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国崛起(日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百字左右)
日本的崛起可以刺激中国,但当他强大时又对中国产生战争
『贰』 日本泡沫经济发展始末,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 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1、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2、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3、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4、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日本银行也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15.87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点,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4000点左右。大量帐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启示:
1、日本在对其80年代后期发生的泡沫经济的反省中认识到,CPI的变动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决策有借鉴意义。
2、重视实业与产业平衡发展,防范金融风险。
3、重视汇率与国际收支平衡。
『叁』 中国改革开放对日本经济的间接影响
1978年底,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此后中日贸易快速发展。1978~1991年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日本大力推进出口市场和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时期以及日本企业积极开拓、寻求新兴市场的时期。目前,学术界鲜有从政策角度全面系统探讨此时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对中日贸易关系影响的相关研究。本文拟从日本政府对华贸易政策调整、日本企业对华战略转变、日本对外贸易格局变化三个层面加以阐述。
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及对日外交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之后党和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从1978年底开始,在农村开展了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束缚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2年中共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应健全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要求在1984年底前大体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2]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后,迫切需要将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pp.344~361)此次全会以后,展开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有步骤地开拓和建立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与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三是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3]
在上述改革的同时,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互利原则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4]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批转了《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给予海南行政区较多的自主权,以加快海南岛的开发建设。[5]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1月,国务院又召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会议决定,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继而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加速沿海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内地经济发展。[1](pp.323,364~365)
这些改革和开放政策,不仅使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而且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步显现。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允许企业自产自销部分产品和实现利润留成,以及打破城乡分割和地区封锁,疏通流通渠道等,扩大了国内市场。稳定成长、开放的中国市场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有利于中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商机。
与改革开放政策相适应,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发展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就需要从国外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国际贸易,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发展与日本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十分必要。
政治上加深相互理解1978年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为改革开放后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在欢迎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宴会上指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必将为进一步加强中日友好,扩大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将对维护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6]1979年2月,邓小平访日,与首相大平正芳进行了广泛的交谈,进一步加深了两国的相互理解。12月,华国锋在会见访华的大平正芳时表示:“中日两国更加坚实地、富有成效地扩大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既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亚洲和世界和平事业的需要。”[7]
经济上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发展同日本的经济技术合作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阐明了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表达了要向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的意愿以及对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自信,并认为“需要大量引进日本的科学技术和资金”[8]。197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在访日期间广泛接触日本政界、经济界和文化界人士,在日本经济团体举行的酒会上,她指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同时也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你们工业发达,技术先进,在企业管理上也有丰富的经验,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我们两国在经济、技术领域里的交流和合作,是大有可为的”。[9]1980年5月,华国锋在访日时指出:“我们两国的合作具有互通有无、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利条件,两国的合作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10]1982年5月,中国领导人在访日时进一步用中国古语“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中日两国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同时提出和平友好、平等互利、长期稳定地发展两国经济关系的三项原则。[11]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对上述三项原则又补充了“相互信赖”,成为四项原则
『肆』 目前日本经济是否受中国影响
目前日本来经济和中国经济自是互相影响。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已形成了“全球相互依赖”的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多极化、国际化、地域化、一超多强),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国际资金、货物、技术和服务的大流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市场形成。日本经济实力是很强的,所以从经济发展角度说,中国离不开日本,日本也离不开中国。所以日本经济、中国经济是互相影响的。
『伍』 中国对日本的经济影响有多大
前提是如果
中国加上香港特区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如果中国禁绝日货呵呵·问题很严重 中国也会受影响·日本在中国投资了大量的工厂 那这些人也要失业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是不可能禁绝日货
『陆』 如果日本经济垮掉对中国的影响
可以说,没法估计。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力是雄厚的,而且对世界经回济影响很答广。中国离开日本的话,将会明显出现经济下滑,因为日货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国内老百姓日用的,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也会受到日本影响。
『柒』 日本这次大地震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方面,日本遭受地震巨大损失,会增加对救灾物质的需求,灾后重建,也将给中国提供一些机会。但是,由于日本经济下滑,会影响到消费,消费下降,中国出口到日本的消费品也会减少(包括农产品)。
2、间接方面,在短期内,由于受日本预期石油消费减少的影响,石油价格会下跌,这会给同为石油主要进口国的中国带来利好消息。另外,由于地震引起资金向日本流动,会带动日元在短期内升值,影响到日本出口,会使得中国的出口获得较好的机会。在长期内,由于日本经济下滑,可能带来日元长期的贬值,而且可能是较快的贬值,这将使日本出口增强,使中国出口受阻。
3、另外,由于日本地震使日本经济下滑,使得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受到影响,世界经济会调低预期,这不仅会使石油价格继续下降(有利中国),但也会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变差,这会打击到中国的出口。
4、金融方面,由于日本未来经济走软,日本赤字加大,日本信用出现危机,日本的国债肯定要贬值,中国执有不少的日本国债,这会有很大损失的。另外,日本股市下跌,日元长期走软,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但是,作为同为亚洲重要经济的两个国家,日本的走弱,有利于中国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成为亚洲经济的主导者,使人民币更多地承担起国际货币的作用。从这一方面来看,又是比较有利的。
总之,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好有坏,我的判断是总体利好。(我没有兴灾乐祸的意思,只是现实分析)
『捌』 日本经济的崛起对中国的影响
不是专业人士,自己感觉说
日本典型的经济强化政治再强化军事,经济的崛起必专然带动政治和军事属上的一系列强硬举动,这些对我们都不利
另外我们中国应该在推行东亚的一体化进程,我们是要当领导者,而日本崛起后一定会向其他亚洲国家施行影响力,影响我们在这个即将成型的经济圈内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大我们达成目的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他有可能会野心膨胀的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一个崛起的日本也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又多了一个敌人,在电子等产业赶上世界前列的步伐又会减慢下来
总之对我们没什么好处,如果有,就是他们的钱多了,消费也就多,对我们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以及生活消费品的需求量会更大,不过这对我们是丢了西瓜减芝麻吧,宁愿日本经济就一直萎靡下去。。。个人随便写的对错勿喷。。。
『玖』 日本对中国经济影响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如果彻底断交对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是毁灭性的打击!