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经济学著作是什么
知名的有《国富论》、《资本论》、《经济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经济发展理论》等。
1、《国富论》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用了近十年时间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76年。
《国富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能在个人的经济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个人利益。
如果这种经济活动不会受到干预,那么,经由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不仅会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还会推进公共利益。
《国富论》这部著作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该书的出版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
2、《资本论》
《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德国思想家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1867—1894年分为三卷出版。
《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一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第二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这一卷讲述的内容达到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高度统一,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思想指导。
3、《经济表》
《经济表》是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创作的经济学著作,于1758年首次出版。
《经济表》是魁奈重要的经济著作,他的经济理论的主要原则都概括地体现在这一作品之中。《经济表》不只是一幅单纯的图表,而是一种理论分析的工具,是为了解决当时法国的现实经济问题和振兴国民经济而制定出来的。
它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试图通过描述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商品流通运动,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客观过程,阐明社会总产品的再生产及其在价值和实物形式上如何进行补偿的科学理论。
虽然《经济表》没有能真正揭示社会再生产的基本规律,也没有能解决现实的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但这种天才的尝试对以后再生产理论的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
《经济表》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明确而系统地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理论研究的,是魁奈对政治经济学做出的贡献。
4、《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817年。
全书结构比较松散。前六章是全书的重点,包罗了李嘉图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余各章则是李嘉图理论原则的运用,或是对其原理的理解和补充。
该书分析了社会中三个阶级,即地主、工人和资本家在社会产品分配方面的规律,发现商品的相对国内价值决定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必要劳动量,利润与工资是互成反比例而变化的,而工资是随必需品成本的变化而变化的,还论述了其他许多问题。
该书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5、《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12年。
该书共6章,第1章和第2章论述了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包括了企业家的特点和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含义和作用,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则进一步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及资本的利息等问题。第6章运用创新理论分析了经济周期的形成和特点。
该书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做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的文体风格。他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2. 中国的经济制度的作者简介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创立了合约理论,从而促成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他是一个摄影家,重视基础,仰慕前人,但不守常规,对光与物的看法皆与众不同。他也是一个散文家,影响了神州大地对产权及交易费用的认识,也开辟了整个中国经济学散文的新天地。曾出版作品:《佃农理论》、《五常问答室》、《经济学的缺环》、《经济解释》、《中国的前景》、《中国的前途》等。
3. 经济增长的作者简介
戴维·抄N·韦尔,布朗大学经济袭学教授,国家经济研究局和布朗人口研究培训中心(Brown’s Population Studies Training Center)研究员。1982年,他获得布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著述颇丰,涉猎很广,涉及经济增长经验的跨国比较、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积累、适用技术、生育率、习俗的形成和健康;对非增长类主题也有涉猎,其中包括人口经济学、社会保障学、货币政策和投资分配。他还是(《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和《经济增长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编委会的成员。
4. 现代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论的作者简介
周绍森,1941年8月生,教授,博导,纽约州立大学荣誉科学博士。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曾任江西省教育厅(教委)、江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南昌大学等三所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现受聘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南昌理工学院督导专员、党委书记。近十年来一直从事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科教兴国论》、《新经济论》、《科技创新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方略》、《论中国中部崛起》、《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中部崛起与科技创新》、《中国中部经济发展报告(中部发展年度蓝皮书)》。
5. 发展经济学的作者简介
德布拉吉·瑞(Debraj Ray)国际著名经济学家,1957年生于印度。1983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职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经济学系。他还在《政治经济学》、《经济计量》、《国际经济评化》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过50余篇学术论文。他兼任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中心;波士顿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他对于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发展经济学的各个主要领域有深入研究,是国际著名的理论经济学家和发展经济学家。他还是《经济理论杂志》、《经济计量》、《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评论》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的编委会委员。
6. 经济学百年的作者是毕业于
李义平,
7. 经济学十部经典著作是什么
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实体经济特性与性质自由主义理论,对后人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启发,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曹国正(新加坡)《博弈圣经》。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是新加坡政府认定的一部,影响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著作,他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和单方占优的博弈取胜理论,引起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界的极大关注。
3、大卫李嘉图(英国)《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不朽贡献。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德国)《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人人耳熟能详,就其概述的经济学现象对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入选了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5、瓦尔拉斯(法国)《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美国)《利息理论》。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所获得的报酬。
7、凯恩斯(英国)《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理论认为,理性通过个人性质与性质的自由竞争会自然产生社会理性,就这一理论遭到了质疑和批判,其争议的主要原因,是来自社会的理性遇到国家政治干预时缺失了博弈实体政治的理论。
8、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原理》。马歇尔的最主要著作是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被西方经济学界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
9、萨缪尔逊(美国)《经济学》。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他在经济学知识的标准化、体系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10、布坎南(美国)《同意的计算》。本书开创的“公共选择”理论,使宪政民主制可以用数理工具定量分析和定量运算,人们用他的理论研究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形成,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8.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者简介
杨万东,1962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编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经济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宏观经济、虚拟经济、产业经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及经济学、管理学教材十余部,在重要财经报刊发表文章80余篇。
9.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作者简介
李成勋,男,1934年3月9日生于河南省获嘉县,194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任基本理论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86年3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任教务长,教授。1992年2月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主要兼职: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顾问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
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专家组组长
平原大学名誉校长
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石家庄市、呼和浩特市、丹东市、新乡市、商丘市、济源市、都匀市等地政府顾问。
主要著作有:
《马克思与[资本论]》,北京出版社,1979。
《[资本论]自学指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经济发展战略学》,北京出版社,1999。
《1996-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走向现代化的构想》(主编,作者之一),北京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