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经济发展规化

经济发展规化

发布时间:2021-01-20 00:14:37

1. 怎样写经济发展规划

在网络里可以找到这个报告,不过你需要修改后很快就成为了你的东西

2. ”十四五规划”的经济发展背景是什么

在过去的十年中深度参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国内发内展面临诸多待调整的容板块,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新千禧一代的从信息化的时代成长起来,其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新的认知,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必须强化对国内新气象的重视,充分重视积压问题的解决,强调新动力的构建,转变并适应政府的新角色,关注并做好新市场的引导,注重新媒体新渠道的应用。
十四五的五年,必将是国内经济、格局、发展重塑的五年,必然会涌现出一批黑马,有一批城市、地区发展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3. ”十四五规划”的经济发展背景是什么

我在中大咨询的官网上了解到”十四五规划”的相关内容,上面谈到, “十四五”时期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关键阶段,“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
中国人均GDP将迈向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经济体12000多美元的门槛,面临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化解系列结构性问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顺利迈入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时期。

4.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呢

经济发展的最大最根本性的规律性:是经济之商品或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要保持“良性循环和合理演变”。任何一个环节的阻碍和中断都将使正常循环进行不下去,而形成各种形式的金融经济危机。

5.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图

给你个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的网站,里面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以地图的方式表达的,可供你参考。

http://www.naturalresources.csdb.cn/ny/tongjitu/gnyimg.html#96gwcl

http://www.naturalresources.csdb.cn/ny/tongjitu/txknew.asp?name=&pass=&danwei=

6. 经济发展包括哪些方面

经济发展包括三个方面:

1、经济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版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权物质基础;

2、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

3、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6)经济发展规化扩展阅读:

经济发展的度量

经济学家们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DP)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度量经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用若干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如: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T)、人类发展指数(HDI)和购买力平价(PPP)。

7. 什么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The Five-Year Plan,原称五年计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除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
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布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8. 经济发展引导规划包括哪些内容

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包括短期的年度计划、中期的5-10年规划和10年以上的长期规划,一般包含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部分内容。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内容包括从生产、流通、消费到积累,从发展指标到基本建设投资,从部门到地区发展,从资源开发利用到生产力布局等,内容非常广泛。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包括人口、就业、住宅、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完善。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体现下的规划,现阶段的规划具有4个基本特点,即指导性、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规划的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平衡协调、资源配置、政策选择、规范约束和激励维护等。从宏观上讲,现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搞好经济预测;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重大经济结构和合理确定产业政策;规划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和重点建设;研究提出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是:(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依据。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密切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有关生产力布局、人口、国土整治、资源利用和重点建设等部分的发展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有关内容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等。(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关于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资源利用、城乡建设的轮廓性安排,需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等加以具体落实。(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进行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方针、用地分区和用地指标,原则上应符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但在特殊情况下,即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经过反复研究,在某些或某项用地的安排上仍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需要时,应具体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向政府提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意见。(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长期性和难逆转性特点,作更长远的考虑。土地利用特别是城乡建设、土地开发,一旦变成现实,就很难变更,因此,规划期限一般比较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没有涉及而又影响土地长远利用的有关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作出预测和安排。

9. 经济发展,自然规律

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利用和发展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有着不同的特点。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或多或少是顺利的。和这不同,认识、利用和发展经济规律涉及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因而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利用和发展经济规律是有阶级背景的。为社会的利益来利用和发展经济规律的总是先进的阶级,而衰朽的阶级则加以反抗。先进的阶级发现、利用和发展那些触犯社会衰朽阶级的利益的经济规律,往往要遇到这些阶级的抵制和强烈的反抗。因此,就需要有能够克服这种反抗的社会力量。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曾经利用工人和农民作为自己的后备军,战胜了封建主阶级的反抗。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克服衰朽阶级反抗的社会力量就是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原始社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社会中,经济规律常常作为一种自发的力量支配着人们的行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虽然有了高度的发展,但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经济规律仍是自发地起作用,人们的自觉作用被限制在十分狭窄的范围内。社会主义社会则不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一致性,使人们有可能自觉地利用和发展经济规律来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时,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能够认识它们和依靠它们,驾驭它们,并给其他正在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规律以发生作用的广阔场所。恩格斯曾经预见到,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人们将摆脱社会经济关系的压迫,认识客观的经济规律,并将比较自觉地运用这些规律以利于社会。他写道:"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阅读全文

与经济发展规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