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精准扶贫对西藏少数民族的意义有哪些
精准扶贫对西藏少数来民族的意源义有哪些:
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国家不断加强对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高扶贫实效.这样做的经济意义是有利于,增进民生福利,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 新疆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你是说经济落后的原因吗?自然条件的恶劣是主要原因吧,但是也不能全怪罪自然,还有就是经济方面,石油天然气源源不断的运往东南,可是,新疆人民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经济效益还是太少。
③ 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
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主要有: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帮 助和支持。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截至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有计划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
④ 要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促进西藏繁荣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它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放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在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过程中,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给予扶持和帮助,从而把民族地区丰富资源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把人力和物力结合起来,在民族共同富裕的同时,国家也强盛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各民族维护祖国主权和统一,保卫边疆,既是热爱祖国又是热爱民族的表现,既维护了国家的最高利益,又维护了民族自身的利益。 【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与民族平等共同成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有密切关系,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也就不能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各民族也就是去了依靠而难以发展。因此,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中的最高利益,也是个民族的共同愿望。
1,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2,民族团结是增强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3,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⑤ 西藏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
〖藏族〗:遍布整个自治区,在拉萨河谷地带的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分布在东部三江流域的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林业,兼营采集业;分布在藏北高原的则以牧为主,它从事野生资源采集业。
〖门巴族〗
:是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本区南部的门隅地区,墨脱、林芝、错那等县亦有分布。门巴族主要从事农业,也兼营林业、牧业和野生采集。
〖珞巴族〗:系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珞瑜地区,察隅、墨脱、米林、隆子、朗县一带也有零星分布。在珞巴族的内部,又分一些部落,但它又区别于原始部落而又带有原始部落的痕迹。珞巴族居住的地方气候条件较好,他们大都从事种植业,如稻、谷、玉米豆类等;还普遍兼营畜牧、纺织、狩猎、采集等业,并生产锄头、木锹、木犁、砍刀等一些比较简单的生产工具。
〖回族〗:是在十七世纪中叶以后,陆续从甘肃、陕西、青海、四川、云南迁徒而来的。主要分布在拉萨、日喀则、昌都、泽当等市镇。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和屠宰业。
〖僜人〗(族):多分布在藏东南察隅地区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以及杜莱曲流域。主要从事农业,也从事采集、狩猎等。
〖夏尔巴人〗(族):多集中居住在中尼边境的樟木口岸和定结县境内的陈塘区。主要从事种植业和牧业,兼营副业。
除上述民族以外,西藏境内还零星居住着纳西族、怒族、独龙族、白族等少数民族。
⑥ 西藏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西藏民族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除藏族外,居住在西藏的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
僜人
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察隅一带的额曲、察隅曲、格多曲和杜莱曲流域.僜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僜人中讲着两种话,分别有各自的自称。讲达让话的僜人自称"达让",讲格曼话的僜人自称"格曼"。在察隅一些地区中,通用达让话。由于达让话里"美登"是穷人的意思,是与"莫化"即富人相对的称呼,因而解放后汉语统称他们为"僜人";又由于是族称,所以现在又把"登"写作" 僜"。藏语把他们称为"僜巴"。在藏语中"巴"就是"人"的意思,因而目前称为"僜人"。
夏尔巴人
主要居住在中尼边境樟木口岸的立新公社(包括雪布岗)和定结县的陈塘区。居住在我国境内的人口有一千二百多人."夏尔巴",藏语意为"东方人"。夏尔巴人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立新村夏尔巴人的语言,其语法结构与藏语基本相同;陈塘夏尔巴人的语言较杂,既有藏语、尼语、还有土语。夏尔巴人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名字与藏族相似,但不冠房名。有种姓。立新村夏尔巴人的种姓有五种,即色尔巴、嘎尔札、撒拉嘎、茄巴、翁巴。陈塘分两种,即提嘎瓦、从巴瓦。
独龙族
独龙族聚居在贡山县境内的独龙江峡谷,人口有5500多人。独龙族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生活习俗,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原始文化特色。现在,只有一些老人还保持着旧时的穿着习惯,他们在家中火塘边,常是赤裸着大半个身体,其他成年人则悉如内地。但是,每逢入山劳动时,总习惯在外衣上加一条"独龙毯"。它即是卧具,有一定的保暖防潮作用。
珞巴族
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一九六五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人口三十万(一九六八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南部珞瑜地区。其余散居在米林、墨脱、察隅、隆于、朗县一带。在珞巴族内部,部落众多,除"博嘎尔"部落外,还有"宁波"、"邦波"、"德根"、"阿迪"等部落.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如约定日期。即用绳子打结,每日用刀割去一结;到没结时,就是约定的日子。借实物,用刀刻木,多少刻纹就代表多少数量
⑦ 材料一: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以每年上万人的速度增长。在西藏,全区藏族干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
(1)材料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措施,说明少数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管理。国家对西藏的援助既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又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 |
⑧ 国家加大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统筹区域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