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湖北经济发展现状

湖北经济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1-01-20 03:47:20

㈠ 简述一下湖北经济发展状况.

武汉可以占三分之一强;接下来就是宜昌和襄阳,都是发展蛮快的;再往下都差不多了(黄石、荆门、荆州、孝感、黄冈等),还有仙桃、潜江、天门这三个省直管发展的相对来说也还不错,可能就恩施和神龙架林区那边相对来说总量小点!

㈡ 湖北未来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城镇有哪些

说到湖北我想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今年年初一场可怕的疫情让湖北陷入了空前的混乱和恐慌之中,好在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使疫情最终得到了控制,湖北省也早就解除了封锁。在这里祝湖北的人们能够健健康康,经济也能够重回巅峰。湖北省昔日的强大人们都看在眼里,除了省会武汉市之外,还有这样三座城市的综合实力也十分强大,而且潜力十足,虽然目前他们还都是三线城市,但是在未来这三座三线城市有望实现崛起,成功的跻身我国二线城市行列。


这样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三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已经被所有人看好。作为网友的你认为这三座城市能够成为二线城市吗?

㈢ 求一篇关于湖北经济发展的论文!急急急!!!

湖北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运行较稳、后劲较足”,是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与潜在的发展优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在提倡“大开放”的背景下,有一些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

□在坚持“好”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好”当然是首要的,但“快”也是必须的,两者兼顾,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从今年上半年中部各省的GDP数据看,湖北的总量位于第二,增长率为第四。河南6817.02亿(1位),增长14.7%(1位);湖北3953.6亿(2位),增长13.3%;湖南3930.38亿(3位),增长14.2%(2位);山西2511.6亿,增长14.1%(3位)。

上半年,我省的GDP在全国居第11位,但之前的10位速度更快。譬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四川的增速分别为14.3%、14.7%、15%、14.7%、14.7%、14.8%、13.7%。

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开放不够,经济潜力没有转变为经济实力。

□完善投资环境,增强湖北的投资魅力

从今年上半年中部各省的投资情况来看,我省投资增长31.6%,总量位居第三。在投资中一些大项目尤其是电子信息项目明显增加,如80万吨乙烯、中芯国际(总投资100亿元)、富士康(一期10亿美元)等。但是整个投资规模增长并不快,环境招商与产业链招商成为两个关键问题。

□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提高配套能力

我省的大企业在中部独占鳌头。“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部地区有55家,湖北有11家,东风汽车公司(22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48位)位居前列。

与大企业骄人业绩相比,我省中小企业却成了发展的“短板”。“2006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湖北只有10家,仅占2%。

中小企业发展不快主要是企业的经营环境问题,中小企业在缺资金、人才、技术的同时,还受到发展环境不优的制约。

□县域经济的扩张能力急待增强

县域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软肋”。2006年12月,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六届百强县公布,河南省3个、湖南省2个、山西省1个,我省榜上无名;中部百强县(市)中,山西有12个、安徽有10个、江西有9个、河南有40个、湖南有20个、湖北仅有9个。经济发展具有“动车组效应”,一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县城和15个左右的乡镇的共同发展。目前,我省虽然已经对恩施之外的县市全部实行扩权,其他省份则又有新的进步。浙江已经从“强县扩权”发展到“强镇扩权”,今年5月给141个省级中心镇部分赋予县级权限,鼓励山区农民到中心镇落户。

□在中部崛起机遇中谋发展

中央2006年3月正式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后,进一步明确了享受政策区域、中部办、增值税转型等问题,中部各省都相应修改了发展战略。我省在发展战略上也应做一些调整:学习川渝经济区,建设鄂豫经济区;“三圈鼎立,三带均衡”,拉动湖北经济发展。即在武汉之外,发展宜昌、襄樊经济圈,发展长江、汉江、清江经济带。

□积极争取国家级新区,协调武汉城市圈发展

从中央同时批重庆、成都两个西部新区来看,“四大板块各设1-2个新区”的说法有可能。武汉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是中部单体最大的城市,但是,郑州、长沙在全力追赶。2003年郑州、长沙的经济总量分别为武汉的 66.3%和55.8%,2004年分别为 70.3%和56.7%,2005年则分别高达73.7%和67.9%。郑州圈从2002年起在中部一直领先。2004年中原城市圈的经济总量超过武汉城市圈1100亿,2005年超过1900亿,2006年超过近2500亿。关键的问题是武汉卫星城市规模小。经济学中有一个“狮狼之争”:一群狼肯定能够打败由一头狮子带领的羊群。2006年中原城市群的GDP:郑州2001亿,洛阳1331亿,许昌717亿,焦作698亿,平顶山671亿,新乡633亿,开封472亿,漯河377亿,济源180亿,共计7080亿(一年增加1166亿)。而2006年武汉城市圈的GDP分别为:武汉2590亿,孝感404亿,黄冈391亿,黄石401亿,咸宁234亿,鄂州168亿,仙桃162亿,天门122亿,潜江125亿,共计4597亿(一年增长596亿)。

为使圈内8个城市与武汉同步发展,建议结合武汉新区的争取和建设,采取以下措施:武汉城市圈应该1+8+3,即增加岳阳、信阳、九江,相当于原来的武汉经济协作区,打破行政区的局限;发挥武汉科教实力,实行1+1战略,即一所著名大学帮助一个地级市;大圈套小圈,如黄冈、黄石、鄂州,或者天门、潜江、仙桃本身就是一个小经济圈,目前合作不足,竞争有余。

㈣ 请问湖北随州的生活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1.一个人的话,生活复费用、租房制费用、额外开销等支出情况,大约每月的必要支出在1000元左右。
2.随州气候适宜,不会极端的冷或是热。
3.说实话,我觉得在昆明会比较好,毕竟昆明比随州的经济更加繁荣,
环境也比较优美,但是随州在搞三城同创,潜力非常大,你可以亲自到随着随州来看看,自己再做决定。

㈤ 湖北省孝感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孝感一个小地方却有着和武汉差不多的物价(有的东西比武汉还要贵),这里的人工资不高却很爱面子喜欢高消费哦。这里工厂少,大型商超到是比较多(这么小的地方应该算多了)
总结6个字吧:人傻,钱多,速来

㈥ 湖北经济发展论文,急!

湖北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回价较低、运行较稳、后劲答较足”,是十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与潜在的发展优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当前,在提倡“大开放”的背景下,有一些问题要予以特别关注。

□在坚持“好”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发展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好”当然是首要的,但“快”也是必须的,两者兼顾,经济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从今年上半年中部各省的GDP数据看,湖北的总量位于第二,增长率为第四。河南6817.02亿(1位),增长14.7%(1位);湖北3953.6亿(2位),增长13.3%;湖南3930.38亿(3位),增长14.2%(2位);山西2511.6亿,增长14.1%(3位)。

上半年,我省的GDP在全国居第11位,但之前的10位速度更快。譬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四川的增速分别为14.3%、14.7%、15%、14.7%、14.7%、14.8%、13.7%。

我们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是开放不够,经济潜力没有转变为经济实力。

□完善投资环境,增强湖北的投资魅力

㈦ 湖北经济问题

2007年 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 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以探求在 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样的发展布局决定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有别于先期发展起来的其他发展模式,也就是要求中部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照搬沿海模式 ,要 比沿海 的发展模式更加先进。为了更好地按照中央部署加快发展 ,有必要对在发展 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以利于减少崛起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障碍干扰。本文通过对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湖北地处我国经济地理中心位置,尤其是以武汉为原点、1000公里作为半径画圈,将把我国主要的经济大城市或省会圈进其中。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陆续建成,更是极大地从时间上、空间上缩短了原始客观上的距离。如此一来湖北经济肯定将会加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对这样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湖北武汉如何才能顺应发展的趋势,真正完成跨越式的发展,除了完整执行中央战略决策以外,还要解决如下一些问题,才能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实现新的创新发展模式。
1.1 中部观念需要革新
现在沿海一带由于优先开放而展现出的发展结果,已经使原先并不先进的地区得以在经济发展的进程 中走在了前面,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敢于探索、勇于拼抢的精神体现得很充分,创业形成 了一种民风,接受新的知识也 比较快。而湖北以前由于地处中部而受到政策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等诸多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较大惰性 ,缺乏“敢”字当头,不敢先天下闯而闯,因而普遍有一种“看”的心态,求稳不上进。民众对于新的观念接触虽早,实践却迟,强调客观成分多,主观意识少,使原本先进的地方变成了相对落后的地方。
1.2 经济格局要均匀化
现在湖北经济格局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北不均的局面,而且武汉市与省内其它城市的实力差别很大,武汉的 GDP占全省一半左右 ,全省没有形成一些相应行业的产业群,这样的格局会影响全省的发展 。因为其他发展慢的地方竞争力弱 ,就是有比较优势也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影响全省的发展。
1.3 劳动效率需要提高
劳动效率(或工作效率)是劳动者从事创造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效率。它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相应 的劳动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并不等于劳动效率 的提高。劳动效率不单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且与劳动的有效系数成正比。要提高劳动的效率,不但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须努力提高劳动的有效值。劳动生产率只有当它运用于适合人们客观需要的方面才能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出相应的效率。湖北需要在劳动效率方面比先发达起来的沿海地区具有更高、更好的劳动效率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4 重新认识地理优势
白海洋文化占优势地位 以来 ,沿海地 区就被认为是先进或是比较先进的地方 ,因此 ,人们往往一说沿海地区自然就觉得地理位置优越 ,比内地容易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固定地理概念应该被动态地理概念所代替。由于信息通讯的发展、运输工具的不断进步、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 ,使得客观地理位置发生了主观意识上的位移。因此,湖北的地理位置需要重新认识 ,不能仅将她定位于内地区域而局限于内地发展模式。
2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1 视野不阔,创新意识不强
以前由于世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 ,人们思想也 比较封闭 ,对外交流不容易。湖北地处中部交通要道 ,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 ,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历史上就是农业大省 ,相当多的民众有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愿创新求变。这种现象的延续效应,从现在武汉的汉正街 出现的由大量外省商贾占据卖场可见一斑。汉正街许多当地住户改革初期赚 了钱后 ,就停做生意开始出租商铺 赚点租金,而能在商品流通 中赚取利润的商业行为却为外地人所为。
论文关键词:湖北省“两型社会”中部崛起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湖北武汉地区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方式要有别于沿海三大城市圈发展模式的要求所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2007年 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 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以探求在 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样的发展布局决定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有别于先期发展起来的其他发展模式,也就是要求中部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照搬沿海模式 ,要 比沿海 的发展模式更加先进。为了更好地按照中央部署加快发展 ,有必要对在发展 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研究,以利于减少崛起过程中产生过多的障碍干扰。本文通过对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湖北地处我国经济地理中心位置,尤其是以武汉为原点、1000公里作为半径画圈,将把我国主要的经济大城市或省会圈进其中。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陆续建成,更是极大地从时间上、空间上缩短了原始客观上的距离。如此一来湖北经济肯定将会加速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实现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任务。面对这样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湖北武汉如何才能顺应发展的趋势,真正完成跨越式的发展,除了完整执行中央战略决策以外,还要解决如下一些问题,才能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实现新的创新发展模式。
1.1 中部观念需要革新
现在沿海一带由于优先开放而展现出的发展结果,已经使原先并不先进的地区得以在经济发展的进程 中走在了前面,因而在思想观念上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敢于探索、勇于拼抢的精神体现得很充分,创业形成 了一种民风,接受新的知识也 比较快。而湖北以前由于地处中部而受到政策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等诸多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较大惰性 ,缺乏“敢”字当头,不敢先天下闯而闯,因而普遍有一种“看”的心态,求稳不上进。民众对于新的观念接触虽早,实践却迟,强调客观成分多,主观意识少,使原本先进的地方变成了相对落后的地方。
1.2 经济格局要均匀化
现在湖北经济格局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北不均的局面,而且武汉市与省内其它城市的实力差别很大,武汉的 GDP占全省一半左右 ,全省没有形成一些相应行业的产业群,这样的格局会影响全省的发展 。因为其他发展慢的地方竞争力弱 ,就是有比较优势也难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影响全省的发展。1.3 劳动效率需要提高
劳动效率(或工作效率)是劳动者从事创造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效率。它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与相应 的劳动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并不等于劳动效率 的提高。劳动效率不单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而且与劳动的有效系数成正比。要提高劳动的效率,不但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更须努力提高劳动的有效值。劳动生产率只有当它运用于适合人们客观需要的方面才能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出相应的效率。湖北需要在劳动效率方面比先发达起来的沿海地区具有更高、更好的劳动效率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1.4 重新认识地理优势
白海洋文化占优势地位 以来 ,沿海地 区就被认为是先进或是比较先进的地方 ,因此 ,人们往往一说沿海地区自然就觉得地理位置优越 ,比内地容易发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往的固定地理概念应该被动态地理概念所代替。由于信息通讯的发展、运输工具的不断进步、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 ,使得客观地理位置发生了主观意识上的位移。因此,湖北的地理位置需要重新认识 ,不能仅将她定位于内地区域而局限于内地发展模式。
2 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2.1 视野不阔,创新意识不强
以前由于世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 ,人们思想也 比较封闭 ,对外交流不容易。湖北地处中部交通要道 ,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 ,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历史上就是农业大省 ,相当多的民众有一种小富即安的心态,不愿创新求变。这种现象的延续效应,从现在武汉的汉正街 出现的由大量外省商贾占据卖场可见一斑。汉正街许多当地住户改革初期赚 了钱后 ,就停做生意开始出租商铺 赚点租金,而能在商品流通 中赚取利润的商业行为却为外地人所为。
3.2 加强信息流通建设,改变时空概念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历史上就是地理位置优越,乃兵家必争之地。随着海风劲吹而使沿海门户大开之后,中部地理位置 的重要性呈现下降趋势。外商投资首选沿海,得益于运输距离短、资讯往来快的优点。但是随着近 2O年来的世界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这种 固定的地理位置会因此而改变。交通工具的快速、因特网的普及、人员素质的提高,客观距离会因交通、通讯的改善而变短,往来的速度会使这些距离的差异变得微乎其微。而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布局,也不会仅仅取决于地理位置而呈现绝对的排序 。因此,通过通信、交通的不断改善可改变时空概念,使湖北武汉的经济实现超越式地发展。
3.3 改善产业规划布局,实现多级驱动
湖北的工业布局因历史原因并不平衡 ,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发展较好 ,其他地区发展相对薄弱。要学习浙江经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不同的特点 ,义乌原是 个偏僻之地 ,也不是交通要道,但依靠发展小商品批发成了浙江省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柯桥为浙江绍兴一小镇,却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纺织城。所以,湖北 的产业要相对调整布局,笔者一贯认 为武汉这样 的大城市并不适于发展类似小商品的批发市场 ,可以将这样 的市场转到其他合适的地方,通过发展产业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 。
3.4 加大市场调查开发。提高劳动效率
湖北地区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要注重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劳动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价值 。提高劳动效率就是要提高在生产适合人们需要的物质过程中的有效劳动生产率。这就要求对市场有深入调研,大力开发满足市场的产品。如果对市场把握准确 ,可以发展一批生产相关产 品的企业形成产业群 。而产业群需要大量 的劳动力 ,经过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劳动力 ,从而提 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供更多满足市场的产品。这种将市场需求与培养人力资源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以比沿海的用人方式更具有目标性和有效性 ,劳动效率也就会更高。
3.5 保护原有生态地貌,坚持持续发展
沿海一带的发展,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也给环境造成了伤害,显现出了很大的后遗症,现在需要用巨大的资金恢复原有生态环境 ,这种代价应该在中部发展过程 中予以避免。因此,湖北武汉在发展的方式上就应该采取保护原有生态地貌和自然环境 ,杜绝过度开发 ,做到能循环开发。坚持追求绿色 GDP,对 目前科技能力还不能较好解决污染的行业要坚决挡在门外 ,对能通过科技手段解决污染等问题并且又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行业要大力引进 ,特别是具 有较长产业链 的行业更要给与政策优惠。充分利用湖北特有的江河湖泊优势,发展与此有关联的工 、农、水产业 ,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4 结 语
湖北武汉的发展道路不能走一味承接东部沿海转移的产业之路,要实现跨越式地但又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模式。每个省都有不同特点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 ,总的说来 ,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还是体现在劳动力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 中部 自身的资源优势。但是湖北武汉又因其 自身特点优势 ,可 以引进在技术水平和规模上含金量高的行业 ,实现高端和低端产业同时建设、更新换代的局面。所以,仅有比较优势是不够的,还要有竞争优势,要有创新产品和将原有产品注入新的功能的能力。那么,能否将 比较优势成功转化为竞争优势,除了国家政策方针 以外,本地 区的思想观念 、固有心理习惯 、产业建设布局 、劳动效率 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都对能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这无疑也是对湖北地区的人们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湖北武汉才能实现赶上甚至于超越沿海的发展水平。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㈧ 湖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排名情况

地 区 本年累计(单位:亿元)
全 省 12831.52
武汉市 4560.62
宜昌市 1245.61
襄樊市 1201.01
荆州市 707.81
黄冈市 700.32
孝感市 681.15
荆门市 600.53
黄石市 597.78
十堰市 550.96
咸宁市 405.15
随州市 344.14
鄂州市 308.54
恩施州 280.68
仙桃市 261.93
潜江市 232.07
天门市 208.99
神农架 9.13

这是湖北省2009年全省及各市GDP

㈨ 湖北经济发展较快,那么它下辖的12个地级市都是几线城市

湖北省有13个地级行政区,其中12个地级市(武汉为副省级城市),1个自治州;另有4个省直辖县级单位(分别是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其中三个县级市,一个林区。本文只分析12个地级市,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1、12个地级市经济概况2018年湖北的12个地级市中GDP最高的当属省会武汉市,高达14847亿元,同比增速8%,在GDP增速中也是属于中上游,GDP在2000亿以上的城市有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黄冈市四个城市。其余7个城市GDP都在1000亿到2000亿之间。

三线城市数量:3个全国三线城市70个,上榜城市3个,是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四线城市数量:5个全国四线城市90个,湖北上榜5个,分别是:黄冈市、黄石市、孝感市、十堰市、咸宁市;五线城市数量是:3个;全国五线城市128个,湖北上榜3个,分别是鄂州、荆门、随州。

㈩ 湖北省经济发展情况

根据初步核算的结果,2008年,湖北GDP总量首次过1万亿元,达到11,330.3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较,GDP总量居全国第十位,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1,780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4,963.61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4,586.77亿元,增长12.4%。人均GDP达到18,796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38.0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0.24亿元,增长20.3%,税收收入537.14亿元,增长23.8%。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湖北的发展速度属于中等偏后;同时湖北农业经济数量大,所占比重高,属于农业大省。1979-2007年29年,按绝对数比,2007年GDP总量为1978年的蠢仿60.6倍;根据全国平均物价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长率9.3%,增长速度次于重庆、天津等22个省份居23位,低于全国9.8%的平均水平。1978年-2008年,湖北GDP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在第9位至第13位间轮替,1978年位居全国第10位,1990年第滑改9位,1995年第11位,2004年第13位,2007年第11位,2008年居第10位。根据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978-2007年30年湖北经济的年增长率,有9年低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21年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30年间有15年年增长率低于10%,15年高于10%。GDP总量的发展,1992年突破1千亿元,2004年突破5千亿元,2008年突破1万亿元。人均GDP的发展,1987年首次突破1千元(全国1987年突破1千元),1998年突破5千元(全国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万元(全国2003年突破1万元)。2007年,湖北GDP总量(最终核实数)达到9,150.01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14.5%,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3%;其中第一产业1,422.80亿元,占GDP比重15.55%;第二产业3,633.02亿元,占44.75%;第三产业3,632.39亿元,占39.71%;人均GDP为16,064元,次于新疆、山西等15省份居第16位[5]。湖北经济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78年为40.5:42.2:17.3(同期全国为28.2:47.9:23.9);2007年为15.5:44.7:39.7(同期全国为11.1:48.5:40.4),从1978年-2007年经过30年的发展,经济结构渐渐趋向信档判于合理,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旧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次于河南、吉林等12省区居全国第13位;二产业占GDP比重次于新疆、吉林等20省居21位;三产业占GDP比重次于天津、湖南等9省份居第10位。按绝对数比较,一产业增加值总量次于江苏、湖南等7省居第8位;二产业增加值总量次于四川、福建等10省居第11位;三产业增加值总量次于辽宁、四川等11省居第12位。

阅读全文

与湖北经济发展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