将建成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成为大西安都市圈的运营中枢。
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中介、信息咨询、文化休闲、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行政商务办公区和总部经济聚集地。
[核心企业]中石油长庆油田、陕西天然气、 太中银铁路、陕煤化工、西安地铁公司、民生人寿、中核混凝土 泾渭新城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作为西安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起步区,泾渭新城村民新社区项目已经启动建设,标志着泾渭新城建设进入了工业产业和城市建设相互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期。
[核心企业] 陕汽集团、中国兵器集团、中钢西重、中交西筑、金风科技、陕煤化工、西部材料。 草滩生态产业园地处渭河南岸,紧邻西安铁路北客站和西安国际机场,生态优良,交通便捷;
依托草滩良好的自然环境,园区将按照“生态优先、功能多元、错位互补、紧凑集中”的布局开发理念,打造西安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建设生态化滨河城市新区;
[核心企业]博世力士乐、康师傅、招商局物流、山东得利斯、印包产业基地 、江苏雨润全球采购中心、中国电子信息集团 国家级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西北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陕西周边十省区口岸功能最完善、政策最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实行“境内关外”管理体制;以出口创汇型加工制造产业为主。加工区由海关实施全封闭监管,区内实行“一次申报,一次审单,一次查验”,24小时通关服务的新模式区内基础设施齐全,海关、商检、银行、外经贸、仓储等机构一应俱全,落户企业不出加工区即可办理完一切进出口手续。
世界500强企业英国BP、法国ALSTOM、美国通用电气和国内知名企业中航集团、彩虹集团、北车集团等40余个项目入区,初步形成航空、机械、电子、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综合实力在全国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七。
[核心企业]碧辟普瑞、阿尔斯通、西航莱特、西罗涡轮、英国AMS航材
Ⅶ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战略
建设长安通讯产业园
该园区北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东靠西沣路、西至西三环延伸线、南接金沙河,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园区以通讯、电子产业研发生产为主导,将打造为集现代科技、商务运营、自然生态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讯技术与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园区计划用6年时间,打造全球高端通讯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并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特色的全球一流通讯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园区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建设国际软件园
建设5.7平方公里的软件新城,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软件研发和服务外包基地。到2015年,建成以软件研发、信息技术服务、集成创新应用、服务外包、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等五大产业领域为支撑的智能软件新城,实现营业收入1600亿元,出口8亿美元,聚集1000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
建设创业研发园
重点以孵化服务专业化、孵化器建设集群化为发展方向,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的发展。引进、聚集高成长性企业、知名研究机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创业资源,优化孵化服务体系,提升孵化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区域孵化器产业的发展,营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将创业研发园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创业研发园区,使其成为科技企业及其企业家成长的摇篮,国内外创业者、研发机构和中小企业的聚集地。
建设出口加工区
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境内关外”的政策优势,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重点吸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加工贸易企业入区开展保税加工和国际贸易,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成为西部内陆企业连接海外,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进入国际经济循环的绿色通道。为外向型企业的成长及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国际化龙头企业聚集区。
建设“科技草堂、生态新城”
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在功能定位中突出与西安高新区核心区“延伸、创新、互补”的特点,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在产业选择上体现与核心区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特征,成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高新区主导产业配套区;在空间布局上与核心区功能有机联系,内在统一,起到为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提供空间、完善功能、完整产业链的作用。
草堂基地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基地已通过西安市政府批准,并纳入到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Ⅷ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配套设施
·道路:区内20-60米宽的道路路网基本建成
·供水:城市供水充沛,水质优良,区内日供水量10万吨
·供电:已建成110KV变电站6座,总容量达75万KVA
·供气:陕北天然气管道在区内设置门站,可满足入区项目生产与生活需要
·供热:采取集中供热方式,已建成80蒸吨和300蒸吨的供热站各一座·排水:污水排放通畅,污水处理能力25万吨,远期50万吨
·通讯: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程控交换、数据与多媒体等多种通信网络覆盖全区,中国四大互联网中心节点之一的西部数据中心位于区内 铁路(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航空(西安空港产业园)物流基地在经开区东西两侧,西安市规划的八个物流中心,有四个与经开区毗邻,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出口加工区成为全国出口加工区首批保税物流区域,大批物流企业相继入驻,运输及进出关结算成本大幅降低,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区内及周边地区有大型的机电、轻工、建材家具产品批发市场及香港招商局物流、丰树物流(新加坡淡马锡控股)、邮政物流、华通物流等众多知名物流企业。 到2015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超过4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30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5亿元;新增300家投资过亿元的企业,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达50家,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55亿元,逐步跃升成为中西部经济强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9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6月设立西北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2006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2010年2月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1年3月西安市级行政中心整体迁入,使其作为“西安城市中枢+新兴产业高地”的复合优势得到集中展现。
西安经开区由中心区、泾渭新城、出口加工区、草滩生态产业园4大功能园区组成。中心区是未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工业设计、研发试验、金融保险、商务咨询、评估中介、餐饮娱乐、体育健身等都市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行政商务办公区和都市经济聚集地;出口加工区(A区)是西北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也是陕西周边口岸功能最完善的特殊经济区域,综合实力居全国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第七,实行“境内关外”管理体制,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加工制造业为主;泾渭新城形成了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发展军民融合型先进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打造西安渭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产业聚集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的工业新城;草滩生态产业园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高新技术、文化教育产业,将成为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和以生态化、园林化为主要特征的滨河城市新区。
目前,西安经开区聚集各类企业92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100余家,吸引了BP、ABB、博世、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阿尔斯通、罗尔斯·罗伊斯等38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中国兵器、中国北车、中国电子、中钢集团、中交集团、中航集团、中电集团等23家大型中央企业投资建设的58个项目,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西重汽、江苏雨润、金风科技、西部超导等60余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商用汽车、电力电子、食品饮料、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及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设备两大新兴产业。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模最大、技术领先、资金密集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2011年,西安经开区继续保持了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陕西省第一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年,西安经开区共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26亿元;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5.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高速增长,成为全国范围内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的战略机遇,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努力确保“总量倍增、质量提升、方式转变”,力争“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到2015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突破7000亿元,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财政总收入147亿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0家,企业总数突破15000家,初步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产业区和体现国际现代化大都市风貌的西安城市新中心。
主导产业—商用汽车产业[国内一流重卡生产基地]
· 以陕汽集团为龙头,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德仕零部件、中集专用车等骨干企业为支撑,形成涵盖关键技术研发、重卡总成、发动机、车桥、车架、变速箱等零部件,以及专用车改装生产等较为完备的商用汽车产业链条。
· 以陕汽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为依托,形成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平台,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产业。
主导产业—电力电子产业[本省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最密集的产业]
· 积极承接国内外知名电力企业产业转移和升级重组,聚集了博世、西门子、ABB、日立、三菱等十余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以及西航集团、西电集团、北车永济、泰富西玛、启源装备、天水华天等6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电力装备、通用装备、高端装备等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单元。
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产业[产业链条完整 产品门类齐全]
· 聚集了可口可乐、康师傅、金威啤酒、乐百氏、维维乳业、殷荣饮品、米旗食品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将按照绿色标准和生态要求,建设技术设备先进、产业链条完整、产品门类齐全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主导产业—新材料产业[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 充分发挥国家级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西北有色院经开区稀有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平台优势,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兵器集团及西部超导国家超导材料制备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初步形成了涵盖研发、中试、产业化各环节的统筹科技资源及成果转化机制。以西部超导为龙头,以天力金属、西部金属、西部钛业、宝钛美特法力诺、海镁特镁业等为骨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主导产业—光伏半导体产业[外向型太阳能光伏产业聚集区]
· 聚集了BP普瑞、BP佳阳为核心,形成以碧辟普瑞为龙头、碧博光伏为骨干的光伏组件生产、以祺创太阳能为核心的省级重点光伏应用、以碧瑞祥物流为核心的全省首个光伏产业物流中心等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的产业形态;
· BP公司与陕西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内将在经开区建成年产值25亿美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主导产业—风电设备产业[西部重要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
· 以金风科技、盾安电气、永电电气、捷力电子、久和能源等骨干企业为基础的风电设备制造基地,从久和能源的风电整机及发电机研发设计、井田亚迪的风力发电机铁芯,到永电电气的风电变频器和机组控制装置、捷力电子的风力发电机定子、盾安电气的风力发电机,再到金风科技的兆瓦级直驱和双馈发电机组,产业链上下游关联紧密,拥有风电装备企业7家,产能占全省50%以上。
新兴产业—兵器科技产业[军民融合型产业示范区]
· 吸纳整合西安及全国范围内兵器工业科技资源,以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电信息、精密控制、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相关行业为支撑,打造军民融合型产业示范区,形成突出兵器优势特色的产业集群。
· 总投资150亿元的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2015年,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新兴产业—服务外包产业[中西部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的聚集区]
· 依托经开区先进制造业规模优势,围绕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主题,以西安工业设计园和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为支撑,形成中西部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的聚集区、数据与灾备服务基地以及城市知识型服务业新中心。
Ⅸ 西安经开区的具体管辖范围是什么
西安经开区的具体管理范围是中心区、出口加工区、泾渭新城、草滩生态产业园等四个功能园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西安市北部,由中心区、出口加工区、泾渭新城、草滩生态产业园等四个功能园区组成,规划总面积71平方公里。
中心区位于西安市北二环以北、西安南北中轴线—未央路两侧,出口加工区、泾渭新城、草滩生态产业园呈辐射状依附在中心区周边。
泾渭新城位于泾河北岸、西铜路以东,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
草滩生态产业园地处渭河南岸,紧邻西安铁路北客站和西安国际机场。出口加工区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是西北首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2002年设立国家级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2010年被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商务部近期发布的2010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情况通报中,西安经开区综合实力排名西部第一,西安经开区重点发展商用汽车、电子电力、食品饮料、新材料等主导产业。
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35%百分之三十五以上高速增长,成为全国范围内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成长潜力的区域之一。
“十二五”期间,西安经开区将立足本地特色,发挥“西安城市中枢+新兴产业高地”的复合平台优势,整合国内外资源,全力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产业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
(9)西安市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扩展阅读
西安经开区总体情况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2002年6月中心区控制规划面积21.74平方公里。
截止目前,经开区内共有企业2800多家,引进工业项目500余项。可口可乐、西门子、三菱、日立、罗尔斯·罗伊斯、ABB、海德鲁、康明斯、BP等2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台湾顶新、香港金威、陕重汽、贵航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驻,促进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商用汽车产业。总投资19.8亿元的陕汽商用车产业园项目一期已正式投产,07年9月产销量突破百亿元大关。为其配套的零部件、专用车以及发动机、车桥、零部件制造等方面10多家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投资6亿元的中集专用车项目一期竣工投产。
预计到“十一五”末,商用汽车产业将形成年产重型汽车7万辆、发动机5万台、专用车3万辆、车桥18万根,总产值达350亿元的产业规模。
Ⅹ 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哪个行政区
未央区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9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回,2002年6月设立国家级陕答西西安出口加工区,2010年2月获国家工信部批准建立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中心区、泾渭新城、出口加工区、草滩生态产业园4大功能园区组成。2018年12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17。
(10)西安市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扩展阅读:
以陕汽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为依托,形成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汽车产业技术研发平台,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示范产业。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现纵横分布有未央路、文景路、明光路、开元路、西铜一级路、北二环、北三环、绕城高速、机场专用高速等市内道路和高等级公路,陕西米字型网的八条道路中有六条在经开区及周边交汇。
作为西安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起步区,泾渭新城村民新社区项目已经启动建设,标志着泾渭新城建设进入了工业产业和城市建设相互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